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项羽红黑之鉴 / 第4章 发展初期最忌浮躁

第4章 发展初期最忌浮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反秦的大舞台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既有项梁、项羽这样满腹仇恨——至死不休的、也有刘邦这样藏着掖着——志在天下的,还有一些做贵族梦——没有睡醒的、投机倒把——趁机牟利的、浑水摸鱼——想捞点好处的、更有被逼无奈——赶鸭子上架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旦净末、好不热闹。
  在项梁西进的过程中,除了遇见“假传圣旨”的召平,他还遇见了“被赶上架”的老实人——陈婴。
  陈婴原是东阳的令史,为人诚信、谦恭,拥有很高的声望。当时东阳有个年轻人头脑一热起义了,但他只是跟风尝尝造反的甜头却没想到真的成功了。年轻人不想承担后果,就联合众人推举陈婴当首领。
  这天上掉下来的“苹果”让陈婴始料未及:自己何德何能被推举?这个“苹果”可能不止是个烫手山芋,还会是定时炸弹。
  陈婴是一个将忠孝践行到极致的——“妈宝男”,只能回家找“妈妈”。陈母说:“自从我嫁到你们家以来,就没听说你们家祖上有贵人,如今你突然得到如此大的名分,不是好事!不如送给别人换点好处吧,事业成功了你仍然能够封侯,事业失败了你也好逃啊,因为你不是被大家注意的人。”
  陈婴很听妈妈的话,他很快就带着手里的几千人投奔了项梁。
  项梁非常高兴,因为此刻他恍惚的感觉到自己这里已经变成了“高尔夫球洞”,只要陈婴的这颗球滚过来,以后其他球也会照样学样过来的,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当初,项梁虽然接受了召平的“任命”,却没有按照他的意思西进攻秦,而是一路北上。项梁心里自有乾坤——他要回家!
  回家干什么?回家拉兄弟呀!项梁在吴中起兵得益于项家的威望,但项家的根基却不在吴中。项梁要回到楚地中心,壮大队伍。他一边看风景,一边走路,走了三个月。一路上,不出项梁所料,众多的反秦势力就像“高尔夫球”一样纷纷的奔他而来,他的军队从开始的八千人迅速的增长到六七万人。在陈婴归附以后,英布、号为蒲将军的柴武、范增、韩信、以及原来在张楚政权的吕臣等人,都在这时候加入了项梁的队伍。项梁回到下相后,项伯、项庄、项它、项冠、项声、项悍等项氏宗族的人也几乎全部从军。虽然这些人的名字很难听,却并没有阻碍他们成为后来项氏政权的核心中坚。
  项梁在下相将队伍整编,在下邳安了营,与彭城遥遥相对。
  为什么不进去呢?因为此时的彭城坐着另一个王——景驹。他是在陈胜战败后,秦嘉扶立的楚王。在陈胜“死不见尸”的情况下,景驹的这个毛遂自荐,非常不讨喜,而且还有点难以服众。
  还有一个不妥:项梁此刻是陈王的部下,现在楚地又来了个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楚不能两王”——争斗在所难免。
  项梁抓住陈胜生死不明的小辫子,说景驹是大逆不道的谋逆,率兵讨伐景驹。景驹和秦嘉不扛打,被项梁打败,都相继死了。项梁就占住了楚地的“山头”,确立了名分。他开始继续积聚力量,等待时机。
  此时,章邯消灭张楚政权,沉重的打击了反秦斗争的士气,有力的震撼了各方势力,一下子将反秦斗争拖入谷底,谁都不敢再轻举妄动。而另一方面,陈胜虽然失败了,却成功地做到了打草惊蛇。秦军把注意力从边疆转移到了国内,开始集结军队。章邯也在连续胜利之后,把目光转向了下一个目标——魏国。
  魏王得知章邯快来了,知道自己孤木难支,开始向齐、赵、楚求救。
  项梁在收编了秦嘉的军队后,收到了魏王的求救信。他想了想,派秦嘉的部下朱鸡石和余樊君迎击章邯,楚军战败,余樊君战死。项梁马上率军北上,来到了薛县。在这里,他先是杀了败军将领朱鸡石,接着为确定死亡了的陈胜发丧,并以上柱国的名义召集楚国的各路起义军开会,讨论重建楚国政权的事。
