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唐疆万里 / 第15章 焉耆 一

第15章 焉耆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西州(今吐鲁番)地处盆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扼天山南北孔道,当东西交通要冲,是大唐西部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一度落入吐蕃之手,几年前才光复。虽然西州光复,但北边的天山、西边银山,两山进出通道还被吐蕃人占据,西州时不时受到吐蕃骑兵的骚扰。
  吴天明以前虽随导师去喀什地区考察过,坐火车经过这里。但是这次骑马奔赴战场,感觉尤为强烈,北边的天山寸草不生,千沟万壑,南边是茫茫荒漠,“关山度若飞、万里赴戎机”大概如此而已。
  等吴天明到西州,张议潮的七千兵马已驻扎在西州城东,吴天明安排士兵扎营,他去拜见张议潮。
  进入大帐,仅有张议潮一人,正看着悬挂起来的地图。
  “参见将军。”
  张议潮转身道:“贤婿,免礼,快坐吧。”
  两人坐定之后,吴天明问道:“不知将军这次时往北还是往西进军呢?”
  “我打算向西进军,挺进银山,收复焉耆、龟兹故地。”
  “万一庭州敌军,南下侵袭西州,截堵我军归路如何是好。”
  “哈哈,贤婿莫要担心,我已差人邀请回鹘首领庞特勤从北侧南下,进攻庭州、轮台、西州等地,虽不能保证他能攻下山北故地,却也能牵制敌军,使我军安心西进。”
  听到这里,吴天明不禁苦笑,可真是引狼入室,张大人你太小看回鹘了。这个时候,回鹘人正走向衰亡,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前往河西、安西地区,由于归义军的宽松政策,这些回鹘人迅速壮大,等张议潮去往长安之后,无人能压制,回鹘人从庭州翻过天山攻占西州,河西走廊的甘州也失守,形成了以西州和甘州为中心两大回鹘聚集地,可能也正是这次作战,回鹘基本占领了整个准噶尔盆地。但现在事已成定局,即使北上也来不及,更不能在吐蕃未灭时,再树强敌,只能顺其自然。
  张议潮看着吴天明发呆的样子问道:“贤侄,我的安排有不妥否?”
  吴天明才回过神来说道:“没有,将军远虑,是我等不能及,就是欲询问将军如何安置我带领的六百士卒。”
  “我已让前锋拔营前往银山通道,打探消息,你就留在我身边,明天随中军拔营西进。”
  第二天清晨,士卒饱餐一顿后,收拾行囊上路,几千人们排成一字长蛇向银山挺进,旌旗飘飘,一个个繁体的“张”、“李”字在风中飘荡,“车琳琳,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现象展现在了吴天明的眼前,回头看看自己带的六百人,上面空无一物,一面旌旗也没有,倒成了队伍中的异类。
  眼前的平原逐渐消退,两边的荒山显现出来,两山之间时宽时窄,窄处仅一百多米。银山中央一简陋的关口,由夯土而成,本来驻守的三百吐蕃兵,看到张议朝的军队之后,便弃关而逃,不费吹灰之力,归义军占领关口。经过三天的跋涉,部队走出大山,进入绿洲,张议朝传令扎营修整,骑兵打探情报。
  夜晚,张议潮请所有将领到帐,分派任务。
  “据探子所报,敌军已弃周围四县,将守军和人口集中在焉耆城内,守军约有三千人。这焉耆城城墙高三丈,城垣四面开门,各有瓮城回护,可谓是易守难攻,众将有何良策?”
