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一早,萧于便带着大明第一军士兵启程回明北城。
至于河谷县,他让新走马上任的镇北大将军派出一支军队,接管了这里。
万国历元年十月八日,大明皇帝萧于率第一军讨伐神武侯国、连获燕山、河谷大捷,史称北伐之兴!
明北城城门!
这里到处站满了人,摩肩接踵,彩旗飘飘,国旗招展,在微风中无比亮眼。
城门口摆满了各种乐器,鼓、编钟、埙、缶、筑、排箫,还有一对舞狮正准备着,摆动那令人叫好的身姿。
远处地平线,一道黑压压、长长的队伍正蜿蜒而来,直至明北城前。
乐器开始奏响,舞狮跳着欢快的步伐,在热烈的氛围中,萧于和一众将领来到了明北城下。
这里,大明的文武大臣们早已等候多时,一个个脸上容光焕发,喜悦异常。
“恭迎皇上回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一马当先跪下高呼,后方人山人海的百姓也都跪下山呼万岁,声音汇聚起来,直冲云霄。
“免礼吧!”萧于淡淡一笑。
“谢皇上!”
“皇上,这些天下来,您受苦了!”
刘宸满脸欣慰,同时又有些心疼。
依萧于目前的表现来说,妥妥的大明中兴之主,也是一个值得拥护的明君。
“朕还没那么娇气,真正受苦的是将士们,没有他们浴血奋战,哪有这场战争的胜利…唉,这一来一回,不知又少了多少人——”
刘宸沉默了。
是啊…战争,就必须得有人牺牲。
这场大战,明军的伤亡比例已经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数字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好了,今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何故谈论这些伤感之事!”
萧于破开了有些低沉的话题,一勒缰绳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将士大喊:
“将士们,我们回家了——”
“芜湖——”
“回家了——”
将士们激动的大喊,在一片欢心鼓舞中,大明第一军进了城。
乾清宫。
出去一个月的萧于回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猛的扑到自己的龙榻上,贪婪的吮吸着金丝被褥上清香的气味。
这都是柒月和芷兰两个丫头的功劳,萧于很是喜爱这味儿。
“皇上,您看您,出去一月都晒黑了!”
柒月有些嗔怪,满脸柔情的端来一盆温水,拧干毛巾为他擦去疲惫。
“嘿嘿,还是咱家柒月善解人意。”
萧于嘿嘿一笑,看着出落的越发动人的小丫头,乌云秀发,杏脸桃腮,眉似春山,眼如秋水,左右一盼,那秋波便如荡漾的秋水,给人无限的遐想。
柒月小脸顿时红了半边,低下头只顾的洗着毛巾。
殿外,芷兰也俏生生端着吃食走了过来,萧于一偿,还是熟悉的味儿,一口气连喝了三碗粥。
吃饱喝足,他让冯炎唤来了刘宸。
“朕不在的这些日子,明北城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
秋老虎的威力还是很猛。
萧于坐在桌前,光是不动就热的满头大汗,只能让柒月和芷兰给自己扇着风,带来一丝聊以慰藉的凉意。
相比之下,刘宸可就没这待遇了,热的大汗淋漓,偏偏还裹着一身厚厚长袍,看的他是一阵无语。
“启禀皇上,朝堂一切相安无事,河谷城所缺官员臣也已经送去,发生变化较大的还是皇上的工业区。”
“钢铁厂每日产量增至一百六十吨,火药每日可产五百吨,平均每日可修筑六米宽道路,一千八百米。”
这些计量单位,都是萧于写在竹简上,给他们传阅的。
若不是宣纸制造还需一定时间,恐怕现在已经人手一本了。
如今明北城郊外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各种工厂蓬勃发展,生产力大大提升。
另外,刘宸还给萧于带来一个好消息。
水泥生产出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萧于立刻坐不住了,赶忙赶去工业区。
果然,此刻的工业区大门前,一堆工匠正围在那里。
他们的中间是一片深灰色的平坦地面,一些工匠在上面蹦跶着,深灰色丝毫没有凹陷破裂的迹象。
这是水泥地!
眼尖的萧于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熟悉的路面啊……
他耐住心中激动,大步走了过去,众人齐齐跟上。
工匠们见是皇上,就想跪拜,被他制止了。
“这水泥的效果可好?”萧于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回禀皇上,水泥搅拌过后,炎热天气仅需半日便可风干行人,且硬度比肩金石,实乃神物!”
水泥项目的负责人吴三一脸崇拜的看着萧于,激动的道。
“很好!”
萧于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你们替朕弄出了水泥,功加一等,该赏!冯炎,去户部取五千金币来,赏给参与水泥制作的一众工匠!”
“诺!”冯炎转身离开取钱。
“使不得啊皇上,水泥的配方、制作工艺流程等都是您提供的,草民只不过是按着上面复刻出来罢了,如何受得起赏赐?”
“哎——朕一向赏罚分明,你们若是能替朕搞出新发明,那么赏赐将更加丰厚!”
萧于此举再一次加深了他在工匠们心中的地位和好感。
刘宸和李言智在后边看的是一愣一愣的,心道:“皇上小小年纪就如此懂得收买人心,当真是小狐狸…”
他们心里腹诽的,萧于自然不知道,他还在询问着关于水泥的一些方面。
当得知目前可以做到日产一千吨时,萧于大喜过望!
只是大明境内生产水泥的磷、石膏等材料,并不多。
不过三山侯国倒是盛产磷和石膏…
萧于陷入了沉思。
目前大明境内的这两种矿物储量,仅够生产六万吨水泥。
听起来很多,实则搞起基建来,这些只是九牛一毛。
看来只能暂时跟三山侯国购买了,目前大明刚经历过一场战争,还需休养…
萧于思量了一会儿,心中有了决定。
如此,大明工业区再添一厂。
钢铁厂、火药厂、玻璃镜子厂、兵器厂,再加上一个水泥厂。
工匠人数也已经达到十万余人,其中老师傅三千多人,熟练工匠六万人,学徒三万多人。
这还不够,人多不代表产能高,需要的是技术和资源。
这两种只能慢慢来,急不得。
想要富,先修路!
道路也得修,否则运输能力上不来。
还有交通工具,现在大明还是用着驽马和毛驴,拉的少还走得慢,动不动轮子就陷坑里。
不过这暂时没办法解决。
橡胶树种子萧于已经命人种下去了,但需要六到八年才能长成割胶,周期有些漫长。
暂且只能先从道路上下手。
萧于已经吩咐下去,新出炉的水泥一定要优先供给道路修筑。
从明北城到工业区有十里地远,这一条路是必然要修的,还有通往各个矿场和城池、乡镇的道路……
萧于突然叹息,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