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项羽红黑之鉴 / 第16章 成大事必重细节

第16章 成大事必重细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彭城之战后,项羽的军事威望达到了顶峰,毕竟用三万人打败六十万人,这是闻所未闻的事。
  彭城失利后,楚强汉弱的事实已经客观存在,刘季也必须面对现实。他马上调整最初制定的主动攻击的战略方针,以退为进,转攻为守,打持久战,打消耗战,意图挫败项羽速战速决的战略。在政治上,他加强后方根据地的建设,提高军人待遇、努力稳定生产。军事上,刘季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外加后方袭扰的战略方针,在荥阳和楚军做长期对峙准备的同时,努力开辟南北战线,分散项羽的注意力。南面的英布已经叛楚,刘季的目的达成,北面的战场他打算从长计议。同时那个擅长游击的彭越也极力的配合他,时不时的在楚国后方折腾一下。项羽虽说战胜了,可情况并不乐观。
  刘季失败后很糟心,错过了消灭项羽的绝好机会,他并不好受。而且也丢人,三万人就把他打的如此狼狈,外人会怎么看他?
  这时候,刘季军中来了一个穿着丧衣丧服的人。谁呀?——王陵。
  王陵是刘季在沛县时的故交,他是沛县豪族,被刘季视作大哥。但王陵与雍齿交好,刘季一直因为这件事对他有些芥蒂。雍齿又是谁呢?雍齿本来是刘季的部下,他跟随刘季起兵反秦,但是雍齿有些轻视刘季,所以在起兵的第二年,在刘季最困难的时候,他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他这样做,让刘季几乎前功尽弃,万般无奈之下投靠了景驹,后又投奔项梁。其实,王陵一开始也和雍齿一样,瞧不起刘季,他在刘季沛县起兵之初,也聚集了数千人,却没有跟随刘季,而是自立门户、占据南阳。刘季从汉中打出来,占了三秦,准备出关攻击楚国的时候,他才率军归附。刘季对王陵,虽一直以兄长之礼对待,却是政治需要的成分更多。此刻,王陵着丧服来见,刘季也有些诧异,不知道因为什么。
  王陵哭道:“不知道项羽和我有什么深仇大恨,逼迫我母亲自杀,还烹煮我母亲的遗骸,我与项羽不共戴天,愿和大王一起共同消灭项羽!”
  刘季吃了一惊,说道:“项羽居然如此惨无人道?我和你认识这么多年,你要报仇,我肯定会支持你的,更何况我的父亲和妻子也在项羽手里,现在生死未卜,我也想去救他们。可是,如今我吃了败仗,必须得重整旗鼓,如果贸然作战,要是再失败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你不要着急,我们从长计议。”王陵痛哭不止,刘季安慰、劝解他好久,并承诺等到韩信带兵归来后,就发兵讨伐项羽。王陵也没有其他办法,哭一会儿就走了。
  项羽真的煮了王陵的母亲吗?真的!但是,他不是有意杀王陵母亲的。那是怎么回事呢?项羽无缘无故的欺负一个老妇人干什么?原来,他只不过把王陵的母亲抓去,想逼迫王陵投降、归附自己,并没想杀了她。他俘虏了王陵的母亲,把她留置军中,让她给王陵写信——招降王陵。王母也是个刚烈不屈的主儿,拒绝写信、不屈从于项羽的恐吓,估计当时项羽也没给她什么好脸色。项羽没办法,就派人去王陵那里,假传他妈的命令,要求王陵投奔楚国。王陵并不打算投奔项羽,也不太相信来使的话,就派了一个信使去探探真假。王陵的母亲见到使者之后,不愿因为自己使儿子为难,竟然趁送信使的机会自杀了。项羽白忙活一场——竹篮打水,一怒之下,把老太太的尸体煮了。这就又多了一个仇人、落下了惨无人道的新罪名。
  死一个老太太,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许真的不算什么,即使王陵不降,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一个老太太都能以死明志,誓死不支持儿子追随项羽,那项羽的威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而且,让别人归附自己,竟然使出了威胁的招数,是说项羽走投无路还应该说他是黔驴技穷呢?他终究还是没走出威服别人的圈子,始终放不下强者的架子,没参透经营人心的窍门。一件小事,微不足道,可是积沙成塔,慢慢的坏了项羽的名声。
  人都有弱点,再厉害的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项羽是、刘季也是。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犯错和不断的改进中进行的,谁能抗拒自己、与自己的本性逆向行驶,谁就能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成功。项羽即使经历了这么多,依旧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他不愿意妥协、眼里容不得一点点沙子,不给别人留半分余地,他对小人不屑一顾,将自己的本性贯彻到底。哪怕这人对自己有用,也丝毫不顾及。比如曹无伤,他在鸿门宴之前,在刘季的阵营为自己通风报信,可项羽却毫不犹豫的掀了他的底。在这方面,刘季同他不一样,刘季不管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可以为我所用。所以,他面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雍齿和王陵,依然能拿出一些真心、半分假意对待。可刘季到底也是个人,不是圣人,他也有弱点,也有无法收拢的人心——比如魏豹。
  魏豹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在刘季进攻彭城之前,归顺刘季。他是典型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看见刘季惨败,便又开始摇摆了。他对刘季说:“我母亲病重,我得回家看看老妈!”
