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称雄 / 第二十一章 举 孝 廉

第二十一章 举 孝 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至于后世的免除农业税,这个时代是实行不了的,这毕竟还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而且他也不准备现在就搞工业革命,说的好听点那是革命,说的不好听都是在喝百姓的血,吃百姓的肉。
  他又对荀彧三人道:“如今仅靠几位先生实难面面俱到,照顾周全,也太过劳累。百里之才好找,万里之才难寻。我欲举孝廉,在境内每五万人举荐一人。”
  荀彧赶紧道:“每五万人举荐一人是否太过了,朝廷一直以十万人举荐一人的。”
  “我认为并不为过,我要的不光是治政之才,水稻种的好的,木工做的好的,医术好的我都要。”刘和道。
  荀彧三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刘和接着道:“三位先生知安民之道,但对于如何实行安民之道学生另有想法。”
  “不知少君有如何想法?”荀彧三人疑惑的道。
  “我的理论或许会令三位先生感到不适,还请见谅。”刘和先打个预防针,毕竟后面说的话对现在的人来说有些惊世骇俗了,也幸好是汉朝,要是在明清两朝说这一套,估计要被抓去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少君请讲。”荀彧等人道,现在的儒家学者还是好学的、包容的、喜欢传播的。
  “不知诸位先生对于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看。”刘和道。
  “当年董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儒家之本,讲究以仁治天下,先汉武帝陛下尊儒术,方使吏治清明,百姓顺遂。”荀彧道。
  “我也学四书五经,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为立身之本。先汉讲究以仁治天下,治政之道讲究以礼治、以德治、以人治。从光武帝开始,儒家先贤认为光靠仁不行,于是吸收法家学说将仁与法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刘和看了下荀彧等人还没什么表情,知道自己还没说到触动他们的地方。
  于是接着道:“这说明儒家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先贤圣人的道,然各位先生观现今天下又为何而大乱呢?”
  刘和又看了下荀彧三人,不等他们说话便接着说道:“我认为不是以仁治天下错了,而是人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普通百姓会有过错,你我也会有过错,所以治政之人非有德有才者不可任之。”
  荀彧三人认同的点了点头。
  刘和又道:“但现今治政以德治以法辅,若两人同为县令,一在蓟县另一在涿县。一人因饥饿偷盗别人之粟以充饥,蓟县的县令认为其因饥饿,情有可原,未做处罚,反加以安置,而涿县县令认为偷盗于德有亏,判鞭笞十下,以儆效尤。那么他们两人谁对谁错,谁的德行有问题?”
  荀彧三人面面相觑,田丰道:“应鞭笞十下,以惩其偷盗行为,之后再行安置,解其困苦,以彰显仁德。”
  刘和微笑着说到:“元皓先生说的不错,但如果是灾荒之年易子而食呢?又是谁的德行有亏?而两位县令的德行谁又能能说有亏,但他们。处理结果却完全相反。这就是没有标准,我们应当在礼之下设一道法,以此充当惩罚突破了仁义礼智信之人的标准。”
  “少君是主张以法制,以德辅助?”
  “其实不然,我依然主张以德治,我问先生,麾下为何会出现饥饿之民,以至于要偷盗?又为何会有盗贼杀人越货?”
  田丰道:“这其中原因太多了。”
  “没错,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还是有人有才德却不施以仁德,有人不学仁德,有人为境况所迫抛弃仁德。”
  刘和缓和了一会继续说道:“为官者不思治理当如何?为人子者不奉养父母又当如何?为民者不思耕种,偷盗者当如何?如果全靠个人德行判定,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同的结果,这就无法警示其他人。我们需要设置底线对于不施德不行德以及无德之人进行处罚,方能使天下人更重视德行。”
  “少君的意思是?”
