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工程师 / 第十五章 曲辕犁

第十五章 曲辕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此起彼伏的叛乱中,大汉朝终于迎来了中平四年岁末,庙堂之上,刘宏大帝终于正式将假金印紫绶,可传世的关内侯进行发卖,他做生意倒是童叟无欺,知道爵位和官位不能相比,一个能传下去的关内侯仅卖五百万钱而已。对于他的肆意妄行,疲惫的群臣甚至没了劝谏的欲望。
  朝野之下,有想法的人纷纷暗中准备着,有的在天下首善之地养望,收拢士人之心;有的暗中推动重复州牧制度,意图割据一方;心思大的,私下奔走联络,企图另立天下之主,心思小得,托病避祸家中,刚刚迎来了次子诞生。
  众生百态中,卫臻全最平和的一个,刚刚包完饺子的他,正交代前去圉县送东西的卫冲,所送的各色礼物所属何人。
  五锭榆麋的描金松塔墨,是送给蔡邕的;两罐冻玉棋子,是赠予蔡琰之物;蔡珟的则是活物,一条比较少见,遍体纯白的田园犬。当然,各种馅的饺子也要送去不少,毕竟这时期,饺子也算是卫家独有。
  饺子的原本发明人,比蔡邕小几岁的张机张仲景,前几年刚刚经历了中平二年的大疫,失去了大半族人,此时正行走四方,为编撰伤寒杂病论而努力,自然不会与卫臻争夺饺子的发明权。
  卫臻不知道饺子是谁发明的,现在还没有这种吃食,自然就是他卫臻发明出来的了。
  给蔡琰的,除了冻玉棋子外,还有一封卫臻在和典韦猎兔之后写就信函。和给蔡邕信上那些问候致意不同,给蔡琰的信上就很私人了。
  信上卫臻一通天下大势分析,告诉蔡琰,天下眼见就要大乱,洛阳和河东都是是非之地,又紧邻着南匈奴那拨野蛮人,危险不小。他又听说卫仲道那小子最近身体不好,医匠估摸着他挺不过两个春天,之所以急着成婚,多少有冲喜的意味在里面。希望蔡琰能仔细考虑,是否要装病拖延婚期。后面一条消息当然是胡诌的,河东与襄邑相隔千里,这时有没有电话互联网,卫仲道就是身体再不好,也没热搜可上,卫臻知道个屁啊。不过反正他说了是听说,真不真卫臻就不负责任了。
  信很直白,完全是理工科的思维。至于文科派的蔡琰信不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会不会装病。
  卫臻想得很明白,事情无非有四种结果:蔡琰不信,却装了病;蔡琰相信,装了病;蔡琰不信,也没装病;蔡琰相信,没装病!
  会发生哪一种结果,卫臻也不知道,他归家后心情郁结、烦躁,泰半是因眼睁睁的看着蔡琰步入原本命运轨迹,自己却无能为力。如今他尽力做了目前自己能做的,给了蔡琰选择的余地,不管发生哪一种结果,那是由蔡琰决定的,暂时都不是他所能干涉的了。
  他对蔡琰有喜欢是真的,窈窕淑女,只要是还能呼吸的男性,都会喜欢一点的。要说爱,就有点扯远了。卫臻又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年,生活也不是爱情剧,少男少女们一场邂逅就能爱得死去活来。蔡琰性子稍显严重,人又聪明,娶回家操持家业倒是极好的,却少了一些激起男子保护欲的柔弱味道。
  在不确定蔡琰是不是去如期婚姻外,卫臻能做的也就是写出这样一封除蔡琰外,不能让别人看到的信!至于以后他能做什么,那就要取决于蔡琰的决定了。
  稍稍静下心的卫臻要做的事情很多,等他带着人准备完毕,中平五年的春季如约而至。
  当襄邑县令赶过春牛,扶过开春第一犁,预示着春耕正式开始了。
  卫家庄子耕牛有十六头,其中牛犊子占了一小半。再除去老弱病残,正值壮年的耕牛只有六头,是庄户们最喜爱的大牲口。地多牛少,春耕时间又有限,本来耕牛的使用就十分紧张,偏偏卫家庄子的少主家又弄出幺蛾子,弄出一种只用单牛犁地的新式耕犁,一下又用去了两头壮年的耕牛,这让没牛用的庄户十分的着急上火。可让他们像典韦、卫兴、管疤子家那样用新式耕犁,他们又不太情愿。毕竟少主家又没下过地,谁知道他发明的新式耕犁管不管用?万一坏了田,那可关系着一家老小的肚皮问题!
  庄子上的刘三就在着急上火,往年六头耕牛,三个耕犁,开春时就紧张,这下一下没了两头最有力气的大牲口,春耕就更紧张了,偏偏刘三倒霉,在庄子上用牛抽签中,抽了个倒数第三。回到家里被婆娘骂了个狗血淋头,直说他是冲撞了丧门星君!
