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却说陈胜召见田臧,田臧说道:“自从张耳陈余来到以后,吴广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密议事情,恐怕对将军你有所不利啊!”陈胜说道:“吴广是我的结拜兄弟,一向唯我马首是瞻,他是不会对我不利的。你多虑了吧!”田臧说道:“将军你念及兄弟之义,吴广未必有结义之情啊!自当日张耳陈余进城,吴广便与他们密议很久。那日晚宴以后,吴广又与张耳陈余深夜密谋。我想晚宴之上张耳反对将军称王便是出自吴广的唆使。”陈胜说道:“张耳陈余远来是客,那几日吴广代我尽尽地主之谊是正常的事。你说他们这是密议未免夸大其词了吧!再说吴广与我同进同退,为什么要反对我呢?”田臧道:“这将军就有所不知了。将军宽厚待人,却不知知人知面不知心。吴广近来体恤士卒,仁而爱人,大肆收买人心,士卒兵将多为所用。底下之人很多只知有吴广而不知有将军啊!吴广之所以反对将军称王就是为了逼将军立他为王。”陈胜听言,大吃一惊。原来自从进据陈县以后,陈胜便有了骄奢的思想,大修房宅,深居简出,而将许多事务都交给吴广处理。若是吴广果有此心,那么他就危险了。田臧继续说道:“为今之计,将军应该立即称王,巩固地位,然后将吴广、张耳、陈余等寻机杀死,这样就万无一失了。”陈胜说道:“吴广再怎么说是我的结义兄弟,而张耳陈余是天下名士,杀死他们,我于心不忍啊!”田臧道:“那就把他们派往外地,免却大患。”陈胜沉吟不语,良久方说:“你先走吧,我想想。”田臧见事情成了大半,便窃笑着离开了。
列位看官,你道田臧为何拥立陈胜称王,而千方百计陷害吴广?原来吴广素来友爱士卒,颇有威信,深得将士拥护,而田臧在吴广麾下不得重用,因此怀恨在心,兼以妒意,时刻想加害吴广,获得陈胜的信任,谋取前程。话说那日田臧见过陈胜以后,知道已经得到陈胜的默许,便暗中联系三老豪杰,道:“陈将军披坚执锐,继亡存绝,理应立为王。”那些三老豪杰都对陈胜十分尊敬,便约定联名请求陈胜称王,陈胜先是谦让了一番,后见田臧等人执意拥戴,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了。而张耳陈余也因听从了吴广言语谨慎的劝告,没有反对此事。
陈胜自决定称王之后,又大兴土木,将自己的府邸加以扩建,拆除周边数百亩民房,改为私人苑囿,从而建成王殿,然后择日称王。称王那天,陈胜高坐大殿之上,诸将列于殿下,田臧献劝表曰:
“天下苦秦久矣。夫秦为无道,二世作乱,朝纲失统,普天之下,生灵涂炭。陈将军披坚执锐,出生入死,揭竿而起,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振臂大呼,天下云集响应,复立楚国之社稷,百姓之附将军,若水之归下也。吾闻圣人承天顺命,今将军荷万民之厚望,岂可顾及虚烦之礼而负天下之心乎!万望将军即王公之位,统领天下诸将,讨伐暴秦,此诚万民之幸也。”
田臧劝表一读,万人稽首,三呼陈王。陈王大喜,道:“今日赖大家信任,立为陈王,我定当不负大家所望,屠灭暴秦,还天下一个公道。明日我任命诸将,分路讨伐暴秦。”正在这时,葛婴慌慌张张地进来了,拜倒在地,说道:“末将参见陈王!”陈王见状,顿时改了脸色,厉声问道:“葛将军,当日我命你继续徇地,不知情况如何啊?”葛婴说道:“末将奈大王威名声望,攻克东城,百姓箪食壶浆,纷纷来迎。特来回报!”陈胜大喝一声,道:“你知罪吗?为何私立楚王?”原来葛婴攻克东城之后,苦于群龙无首,便立了襄彊为楚王。后来听说陈王已立,唯恐获罪,便杀死了襄彊,回来报道。葛婴十分惊恐,叩头求道:“大王饶命,我已经杀了襄彊,回来领罪!”陈胜冷笑一声,说道:“私立楚王,乃是大罪,岂可轻饶!”说完便叫人拉出去斩了。吴广、房君等人纷纷求情,陈胜道:“此例一开,诸将纷纷拥立新主,那我这个陈王还有什么威信!”葛婴因而被推出去斩了。诸将震恐。
