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华夏历史五千年 / 第二十一章 农耕的周

第二十一章 农耕的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曾经最让华夏儿女动情的,或许要属北方铁骑对中华大地的践踏了,无论是蒙古还是匈奴,中原大地要防范的一直是这些游牧民族。
  那么与这些游牧民族相对的就是农耕文明了,这两个民族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游牧民族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之上,他们自然是纵横驰骋,而农耕文明相对就要安分守己地多。
  如果说游牧民族中崇尚勇士,崇尚个人武力的话,那么农耕文明就显得更注重于集体的力量,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过总的来说民族和民族之间还是有一条互相的鄙视链,农耕文明的人总是将游牧文明当做文明未开化的蛮夷。而游牧民族也会看不起瘦小体弱的内地人。
  其实民族与民族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究其原因,只不过是因地制宜,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不过纵观历史来说,游牧民族是没有后劲的,或许在历史的前期游牧民族可以一定程度上完虐农耕文明,因为他们的战马彪悍、骑射无敌。
  农耕文明的存在依靠土地,所以在两个文明的交界之处,游牧民族总会在冬天之前来内地“征集”一点过冬的粮食,而当地的居民自然是被当作奴隶。
  但是烧杀抢掠终究是下策,历史上的这些草原部落虽然得意一时,但双方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华夏历史五千年,占据中原之地的总是农耕文明,元朝只不过短短的一百年历史,就被朱元璋这个元朝掘墓人打回了老家。
  努尔哈赤确实打进了中原,但也是在明朝经历了数十年的冰河期,各种天灾人祸再加上吴三桂的反水、李自成铁骑的践踏。
  而满人最后的结果其实也是被汉化,或许他们高高在上,也对汉文化进行了影响,但从周人那里传下来的汉文化一直流转至今。
  农耕文明的后劲就在于此,他们是可以被打败的,因为谁也无法消除他们,或许华夏精神被压抑数百年上千年,但是总有一天,这种精神将会慢慢觉醒。
  不过农耕文明其实也不完全被游牧民族完虐,有的时候,农耕文明也可以完虐游牧民族。
  其实在汉代的时候,汉武帝时期还是可以看到一个汉人士兵可以顶五个匈奴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那个时代还是一个尚武的时代。
  那时候的人民靠着牛肉强身健体,而身体素质自然也是比后世强了很多,而尚武终究会变成尚文。
  特别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彻底开始了尚文而轻武功,因为人人都想着十年寒窗苦读、金榜题名。
  武将无论有多么地善战,终究抵不过文人的轻轻一杆笔,在外敌环饲之际,武将还有一用武之地,若是到国泰民安之际,武人的日子可没有文人那么好过。
  不过依然如此,明朝还是武功卓越,早期的灭元、灭北元政权,后期打倭寇,在军事科技上研发出了不弱的火器,痛击葡萄牙水军。
  在明朝同时期,遭受蛮族入侵的还有东罗马帝国,不过后者因为不敌蛮族而导致土耳其人将奥斯曼帝国推至巅峰。明朝却打赢了这一场北京保卫战,反而使得蒙古人遭受到了沉痛的打击,与此相对的是东罗马帝国被亡国灭种。
  很多人总是会鸡蛋里挑骨头,谈论宋朝为积弱之宋,而就是在如此孱弱的状态之下,也让处于巅峰的辽国无法下嘴,而明朝和宋朝覆灭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内部的腐败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
  华夏被打败了很多次,但是华夏从来没有像其他帝国一样被亡国灭种。
  而华夏大地上最早的农耕文明莫过于周了,因为周人是后世所有农耕文明的祖师爷。
  而农耕也是周人能够击败商朝这个超级会打仗朝代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切始于他们的祖先——弃。
  这个弃在之前介绍过,他们是周人的始祖,同样也是那个时代主管农业的,也就是后世的农业部部长。
