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养生中国 / 《论语》里的生活方式与养生

《论语》里的生活方式与养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论语》是一部经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在书中有许多关于生活细节的语言。在字数本来就不多的内容里,写下这么多关于生活的文字,这些文字不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是无足轻重的,在惜字如金的《论语》中,每一个字都是有用的。以前人们忽视了这些内容,这里重点解读这方面的内容。
  《论语》谈到睡觉的地方有好几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粪土打的墙不可以粉刷,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由于宰予,我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孔子批评宰与的原因是:宰与昼寝,这句话被人们集体忽略了。《论语》中很少记载孔子生气的事情,孔子一直在引导人们要快乐,要少生气,他也一定是自己做表率。孔子对宰与昼寝如此生气是因为白天睡觉不养生。
  晚上没有充分的休息,体内毒素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便秘、痔疮、痘痘等疾病,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形成阴虚火旺的体质,现代人的许多疾病都和作息时间不规律有关系。只有在晚上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好学生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宰与白天睡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论语》里面还有一句:寝不尸,居不容。这句话重点需要解释的是“尸”字,尸不能简单的解释为尸体,尸字更多的意思应该是僵硬的意思。有个成语:尸位素餐是个大家熟悉的成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也有时用以自谦,表示没有做出什么成就。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人代表神像端坐一动不动,祭礼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
  寝不尸的尸字解释为一动不动更合适。从养生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就是:睡觉要不断的变换姿势,不要一动不动,不要一直用一个姿势睡觉,这样不利与养生。
  居不容就是在家要保持愉悦的表情,让家人开心,家人才能更健康。居不容这句话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的版本解释的内容也有差别,没有人在意。有人认为这句话在《论语》里面无足轻重,甚至是可有可无。和居不容有相似内容还有色难,这两句话一脉相承,不仅意思相近,还应该理解为《论语》的重要内容。这两句话《论语》里面解释最混乱的内容,不从养生的角度去解释,怎么解释都感觉不合适,只有从养生的角度来解释,才能正确的解释这两句话。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一直保持恭敬和喜悦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子弟们代父母效劳,遇到酒食,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孝了吗?
  孝敬父母不仅要让父母吃好,更要让父母快乐、心情愉快,让父母高兴一会儿容易,要让父母每天都心情愉快就不容易了。短时间对父母和颜悦色容易,天天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也是不容易,孔子把让父母开心提高到孝的至高境界。
  科学证明微笑有以下七大养生功效:一:放松身体。当人微笑时,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松弛。二:放松心理。三:缓解痛苦。四:出现灵感。一个微笑可以松弛思维畸形的紧张和僵化,使思维进入灵活状态。五:消除疲劳。六:缓解人际关系。七:微笑能够让人进入乐观的状态。
  一个人不仅要让父母开心,也要自己保持开心,对家人都要和颜悦色,这样才能让家人都开心。一家人开开心心才能家庭和睦,家人才能身体健康。很多人没有理解《论语》的这些含意,对家人严肃,特别是对子女和伴侣,好像严肃才能体现自己的威严。有个丈夫对妻子很严厉,妻子看到他就害怕,结果妻子年纪轻轻就身体不好,去医院检查哪里都不好,其实就是因为天天心情不好引起的。
  医学研究指出,夫妻吵架不仅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影响双方的身体健康。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医学研究表明,比起经常吵架的夫妻,不吵架的夫妻双方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久。研究人员对1700名已婚成年人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检测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并询问他们有关争吵、幸福和生活质量的问题。结果表明,夫妻双方吵架次数越多,他们的健康情况就越差。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这句话不好解释,更不好理解: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
  养生的角度看,红色让人容易兴奋,在家穿红色的衣服不利于养生。深青和深黑透红都是接近黑色,黑色镶边让人感觉紧张,现在黑色镶边的照片都是在追悼会上面才可以看到。
