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科学的做个枭雄 / 第五十章 立太子,杀胥恒

第五十章 立太子,杀胥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武官集团已经失去了地位,皇帝又是武官出身,国家事务的处理自然落在了文化人身上。
  刘新荣感到难受,难受自己没文化,不能将大权全揽在手上,但又只能让这些人为自己办事,对此刘新荣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可就是往死里学。
  人一旦得权,便会深陷其中,再也不愿放开,而权力会让人忘掉自己的地位,这是几千年历史里不便的准则。
  胥恒也是如此,皇帝将事务交给他,开始还是知道自己不过是给皇帝老爷打工的,慢慢的皇帝老爷也不看递上去的文书了,什么事都是说你看着办吧,然后下面的人又是送礼又是奉承的,这就慢慢的让胥恒知道了自己的权力有多大。
  扶植自己的人,党同伐异,弹劾政敌,贪污受贿,这是一个重复了千万次的优良传统。
  纪远十三年,太子刘兴昌病逝。
  立储,成为了国家大事。
  而储君的选择背后往往是血雨腥风。
  站队,很重要,站对了,那就是功臣,前途似锦,站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对于皇位候补,皇子们也是要努力的,笼络大臣尤其是位居高位的大臣才是最重要的,武官已经没落,也就谈不上什么兵权了。
  老二赵王叫刘兴朝,老三吴王叫刘兴隆。
  刘新荣的倾向肯定是年长的老二,但是老三工作做到位了,攀上了宰相这颗似乎很粗壮的大树。
  而胥恒也以为自己能左右国家储君,但很可惜,也许是这个世界记载的历史还不长,在历史中左右国家继承人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一日早朝,皇帝在朝上提及此事,问:“太子早逝,朕余二子中,何人可为?”
  而胥恒却以为机会来了,于是进言道:“吴王刘兴隆可为。”
  刘新荣便知道这宰相有了立场,而且和自己是相反的,但也表自己的态:“胥大人何不说说为何?”
  胥恒便开始讲述吴王多么多么好了:“吴王天资聪慧,不骄不躁,熟读经书,为人宽厚,至仁至贤,若为太子,定可辅佐皇上,为皇上分忧,乃我朝福分。”
  刘新荣便也打探一下胥恒对赵王的看法:“那赵王如何?”
  “赵王好战喜伐,享奢靡,图娱乐,实在不足为国储君。”
  礼部尚书公祖为提出了反对意见:“太子早逝,赵王为长,理应立赵王为储君,好战喜伐并非坏事,可拓疆土,征服蛮夷,护我朝边疆安定,开百世之功。”
  胥恒也记下了,公祖为,你等着。
  刘新荣摸了把胡子,他现在知道了朝廷里哪些是赵王党哪些是吴王党了。
  “这事先议到这吧,改日再议,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胥恒决定先干掉碍事的公祖为。
  上书皇帝,弹劾公祖为贪污腐败,结党营私(自己才是)。
  刘新荣也不傻,自己当皇帝前也是在朝廷里混的,自然知道此举要作何用,便不管,不去理会,而胥恒也是作死,又鼓动其他的言官挨个上书,皇帝便烦了,但也不能去公开的支持公祖为,只能是暂时妥协于胥恒,但是胥恒却以为自己获得了胜利。
  但是皇帝开始嫌弃这个宰相了。
  公祖为知道是胥恒干的,他也无可奈何,朝廷之中多为胥恒的人,但公祖为比胥恒聪明了一点,知道一切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没了皇帝,胥恒什么也不是。
  公祖为只能忍。
  而刘新荣也觉得这似乎是个机会,一举打压文臣们。
  公祖为被贬为侍郎,而这似乎给赵王党带了一个错觉—皇帝想立吴王。
  一时间赵王党不少人安静了下去,而胥恒等人却愈发嚣张,不断上书说吴王的好,刘新荣被搞的心烦气躁,把这些个奏折全让身边的太监盖个章就扔下去了。
  太子之事要早断,国一日无储君则国一日不稳。
  刘新荣要想让赵王当上皇帝,就必须制服胥恒,若胥恒等不服,新帝继位也可能被文臣们政变逼下去,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后世,不得不对文官们下刀,可是要找个借口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连皇帝,杀人也不能是随随便便的,得找借口,和世界上任何一场战争一样,得找个对自己有利的借口。
  而能做到一切又好用的借口就是谋反,只要和这两字沾上边就必死无疑。
  而这样想的有刘新荣,公祖为和胥恒,他们都想着法子设下这样一个圈套。
  不久后,机会便来了。
  周朝余党在东南一处大闹革命,朝廷需要指派率臣,胥恒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向朝廷举荐了公祖为,而公祖为也让赵王党们举荐了自己,恰好皇帝也有这个意思,于是,公祖为便被指定为了率臣出征剿除前朝乱贼。
  乱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遇到装备精良的鲁军便溃不成军,公祖为很快便班师。
  胥恒让公祖为去,是为了构陷他与乱贼相勾结,公祖为去是想假装截获胥恒与乱贼间来往的书信,而皇帝让他去,是给他们制造一个乱来的机会。
  果不其然,胥恒上书弹劾公祖为勾结前朝余孽,公祖为说截获了胥恒卖国的证据,但是深究起来他们的证据根本就站不住脚。
  皇帝便将两人全部革职。
  没了头领的赵王党吴王党现在只能看皇帝自己怎么想了。
  皇帝最终立赵王为太子,胥恒知道如果赵王登基,那么他永不得回朝,当然前提是现在的皇帝不杀他的话。
  储君事一经确定,皇帝便让公祖为、胥恒二人官复原职了。
  但胥恒很不甘心,他打算走一招险棋—毒杀赵王。他买通了刘兴朝身边的人,每晚在他的饭菜中加入慢性毒药。
  如果事情就这样进行下去,储君毫无疑问还是会落到吴王身上,但,东窗事发了。
  一日太子府内一名丫鬟发现了正在投毒的人,那人知道事发便连忙逃出,却被御林军拿下。
  遭审问后,供出了胥恒,于是刘新荣下令斩了胥恒。
  吴王党内多名官员被牵连,一时杀千人。
  公祖为被提拔为新的宰相。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