  这个弃的功绩可不小,细细算来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论功绩他和三皇五帝还是有一点差距,但是比起其他人,弃的功绩可不小。
  因为弃这个家伙是最早耕种谷子和麦子的人,后世的人们尊称他为农神。
  也就是说,这个弃是四千年前的袁隆平,而且比起袁隆平更加的重要,因为他解决了后世亿万万人吃饭的问题。
  虽然在四千年前的动物不少,但是人们都要靠着打猎,而且古人们还没有学会后世的畜牧业,所以绝大部分的动物都是野生的,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味道可就不敢恭维了。
  这也是那些夏朝的君主老是喜欢打猎的原因,打猎吃肉这件事情深深地根植在这些人的心中。就和后世的种地一样,这也是后世很多文人总喜欢说着老了之后要躬耕于山野的原因。
  夏朝的核心技术是水利,商朝的核心技术自然是青铜技术,而周朝的核心技术就是农业技术了。
  商人早在四千年前就研发出了合金技术,不是铁、不是铜,而是冶炼合金这样的黑科技。
  其实周人甚至在夏衰败时农耕转游牧,直到正式建立周部落的刘公出现,周才转为农耕。
  农业生产是一件周期比较长的事情,不像即时反馈的打猎活动,只要打中猎物立刻就可以享受肉食。
  农业不但需要很长时间的劳动耕作,细心照料作物,还要提防着各种不测风雨,旱灾、洪灾、蝗灾和人祸,一个小小的天有不测风云或许就会导致颗粒无收,所有的一切都会在一个小小的意外之下前功尽弃。
  那个时候,一般就需要官府赈灾了,要不然饿到极点的百姓们就会来个农民起义。
  但是大多数百姓还是善于忍辱负重的,只要日子稍微还过得去,他们就不会冒着砍头的风险去造访。
  所以农耕文明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他们这算是长久投资,在发现南方一年三熟之地前,农耕文明绝大多数都输一年一种,一年一收获。
  但是一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要不然他们或许还撑不过一个小小的冬天。
  大雪封山、百物凋零,特别是偏北的地方,如何过冬天是每一个北方人都要学会的事情。而偏南的地方自然要好一点,但是有时候树皮都不够的时候。
  史书上就会记载轻描淡写的一句:易子相食。
  因为自己不忍心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下手,贫苦到极点。活不下去的人们就会做出一些难以言表的事情。
  寥寥数语,道出了隐藏在历史下的真相。
  历史是用来记载那些大人物的,秦皇汉武或是张良、张居正、李鸿章、张之洞这些辅世能臣。是用来记载天下大势与各种历史大事件。
  而对于普通人,史书通常是苛刻的,但凡史书中记载国泰民安时,人们只不过是活得下去。但要是在史书中出现一两句描写人们生活困苦之语时,人们或许早就水深火热了。
  在社会治理体系已经若有若无时,人们就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内心道德的拷问,而再过些时间,人们就会变得麻木起来。
  白天断气,草席一裹权当下葬,等到晚上搬回,洗一洗就下锅了。
  这是易子而食的更高境界——人相互食。
  这就是人的天性,活下去,或许也可以将这个叫做人的兽性。
  每个生物都会有着这样的本能,因为这是深深根植在人类基因里的,而避免在危急时刻导致文明后退,就必须要给每个人的头上戴上一个紧箍咒。
  而周人制作周礼的另一个作用就在这里,这也是人作为生物而高于其他生物的原因。这是一次进化史上的飞跃。
  不过这个跃进发生在精神层次而不是物质方面,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原因就在于此,不是因为人类掌握着科技和文化,是因为人在危机时刻会做出与动物不同的抉择。
  然后根植在人脑子里的周礼渐渐生根发芽,导致后世的华夏儿女有了属于自己的那种精气神。
  用一句话来概括——群体意识的发芽和生长。
  而东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东方是群体意识,也可以叫做集体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先天下之忧而忧,个人被摆在其次的位置,首先是集体。
  而西方首先是个人权益受到保护,个人的权利不容侵犯。
  集体意识和个人主义孰优孰劣,但有句话说的好:个人在被限制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