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战国上淘宝 / 第六章 文字,效仿申子

第六章 文字,效仿申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里光线暗淡,油灯虽然可以照明,但是靠近了有烟,熏得不舒服。
  他前世戴眼镜,这辈子可不想再戴,所以并没有继续看书,而是坐在床榻上仔细地提取小韩安地记忆。
  小侍女则在炭盆旁地垫子上小憩。
  战国时期,可不是所有人都有床睡。
  就连有些贵族也都是直接在地上铺上垫子,皮革直接睡觉。小侍女在一国公子地房中,能有垫子睡觉,已经是莫大地荣幸。
  因为《史记》的事情,韩安此刻特别的在提取有关这个时代文字的记忆。
  战国的文字很混乱,七国的文字各不相同。
  赵魏韩三晋同源,文字都并不相同,更别说齐秦了。
  秦继承了周的文字体系,算是正统。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又在其基础上简化整理出了隶书,隶书对笔画进行分类整理,经历千百年又演化成了楷书。
  繁体楷书又逐渐简化。
  所以他购买的简体版《史记》所用的文字,如果让秦人来看,或许还有一分看懂的可能,其他六国之人,除非是脑筋极其灵光,或者对文字有极其深厚造诣的的人才有半分可能。
  换做原本的小韩安,他才十岁,掌握的韩国文字都才只有几百个,那肯定是完全看不懂的。
  而战国时代,属于半奴隶阶段,连很多贵族都是文盲,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所以,韩安之前担心史记的内容会暴露,那比杞人忧天也差不了多少。
  唯一担心的就是不好解释来历。
  要知道他已经三天没有踏出房门了,这个空旷的房间,根本没有藏东西的地方,莫名奇妙而来的东西,总会特别让人怀疑。
  不过也没什么,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明天就可以去执行。
  时间就在不停的搜索小韩安的记忆,以及刷淘宝的过程中慢慢过去。
  可惜,他这个金手指只是淘宝系统,并不是手机界面系统,没法打开浏览器、微信、QQ之类的功能,就连淘宝本身的客服功能都用不了,更别提应用市场之类的了。
  唯一的乐趣就剩下看淘宝买家们的沙雕买家秀,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发,否则他就能联系上他的媳妇儿了。
  直到后半夜,他又吃了两口鹿肉,顺便给小侍女盖了层被子,这才回到榻上,沉沉睡去。
  第二日天未亮,小侍女便已经醒了过来。
  她看到身上的被子,眼睛微微泛红,看向床榻上再次踢翻了被褥的小小公子的目光,充满了难以描述的情绪。
  她揉了揉微酸的鼻子,上前把韩安的被子盖好,没想到却惊醒了韩安。
  韩安打了个哈欠,习惯性的跟她道了句:“早啊!”
  旋即反应过来,这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见面互相问早安、吃了么的时代了。
  这个时代也有问安打招呼的礼仪,而且更加正式,但绝对不会针对平民和奴隶。
  礼不下庶人。
  这就是这个时代普遍的价值观。
  还有一句刑不上大夫,也同样是这个时代儒家的重要思想。
  没想到吧,提倡“仁”的儒家,居然等级如此森严,而“暴虐苛刻”的法家,却在呼吁“刑无等级”,而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公平。
  儒家的圣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也不知道针对的是哪一个群体。
  秦灭六国,或许就是因为有了这种公平的缘故。
  小侍女听到这句问候,也不知道怎么应答,只好跪在榻下,说道:“奴该死,惊扰了公子!”
