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远略雄心 / 第二十五章公主驾到 1

第二十五章公主驾到 1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巧记忆中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这么远的地方,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路。六月初从洛阳出发,由于队伍庞大,路上就花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离家万里,但离哈密城越近,刘巧反而越发的安心,她渴望早点见到自己那位英武不凡,又知冷知热的夫君。
  九月的哈密天高云淡,水气蒸腾,扭曲了视线,未时刚过,李同远远地看到一条黑色的细线在戈壁上蜿蜒而来,猛地抽一下胯下的骏马,率先冲了出去,扑向那个让他牵肠挂肚的车队。
  阿隆木等一众军官哈哈一笑,紧紧地随在主帅的身边。这帮来自西域各民族的军官虽然只是和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侯爷只是相处了短短两年,但他们一个个因功封爵,如今也成了大汉帝国的人上人。
  这个年轻的将军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睿智,让所有的军官觉得自己这辈子跟对了人,这是一位真正的草原英雄,而且对自己的部下格外的仁慈。如果可能,这些尝到甜头的各族军官们希望能够一辈子追随在这个年轻而又雄心勃勃的头领身边,见识一下西域这块广大天地下所有的英豪。
  分别四个月,夫妻再次相见时,两个人相对而视,竟然不知从何说起。李同和刘巧的婚姻一开始只是一桩政治联姻,李同的心底呼有些抵触的,再加上历史上汉朝的公主没一个省油的灯,李同对刘巧多少有些防范,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不过在京城里相处一段时间下来,李同发现这女孩性格虽然泼辣,但心地善良,没有太多弯弯绕的心机,对自己也是一心一意的崇拜和爱慕,仿佛后世一个爱追星的女孩,家教也非常好。这让李同渐渐开始接纳了刘巧。
  “公主,你到家了!”李同走到公主的銮驾面前,握住刘巧的芊芊小手,轻轻说道。
  “是啊!这里就是我的家。”
  刘巧呢喃着,美丽的大眼睛死死的盯着夫君看,从头看到脚,再从脚看到头,怎么也看不够。
  “走!我们回家。”李同微微一笑,牵着她的小手,扶她重新上马车,把侍者赶开,自已亲自坐上车辕,抖一下缰绳,马车就缓缓向前,庞大的队伍也重新缓缓移动。
  久别重逢,刘巧却不愿坐在车厢里,在众目睽睽之下,她掀开车缦挪到李同身后,双手搂住丈夫的腰,把自己的小脸贴在李同的后背上,贪婪的闻着他身上那久违的气息,从看到李同的那一刻起,她一刻也不愿意和自己的心上人分开,她就是这么的任性。
  “同哥,你知道吗?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总觉得这条路看不到尽头。“刘巧和后世的女孩没有多少区别,新婚燕尔与丈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这一路上我真的好担心,听说哈密被匈奴人包围了,我恨不得插上翅膀来到你的身边,后来听说你大获全胜,我开心的快疯魔了!哎,路上整整走了两个月,这条路可真漫长啊!为妻听了你的话,尽量放慢行程。可此次从关内带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七人,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殁于路途上的还是不下四百余人。看到那一个个倒毙在路上的百姓,我真的好害怕,生命竟然如此的脆弱。我更害怕哈密没有足够的耕地安置他们。这些苦命人万里迢迢的随我来到这大戈壁上,如果在这里还找不到一个可以活命的地方,为妻担心他们会绝望。”