  在会上,范增作了重要发言,他对项梁说:“陈王失败,自有他失败的原因,理应如此。秦朝消灭了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那个。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去,无缘无故的被扣留,楚国人一直为怀王愤愤不平,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件事。因此楚南公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虽然首先起事,却不立楚王的后代而自立为王,他的运势肯定不会长久的。现在您起江东,楚国的将领都蜂拥而至的归附您,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大将,大家都知道您会扶立楚王的后代,恢复楚国的天下。”
  项梁接受了范增的进言,开始寻找楚王的后代,准备扶立楚王……
  参加会议的起义军有很多,但是需要格外说明的是刘季,也就是后来的刘邦。刘季在沛县起兵,得到了萧何、曹参、樊哙等豪杰在内的沛县子弟二三千人,在胡陵、丰邑、薛地一带活动。后来,部下雍齿归魏背叛了他,使刘季失去了丰邑,他于是归顺了秦嘉。
  可奇怪的是,此刻刘季来到薛地,项梁却给了他五千兵卒、十名将领。这些兵马不同于其他虚名,是实打实的干货,难道项梁特别喜欢刘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项梁和刘季之间到底有过什么过往?别人无从得知。但是刘季在同盟秦嘉被项梁攻打的时候,作为盟友不仅没有施以援手,还有些不近人情的观望。甚至,秦嘉撤退时都对他退避三舍,舍近求远的绕过北面的他向东北逃遁,这就有些让人费解了!刘季到底是在项梁和秦嘉之间扮演什么角色?这五千人马有什么前因?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谜!
  历史是古人和今人隔着时空的对话,古人有时候很含蓄,他有话不方便明说,只能后人自己领会、揣摩……
  很快,项梁派出去的人找到了楚王的后裔,一个叫熊心的牧羊人。他面对天上掉下来的王位,没有任何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受宠若惊的接受了。众人在拥立他的时候,甚至连名号都想好了,就和他的祖父一个称号叫——楚怀王。爷爷和孙子一个号,也是千古奇闻,不知道当时不明就里的百姓会怎么想,说不定以为已经作古的怀王诈尸了也说不定。
  楚国四散的遗老遗少在熊心放羊的时候没想起来给他送个馒头啥的,在他称王后全都回来认祖归宗。一时间,熊心多了不少的远亲故友。
  那么,面对落魄到放羊的地步的新楚王,项梁会如何安置呢?
  项梁把熊心放在了远离前线的盱眙,还把那个“被赶上架”的陈婴任命为楚国的上柱国,封五个县给他,让他老实在盱眙“照顾”怀王。这样,两个同样命不由己的人就住在了一起。项梁自己担任武信君,全权负责军政事务。怀王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
  至此,项梁已经基本做好了准备。他派项它联合齐国的田儋一起救魏,自己开始往西北进军。赵国因为要面对秦国从北面南下的主力军,自顾不暇,没有出兵救魏。
  章邯进攻魏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所以,齐楚联军一到临济就被他打的大败。田儋战死,魏国丞相周市捐躯,楚军溃退。
  战国遗留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坚守不降的城市在被破后会遭到报复性屠杀。魏王为了保一方百姓,开城投降,投降后自焚而死,誓死维护了身为国君的尊严。
  得胜的章邯在魏王自焚后,又把目标锁定了齐国,追击田荣带领的齐军主力,把他们包围在了东阿。
  六国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今魏国被灭,齐国若再不保,很快遭殃的就是自己。于是,项梁赶紧来救田荣。
  经过激烈交战,项梁打败章邯,把他的军队截成了两支。项梁负责追击章邯,而项羽和刘邦打另一路秦军。
  两路兵马都连连获胜:项梁战东阿、战濮阳、战定陶,三战三捷,大获全胜。项羽也很争气,先是攻克城阳,后又进攻定陶,定陶没有攻下,向西取城邑到达雍丘,大败秦军,杀死了李斯的儿子李由,断了秦军西南方向的增援。
  因为接连的胜利,项梁部队士气大增,甚至自信过了头,有些骄傲情绪。在项梁的心中,秦军也不是那么的不可战胜了。主将的情绪迅速从上至下蔓延至全军。
  熊孩子打仗,当觉得对手很强大的时候,会严阵以待;当觉得对手一般的时候,往往会说:“你等着!”言外之意就是——你等着我揍你!
