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太子随众人奔至东门花园处,一名近卫径直走向一口水井,双手握住井口上方打水辘轳的把手,待另一名近卫爬进木桶,慢慢摇下。那水井正在花园中央,井口由大石砌成,因井水终日淋浸,呈现深灰之色,从井口看下去,内壁漆黑一片,毫无异常。
片刻后,下面打个呼哨,井绳不再往下。紧跟着井下发出石板摩擦碰撞之声,众人盯着井绳,看见井绳开始摇晃,近卫摇上木桶,再送太子下去,随后众侍卫鱼贯而入,徒手攀援而下。原来井中果然是一条密道。
太子喜好极广,于文、史、道、阴阳、数术均兴趣盎然,皇城设有总明观,聚集各地有名望的学者,太子自小便流连其中。此开井中密道之法是他跟一位机关名家所学。太子十一岁封王,获赐王府,学得此法后,他找到王府东门一处深井,为机密起见,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他将东门封闭,沿这口井修成花园,花园向内建成演武厅,再向内建为近卫居室。如此一来这东门鲜有人来,这十九名贴身近卫轮流挖掘,前前后后挖了两年之久,一直挖到建康城墙外燕雀湖前,钟山脚下。
皇帝继位后,要新赐太子府,太子上书新朝新政,用钱处甚多,不易铺张。虽是诚心所请,内心亦有不舍这条密道之意。本是少年好奇心思,不想今日竟作逃跑之用。
众人在密道中走了一个时辰,走到一处宽敞的洞穴,斜向上一条甬道通向洞口,这洞穴和通向洞口的通道就像茶壶肚和茶壶嘴,洞内有之前存放的食物和水,洞口有微光射入,设计极是巧妙。众人依次向上鱼贯而出,出口甚小,周围杂草丛生,甚是隐蔽。太子爬出洞口,正拍打身上尘土,忽听得有人大叫:“在这里了!”只见远处湖畔一队人马正在搜寻,看见一队人凭空而出,兴奋大叫,领头一位佐领右手一挥,数十匹马奔腾袭来。
自事发以来,太子一颗心惴惴不安,不敢触碰父皇遇害的念头。虽然种种迹象预示皇宫沦陷,他还是抱有一线希望。此刻见密道出口泄露,太子刹时间脑中嗡嗡作响,身体发麻。反军既然知道此处有密道出口,那此事必然筹谋已久。他离府已有一个时辰,到此刻还有人马搜寻,那父皇多半遇难。瞬时之间,羞愧、懊恼、恐惧、悲伤纷至沓来。。。眼前一阵阵发白,泪水涔涔而下,恍惚之间只觉被人拥起狂奔。
燕雀湖北面就是钟山,因此山有虎踞龙盘之象,东晋在此建都。钟山景色极美,此时春深林密,一片郁郁葱葱。密道出口就在山脚下不远,众人不久就奔至山腰。连峻回看远处多队人马不断向山下奔来,心知今日难逃此劫,心底一横,驻足叫道:“兄弟们,太子对我们恩重如山,今日唯有以死相报!”众侍卫轰然答应,连峻继续吩咐:“由此向上,每二十丈留四人阻挡,务必拼死拖到天黑,江路,杨厂,方明,魏青你四人在此!”四名侍卫走出队伍,面向太子,双手长揖,跪倒在地,悲声说道:“属下送别太子!”太子性情疏阔,年纪虽小,却重情重义,平日对这些亲卫甚为亲厚,大小事情施恩无数,君臣之下更有几份兄弟之义。此刻见众侍卫为己赴死,他少年气盛,直想与他们共同拼死一搏,又知自己身负血仇,不能轻易就死。
这是他短短生命中第一次经历如此两难境地,他站在原地,胸口起伏不定,进退两难。嚯的想起吴岭溪讲解过的“大壮卦”,大壮卦上六讲道:“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一只野羊角扎在篱笆里,进退不能,吴岭溪当时讲道:“这个时候,对于野羊来说,再艰难也要先挺住,先要活下去。如果胡乱甩头挣脱,反容易力竭而死,等不到来人解救。”此时所有侍卫决心赴死,只为保自己一线生机,在他们心中把这当成使命,自己轻生就义,犹如野羊胡乱挣扎,非但于事无补,搭上性命,也会另侍卫之死毫无价值。
想通之后,他将侍卫一一扶起,心下一横,向山上走去。
再向上一百丈,已经接近山顶,山路荆棘难行,罕有人迹。众侍卫分散留在途中,太子身边只剩连峻一人护卫。钟山顶峰紫云峰,因此处常有彩云环绕,故名紫云峰,紫云峰形态甚为奇特,南坡缓长,北侧壁立,极不对称。快接近山顶时,乱石密布,更为难行,连峻指着一颗高大茂密的树说道:“太子殿下,天色已暗下来了,等反军上来,估摸天色就黑了,殿下请爬上树顶,靠夜色躲一躲。反贼搜索不到,会以为我们坠入山崖了。”太子疲累交加,无暇细想,点头答应。连峻又说道:“请太子脱掉外衣,这黄色太过鲜艳,夜色中不易隐蔽。”太子依言脱去外衣,快速攀爬到树顶,太子自幼习武,身子甚为灵敏,爬树自不在话下。