  李同大笑一声道:“巧儿,你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只要待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里有多么的好,这里的人民有多么的朴实。迁徙过来的老百姓会发现随着公主一起来到大戈壁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如今我哈密兵精粮足,三战三荡,匈奴人西遁,不敢与我争锋。只要让为夫三年生聚,三年养息,我当可提玄甲万骑东征西讨消灭不臣,啸傲西域,在这广阔的天地里播撒我大汉的荣光,将整个西域都变做我大汉子民的乐园。所有这一切荣誉都属于你,我的爱妻,美丽的哈密公主!”听到丈夫放开心扉的吹嘘和豪言壮语,刘巧满眼都是小星星,心中也燃起了一股豪情。
  她跟着李同笑了,笑过两声之后道:“同哥,你可别小看我,我可不是什么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巧儿我也从小习武,弓马娴熟,虽然不像夫君一样能够驰骋万里,但也能拿动战刀!今后,你在前面冲锋陷阵,巧儿为你摇旗呐喊,为你生儿育女,把这西域变成我大汉帝国的铁桶江山。”
  李同哈哈笑道:“这是自然,巧儿,只要我们夫妻齐心,定然可以其利断金的。”
  刘巧此刻脸上洋溢着幸福,她瞅着护卫在身边的雄壮骑兵,再看看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民队伍,撇着嘴说道:“从雒阳出发的时候,我的姐妹们一个个泣不成声,认为本宫驾到蛮荒之地。她们根本不知道离开雒阳,我心里面有多么的开心。看看身边的这些勇士,就眼前的声势也不是京城那些王侯大公可以比拟的。雒阳再好,却充斥着勾心斗角和各种算计。对于我来说,它只是一座豪华一点的监狱,根本不值得留恋。夫君啊!你不知道我有多么的想来到西域,我可不想当一只关在金丝笼里的富贵鸟,至少在这西域,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只想快快乐乐的在这世上走一遭。”
  刘巧突然说出这样的话,让李同错愕不已,他忍不住回头看了妻子一眼。
  刘巧冲他调皮地眨眨眼,调侃道:“夫君,是不是被巧儿的话吓到了?其实这根本不奇怪,雒阳对于我来说就是监狱。在皇宫里,在朝堂上,在雒阳城里,人人都带着假面具。我已经烦透了那样生活。其实你在雒阳的时候不也一样顶着个假面具吗?那时候你的命运操纵在我皇兄的手里,每一天都过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你要离开洛阳的事,虽然你极力掩饰,但我完全可以感觉到你心中的快乐。其实我知道你刚开始不愿意娶我的,因为你骨子里就是一个骄傲的人,并不愿意攀龙附凤。今天巧儿与夫君坦诚相对,我只想和夫君在这片地方自由自在的生活,哪怕这里再贫瘠,也是我们自己做主的地方。夫君,我不想再戴着面具生活下去,巧儿爱你是个英雄,不管皇帝他们怎么想,你要记住,在这里,巧儿就是你的妻子!我愿意跟你相濡以沫,快快乐乐的过完这一生。”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李同有些感动。
  当庞大的车队,走出戈壁之后,站在哈密河边上,眼前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垂柳。远处的雪山,湖泊,河流,平原,一应俱全。李同停下马车,指着眼前这一片葱茏的绿洲豪迈地对刘巧道:“巧儿,从这里,直到视野的尽头,这里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牛羊,全部都属于你做主,如果你喜欢,可以给每一个飞禽走兽,每一匹牛羊马匹烙上公主的印记,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刘巧袅袅婷婷站在阳光下,手搭凉棚眯缝着眼睛远眺,她满意的说道:“有了这些土地,养活几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你太小看这地方了!”李同得意的说道:“巧儿,你所看到的哈密附近这片土地至少可以养活百万之众,就在那条河的上游,还有一座百里大湖,那里尽是肥沃的土地,只要把它开垦出来,当是传给子孙的万世基业!”
