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仁宗的嫡长子刘厚被刘睿纲寄予了重望,然而对鲁朝历史走向产生重大影响的确是他的媳妇—吴太后。
至于具体名字便无可得知了,历史里很少会去记下一个女性的名字。
嫁给刘厚后,刘厚便被正式册立为太子。
永治四十二年,仁宗驾崩,高宗刘厚继位。
次年改年号为天顺。
天并不顺。天顺三年,黄河溃堤,百姓流离失所。
朝廷拨款赈灾。
但,毫无成效,农民起义不断,禁军出击镇压,血流成河。
时任宰相的任鸿、庞晗昱,上书皇帝反映赈灾之腐败。
从六省六部四院一台九寺六监到各路州府县,哪怕是到发放粮食的差役都要克扣一些,落到灾民手上的只有糠米。吃不饱,吃不到,那就抢。
于是便爆发了起义。
皇帝大怒,要求彻查此事,可是,查的完吗?查的清楚吗?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不想干的部门官员参杂其中?就是为了朝廷追究时好相护。
皇帝的命令总不能当耳边风吧?
找两个知州知县送上去顶罪。
砍了。
严打期间暂时不贪而已,哪个朝代都贪,只要资本还存在就不会不贪,只要还有阶级就无法阻止贪。
但皇帝不愿妥协,查,查到一个,杀一个。
大理寺的铡刀一天一个小官,三天一个大官,杀疯了。
但核心的那群人还是无法撼动,皇帝的作风让他们感到害怕,于是他们给任鸿、庞晗昱送礼,希望让他们和皇帝求求情,但是被拒绝了,这些人便聚在一起商量出一个结论—一切都是任鸿、庞晗昱怂恿的。
于是挺而走险,派出刺客刺杀了两位宰相。
这让皇帝震怒,调集了十万禁军驻扎在京城,并让大理寺十日内破案。
但大理寺卿不愿得罪权贵,于是又随便找了几个官员顶罪,但皇帝却没那么好糊弄,砍了大理寺卿,新的大理寺卿上位还是含糊,继续砍,第三个大理寺卿在去向皇帝汇报的路上被暗杀。
皇帝无比愤怒,这是对皇权的挑战!
杀,全杀光!
皇帝下令将各部首级长官全部抄家,通通处死。
至此,贪官集团覆灭,可鲁朝的官员们也死的都差不多了,也就是在此时,吴皇后的亲戚们进入了中央。
天顺五年,皇帝驾崩。
年仅十岁的刘坚继位,年号久远,吴太后摄政。
宰相,尚书,侍郎,御史中台等都是吴太后的人,而枢密院和三衙没有经过清洗,人员大多还是原来的人。
太后之众统称为外戚。
但其却未对鲁朝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否则她的儿媳就无法完成灭亡鲁朝的大业了。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久远十年,太后还政于刘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皇后赵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立为太子。
久远十五年,太子夭折,三岁次子刘开被立为太子,但刘开并不是赵皇后所生,因此赵皇后对刘开没有一点好感,甚至还暗中差人下毒毒死了刘开生母卢贵妃。
久远十七年,北辽南下入侵。
半个世纪没怎么打过仗的鲁军被北辽骑兵完全压制,不到一个月,河东路全境沦陷,辽军围西京,逼近东京。
两月后,西京沦陷,东京被二十五万大军包围。
位于天兴军路的京召府援军在晋王刘振率领下驰援京西北路,收复河中府,越过西京,冲破辽军包围圈进入东京与京城四营汇合。
皇帝刘坚大喜,自己这个二十岁的弟弟竟然如此神勇,当即便将京城防卫交与刘振。不用想,皇后和太后肯定不愿意,毕竟把兵给了别人很有可能被迫退位,但是刘振却没有当皇帝的想法。
刘振接受京城防卫大任,第一件事便是整合军队,将除四大营与殿前司精锐外外其它军队全部合为一军,四大营与之配合,而殿前司所谓的精锐不过是一群拿高俸禄的懒猪,便与御林军配合驻守皇宫。
刘振整合部队后决意主动出击。
鲁军骑兵从南熏门出,将北辽骑兵吸引至新鲁门,由新鲁门上的弓箭手放箭击杀。如此这般花招耍过三次后便也不再管用。
辽军开始采取直接的暴力的方式攻城,而主攻的城门便是万胜门与新政门。
刘振却差使卫州门佯败,放入大批辽军,而万胜门与新政门的辽军听闻后也撤向卫州门,当卫州门的辽军大部进入后,埋伏的鲁军便冲出将城门重新关闭,当万胜门和为卫州门的辽军赶到时却发现大门紧闭。
为了保证城墙上有足够兵力,刘振使殿前司肥宅门上了城墙撑场子。
如此这般,刘振歼灭辽军三万。
在中了鲁军诱敌深入后的辽军便直接攻击城门,没有主次之分,全是主攻,迫使刘振不得不率领军队在城墙上与辽军厮杀。
固守一月后,辽军损军八万,京城四大营近乎灭亡,此时各路援军共计五十万禁军业已到达京城附近,辽不得已而退兵。
晋王刘振力排非议,坚持出兵追击。
刘振亲率五百轻骑追击十七万辽军,辽军以为鲁军大部已至纷纷溃逃,兵败如山倒,大军很快便混乱起来,于是十七万辽军便被五百鲁军追着跑,而刘振也不鲁莽的冲入辽军腹部,而是时不时在左翼,时不时在右翼袭扰,营造出左右都有鲁军的错觉。
一直从东京追到西京,辽军才反应过来,准备反扑,而此时从京西南路和天兴军路赶来的援军正好抵达西京。
双方就此爆发激战。
最终以鲁军二十万损失六万歼灭辽军五万击退辽军惨胜。
辽军北上撤退,河北西路鲁军追击辽军,迫使其放弃太元府,最终以十万残余于久远十六年回到北辽。
作为皇帝的弟弟,京城保卫战的指挥,晋王刘振毫无疑问打出了威信,被鲁朝军民奉为战神。
久远元年,狄轲入侵,戍边大将张汉英击退狄轲,得一襁褓孤儿,以战死武将樊于期之姓,命名为樊斌,并扶养之。
久远十一年,张汉英之妻降下一子,因排行第三而取名为张三。
久远十八年,京城四大营重组,十八岁的樊斌进入京城四大营。
久远二十年,鲁成宗刘坚病逝。
八岁的刘开继位,改年号为平安,赵太后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