  红色是一种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颜色,斗牛士在斗牛时就是用红色来刺激牛,让牛产生兴奋。研究表明:过多凝视红色影响视力,容易让人产生头晕目眩,红色对心脑血管患者会造成伤害。居家生活要尽量的放松自己,让家人也放松,穿红色的衣服容易让人兴奋,这不符合养生。现在人缺乏养生的概念,许多人穿红色的睡衣,甚至有的人把家的墙也刷成粉红色的,这都会对家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这段话写孔子代表国君在执行礼仪的场景,表达了孔子对宾客的尊重,把客人目送到看不见为止。更重要的是孔子把礼仪搞的像舞蹈,像鸟儿煽动翅膀,不仅让人看到有美感,还让自己达到健身的效果。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论语》里面多次提到孔子在私下和人交往的时候愉愉如也,表情轻松快乐,看来孔子很重视在非正式的场合要轻松愉快。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的这句话是对别人的评论,不是当面说的话,从孔子的这个言论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豁达的人。孔子认为无论过去的事情对与错,都不要过于纠缠不休了。对待过去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放弃,不是后悔自己以前的选择,就是对以前的不愉快的事情念念不忘,经常把自己陷入痛苦之中。这就是普通人和圣人的差别,圣人是忘记过去的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不纠缠于过去的是是非非,普通人却摆脱不了过去的事情,让自己痛苦。
  现在很多人不快乐都是因为陷入以前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人们都在说孝道,真正的孝是什么?现在很多学校也在搞一些行为艺术来培养孩子的孝,让孩子集体给父母洗脚,但是这不是现在父母最需要的孝。父母最需要的是知道孩子每时每刻的行踪,不知道孩子的行踪父母会很担心。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交通和通讯很不方便,人出个远门可能就要几年的时间,家人会很担心。现在交通很方便,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也可以几个小时就飞回来了,并且通讯有手机,父母随时可以知道子女的状态。关键是要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行踪,现在的孩子很多做不到把自己的去向都要向父母汇报,让父母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父母的年龄,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记住父母生日的人就更少。孔子的教育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口号和形式,缺乏细节的教育。知道父母的年龄是孝的具体内容,当一个人把父母放在心上,才会做到孝,才会把父母的年龄大而恐惧和担忧。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粪土打的墙不可以粉刷,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由于宰予,我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仅仅是白天睡觉值得孔子这么严厉的多次批评吗?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孔子讨厌宰与这个学生,找借口批评宰与,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孔子能被称圣人,心胸不会那么狭隘。
  从中医的角度看:晚上如果没有充分的休息,体内毒素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导致便秘、痔疮、痘痘等现代人的常见病,现代人的许多疾病都和作息时间不规律有关系。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形成阴虚火旺的体质。只有在晚上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按照孔子的思想:好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养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宰与白天睡觉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当受到严厉的批评。宰与白天睡觉就会晚上不睡觉,在晚上不睡觉就要浪费油灯,在当时的生活环境下,点灯是高消费,从节俭的角度来看也不符合孔子的思想。
  现代人习惯过夜生活,白天睡觉,晚上活动。大多数人的生活态度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什么时间瞌睡就睡觉,没有考虑什么时间能睡,什么时间不能睡。现代人半夜不睡觉是常态,这是非常不养生的。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在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都很关心,就像现在的人都很关心名人的花边新闻一样。孔子的日常生活总结出来,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很休闲,心情还很愉快。孔子这样快乐的心情也会感染家人,和孔子在一起生活也会心情愉快。
  很多人在外面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家喜欢和家人闹矛盾,是典型的双面人。家人吵架也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并不是什么大事情,搞得全家人都不愉快。没有快乐就没有健康,和孔子相比,差距太大了。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平时也不会吃饱,在有丧事的人旁边会吃的更少。孔子谈到好学生的标准第一个就是不要吃饱,不吃饱是为了养生。很多人已经没有少吃饭养生的概念,不困什么时候,吃饭都要吃饱,这是很不养生的生活方式。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哭日不歌也是因为养生,人在哭过以后人的五脏都受到了震动,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安静,来恢复身体。这个时候唱歌不仅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这一句话的影响却非常大,形成了中国人对这些不符合养生思维的事物的整体态度:不谈论、不争论。