  韩安对小侍女的说话方式已经见怪不怪了,直接吩咐小侍女帮他穿衣洗漱。
  不是他矫情,还要人服侍,主要是这里既没有牙膏牙刷,也没有香皂洗面奶,具体怎么弄他也不知道,前身都是侍女伺候着弄的,他也只能入乡随俗。
  等他收拾停当,天也开始放亮了。
  他领着小侍女在王宫内闲逛。
  其实这是不合规矩的事情,但是他还想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宫殿。
  这个时代的建筑,那是标准的“土”、“木”工程。
  钢筋混凝土是想都不要想的。
  倒是已经有了油漆,这是让韩安比较意外的地方。
  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还有这个时代的木工,雕梁画栋,设计和构思古朴别致。
  庭院里的景致也让他眼前一亮,假山翠竹,环栏帘幕,原始中带着别样的艺术美感。
  上辈子毕竟研究过建筑设计,虽然他是从材料学转修的建筑设计,设计风格上明显带着很大的理工痕迹,但到底也是有一些艺术素养的。
  看到这样原始风格的,兼具厚重和细腻的建筑群落,他也忍不住迷失其中。
  然后他就真的迷失其中了。
  侍女桃宝入宫的时间也不长,对宫殿内的建筑,了解程度还不如继承了原身记忆的韩安。
  她入宫时,教导她们的老人告诉过她们哪里可以去,哪里不可以去,但她平时活动的区域也就是在后院居多。
  当跟着韩安进了前殿之后,她便只能跟在韩安的后面了。
  于是这主仆二人就在一众宫殿建筑里面绕来绕去,等到韩安感觉到饥饿的时候,已经艳阳高照了。
  韩安站在一座院落之前。
  他认出了这个地方,原身就是因为不小心触了韩王的眉头,被罚在这个院子里跪了一夜,然后感染风寒的。
  这里是韩王然平时办公的地方,有什么机密奏对,也往往是和心腹在这里进行。
  殿外有武士守卫,一般人不得传召是没法进去的。
  但是韩安不是一般人,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所以武士们一般也不会拦他。
  不过他也没有打算进去。
  只是就在他准备带着侍女绕过这里,去其他地方时。
  就看到韩王然领着四五人从前面匆匆而来。
  几人脸上的表情都很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尤其是韩王然身后的一个长须老者,脸上的焦虑更是掩饰不住。
  “这是又发生什么大事了么?”
  韩安不由的跟在了他们后面。
  武士并没有阻拦韩安,只把小侍女挡在了外面。
  而其余人则直接入了进入了院中大殿,很快议论声就传了出来。
  韩安没有进入殿内,只在殿外静静的听着。
  “如今白起兵分三路,王龁率一军攻打皮牢,司马梗率一军北上,夺取太原,而他自己则领兵占据武安,直逼邯郸,赵国覆灭在即,派人求援,张相可有何应对之策。”
  韩安认出这是自己的便宜老爹,韩王然的声音。
  这时另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大王,白起刚刚全歼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士气正盛,赵国上下胆寒,此刻若无外援则必亡。”
  韩王道:“张相的意思是我们应当派兵支援么?”
  张相名为张平,是韩国贵族,他和他的父亲张开地,先后给五代韩国国君做了国相,忠心和能力都无可挑剔。
  他还有一个更加出名的儿子,叫做张良,辅佐刘邦夺取了天下。
  此刻面对韩王的询问,他又摇了摇头:“不可出兵,此时若出兵,或可解邯郸之困,但若白起以此为借口,转而向新郑而来,赵必无兵来援。这是让韩国替赵国承担了灭国之祸啊!”
  这是第三各声音道:“话虽如此,但赵国若灭亡,则韩国三面皆秦,覆灭也只在顷刻之间。”
  “穆,你有何良策?”韩王问道。
  穆是张平举荐给韩王然的人才,如今担任中尉,负责统领王都的守卫军队。
  “大王,为今之计,韩国只能声援,不可出兵,或可以联合赵国,重金贿赂范睢,割地求和,度过此次危机,待长平暴行天下皆知,再联合五国,以合纵之策,就像当初六国伐齐一般,共伐暴秦,则事半功倍也!”
  韩王然沉思半响,又问张平道:“张相以为如何?”
  “或可一试”
  韩王然又问道:“只是我前翻才割上党于秦,此刻又该割让哪座城池呢?”
  张平道:“臣闻年前,魏国欲发兵援赵,而秦国曾答应把我国的衡雍割让给魏国,让他不再出兵。这是秦国的缓兵之计,如今秦国大局已定,秦国若要履行约定,则必然要攻打我们,不如就把衡雍直接送给秦国,秦国虎狼,必不愿将之送于魏国,魏国必然不忿,则合纵可成。此乃一举三得之计也。”
  韩王然闻言点了点头,平淡道:“我知道了,就这么办吧!”
  “不可”这时第四个声音响起,“大,大王,韩国已,已经失去整个上党,如若一再,割,割让城池求和,不出三年,就连新,新郑也要割让给秦国了,如今当重起申,申子之学,励志,志变法,方有一,一线生,生机”
  说话之人似乎有口疾,断断续续的,让人很没有耐心听下去。
  韩王道:“我知道了,非,申子的学说我正在研究,当初申子建议昭侯执圭于魏,引发诸侯恐惧,我如今这么做,正是在效仿先贤,你还年幼,申子的学说,你还没有完全领悟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