他爬到树顶,隐秘在枝叶之中,望向山下,树丛中依稀看见反军已至山腰,兵刃喊叫声远远传来。再向树下看去,已不见连峻踪影,想是也藏在树中。太子仰身靠在树干,回想这半日的惊天巨变:“惠达胆大包天到如此程度,除了朝中士族势力支持,身后必然有皇亲与之勾连,父皇退位,谁最有可能即位呢?他自己是长子,皇子当中并未有能够觊觎太子之位的弟弟,应该是叔叔辈分,有这个实力和动机的不下五人。”他推想了半天,毫无头绪。
现今他唯一可以排除的就是宜王刘义蒙,宜王自小与皇帝交厚,是皇帝新政最坚定的拥护者。也因此皇帝让宜王镇守南豫州,拱卫建康。转念又想:“今日反军如此迅猛的行动,或许宜皇叔已遭暗算?为今之计,也只有待逃脱之后,先去南豫州打探宜皇叔消息,再做打算。”
正胡思乱想中,喊叫声渐近,天色已经昏暗。太子透过树叶向下看,反军已经杀了上来,四名护卫护着一个黄色身影不住倒退,因为没有道路,反军无法扩散,拥堵成一道长长的人墙,昏暗之下,从高处望去,像一条巨大的黑蛇左右蠕动。一名太子亲卫极是勇悍,手持长刀,挡在关口,身前反军不断倒下,又不断涌上,那亲卫浑身血红,疯了一般左右厮杀。在他身后另三名侍卫纵向依次排开,那黄色身影站在最远,随着人流不断后退。
突然,一柄长枪刺中那名亲卫脖颈,一股鲜血喷溅而出,他使出最后力气抡出长刀,正砍在一名反军头顶,而后直挺挺倒下。反军踩踏着他的身体涌上来,另一名侍卫抢上去,堵住关口。那黄色身影逐渐向上,太子看清正是侍卫李五斤穿着自己的衣服,李五斤身材瘦小,面色白净,因其出生只有五斤所以得名。李五斤个子虽小,却有极高的轻身功夫,平日与太子甚是亲近。李五斤前面正是连峻,笔直而立。片刻过后,又一名侍卫倒下,李五斤退到了山顶,与连峻一上一下将太子夹在当中,眼看又一名侍卫倒下,连峻翻过身来,面朝李五斤,跪地作揖,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来,没向树上瞧一眼,转身向反军杀去。
反军见太子已无路可退,只剩两名侍卫,开始不断有人大叫:“快冲啊!生擒太子赏万金!”重赏之下,人人如狼似虎,拼了命向前,只见连峻二人半步不退,任凭刀斧加身,瞬间都成了血葫芦,反军如巨浪叠上,终于将二人踩在脚下,从太子脚下如风掠过,逼上山顶。李五斤见反军压上,转身一纵,跃下山崖。
太子闭上双眼,泪水喷涌而出,瞬间明白了连峻的良苦用心。连峻自发现反军势大,无法力敌之后,以必死之心设定此计。他知道如非亲眼所见难以迷惑敌人,太子终归会落入敌手。而连峻知道自己也是非死不可,只有最近身的侍卫力战死去,反军才能相信跃下山崖的太子本人。刚才连峻向山顶下拜,既是迷惑反军,也是在向自己拜别。
识得连峻是在太子十一岁时候,那时太子刚被封为明王,为让他熟悉政务,当时还是太子的皇帝要他到刑部旁观案件审理。碰巧遇到当时一件大案,大士族长阳候王耀贤之子王昶明府中十一名亲随被杀,凶手便是连峻。被带上堂时,连峻满身血污,右脸一道深疤尚未愈合,微微张开,形状甚是恐怖。案件并不复杂,连峻夫妻为北方流民,被王昶明收为佃农,王昶明见连峻妻子貌美,意图不轨,被连峻撞到,言语冲撞了王昶明,王昶明命人绑住连峻,连峻寄人篱下,并未反抗。没想到王昶明竟当着他的面,将他妻子凌辱致死。连峻本为北魏一名佐领,因平定流寇,救下妻子,两人产生情愫,无奈妻子门楣高耸,不能与寒门通婚,于是二人私奔至此。此刻连峻见到妻子如此惨死,目眦欲裂,掰断左手拇指挣脱绳索,抢下一把长刀,要拼死诛杀王昶明,王昶明亲随前仆后继,竟被砍死十一人,后连峻见不能成功,杀出府去,王昶明竟厚颜报官,发出海捕告示。这日连峻被抓过堂,碰巧遇到现在的太子,当时的明王刘建安。
太子年纪虽小,却天生自带一股豪气,一见连峻气概,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于是出手救下,留任王府侍卫。后又设计另府中侍卫假扮流寇,深夜潜入王昶明府中,协助连峻刺死王昶明。当时朝野震动,还曾发兵清剿匪寇。
连峻大仇得报,从此将性命托于太子。不料今日之事不能善了,适才那三拜,真如呕心泣血一般,在连峻心里,太子年少,遭此巨变,自己今后不能护佑身旁,这一生终落得恩不能尽报,义不能尽全了。
太子藏在树中,眼看自己的亲卫逐一惨死,所有恐惧化作一腔仇恨,心逐渐狠硬起来,他慢慢止住悲伤,静静的藏好。耳听着反军在山顶大呼小叫,又悻悻退下山去,直到万籁俱寂,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