  刘巧瞅着志得意满的丈夫问道:“夫君,你想不回中原了?也许皇兄将来要重用你,凭着你的赫赫战功,未来某一天,成为丞相或太尉都有可能。”
  “回去做什么?你刚才说雒阳就是个牢笼吗?你放心,我没有自立的野心,更加不会背叛大汉。不管走到哪里,我就是一个汉人。我的梦想是率领着十万铁骑,为我大汉开疆扩土。这里的天足够高,这里的地域足够宽广,足够我们的子孙后代飞翔和觅食的。有句话说的好啊,我心安处是故乡!巧儿,只要我们夫妻和我们的孩子在一起,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与其在朝堂上煎熬,不如跳出来真正做点实事,哪怕再苦,也图一个心安和自在。”
  当夕阳西垂的时候,雄伟的哈密城已经远远在望,队伍越靠近哈密,随行的人越发感到激动,所有人都被眼前壮美的形象惊呆了。哈密城的西边、南边、东边都是一马平川,只有北边是巍峨的东天山,山离城约八十里,因为山高,只要抬头向北一看,天山就会映入眼帘。此时已经入秋,山顶是皑皑白雪,山腰的枫叶红了,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
  西域的风景总是比关内多了些粗犷之意,人的心境也变得更加的开阔。哈密城周长十二里,城墙采用天山里的条石筑就,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呈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这样大的规模,在西域可是了不得的雄城了。哈密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
  城东有水东南流。四周浚壕,阔2丈,深1.2丈。每门各建楼筑月城,东曰向阳,西挹爽,南迎熏、北拱辰。城内四横四纵,有八条主干道,分作十四坊,坊间各族商贾云集,茶楼酒肆鳞次栉比,操着各种口音的商户如云,不同的榷场星罗棋布。如果有穿越者到这里,会发现这座西域城市很像几百年后缩小了规模的唐长安。
  今天的哈密城里极为热闹,在西域这个地方,只要是个人就会跳舞,大开的城门外面,无数男人,女人正在那里疯狂的舞动,欢迎从远方来的人们。当公主的銮驾进入城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发出一阵喝彩,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彩带,欢迎远道而来的公主。
  随后只要一辆车走近了城门,立刻就会汉人官员带着一群西域人簇远道而来的移民拥着迎进城池,不大功夫,男人开始喝酒,女人孩子开始吃饭,这里的人们热情的无以复加,饭食很可口,居住的环境不差,让每一个忐忑不安的移民心里安定了很多。
  无数的哈密屯垦的汉人和西域人上前与公主殿下见礼,奉上他们认为最珍贵的礼物。葡萄酿从高处的巨大酒桶里流淌出来,两个疯狂旋转着身体的西域土著双臂上架满了酒碗,头上还顶着一个酒碗,轻盈的在无数条暗红色的酒水柱中间穿过。一曲舞蹈跳完,双臂上的酒碗里已经装满了美酒,用两条小腿贴在地上,依旧旋转着来到公主和李同面前。
  刘巧学着丈夫的模样从一个西域汉子的头顶上取过一碗酒,敬天敬地之后,就一饮而尽。所有的西域土著立刻就欢呼起来,纷纷取过汉子肩膀上的胳膊上的酒碗,来到李同和刘巧面前伏地见礼,然后右手重重的捶捶胸口,就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刘巧好奇的看着这些人的一举一动,有些不解。
  李同解释道:“巧儿,这些西域人思想很单纯,他们还处在部落时代,有的甚至还是母系社会。他们这是在认主,只有亲眼看到你喝完酒之后,他们才会认同你这位主人,认你是他们的部落首领。”
  刘巧抿嘴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笑道:“呵呵,思想单纯一些好啊,更加容易管理。这么说,喝完这杯酒,我这位堂堂的大汉公主,现在正式成为了他们的酋长喽!嗯,还是一位女酋长,我很喜欢。”说着话,又从那个跳舞的野人手里接过一碗酒,咣当一下,又是一饮而尽!
