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天启年 / 第三十一章 早早到位的大棒

第三十一章 早早到位的大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韩爌接到朱由校的手书之时,左都御史张问达也接到了召唤,匆匆进宫了。
  朱由校让黄锦给他安排了座位,淡然道:“前次议事,老大人对朕请求的“剿奴捐”似乎并不抵触。”
  张问达拱拱手,肃然道:“这剿奴捐并非弊政,若是用的好了反倒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老臣心中尚有隐忧。”
  “若是派捐之时无人监察,恐怕这剿奴捐便会成为王安石青苗法一样的弊政!”
  看着面前张问达坚毅的神情,朱由校突然笑了,笑得极为欢畅。
  “吾道不孤哇!老大人和朕真是想到一起去了。剿奴捐在京内推行的效果不错,但是放到外面可就不一定了,若是没有都察院的御史们在各地给朕看着,朕还真不敢马上向各地推行剿奴捐。”
  朱由校起身,将张问达请到了自己的书房中。
  他带着些许炫耀的说道:“老大人请看,这,便是我大明百姓的一片丹心!”
  饶是张问达浮沉宦海几十年,也没见过比眼前这几匹白布上的墨迹更激动人心的东西。
  “百姓心向大明,这几匹白布便是铁证!老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张问达毫不犹豫的拱手说道。
  朱由校笑得有些骄傲,又有些惆怅。
  “这便是我大明的子民。瞧着朕一天只吃一餐,便想着让朕早点吃上一顿饱饭。朕知道这些的时候是又高兴又伤感。”
  他貌似不经意的揉了揉眼睛,接着说道:“百姓们体恤我朱家的皇帝,朕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是朕又担心百姓们的心意被地方上的一些人给利用了。“
  朱由校盯着张问达的眼睛:”这样一来朕会很不高兴,朕不高兴的话他们就别想好过。朕的意思,老大人可明白?”
  张问达躬身一礼,说道:“老臣明白,我都察院一百一十名御史定不叫皇上失望!若是有哪个敢在百姓们身上打主意,老臣第一个不放过他!”
  朱由校森然道:“朕给老大人透个底,锦衣卫衙门已经出动了,今次各地加派剿奴捐,谁敢向朕的百姓伸手,朕就剁了他的手!不管是皇亲国戚,文臣武将,朕通通不认!”
  张问达自然晓得厉害,当即便毫不犹豫的应承下来。
  当下,君臣二人便为御史外派的事情仔细筹划起来。
  …
  商定了御史出京的事情之后,张问达这才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回了都察院。
  要知道,这次可是都察院和锦衣卫连同实行监察之权,自己可得好好跟下面的人分说清楚,免得哪个见钱眼开的坏了大事。
  因为,就算是自己也不知道手下的御史们有没有第二个小官巨贪的姚宗文,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不过那姚宗文也算是运气好,提前被皇帝打了廷杖抄了家,按照惯例来讲,他的事情便是过去了。
  若是现在才被查出来,哼!怕是少不了去东厂走一遭吧?
  没见吏部和兵部被抓走的那几个郎中?不光家产没了,人也下了诏狱,那才是真真的可悲。
  国朝二百年,有几个从诏狱里囫囵个儿的走出来的官员呐?
  张问达本以为御史们并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声音,但他实在低估了御史们对厂卫系统的厌恶。
  就在他把事情布置下去的时候,便有十几个御史涌进了他的值房,看那气势汹汹的样子,恐怕是来者不善。
  为首一个瘦瘦高高的御史梗着脖子说道:“大人,这监察之责一向是咱们都察院的,什么时候需要厂卫和咱们一起!难道咱们就办不好皇上的事情吗?”
  张问达面无表情的答道:“方御史,剿奴捐事关重大,皇上自然要让锦衣卫盯着各地的一举一动。”
  见御史们似有不解,他接着说道:“虽然内阁还没有明发通告,但是本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剿奴捐不会是京城一地之事,不会只是我大明官员之事!”
  张问达提高了声音:“而是我大明两万万百姓,两京一十三省所有官员要共同办好的事情!”
  那个叫方陵的御史忍不住问道:“大人,如此行事会不会导致各地民变?京城本就富庶,推行剿奴捐倒是无可厚非。可是河南陕西这样的地方可就…”
  没等他说完,张问达就笑着打断了他:“这便是我都察院和锦衣卫要做的事情了。”
  张问达脸色一正,严肃道:“剿奴捐必须是百姓自觉自愿地上缴,各地官员若是有敢于中饱私囊,压榨百姓的……”
  他的眼中骤然射出了杀意:“谁伸手,皇上就斩谁的手!下不设底,上不封顶!就算是本官伸手,也一样的被下狱!”
  被他灼人的目光逼视着,一旁围着的十几个御史也不免低下了头,避免和他对视。
  其实,还有一句话张问达并没有转述给这些御史们。
  “朕不愿做曾祖!但愿他们也别做赵文华!”
  当他听到朱由校这样说的时候,才发觉朱由校的决心之坚决。
  赵文华是嘉靖时期臣子,也是当年严党的得力干将,还曾为皇帝进献据说能使人“枯木逢春”,“金枪不倒”的百花仙酒,在当年可谓是红极一时。
  但就在严党行将倒台之际,他被人检举并被抄家。可奇怪的是,账簿上记载他贪污了几十万两,可他家里的财产只有十几万银子。
  愤怒的嘉靖皇帝怎么可能就此罢手?那可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
  于是,赵文华的后人便悲催的继续还着钱,甚至一直还到万历朝也没有还完。
  朱由校把这个赵文华单独提出来,用意很明显:“只要你们敢伸手,朕不光让你一个人倒霉,甚至还要祸及子孙,“泽被后世”!”
  当然,如果张问达真的把这句话转述给了御史们,恐怕朱由校就少不了一个“桀纣之君”的名号了。
  毕竟,就算是在后世史学家们的眼光来看,嘉靖皇帝此举都算不上光彩,更不要说在当下这个“死者为大”的时代了。
  这也算是张问达替朱由校考虑的一点,毕竟他也开始喜欢上这个敢想敢干的少年天子,自然不希望他在朝臣的心目中留下什么坏印象。
  这样一来,皇帝手里的大棒就算是高高举了起来,只看有没有人敢伸手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