  刘季想:魏豹自从归顺以来,一直没有擅自离开,看不出有异心。回家看看老妈,这事正常的,回去就回去吧!
  哪知,魏豹竟一去不返,他又转投项羽了。刘季那个气啊!但是他仔细想想:我刘季平日里待你不薄啊!不应该啊!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于是,他就派郦食其去游说魏豹,再争取一下魏豹。郦食其连夜赶往平阳去见魏豹,尽管他有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了半天,魏豹也不为所动。魏豹说:“人生匆匆而过,即使仅一日作主也是好的。汉王喜欢辱人,把诸侯群臣当作奴仆来对待,呼来喝去,毫无君臣礼节,我不愿再见他了。”
  郦食其无奈,只好返回,将魏豹的话说给刘季。刘季恼羞成怒,当即下令韩信为左丞相,同曹参、灌婴二将一起率兵伐魏。曹参原本和樊哙一起在废丘围困章邯,章邯被围困很久——自杀了,所以他们才得以脱身。樊哙代替灌婴守卫荥阳,灌婴和韩信、曹参一起去攻打魏国,这也是刘季精心安排的。韩信才能卓越,可刘季始终对他有所戒备、提防,重用而不信用,他始终没有让韩信一个人统领军队,从来都是有所掣肘。还定三秦时如此、现在如此、之后更是如此。至于灌婴,刘季派他去是因为灌婴是骑兵将领,能和樊哙领导的步兵有效配合,而且他是在自己砀郡伐秦时前来投奔的,战功显赫、忠心耿耿。曹参更不用说了,他是沛县起兵的老班底,妥妥的“自己人”。刘季派二人一起随韩信出征,就没有必要担心韩信在异地作战时怀有二心,他们会监视、牵制韩信的。
  韩信在出发之前,四处打听魏国的情况。这是韩信的习惯,他在每次作战之前都要派遣大量的细作侦查敌人的部署,做充分的准备。韩信听说魏豹任命柏直为大将而没有启用周叔,信心大增。周叔是谁?这是个久远的“迷”,但是从韩信的反应上看,应该是个他极为忌惮的人。这样一个厉害的人没有被魏豹启用,实在是可惜!由此可见,识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可是奇怪的是,很多有本事的人却反而缺乏识人的能力,很难俯身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一种缺失。
  韩信到达临晋津,对面全是魏军。他便安营扎寨,隔河与魏军对峙。韩信派人前往魏地侦查,发现对岸除了夏阳,其余各地都有魏军重兵把守。夏阳没有渡船,而且当地又林木稀少,难以制作木筏。魏军认为那里没办法渡河,就减少了设防。
  韩信反其道而行之——越不可能的就有越大的可能性,他决定在夏阳渡河,攻魏军不备。
  可怎么渡河才不会被魏军察觉呢?韩信已经有了良策。他命令曹参去山里采集木料,命令灌婴派遣军士去集市买瓦罂。瓦罂是什么?它是一种陶制的小口大肚子的容器——像水缸一样。韩信告诉灌婴,瓦罂一定要容纳两石。灌婴大惑不解;“将军你要瓦罂干什么?”
  韩信说:“你照做就好了,不要多问!”灌婴只好领命。
  等他们二人都置办好了韩信要的东西,韩信才拿出图纸——让他们制造木罂。木罂又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用木头夹住“水缸”而成的浮渡工具。
  灌婴又奇怪了:“要过河用船就可以了,我们的船够用!为什么要造这木罂?”
  曹参说:“元帅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们做就是了!”
