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虽然不是客,但于新主家,整个西山村可谓是极尽热情,一顿饭吃了快一个时辰。吃到后面,只有一直煨的酒还热着。
……
吃过饭,林朗叫来熟悉种植的种地好手仔细讲解土豆和番薯的种法。
“少爷,种这些土豆和番薯,要不要全用河边的地?我们带人把地给翻了。”
“那倒不全用。河边给后面种番薯留下和三四十亩插种的就行。现在先种土豆,也正是时候。”
“土豆不用种河边?要不要在河边匀出点地。我们今年可以不种稻米。”原小西山村的张里正上前问道。
虽然民以食为天,以地为先。可主家对他们这么好,再说租子又低。一年不种也能接受。
“哈哈,张老丈有心了。不过河边只留一亩地种土豆就行。主要的还是安排在山腰上。”
“山腰?”张里正有些犹豫,“可那些地都不肥沃,土硬还有这冻苗。少爷这些金贵的……”
“土豆种在山腰上正合适。至于这下面的一亩地,我想看看产量。明天张老丈就带着人先把土豆种了。一定要按着我说的方法来。对了,不要因为舍不得种就把土豆切成指头大的小块。那可得不偿失啊。”
“少爷放心。”
………
顺着溪流一直往上走,路果然不见平坦,石子硌脚不说,路也窄了。有时甚至还只能在乱石里走。
不过幸好没走多久,还不待林朗几个腿酸下去,就到了源头。
入眼的是一湍贴着崖壁的瀑布。说是瀑布,也是林朗想象的夏天的场景。现在顶多就指头粗细的水流顺着崖壁一股一股的往下流。
崖壁和地面之间是一处大深水潭。近岸边水质清澈,往里看就黑透透的。崖壁根部咬着水面,就像这水潭是眼前这抬头落帽的崖壁巨兽嘴中物一般。
“这水闻着竟然有一股清香。”朱由检蹲下捧起一捧水,“入口甘甜无杂味。这水很不错啊。这水有没有干枯过?”
“回少爷的话。”胡里正上前回答道,“据老一辈说,这水百年前就有了。至今未曾断过。顺着我们大小……咳咳,西山村往下。还有十数个村子靠这一处水养活呢。”
“不错不错。”朱由检点了点头,“要不是这里路不方便,真想从这里接水回去用。”
“接水回去就不用想了。”
林朗看着眼前的水,见着连朱由检都说好,心中的想法立马就定了下来。
“两位老丈,你们回去之后,抽点时间把半山腰上能平整的土地都给平整了。”
“全部种土豆?”
“不不不,除了种土豆外,剩下的种苞米。而且不仅半山腰的,就是河西边也得挪出五十地来种苞米。”
“河边也要?”张里正有些接受不了,但是顿了顿之后还是点了点头。
至于胡里正更不用说了。从脸上就能看出来答案。不过这也不怪他们。毕竟河边总共就百十亩水田。要都去毁了种番薯玉米,仅靠剩下的那点地,要养活整个村子的人,恐怕一年四季都得风调雨顺才行。
“两位老丈不用担心。只管按着我说的去做。你们放心,我们手下还没有人饿死过呢。就算你们不种稻米麦子,也饿不死。”林朗主动解释道。
“是啊,两位老丈放心。现在整个西山村吃饭的人虽然不少,可对于我们两人来说,还真不是个问题。”
“岂敢岂敢,主家吩咐,我等自然照做。”两位里正互相看了眼,齐齐行礼应下。不过那样子,明显有一种任小孩胡闹去的感觉。
“林兄,你要大规模种苞米干什么?不会是中午的馍馍好吃吧?”
“我像吃货吗?”
“你……”
“打住。”林朗连忙摆手,“这次可真不是为了吃。这里水好,又是源头。我想用这里的水来酿酒。肯定赚钱。”
“酿酒!”
一听酿酒,不仅是朱由检,就是两位里正和其他人也被林朗的想法给吓住了。
“林兄啊。你酿酒种什么苞米?不得种高粱?你是不是中午喝醉了?”
“少爷。老朽活了这么多年,可还没听过用苞米酿酒的。这东西我们也是十几年前才种,弄个馍馍就不错了。”
“你们相信我。我从来不做亏本的事。”
………
回去时顺着河的另一边,也就是原大西山村那边。
不得不说,只看房屋多寡就能看明白原来这两边村子的差距。
“这边种地确实不行。”林朗摸着下巴,一副要大改西山村的样子。
“我看这山地种些水果还挺合适的。”
“种水果?可这山上土还没有对面山的一半肥呢。”胡里正有些为难。
“种水果主要是对果树呵护和种苗的嫁接。你们这里有没有懂嫁接的?我知道几个西域特有的嫁接法子,给他说说。让他试试。”
“林兄你还懂嫁接?”