  西方人喜欢拍一些恐怖片,大多数中国人不喜欢恐怖片,看恐怖片不养生,国人喜欢把恐怖片搞成喜剧片。过年的传说中的年原本是害人的怪兽,被古人演化成欢乐的节日,龙也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吉祥物,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喜欢恐怖片,在电影院看恐怖片经常听到有女生害怕的尖叫声,这些都是很不养生的,为了娱乐伤害自己的健康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传统养生学认为:“心正则身无病”、“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法国作家雨果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后,厄运丛生。他父亲去世了,东北失守了!他因为西安事变遭到蒋介石的监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在这一粧粧灾难和打击面前,他不悲观,不失望,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胸怀坦荡的良好心态是他的健康长寿的基础。古人有这样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只要心态平和,胸怀宽广,总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理由。
  养生首先要养心,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而胸怀坦荡则天宽地阔、身心泰然,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音乐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悦,音乐还可以治疗疾病,《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五音疗法治疗疾病,五音对应人体的五脏,不同的疾病对应不同的音乐来治疗。古人认识到音乐的养生保健作用,《春秋》有用音乐为人治病的记载,《乐记》也谈到“乐行而伦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元代名医朱震亨则明确指出;“乐者,亦为药也。西方人把音乐疗法使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孔子喜欢唱歌,不能仅仅理解孔子喜欢唱歌是个人爱好,还应该认识到孔子唱歌的目的是为了养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认为,孔子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不管效果怎么样,至少说明孔子承认自己经常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宗教都很重视祷告,特别是西方的宗教,有的要每天几次祷告。人们大多认为祷告只是因为宗教仪式的需要,其实祷告也有很大的养生效果。
  祷告时要十分专注,这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特殊修行方式,其治疗保健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科学研究发现:宗教信徒在手术后或治疗中其康复效果和它对宗教的虔诚程度、对上帝的心灵依靠程度有正向的关系。患者在不知情,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别人祈祷对象的情况下,祈祷仍然显示出治疗的效用。祈祷能够显而易见地激发康复反应,祈祷对一些不治之症的治疗是有科学依据的。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人要生活就离不开物质,各种各样的物质满足了人的不同追求,追逐物质利益是人类的天性。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怎么对待利益是很重要的问题,有的人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有的人见利忘义,更多的是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
  如果离开精神去追求物质利益,过多的追求物质不能让人开心,以奢侈品消费为例,奢侈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追求奢侈品的路上没有满足,也就没有快乐。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和孔子说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有相似的意思。
  养生最重要的是静心,过多的追求物质利益会造成内心里混乱,不利于养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财主家里有很多金银财宝,总是担心金银财宝被别人抢去,晚上失眠睡不着,出来转圈,发现自己的佃户家传出熟睡的鼾声,很是嫉妒,心里说看你有钱还睡的香不香了。他就把两个金元宝放在佃户的门口,第二天晚上当他出来转的时候,再也听不到佃户熟睡的鼾声。原来佃户早上出门捡到两个金元宝,干活、吃饭都是想的金元宝,晚上看着这两个金元宝睡不着觉了,放在哪里都感觉不放心,一晚上没有睡着。钱财能扰乱人的内心,拥有过多的钱财对健康不利,特别是那些不义之财对健康的损害更大。
  中医认为,清心寡欲,心情舒畅可以长寿。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知足常乐,才能健康长寿。贪官拿着贪污受贿得来的钱、不良的商人拿着违法赚来的昧心钱,每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唯恐东窗事发,长时间的惊恐不安损害了身体健康。
  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十年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心脏病和癌症。唯利是图的人,终日陷于紧张、愤怒、惊恐和沮丧的情绪之中,免疫力下降,易得心脏病和癌症。
  要想健康就要少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用麻布做的帽子,是符合礼的,现在用纯丝做帽子,这样节俭,我跟随大家的习惯。在堂上拜见君上,这样显得骄纵,虽然和大家的习惯不一样,我拜见君上仍然坚持在堂下行礼。