  刘巧不出意外的喝醉了!西域葡萄酿的味道虽然还有一点甜味,口感很好,这是因为在酿造的时候没有充分抽干糖份所致。就是这样带着淡淡酒味的葡萄酿,还是把这位公主喝了一个烂醉。哈密城里,不管是汉人还是西域野人,没人嘲笑走路都歪歪扭扭的刘巧,尤其是那些西域野人,反而发出更大的欢呼声,朴实的西域野人认为,大汉公主殿下喝了他们的酒,就算是正式接纳了他们。
  巨大的酒桶里面已经没有酒流出来。城里街道上最多的就是横七竖八的醉汉,有汉人,也有西域野人,他们不分彼此,乱七八糟的纠缠在一起睡的很香。偌大的哈密城被无数支火把照耀的如同白昼,只有守城的武士依旧站立的笔直,他们是这个日子里,唯一没有喝酒的一群人。
  沿着哈密河两岸,散布着六乡四十六个大大小小的村落,人数多的上千,少的也就几百,基本上是临河而建。
  都护府的官吏们将新来的移民打散分配到这些乡,然后疏散到各个村里,到这里,乡公所的吏员会给他们划分土地和分配房屋,种子、农具、牲畜以及过冬的粮食都按户分配,那些官吏告诉移民,除了房屋、其他的东西都是免费补偿给他们的,奖励他们的万里跋涉。至于房屋会折现,价格也不是很贵,有钱的可以先买下,没钱的由哈密钱庄替他们垫钱买下,可以分做三十年归还,钱庄会收少量的利息。当然还有别的办法可以省下这笔钱,譬如家里人有人被选进城卫军或者是玄甲骑,只要服役三年,军队就会替你免去房贷,由军队替你支付。
  虽然历尽艰辛,万里跋涉才到哈密,但一下子平空获得这么多财物,让新来的移民感到十分的惊喜,几乎认为自己是在梦里。那些闻所未闻的农具更让他们啧啧称奇,可不知道怎么用,幸好官府安排了老移民专门教授他们,还有专门的农官教授他们种植适合西域的农作物。这里很多品种这些新来的移民听都没有听说过。
  跟老移民相处了一段时间下来,人们发现,这些汉人在这里的日子过得实在不错。马拉耕犁的效率很高,一个壮劳力很轻松的就能开垦40亩地。加上天山北坡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春天只要把农作物的种子撒下去,可以一个夏天都不用管,只要到了秋天别忘了去收割就行。
  对于大汉这些农耕者来说,有了粮食,就等于什么都有了。不要说西域过去不是汉人的老家,在这里会被本地人歧视,这种担忧其实是多余的。汉军在西域人眼里简直是无敌的军队,汉军就是这些汉人最大的依仗,在西域,有了这只无敌的军队,任何西域本地民族都要高看汉人一眼。
  再加上这个时候人类还处在到处迁徙的阶段。什么地方容易活人,人们就往什么地方跑,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光是在西域就同时生活着几十个民族,都是从各处游荡到这里的,大家居住在一起,经历同样的风和雨,时间长了,相互就有了感情,不同的语言和血统有了交融,渐渐地就变得像一家人了,实际上,在西域你是什么民族已经变得一点不重要了。
  下河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个由吴、陈、姜三姓汉人,再加上一部分西域野人组成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男女老少加起来,还不到五百人,是哈密南面几个村子里人口最少的,不过他们的富足是中原汉人无法想象的。
  按照哈密的政策,不分男女,人均可以分配到四十亩耕地,五十亩草场,每一户农户都可以免费分到一头牛、两匹马、十头羊(这些都是以前缴获匈奴的战利品),不管是汉人还是西域人都一视同仁,基本上没有区别。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由于西域人善于放牧,汉人善于农耕,在村长的协调下,很快,村子里的汉人将自己的牲畜交给那些西域人打理,而那些西域人分配到的土地,汉人也会替他们耕种,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分工合作的集体。
  ——————