  众将沉思,一将站出,拱手而道:“将军,莫过于围城三面,网开一面,让守军出逃,我们便乘机追击,焉耆城边不攻自破。”
  “不行,敌人又不傻,我军才六千,若是攻城,肯定会伤亡惨重,敌军便有机会获胜,他们若出逃,肯定惨被,相比之下,敌军肯定会选择坚守不出,更何况城中有壮丁数万”一将反驳道。
  “要不和攻凉州城一样,围他个一两年等他们粮草用尽自然投降。”
  “你忘了凉州惨剧了吗?虽然我们围城三年,可吐蕃人将城中百姓粮食掠夺,城中百姓无粮,等我们破城之后,城内饿殍遍野,人口减半。再说我军长途行军,对焉耆城内粮草几何知之甚少,敌军粮草未尽,我军反倒先没了粮草。”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出个注意。”
  张议潮一言不发,盯着地图沉默,任由几位将领争吵。
  一个未开口的将领道:“焉耆城城开四门,我军可三面佯攻,分散敌军兵力,然后集中兵力一面强攻,即使敌军弃城从一面突围,我们伤亡并不惨重,焉耆城也可破。”
  张议潮朝着站在最后吴天明看了一眼,但吴天明并未出声,这古代排兵布阵的事,动不动就是几千人的性命,他毫无经验,可不敢乱语,他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学习,顺便浑水摸鱼,捡几只漏网之鱼。
  张议潮见吴天明不语,便开口到:“李校尉的方法攻城不错,只是得改进,四门先佯攻耗费敌军箭矢。待听我军令,遍四门同时进攻。传我军令,让辎重部队赶制攻城器械,三日之后攻城。张校尉,你带领一千步卒佯攻东门;王校尉,你带领一千步卒佯攻北门;刘校尉,你带领一千步卒佯攻南门;李校尉,你带领两千五百步卒进攻西门;赵校尉,你带领一千骑兵迂回,待敌人择门出逃,便支援并追击,都下去准备吧。”
  “末将得令。”
  待五将退去之后,吴天明道:“将军,我干什么呢?”
  “我军轻兵出行,未带充足的粮草,你带你的六百人搜寻附近四县及村落,收集粮食,若是遇见我大唐子民,好生对待,他们苦吐蕃久矣,待决战之际,可领兵前来观看。”张议潮心里琢磨这小子,一声不吭估计是没打过仗,怕上战场,还是让他先观摩观摩吧。
  吴天明真带着队伍去最近的和硕县。此时,他正沿博斯腾湖前行,博斯腾湖烟波浩淼,芦苇丛生,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不愧为“西塞明珠”。以前驾车考察时,几次经过这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却没有每一次下车观看,而今却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真实世事难料啊。这湖里鱼类众多,要是有船和渔网应该能满载而归吧,吴天明想的正出神时被张大彪的抱怨声打断。
  “营长,你说张大人怎么派我们收集粮草呢,岂不是可惜了我这一身装备。”
  “对啊,我们训练了整整两年,难道这次出征连敌人的手都摸不到?”
  看着这三个连长不停的抱怨,吴天明苦笑不已,道:“服从军令,和顺县马上到了,注意警戒,防止漏网之鱼。”
  队伍复行数里,和硕县出现在眼前,于其说是县城,倒不如说是土堡,两三米高的城墙围起来的一方横纵不到两百米的方城而已,怪不得吐蕃人弃城,把所有的兵力集中在焉耆城,这和硕县也守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攻破。
  吴天明领军进城,下马将队伍分散开搜索,他带着几名士兵走到县衙,这个县衙破旧不堪,早已多年未修,倒数像个驻兵的场所。吐蕃占领这里之后,废除唐制,这县衙也就成了吐蕃兵的住所。几人走进后院,一阵恶臭,后院里全是马粪、驮粪,以前住人的地方成了牲畜圈。早就看过,吐蕃人虽善于打仗,却不善于治理,看起来果真如此,而治理比打仗难多了。
  突然,门外一阵吵闹,吴天明带人出去,看到士兵们押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衣服妇人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
  “怎么回事?”
  “回营长,我们搜索院子时,发现井里有动静,我们过去一看,发现了这对母子。”
  看着妇人和孩子紧抱在一起,畏畏缩缩,吴天明解下自己的干粮袋,拿出两块饼,给他们一人一块。孩子抓过饼就吃起来,妇人倒是先看了吴天明一眼才接过,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吴天明赶紧蹲下拧开水袋,给他喝了口水。
  “别急,慢慢吃,这里还有。”
  一番询问之后才弄清,她是本当地的唐人,吐蕃人占领焉耆后,唐人都成了奴隶。十六岁时,被吐蕃人糟蹋,生下这个小孩,独自抚养。前两天,吐蕃人突然撤离,到处抓人,她父亲把她两藏在井里,躲过一劫。在她的带领下,士兵在井壁上的暗道里找到几石粮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