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工程师 / 第五十一章疯了的王老头

第五十一章疯了的王老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作为被载入史册的大日子,黄巾起义发生了,汉灵帝任命王允为豫州刺史。
  上任后的王允任用名士荀爽【也就是荀彧的叔叔】、让梨的孔融为从事。并且亲自带兵上阵讨伐颍川黄巾,把一伙子农民兵打得头破血流。加上左右中郎将皇甫嵩、朱儁左右夹击,招架不住的黄巾军只好投降。
  在和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一起接受十余万黄巾投降时。三人发现了张让(十常侍之一)和黄巾军交通往来的书信。皇甫嵩、朱儁估摸着面对张让有点虚,不愿意招惹这事儿,忙着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去了。王老头呢,属平头哥的,面对张让这个大马蜂窝,什么胜率二八开、一九开都不是事儿,就是零十开,也是三八六旅独立团政委,照刚。
  不管不顾的王老头,进一步追查后,直接就把罪证捅给了汉灵帝。结果呢,抵不过灵帝的昏庸和张让巧言。不但没有扳倒张让,反而在第二年,被张让找到一个借口,将王老头给弄监狱里去了。赶巧王老头运气好,正好赶上朝廷大赦,不但免罪释放,还重新当上了豫州刺史。
  但张让作为被灵帝成为‘阿母’的大马蜂窝,可不是王球那种小太守能比的老王的豫州刺史都没来得及上任,就又被张让给弄监狱里去了。
  王老头呢,不愧是属平头哥的,一个月内两进监狱,愣是没有服张让的软。原顶头上司杨赐劝他服软不听,手下的从事劝他向张让认错赔罪,同样没用。
  好在老王头出身好,家世高,张让想弄死他也不容易。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纷纷向灵帝上书,替王允求情,虽没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却被灵帝给赦免了死罪。等到第二年,王老头总算是被放出来了。被张让这个大马蜂窝一通蛰,老王头终究只是属平头哥的,不是平头哥,最终还是怂了,生怕张让不依不饶,赶紧改名换姓,离开都城洛阳,跑到河内、陈留之间躲避去了。
  老王头捅马蜂窝让别人给他收拾烂摊子且不说,他要是当一辈子平头哥,卫臻还敬他是条汉子,偏偏遇到张让这种超级马蜂窝,太原王家的金字招牌不好使了,他就认怂了,你说这和欺软怕硬有啥区别,他这一路马蜂窝捅得,有没有借此邀名的嫌疑?不管有没有这个嫌疑,在王老头怂之前,他秉公为官,不畏强权的名声是从杀黄门、怼上级,再到告张让,在不断的捅马蜂窝中“升华”的。
  卫臻看不上王老头的第二点是刻薄自负。
  搞倒董胖子这件事儿,吕三姓出的力且不说,就王老头这派,也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时任尚书仆射士孙瑞,还有杨瓒也是参与谋划,出了大力的。结果呢,革命胜利后,“自谓无复患难”的王老头将功劳全揽自家怀里了。对几个铁杆伙伴,爱答不理的,任用自己的同乡为三辅地区的长官,没士孙瑞、杨瓒等人的事儿了。如此这般,小伙伴怎么和老王好好玩耍?老哥几个心意如何能平?
  强力打手吕三姓呢,老王压根看不上人家,只将小吕看做一好勇斗狠之徒,自觉出了大力的吕布哪里会服气,于是乎矛盾就出来了。“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刻薄自负的王老头内外团结都搞不好,也难怪原本拥戴他的官员“是以群下不甚附之”了。
  还有蔡邕之死。作为同被董胖子强行征辟的好友,蔡邕很受董胖子赏识,曾“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蔡邕呢,官途波折,被董胖子这样一礼遇,多少还是有些感念董胖子知遇之恩的,在董胖子死后,“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两汉魏晋存在二重君主制,一旦士人接受公府或者地方长官的征召,那么双方之间是确立君臣关系的。所以此时期君臣的不单单指皇帝与大臣,也可以是主君和故吏。什么“守相既如封君,属吏之于守相更有君臣之份”、“属吏事郡守如臣子事君父。”的说法是受整个官场默认的。
  为什么老袁家那么牛逼,因为人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按“三公得自置吏,刺史得置从事,二千石得辟功曹、掾史,为所辟置,即同家臣,故其风义尤笃。”的说法,人老袁家就是家臣遍天下,能不牛逼吗?韩馥作为堂堂冀州牧,面对治下一个渤海太守绍哥,为何那么弱势?讨董是绍哥的运粮大使,后来与绍哥相争,更是干脆利落的败下阵。还不是因为他韩馥是老袁家的故吏,先天就低了袁哥一头?
  不管是强迫还是自愿,蔡邕接受董胖子的征召就是董卓的故吏,便有君臣之义。更何况那么受董胖子赏识,为董胖子感叹两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事多了去了,性质上还是被舆所赞扬的。
  比如田畴为主君刘虞报仇,王修哭祭故君袁谭,袁涣不为故君刘备死向曹操祝贺,钟会账下司马向雄勇敢为钟会收尸等行为都受到曹操、司马昭的嘉奖,当时风气可见一斑。
  这风气到王老头这也不知道咋地,突然就不好使了。王老头比张让还霸道,直接斥责蔡邕是董胖子一党。人张让当初收拾他王老头时,多少还知道罗列罪证呢,到他这倒好,就一句董卓一党,就给“收付廷尉治罪”了。
  卫臻估摸着王老头的逻辑是两个凡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董卓是国贼,你蔡邕不喜反哀,必是董卓同党,那就该杀。
  蔡邕没王老头那种犟脾气,立马认怂了,为了完成手头修汉史的工作,“乞黥首刖足”以活命,群臣也“多矜救之”。
  按说蔡邕也是名士,而且还是名望很高的那种,更何况有一堆同僚替他求情,即便说的话再不合适,也罪不至死,可偏偏,王老头发疯,就是扣着蔡邕不放,直到把老蔡弄死在狱里。
  这个事儿,还有一说是压根不是什么为董胖子说话的事,就是王老头因为私怨杀人。据清代汉学家惠栋的爆料,南朝梁认殷芸的《殷芸小说》云:初,允数与邕会议,允词常屈,由是衔邕。后允诛卓,并收邕,众人争之,不能得。
  就是平常聊天吹牛吵架辩论,没有蔡邕嘴皮子利索,老是被说得哑口无言,没得牛皮吹,由此恨上老蔡了。所以才报复的。
  这个可信度不高,一来惠栋和王、蔡时代年岁太远,资料采集容易失真。二来就卫臻所知,王老头在陈留隐姓埋名时,和同样避祸的蔡邕交流不少,交情还是不错的。像今天两人能在蔡家后园吟风弄月抚琴赏雪就是个明证。就因为第二点,卫臻才不明白,王老头到底发的什么疯?难道是作为大汉最后一人执行董事,在权力中迷失了自我?
  照《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说:“允性刚棱疾恶,初惧董卓豺狼,故折节图之。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仗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其实可以找到点理由的。。
  当初董胖子太猛,性情刚烈,嫉恶如仇王老头只能虚意逶蛇。等猛如豺狼的董胖子完蛋大吉,敌人没了,王老头自己成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际的功臣,朝臣的领袖,正义的化身。过去鳖孙现在不用装了,当然架子要端足,杀一两个名士,对于树立个人威信,整饬朝纲,肯定会事半功倍!
  以王老头的脑回路,没准还真会这样想。不过他却意料不到,蔡邕下狱而死这件事,不仅仅死蔡邕一个人的事儿,影响其实很大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