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线控师之一亿圣人 / 第三章:摊牌了——我是未来人! 一

第三章:摊牌了——我是未来人!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阳明’只是王守仁的一个别号,现在的王阳明自然是叫王守仁,上学的时候老师提到王守仁,自己之所以能记住,就是因为家里包饺子经常要放王守义十三香,因此印象深刻。
  乔三一边往回走,一边寻思:这王守仁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自己比他高半头,年龄应该也比他大一些。我现在这个身份是光着屁股围着余姚跑三圈的地痞流氓,人家王守仁是几代读书人,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跟他接触上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想要融入他的生活,得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和他一样的人,乖乖——难道要我做个读书人?这就有点扯淡了。话说老曹01给我安排了个流氓角色,只要自己足够犯浑,也没那么容易拆穿,若是真给自己安排个读书人的角色,‘之乎者也’的说话,准准儿得露馅。
  他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虽然还算整洁,但穿在他身上,总能透露出一些市井模样。乔三心道:想要改变自己,得从衣着开始下手,先把自己穿得像个正经人,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就算一时半会融入不了他们,也不至于让他们反感,时间会帮我搞定一切。他环顾四周人群,这些人穿得衣服各异,真搞不懂有什么讲究,我若是想穿秀才衣服,不知道上哪里去买呢?这得回去问问老掌柜了!
  傍晚时分,老掌柜早已在门口张望多时,急盼着乔三回来,他担心乔三又去赌坊,若是一炷香他还没回来,老掌柜准备去赌坊寻他。
  乔三在不远处看到老掌柜等在门口,远远的便挥手打招呼,老掌柜激动地上前几步,抓住他的胳膊就往后院走去。
  入得后院直接进了上房,进门便是小厅,左右两边都是卧室,老掌柜特意点上四盏油灯,让屋子尽量显得霍亮,即便如此,在乔三看来,依旧昏暗,勉强看得清老掌柜的笑脸。老掌柜从柜子上取出一坛老酒,道:“这是我们家的‘女儿红’,私藏好久啦,今日你小子可算有福气啦!”
  乔三赶紧上前接过坛子放在桌上,打开用牛皮裹着的盖子,一阵酒香扑鼻而来,他情不自禁,道:“好酒”
  老掌柜笑吟吟,道:“你这娃娃还不到十六岁,本不该饮酒,只是怪你这爹娘死得太早,早早就沾染这毛病,不过比起赌博,这喝酒也不算什么大毛病,少喝一点便罢。”
  乔三点点头,把酒倒入两盏浅碗,端起面前一盏,道:“我先敬您一杯!”说完一口干掉杯中酒,酒一入肚,一股热浪袭来,浑身舒畅,忍不住‘啊’一声轻叹。
  老掌柜笑吟吟看着他,如慈父一般。乔三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想起自己还有事请教老掌柜,问道:“伯父,上哪里能买到秀才的衣服呢?”
  老掌柜皱眉道:“秀才衣服?你要来作甚?”
  乔三觉得没什么可隐瞒,索性实话实说,道:“我想认识一个读书人,但我这样的穿着......”
  “噢,原来如此。”老掌柜问道:“就是你说的那个王阳明?你找到他了?”
  “嗯,他叫王守仁,我记错名字了。”乔三心想,总不能给他说若干年后他才叫王阳明吧,撒个谎,也就省去作这一番解释了。
  “王守仁,王华王举人的儿子?”
  “我不知道他的父亲叫什么,我只晓得他叫王守仁。”
  老掌柜点点头,道:“想来也不会是别人家了,那可是咱们余姚的大文人。”
  乔三正愁不了解王守仁,问道:“不知伯父对他家了解多少?”
  老掌柜点点头,道:“他们王家在咱们余姚是文人世家,他们家的事情连几岁孩童都知道一二,平日里你贪图玩乐,对他们读书人的事情肯定也不留心。”说着瞄了乔三一眼,乔三有些害羞的低下头,老掌柜继续道:“当时还是元朝,刘伯温还在跟方国珍打仗。刘伯温因对元朝统治者不满,辞官归隐,在山上遇到了一个人,就是王纲。本来刘伯温与王纲就是少年玩伴,但此次看到王纲,刘伯温吓了一跳,与自己相貌相比,王纲与他相差二十岁有余。刘伯温问其原因,王纲笑道‘我学得一套驻颜之术,现在是这般模样,再过二十年,我还是这副模样,永远不会变老。’
  这王纲,就是王守仁的高曾祖。王纲此人自幼聪明绝顶,又勤奋好学,文武兼备,虽然有一身好本事,却淡泊名利,不愿出仕。他在山坡上搭木屋,垦荒田,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从此避居人世。直到有一天,山下来了一名道士,叩门求宿,王纲借月光细看那道人,发现他容颜煞是奇异,满头乌发,五绺长髯,脸如同婴儿的屁股,皮肤红润细腻,甚是清奇。
  王纲知道遇到高人了,拿出所有山珍野味,让老道吃个痛快,等那老道吃饱喝足,王纲便求那人教他驻颜之术。老道吃人嘴短,便教他一套筮法。后来遇到刘伯温,他还告诫刘伯温,跟着朱元璋才大有前途,据说刘伯温也跟着他学了一些这筮术。”
  乔三喝口酒,道:“还有这种神奇的法术?”。
  “真真假假都一百多年过去了,谁能说清?只是这王家与道家颇有缘分。后来太祖登基,刘伯温向太祖举荐王纲,王纲以七十岁高龄做了兵部侍郎。他多次以年迈为名告老还乡,但太祖看他只有二十岁模样,哪里肯答应他,王纲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直到有一次皇上派他去广东催粮催款,遇到海盗曹真,他誓死不降,被曹真砍了脑袋,留下儿子王彦达。”乔三递上酒碗,老掌柜一饮而尽,继续道:“这王彦达也是大孝子,他把王纲的尸体葬在禾山,自己在坟墓旁搭了个小窝棚,给父亲守孝。这一守就是二十年,直至洪武二十四年,刺史郭纯发现了他,调查清楚后,专门写了奏折给皇上,皇上得报,非常重视这件事,就给王纲立了庙,还请王彦达出仕为官。王彦达听此消息,不但没高兴,反而痛哭流涕,‘用自己父亲的性命,给自己换取官位,有何颜面做人?’遂上书谢绝皇恩。从此号秘湖渔隐,流连于山水烟霞之际。后世再有王家消息,就是王彦达的儿子,王与准了。”
  “王与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