  一定是你揍他吗?那还真不一定。凶狠的狼最擅长伪装,然后在敌人松懈的时候一口咬住咽喉——置人于死地。章邯就是十足的狼!
  他战败后,马上退守。秦国用兵有传统,就是在作战不利的时候马上示弱,采取保守、退却的战术,以麻痹敌人,再积蓄力量,等敌人懈怠的时候,一举爆发。名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用的就是这招;王翦大败项燕也是这招,章邯战周文的时候也使用过这种战术。此刻,项梁面对章邯,竟然忘了自己的爹是怎么死的,完全没有作严密、充分的警戒。
  结果是:章邯通过黄河秘密的调动了河东和河内的秦军,又抽调正在河北攻击赵国的王离军。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突袭项梁军大营。
  项梁对章邯的军事调动一点也没有察觉,被打的措手不及。在项梁的印象里,章邯军是由骊山刑徒和其他人马组成的杂牌军,一路的获胜让他大意了。王离是王翦的孙子,率领的军队是驻守北疆的长城军,战斗力强悍,完全是他没有料到的。楚军被打的溃不成军,项梁重演了一遍他爹的失败,被杀身亡。
  老子有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们见面常说一句话——一帆风顺,却不知道,风顺的船有时候经不住浪打。顺利并不一定是好事!经过千锤百炼的铁才有韧性,吃过亏的猎手才会时刻警觉。项梁,从起兵到成势,也算是顺利,他老谋深算、精于算计、有勇有谋,不想却栽在这么个阴沟里!虽说胜败是兵家常事,但是如果他对自己有一个冷静的认知,对战场上你死我亡的拼杀,时刻保持戒备,就算战败也不致死。可战争是不会给人重来的机会的,他已是楚的亡魂。
  项梁军中有一个宋义,他曾经苦口婆心的劝诫项梁,项梁嫌宋义败兴,把他打发到齐国去游说田荣了。
  为什么要游说田荣?当初项梁发兵不是解了他的围困吗?这里就不得不提项梁战死的另一个原因——孤军作战!
  田荣是齐王田儋的弟弟,田儋战死后,他继承了齐国的军队继续作战。可偏偏这时候,齐家里乱了套。齐王田儋一死,国内的田假马上做了齐王,他命田角为相国、田角之弟田间为将军。这可气坏了田荣。
  ——田儋死了,田儋的儿子还在!这些人在大王尸骨未寒的情况下竟然这么没有节操。他率领大军回了齐国,和项梁拜拜了。
  回齐国后,田荣打败了田假。田假跑到了楚国政治避难,田角和田间逃到了赵国。田荣正义愤难平的时候,收到了项梁的参战邀请。他回复道:“如果楚国杀死田假,赵国杀死田角、田间,我们就出兵。”
  可田假不在项梁手里,他在怀王那里。怀王回复:“田假走投无路来投奔我,不能杀!”
  田荣也就没来参战。
  田荣背信弃义先不说,怀王的反应却着实奇怪了,一个唯唯诺诺、连名号都要听命于人的牧羊人,怎么突然有了底气直截了当的拒绝?
  原来他也是隐藏实力的高手。当初被拥立为王的时候,他确实对项梁感激涕零。可是,人是有野心的,他慢慢的就不满足于只做个傀儡。那些老亲故友的归附,也渐渐的增大了他的实力,形成了以怀王为中心的新政治势力,伺机扭转军政合一的局面,夺回项梁的大权——这是项梁没有想到的。
  不杀田假,看起来是怀王宽厚仁义,其实是给项梁来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釜底抽薪,间接的把项梁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也是项羽对怀王恨之入骨的原因之一。
  项梁战死,给项羽的打击是巨大的。前路漫漫,再没有项梁为他筹谋,身边众人,哪个是敌?哪个是友?泪眼婆娑中,项羽做出了他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选择!
  ——战争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探索和表达。所以,在人类的战争中,夹杂了太多人性的表达和精神内核的探索。
  项梁的战败,是一类人精神脆弱的表达。成败从来不只是大是大非的博弈,一个小小的浮躁就可能导致千里之堤的溃毁。
  浮躁会让人情绪化,容易盲目和冲动,失去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和对环境的全面掌控。战场上——瞬息万变,成败只在旦夕之间。项梁战败身亡,不只是败给章邯,更是败给了自己。
  正所谓:“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初心,不要被沿途的景色迷了心,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