  于是,二人昼夜加工,赶制木罂,没几天就做完了。
  可见,当时的灌婴、曹参和韩信之间,还没有形成默契,他们彼此还不能够足够信任。而韩信用兵,也真是够谨慎的,绝不会有走漏风声的可能。估计是因为他自己时常派奸细,所以做啥怕啥吧!
  韩信在亲自检查完木罂之后,就正式下达了命令。他留下数千人,由灌婴带着,只准摇旗呐喊,守住船只,不能擅自渡河。自己和曹参则是搬运木罂,趁着夜色的掩护,抵达夏阳。那木罂在水里,每罂里装着两三个士兵,竟也稳稳当当的。
  魏豹、柏直这些人,平日里也没有看见战船调动,根本没想到汉军会从夏阳渡河,被打的措手不及、落荒而逃。汉军一举攻下安邑,准备攻打魏都平阳。
  安邑失守,魏豹惊慌失措,他派人追回柏直等人,自己亲率大军迎敌。他在曲阳与汉军交战,汉军孤军深入、自知没有退路,个个拼死杀敌,战斗力极强。魏豹不敌,仓皇逃窜。汉军紧追不舍,在东垣将魏军团团围住。魏豹拼死突围数次,都没能成功,无奈之下,投降了汉军。
  魏豹想自己作主,看来是天不从人愿了。才几天?他不但没作主,还从刘季的座上宾变成了他的阶下囚。其实,魏豹反汉,还有另一层因素——就是他的宠妾薄姬。
  薄姬的母亲是魏国人,秦灭魏国,她便背井离乡,开始了漂泊之路,后来私通吴人生下一女——就是薄姬。薄姬长得很漂亮,被魏豹收入宫中做了他的小妾。小妾身份比较低微,不是重要的人,仅仅是魏豹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但是,这个薄姬却凑巧被一个会相面的老太太看中了,老太太看见薄姬吃了一惊,当即说:“了不得啦!这个女人将来必生龙种,当为天子!”魏豹喜出望外:薄姬是他的女人呀!生的孩子肯定是他的孩子,这不就等于自己也是天子吗?于是他对薄姬更加宠爱,像对待正室一样的对待她,也断定了自己有君临天下的命运。既然是君临天下,又怎么能甘心受制于人呢?刘季对自己吆五喝六的不说,领着六十万人竟然被三万人打败了,一看就是没什么大本事的人。自己跟着他怎么可能得到天下,得重整旗鼓才行。于是,魏豹又叛了汉。
  魏豹坐着囚车,被韩信押到了刘季面前,刘季当然破口大骂。魏豹这时候也不硬气了,也不想作主了,他一个劲儿的求饶。刘季笑他:“你这么胆小,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我这回就饶你一命,你要是再弄幺蛾子,我肯定诛你九族。”
  刘季将所有魏豹的家眷都充作奴隶,除了他的老母亲。当然,那个被预言必生龙种的薄姬也做了奴隶。可是薄姬漂亮呀,他做了不长时间的奴隶,就被刘季收了房,而且很快怀了孕,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刘盈,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这是后话。可怜魏豹,白白欢喜一场,却给别人做了嫁衣,到头来一无所有。
  只是奇怪的是,彭城之战后,各诸侯明明已经背叛刘季了,项羽为什么不赶紧抓住机会拉拢大家呢?他在干什么呢?为什么让魏豹一个人面对韩信,而自己坐视不理呢?
  ——常听一句话:成大事之人不拘小节。当然,做大事的人,都要善于抓住事务的主要矛盾,不拘泥于无原则的琐事,以免对成大事形成阻碍。过于拘泥细节,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失了洞察全局的视角,陷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但是,这里说的是“过于”,而且“小节”和“细节”也是不同的。对于一条船来说,小木板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小木板是甲板上的,它就是“小节”——不足为虑;但如果它是船底的,那可就决定成败、生死了,就应该称为“细节”,引起足够重视。难事着易,大事做细,是成功的基础,细节,即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项羽掀了曹无伤的底、忽视了善于游击的彭越等,失误造成王陵母亲的死,这些都不是决定存亡的大事,却慢慢累积,影响了自己的大事。刘季,在小有成就后,放纵本性、骄傲“辱人”,这也不是大事,却间接导致彭城战败,直接造成魏豹反水。术士之言、识人之术,都不是能马上立竿见影的大事,可是却造成魏豹误信误判、错失良机。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它可以穿透表象,彰显力量的精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