  这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天才麻麻亮,村子中间土坡上的一间瓦房的门开了。走出来一个男人,看上去五十多岁,身体强壮。他叫吴老三,是哈密新田乡的下河湾村的村长。
  在哈密村长不是官府任命的,是村民选出来的,由官府正式确认后,可以在官府领到一份俸禄。村长别看官职不大,可也是几百人里挑出来的,一般的人还真就当不上,得有本事,有能耐。这个本事、能耐是什么,一句话说不清。反正,你得愿意多操心,遇到难事,你能拿得出办法。
  吴老三走出了院子,顺着一条小道,往山坡上走。这个季节,算是深秋了,吹过来的小风,有一些凉。吴老三裹紧披在身上的羊毛和亚麻混织的外衣。土坡上种的是麦子。他走到麦田里,摘下了一株麦穗。揉碎了,摊开在手掌上,用嘴吹了一股气,糖皮飞走了。留下的几十颗麦粒,饱满均匀。他看了一会这些麦粒的颗粒后,满意的点点头。就把它们全放到了嘴里,慢慢地嚼着,享受着新麦的清香。
  他从自家的麦田里走出来,嘴里嚼着刚刚成熟的麦粒,没有马上往家走。他又顺着麦田边的小道,继续往前走了一阵。走到了一个土丘上,他站到了上面。他朝东边望了望,望到了一片更高的山梁,上面生长着松树和野柳树。
  从他站的这个地方,到这个山梁还有些路程,骑马至少要再走半个时辰。每年他都会去那么一两趟。那里有一个小木屋,每次去都会在那里住一段日子,打猎和采集药材,在哈密这也是家庭的重要的经济来源,很多农户就是因为这项收入,提前还了房贷,嗯,好像就是这个词——房贷。
  这地方就和人一样,来往的次数多了,就在心里边的位置不一样了,去年运气好,他和儿子在山中猎了几只大黑熊,熊皮卖了个好价钱,提前把房贷还完了,现在无债一身轻,所以吴老三望过去的时候就多望了一会。
  顺着两边长了麦子的小道走着,遇到了几个早起的人,年纪都和他差不多,古今都一样,睡懒觉是孩子和年轻人的事。他们都向吴老三打招呼。吴老三对他们说,麦子该收割了。这个话其实不用他说,麦子关系一家人的吃饭穿衣,谁都不会不当个大事。
  吴老三之所以这样,只是因为他自己作为村长,觉得自己有责任提醒一下。
  再次回到家门口,太阳露出了它的红脸蛋子。屋顶上的烟囱冒出了烟,不是一个烟囱在冒,而是所有的烟囱都在冒。各家冒出的青蓝色的烟升起来后,在天空中会合到一块,在柔和的光线的照耀下,形成了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轻纱。
  老伴和儿媳妇在准备早饭,六岁的大孙子还躺在床上睡懒觉。吴老三取下了挂在院墙上的镰刀,搬出了放在角落的磨刀石,低下身子磨起了镰刀。这时,门吱呀一声,儿子吴满屯打着哈欠从西厢房走了出来,看到吴老三在磨镰刀。儿子忙捋起袖子,对吴老三说:“爹,让我来吧。”
  “嗯。”吴老三也没有客气,站了起来,把位置让给了儿子。
  吴老三没有看到女儿吴翠花,想着她是不是还在睡懒觉,决定去喊醒她。吴翠花是他的小女儿,大女儿在去年嫁人了。嫁的是一个玄甲骑的队正,这小子是一个西域野人,大女儿不知道怎么就看上了他。
  说实话,吴老三原本是想让大女儿嫁一个汉人的,可大女儿去城里买东西时和那个西域小子认识了,两个人有了感情。根据哈密都护府颁布的婚姻法,官府是保护婚姻自由的,西域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与玄甲骑的西域军官通婚,在哈密这地方已经是件平常的事。
  只要女儿过得幸福,吴老三才不会管她嫁给的是什么人,不过嫁给匈奴人他还是不愿意的,在哈密生活着不少投降的匈奴人,不过这些匈奴人目前还是不受待见。
  很多汉人都是这种心态,有些仇恨不是一下子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哪怕是那些匈奴人加入了汉军的玄甲骑,甚至成为了军官,老百姓的心里还是有些膈应……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