  人每天都面临着不断的选择,选择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很重要,这决定了选择的结果。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孔子是什么样的标准?这不仅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影响了国人几千年的选择标准。
  在俭朴和奢华之间选择,孔子选择俭朴;在放纵和慎重之间选择,孔子选择慎重。孔子为什么这样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养生,孔子选择的标准也可以说是养生,这也是中华族几千年来主流的选择标准。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忘记了这个标准,生活中追求豪华,住的是豪华宾馆,家里、办公室豪华装修,用的是豪华家具,开豪车、住豪宅是很多人的人生梦想,到处都是充满豪华字眼的广告。人们放弃俭朴去追求奢侈,全社会形成了奢靡之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人们的快乐少了,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也降低了。
  放纵自己一下是现在很多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放纵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放纵在各个群体中都存在,不只是年轻人喜欢放纵,成年人也喜欢放纵,健康也就在放纵中逐渐消失了。对比一下孔子,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按照孔子的要求来做造成的。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孔子很重视礼仪,年少者对年长的人注重礼仪可以理解,年长者也要注重对年少者的礼仪。这里特别提到了孔子对这三类年少者的礼仪,服丧者、盲人、官员,服丧的人和盲人都是弱势群体,对前两种人的礼仪可以理解为了表示同情,对官员的礼仪可以理解为对权利和法律的敬畏。现在人对官员注重礼仪可以做到,但是对弱势群体注重礼仪很多人做不到。
  礼仪的作用是为了养生,不仅是要让自己养生,还要让别人快乐。服丧的人心情都不好,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怀,对他们注重礼仪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心情会好一点,他们更需要安静的环境,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空间也是一种帮助。对服丧的人注重礼,也间接表达了对失去的亲人的礼。盲人是弱势群体,走路行动都不方便,他们需要的是周围不要有太多的障碍物,别人在盲人那里就是障碍物,远离盲人也是一种礼仪。
  席不正,不坐。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孔子的时代人们是在席子上面跪坐,而不是像现在大家都坐正沙发上。现在人对坐姿都很随意,有的是翘着二郎腿,有的是身子歪在沙发上,本身坐在沙发上也很难坐正,大多数人也没有正坐的概念。现代人的坐姿随意造成现在人的关节病特别多,有许多的年轻人也都有关节疼痛的疾病,甚至有的学生也有腰椎和颈椎的疼痛。这样都和我们的坐姿不注意有很大关系,大人就不注意坐姿,孩子就更不注意了。
  正坐有益于健康,跪坐对健康有更大的好处,很多人并不知道。人们总结了跪坐的几大好处:1,养胃、帮助胃排毒。2,治疗腰痛。跪坐可以有效的治疗腰痛,因为出现腰痛的原因大多数都是脊椎不正、血液循环不良等,跪坐就可以让这些得到改善。3,防治膝关节炎。4,保护足部、驱寒。5,缓解膝痛、通经活络。6,安神、修养身心。
  孔子很重视坐姿的正,不仅是要坐的正,连坐的席子都要放正才坐,席子放正坐在上面才能心情愉快。这不仅是礼仪的需要,更是养生的需要。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论语》没有记载孔子研究中医、中药的文字,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中药是有一定研究的。
  现代人了解的医学知识大多是来自医疗广告,医疗广告来自药厂和医疗机构,药厂、医药机构为了经济利益会误导人们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医疗健康知识,诱导人们购买他们的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
  许多人是听了广告里面说什么药好就吃什么,什么保健品好就吃什么保健品,自己没有去研究过这个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吃了不该吃的药和保健品,危害更大,对补药的药性也不了解,盲目相信广告里面的虚假宣传,相信那些为了利益为药品代言的“专家”,花钱摧残自己的健康。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每天吃的饱饱的,漫不经心无所事事,这样很难达到养生的目标。不是有围棋这样的游戏吗,经常下棋也就接近贤者了。
  这段话很难理解,经常下棋能算贤人吗?古人把读书称为读圣贤书,贤人和圣人在人们心目中都是地位非常高的,下棋的人怎么能称为是贤人呢?孔子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三千,也只有七十二贤人。
  不好理解的是“难矣哉”这三个字。“难矣哉”通行的解释是:难以有所成就。这样解释感觉和后面两句的意思不搭配,这段话的意思也不知所指。每天下棋,就可以有所成就?这明显不合理。
  养生很重要的就是要多动脑,这个都理解,脑子长期不使用容易造成老年痴呆,下棋是活动大脑很好的办法。下棋可以养生是孔子让人下棋的原因。
  下棋是指围棋,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里还没有象棋,围棋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养生。金庸先生说过下围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弈道,长寿之道也。在下棋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心要静,气要定,这和养生气功的要求是一样的,下棋可以和养生气功达到同样的效果。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