张耳陈余也感到了危机感,便相互商量道:“陈王不听人言,滥杀将领,我们曾与陈王意见相左,现在陈王也对我们日渐疏远,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不脱于罪。明日陈王点将出征,还不如向陈王请示出外作战,以避此祸。”这样计议定了。到了明日,诸将云集陈王宫殿听候陈王指示。陈王道:“如今起义已有数月之久,暴秦未灭,我深以为恨。昨日我蒙大家厚爱,立为陈王,为除暴秦,今日点兵派将,分路击秦,不知诸将有何意见?”张耳便奏道:“大王,我们兄弟自从来到陈地,大王一直待为上宾,我们却未有点滴之功,因而深感惭愧。如今天下未定,秦王朝仍然作威作福,我们想出外作战,立一份功劳,还望大王允许。”陈王听言,正与他心思相合,便说道:“既然你们有此心意,我也不好相悖,那就派你们北略赵地吧!”张耳陈余立即叩谢。这时,吴广说道:“大王,我愿击秦,”陈王道:“既然如此,我就命你西击荥阳。另外你我为结义兄弟,我为王,你自当为假王,不必推辞。”因而陈王命道:“
本王蒙众人拥戴,立为陈王,自当殚精竭虑,以伐秦为己任。今分封诸将,令各司其职,共抗暴秦。房君宽厚仁爱,素有德行,擢为相国,留守陈县,协理国政;吴广为本王义弟,故封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另以田臧为将军,随同前往;赐予周章将军印,西击秦,直捣咸阳;令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望诸人不辱使命,倾覆暴秦!”诸将领命,纷纷谢恩而去。
吴广被陈王封为假王,有些受宠若惊,待诸将离开以后,便去面见陈王,说道:“大哥,封我为假王,恐怕有些不妥吧!”陈王说道:“弟弟不必推辞,自大泽乡起义以来,弟弟出生入死,我都看在眼里。弟弟只需尽力西击荥阳才是。”吴广听言,便道:“弟弟定当不辱使命,灭秦归来!”吴广走后,田臧便凑了过来。陈王说道:“我与吴广兄弟一场,不忍将其杀害。如今封他为假王,以利诱之,若他还得寸进尺,在荥阳有不轨的行为,你要速速向我汇报!”田臧早已料到陈王派他去荥阳的真正目的,连连称是。
话说诸将分派已定,张耳颇有怨言,他暗地里对陈余说道:“这陈王也太小觑我们兄弟俩。当时不听我们的劝谏,执意称王,这倒不论了,如今分派诸将,也只委与我们小小校尉之职。”陈余说道:“大哥且宽心些。我们之除暴秦,是为天下除害,并非为一己之私。个人荣辱得失,本来不必介怀。待到功成之后,我们兄弟退隐御龙山,每日以喝酒论剑为事,学学鲁仲连、范蠡之辈也不错啊!”张耳恨恨地说:“像如今情形,怕是没做成范蠡,反而成了伍子胥了!”陈余望了张耳一眼,便没再说话。
武臣、邵骚既蒙陈王器重,也并非无能之辈,他们素闻张耳陈余大名,因而对张耳陈余很是尊重,张耳陈余见了心中欢喜,也就没什么怨言了。话休絮烦。却说那时节,刘邦起于沛县,项羽起于会籍,抗秦斗争风起云涌。而武臣、邵骚、张耳、陈余率领三千人马北略赵地,一路上也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那沿途各郡县的豪杰英雄数年来苦于秦吏,见到武臣大军到来,纷纷杀掉县令,举城欢迎大军进城。不久,武臣大军已达数万之众,已克十余座城池。于是武臣自号为武信君,引兵向东北进击。