  看着家里尚未动土的三十亩地,刘三嘴角都烧出几个燎泡,若不是家里没有大小子,都有爷几个撇开耕牛,自个儿上阵的念头了。
  “三哥,刘家三哥在家吗?”
  就在刘三在屋子里急得团团转,院外却有人喊起他。
  “李老么,有啥子事?”
  刘三一边应着,一边打开院门。都是同一个庄子上的庄户,一听这破锣嗓子,刘三就知道来人是庄角的李老么家。这家伙比他还倒霉,抽签抽了个最么,倒是没委屈了他老么的名字,估摸着他这几日也没少挨家里婆娘的骂。
  “刘三哥,新式耕犁闲下来一个,你家用不用?”
  李老么还没跨进院门,就嚷嚷出来找刘三的目的。
  典韦那几家种得多是冬小麦,用来种黍子的田地不多,新式耕犁翻地又快,倒是闲下来一头耕牛。另一头耕牛还在翻卫家府里自留的田地,一时半会儿根本闲不下来。其实刘三他们若是愿意等几天,不是等不到耕牛。但种地又不比平日里石匠活,早点晚点都没事,不趁着老天爷给脸,把地给翻了,万一变了天气,很容易误了农时,到时候就损失大发了。
  “用,老典不说他,管疤子那家底比咱们还不如,他都敢用,咱还有啥不敢的,少主家是个大方的,这几天我琢磨着他弄出这个新式耕犁,总不可能为了让自家少打粮食吧?”
  “刘三哥和俺想一块去了,这耕牛既然闲了下来,咱们赶快和庄子管事的说一声,免得到时被别家抢了先,又落在后头!我寻摸着刘三哥你怎么也是给少主家做过事的,庄子管事的怎么也得给你了脸儿。”
  有一手石匠手艺,刘三给卫家庄子做过石磨,这段时间又照着卫臻的吩咐做了不少东西,在庄户们眼里,那就是少主家跟前的红人,脸面在庄户中越发大了,李老么想舍了那个末签,去求庄子管事,拿新式耕犁来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三。
  “李兄弟说得有理,咱们现在就去和庄子管事说去。”
  刘三知道自己有什么份量,新式耕犁既然闲下来一个,他厚着脸皮去求庄子管事,成事的希望很大,但庄子里被少主家支使做活的手艺人也不止他一个,不紧张点,没准被别人抢了先,连用新式耕犁都要排到后头去。
  “少主君,庄上有八户庄户用了新式耕犁,除了典君和管疤子,剩下的都是抽签落在后头的。”
  卫家老管家年纪不小了,精力不济,如今平日里只管着卫府里的杂事,庄子上的事情基本上都由卫行管理了。
  “无需在意,只要是用新式耕犁的,家里又有合适小子丫头的,都允许送到庄子里读书习字,记得是自愿,不愿来学的无需强迫!”
  卫臻不在乎用新式耕犁的庄户是主动还是迫不得已,他要做的是让庄户见到,响应他卫大少爷的,有好处。等以后时机成熟了,他还会弄出惩罚措施,来针对那些不跟着自己脚步的庄户。
  “看少主君说得,你开恩让他们读书习字,是那些庄户们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各个打破头都要进来,哪里需要强迫的?”
  卫臻知道卫行说得是实话,本来他让庄户们送进庄子读书习字的孩童是七岁到十岁之间,平日里学习空余能帮庄子里干点杂活,又不影响庄户家里的劳力。十岁以上的半大小子在这个十四五岁就能从军,十六岁就能结婚的时代里,已经算是家中不可忽视的劳力了。偏偏几户用了新式耕犁的庄户一听进了卫家庄子,除了干些杂活外还能读书习字,根本不顾主家的要求,想尽办法把家里的小子送到庄子上,明明十二三岁的小子,愣是说不满十岁!
  这一点卫臻其实不在意,庄户们宁愿耽误家里的活计,舍得让这些能在家里帮上不少忙的小子来庄子读书习字,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反倒是六七户人家拢共十来个娃娃中,仅有一个女娃的情况让他有些无奈。庄户们重男轻女,卫臻又不能大大咧咧的让人和庄户说把你们家适龄的女孩全送过来,虽然他没有什么奇怪的想法,但这么说总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其实这是卫臻想歪了,毕竟这时期读书习字的,绝大多数都是男子,世家大族的女子也不过开蒙识字而已,通诗书的基本没有,像蔡邕家那样的终归是凤毛麟角。更何况是庄户这些平民黔首家中?庄户们的想法是,少主家能开恩让家里的小子跟着府上读书习字就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估摸着以后家里的小子们大约能在卫府谋些差事,也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再把家里的丫头送过去,真当少主家是开善堂的了?少主家说得是教习读书习字,又不是针线女红,自家把家里的丫头送过去算什么事?难不成还想让家里的丫头攀上高枝儿,成为少主家的身边人?这个心是人人有的,就是没这个胆子。真以为人人都像管疤子家里的那么不知死活啊,没得惹恼了少主家,连家里的小子也丢了这个主坟冒青烟才掉下来的机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