“嘿嘿,都给你说了吧。多读书,没坏处。”林朗面带得意。心里却带着些许侥幸心理。
什么地方种什么,他当然明白,怎么种,他也差不多知道。毕竟高中没少被地理老师摧残。但是这嫁接他也只是在家里看着父亲和舅舅对自己家果园的树弄过。说懂吧,也明白点。要上手的话,却没什么把握。
所以林朗只能希望那些个懂嫁接的能理解他的意思了。
“少爷,这种水果倒也可以。只是我们要是种多了卖不出去可……”
“这你放心。”还不等胡里正说完,朱由检就摆手开口道,“只要你们能种出水果,有多少我们要多少。而且绝对不会占你们便宜。”
碧云楼的每天果脯或者新鲜水果的耗费量是真不小。尤其是三楼。现在能有一个自己名下的供应商,朱由检高兴还来不及呢。
……
“林兄你怎么不走了?”
再往下走,林朗突然停了下来。似乎是被眼前的美景给吸引住了。
此处的河有个三丈来宽,河水清澈能见鱼与人乐。岸边是成片枯了的芦苇杆。人往近走,还能惊起野鸭扑腾着飞向河里。
“这里景色真不错。比城里好多了。你看那鱼,恐怕得一尺有余吧?你想想要是能在这岸边钓鱼该多好。”
“这里确实比城里看着舒服。”朱由检也点头应道。“不过你想钓鱼的话你随时可以来。话说你不会想在这钓鱼上赚钱吧?”
“哪能啊?我就算有这个想法,可这碧云山庄却不能有太多的外人进来。不然我的吃的可就保不住了。”
本来林朗还打算在这河边修一些观光钓鱼的亭台。可是一想河对面就是种土豆番薯的地方,林朗不由立马止住了心思。
……
“这护墙抵着西山两边修。把河跳过就行。”
“林兄,要不要在河上架桥?”
“护墙处就算了。山庄里面可以弄三座木桥,把两边连起来。”
林朗想着一路走来,只上游有一处临时的石步子。不由觉得有些麻烦。毕竟夏天一涨水,那石步子必然会被水给淹没。到时候两边的人见面都够呛。好好的碧云山庄也就只剩下原小西山村这一半了。
“两位公子。这护墙好说,可是造桥。一般也找不到工匠啊。”
“工匠的问题我来。”朱由检毫不犹豫的应下。
“银子我来。我看这西山上也有些粗壮的木头,一次就修个稳当点的。”
“哎哟,我们两个替全村的百姓谢过两位少爷了。”
两名里正一听修桥的事几句话就给定下来了。脸上别提有多高兴了。
修桥铺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大善举。更何况林朗两个一出手就是三座桥。
“这山庄太大了。就算不占地,再住下个千八百人完全不是问题。”
林朗回头看着整个西山村,河水悠悠,远山巍巍。一眼完全装不下。视线内的房屋更是零星分布。也难怪这里的百姓都这么富足。
或许现在的陕西或者河南已经有不少连一分地都没有的百姓在磨刀霍霍了吧。
林朗心中叹了一口气,面上却是不敢表现出丝毫的感伤。他不是不相信朱由检,只是懒得去解释现在还没有到的事实。
“林兄。以后碧云楼的姑娘退了也可以在这里来定居,你觉得如何?”
“她们?”
朱由检这话显然是让林朗有些没反应过来。因为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没想到。
是啊,如果能选择过普通人的生活。那些原来在碧云楼接过客的姑娘自然愿意。
“好啊。这里很适合她们。等她们想退的时候,我们给她们安排好婆家,然后给她们足够的退休金。我们还可以亲自送她们过来在这里定居。你想想以后再来这里,都是亲切的熟人。小娃娃也都叫你叔叔爷爷的场景。美滋滋啊。”
“是嘞是嘞。就这么定了,回去就给她们说。”
朱由检听着林朗说了,本是提议现在更是激动了。仿佛就像看见了那场景一般。
“行,待会儿回去你跟她们说。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得再去看个地方。”
“还要看哪里?这不都看过一次了?”
“我是一路走下来,以为前面会有更好的修厂地方。现在看来还是一开始看下的那地方最好。”林朗摊了摊手,也有些无奈。
选地方就像是找对象一样。有些人总觉得分了手还能找到更好的。谁知道一开始的那个就是巅峰。就像人最美好的经历,永远只是存在记忆里的过去。
“修厂?什么…厂?”
“就是弄个酒坊。别往那群人身上想。”
“林兄真的要用苞米酿酒?”
“不要怀疑我,你喝了就知道了。稳赚不赔!”
“不是,我的意思是你会酿酒?”
“都让你多读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