一日,张耳陈余正在行军之中,忽然士兵来报,说一名手绰大刀的壮汉拦住了部队,扬言要见张耳陈余,现正在与士兵厮打。张耳陈余闻言心中疑惑不已,便赶紧前去看看。到了那儿,见那名与士兵厮打的壮汉正是陈泽。张耳忙叫喊住手。陈泽见了张耳,顿时热泪盈眶,喊了一声将军,便再也说不了话了。那些士兵方知是校尉故人。张耳陈余将陈泽迎进帐中,见陈泽满脸沧桑,便嘘寒问暖了几句。之后张耳问道:“陈将军何以到得此地?”陈泽道:“自外黄一别,我受了重伤,寻你们也寻不到,我便离开魏国,流寓赵地。前些天打听到你们起兵,我便来相投了。陈余说道:“那日我见外黄南门熊熊大火,还以为你已经死了了。”陈泽笑道:“嘿嘿,我一向福大命大。”张耳陈余也笑了。但笑过以后,三人均感到一种莫名的感伤。他乡遇故知,最是催人泪下。从此陈泽就留在了张耳帐下。
却说武臣大军到达了范阳城下。范阳城墙坚固,加上屯有精兵,并不十分容易攻打,邵骚、张耳、陈余等率兵攻了几次,均以失败告终,反而折了无数兵将。于是诸将无不懊恼,只得在范阳城外安营扎寨,准备再度攻城。
却说这范阳城中,有一位世外高人,名唤蒯通。他高在何处?原来他身就三寸不烂之舌,真真有战国策士之风,谈笑间可敌千军万马。这蒯通知道暴秦作恶多端,心中也很是不满,想着有朝一日凭着苏秦、张仪之才免却天下干戈。他见武臣大军久攻范阳不下,便有心助他们一臂之力。于是他去求见范阳令,说道:“听说大人命不久矣,我特来表示哀悼!”范阳令一听,大吃一惊,问道:“此话怎讲?”蒯通说道:“大秦刑法严峻。大人主事范阳十年以来,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范阳诸位英雄豪杰早就想致大人于死地,只是害怕秦法严峻,不敢动手。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秦法不施,武信君引兵至范阳城下,范阳豪杰击杀大人献出城池是迟早的事,因此我特来哀悼大人。”范阳令听言,一下子戳到他心中之痛,不觉十分惊恐,便道:“如今形势危急,还望先生指点迷津!”蒯通笑道:“只要大人归降武信君,武信君必然善待大人,而城中豪杰也不敢加害大人,岂不美哉!”范阳令面露难色,说道:“不瞒先生说,其实我知道秦王朝已失民心,我范阳城早晚将破,早有投降之意,只是想到武信君未必肯饶我姓命,因而才死守范阳。”蒯通道:“那我可到武信君军中走一遭,为大人言之!”范阳令称谢不已。
蒯通出城,来到武信君军中,对士兵说道:“我有传檄而千里定的计策,特来献与武信君。”士兵赶紧报与武信君。于是武信君在帐中接见蒯通,问道:“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计策?”蒯通说道:“君侯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我认为并非上策。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范阳令之所以死守范阳,是怯而畏死。如果君侯许诺不伤其性命,并且让他官居原职,这样范阳令自然诚心来降。有了范阳的例子,赵地其他地方官吏肯定纷纷效仿归顺,这就是我所谓的传檄而千里定的计策。”武信君道:“这固然是个好计策。但不知范阳令是否愿意?”蒯通说:“来到这里之前我已与范阳令详细计议,范阳令也正是此意。”武信君闻言大喜,说道:“感谢先生指点。”
蒯通出帐,张耳陈余正好等候在帐外。二人见蒯通仙风道骨,俊朗不凡,举止间有着超凡气概,便迎上去问候,蒯通睥睨他们一眼,竟说出一句惊天动地的话来。欲知端的,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