  “完善律法,不要以个人德行为标准,而是要对突破仁义礼智信的行为,根据影响大小界定标准进行处罚。使德有法可依,不至于德行崩坏。”
  “如此也是善事,不过这是长久之策,不知少君还有何见解?”荀彧道。
  “春秋时期齐国办稷下学宫是何等壮观,百家争鸣是何等的精彩,齐国也因此而强大。当年先帝也想学齐国办了鸿都门学,只是先帝路途不对,未兴盛起来。而秦国以法治天下,兼具了黄老、纵横家、兵家、儒家、阴阳家、墨家、名家等众多学派,而成就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但秦也因法家而亡。”审配道。
  “是的暴秦苛政猛于虎,我大汉前期以黄老之学为主,其他为辅,而后朝堂不安,先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儒家兼并兵家、阴阳家等各派理论于己身,方使天下安定,后王莽篡权,光武帝复汉,又吸收法家学说用以辅佐,我大汉又延续了二百年国祚,如今天下又动荡不安,诸侯不服朝廷号令,无视陛下处境,是天下人德行出问题了吗?”
  刘和接着道:“我认为这时候的儒家又到了要变一变的时候了,儒家学说在先贤手里能不断的发展,不能在我们手里一层不变,那是辱没了圣人的教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圣先师还曾请教与农夫,我等也需向其他人,其他学派学习。”
  “少君这是想做下一个董师了。”荀彧道。他们也不质疑学其他流派,毕竟儒家是这么过来的,他们都清楚。
  “我没董师那么大的才能,但从百姓出发我能得知该如何让百姓安康。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我观百姓之疾苦在于吃穿劳役兵祸天灾。”
  刘和又看了下荀彧三人接着道:“天灾兵祸我现在没有办法,劳役制度暂时无法更改完善,只有吃穿可动。而细化到吃穿,是农户在缴纳了税之后,如何还能有多余的粮食保持温饱甚至家有余粮,要想家有余粮除了农田开垦以外就是要农田高产,民之力有限,无法种植多余的田地也没有那么多多余的田地,而如何使农田高产是我们学治政之道的人精通的吗?我们也可以学,但一个人没有那么多精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变通,需要吸纳农家和墨家的能力为己所用。”
  荀彧三人听到墨家有点变脸色了,要知道儒家和墨家是死仇,而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墨家按死在泥土里,让其几千年都没抬起头,这时候刘和提墨家,难道想让其复苏?要真的如此,天下读书人都不会愿意的,更不要提什么宏图霸业了。
  刘和赶紧接着道:“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他们的治政之道,只要农家研究如何能让田地高产,如何减少病虫灾害,让百姓能所获更多。而墨家我们需要他们的技巧,用来修桥铺路,开发农具,使农民耕种更省力,更有效率。开发武器铠甲,使兵将攻无不克。”
  “少君所言皆是利国利民之道,在下佩服,只是行此道需警慎,不能让墨家反客为主了,也要消除天下读书人的忌讳。”荀彧沉默了一会道。
  你看,这就是荀彧,刘和提出了方法,他想的不是反对,而是可能会出的问题,不像有些庸臣,直接反对,甚至反抗到底。
  刘和道:“我们只给其应有的地位与待遇,但不给其参政之机会,只让他作为儒学治理天下的辅助之道,他如何能反。另外改掉名字,断其根本,不要称呼他们为农家墨家之人。”
  “如何断其根本,又改成什么名字?”
  “以后都将没有农家墨家,农家可以改为我儒家农道司,以提高天下农作物的产量为主要任务,并发觉有无其他作物,以丰富我大汉物产。”
  “而墨家可以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为建造司,配合官府进行县城规划,亭台楼阁的样式制定、修建方法,以及修桥铺路等等涉及到建造的都归其负责。另一部分与匠人合并为匠造司,专司打造物品,并开发新的农具兵器铠甲等所有涉及到制造的都归匠造司负责。”
  “少君的意思是农家只负责田地的农作物,墨家分为建造和制造两部分,那如何能让他们不涉及朝政,毕竟这些关系到民生根本。”
  “简单,可以给他们官位以及封爵,但他们只研究、掌握并传播方法,具体实施由官府负责,他们需要的实验或出现问题都需要官府来配合,除此之外他们无任何权限。”
  “凭这些也可以封爵?”荀彧道。
  “是的,既然要用他们,就不能不给予优待,只要不涉及底线有何不可?而且利国利民。”
  “少君不怕天下士族群起而攻之?”审配担心的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