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天启年 / 第三章 想要掌印的魏忠贤

第三章 想要掌印的魏忠贤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让黄锦收拾出来的暖阁里,朱由校还是一肚子闷气。
  东林党的一只脚已经踩在了退休回家的方从哲身上,东林党的屁股也已经坐在了朝中最高的几把椅子上,但是他们并不满足。熟记历史的朱由校知道,就在不久之后,他们的另一只脚就会狠狠的踢在内阁首辅刘一燝的屁股上,而早在几十年前,东林党的两只手便和内宫大太监王安紧紧握在了一起。
  他们要干什么?勾结内官,提拔党羽,公然结党!要是放在自己的曾曾曾祖父,朱八八同志身上,恐怕不是个大问题。一手金杯一手白刃的朱八八同志的名声在大明开国的前一百年几乎可以止小儿夜啼,以他的风格,恐怕东林党人的人头会在一夜之间堆满菜市口。
  还不是欺负自己新君登基,朝纲不稳,想要先把印把子握在自己手里?朱由校有些愤愤不平。
  对了,内廷!首先要把内廷把住,重开东厂,再让锦衣卫也立立威风。自己要是没有势力,肯定会被这些大臣攥在手心里,等他们真的把刘一燝也踢走的时候,自己就再也没机会了。王安..这个太监跟东林党一贯勾勾搭搭,恐怕留不得。朱由校冷冷的想着。
  此时,王安正被几个小太监捏肩捶腿,看上去颇为舒坦。可他不知道,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已经在心里宣告了他在政治生命上的死亡。
  “黄锦,你去把老魏叫来。”朱由校向外叫道。门口的黄锦应了一声,就着人去叫正在司礼监值守的魏忠贤了。
  自己现在要用人,恐怕还只能从这个魏忠贤开始。身边堪用的也就是黄锦、魏忠贤了,但是黄锦得替自己把着内廷,就让他魏忠贤去提督东厂,做一回厂公好了。
  不过魏忠贤想要上位,还有个绊脚石必须搬掉,那就是王安。他在宫中几十年,内宫二十四监几乎全是他的干儿子们掌控;和王安相比,近几年崛起的魏忠贤就显得资历浅薄了不少。
  “皇上,老奴来了!”魏忠贤得了召唤,便一路小跑到了门外,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
  朱由校笑道:“你来的倒是快。老魏啊,最近在司礼监做的怎么样?朕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你要明白朕的意思,为朕分忧啊。”
  魏忠贤的脑子飞快地转着:皇上突然问我司礼监,是要干什么?难道是问政事?不对啊,批红的事都归掌印王公公管着,咱家只是个秉笔啊?难道..
  他很快想到了那个不可能的可能,强忍着心中的狂喜,答道:“司礼监的事儿都是王公公管着,老奴倒是有心为皇上分忧,但是没奈何只是个秉笔,所以做不了什么事情。”
  朱由校果然想魏忠贤想的那样“愤怒”了起来,开始大大的数落了王安一通,什么“年老昏聩”,什么“不堪大用”,一类的词层出不穷。
  魏忠贤的心里像是炸开了一百八十八个礼炮:“果然想我想的这样!皇上对王安不满!看来皇上是要重用我了!”此时的魏忠贤脸上挂着谄媚的微笑,但是心里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坐上掌印之位的美好生活。直到朱由校重重咳嗽了一声,他才清醒过来,慌忙跪下。
  “老魏,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朱由校问道。
  魏忠贤努力回想着,总算想起了自己在狂喜之时朱由校的话:“念在王安几十年来的苦劳,要是他真的没有什么鬼心思,这个掌印还是让他去做好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去查了。”
  他浑身一激灵,跪下叩首道:“老奴遵旨!一定把这王安查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定叫皇上满意!”见朱由校满意的笑了笑,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便告罪一声,躬身退了出去。
  朱由校的心里很满意,看来魏忠贤倒是不蠢,自己稍微点了一句他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哪个太监不贪?这些人没了子孙后代,便一个个的变着法儿捞钱,王安这个几十年风雨过来的家伙,恐怕家产巨万都难以形容他的身家。不过朱由校其实并不在乎这个,人嘛,都是贪婪的。贪一些银子无所谓,只要能够真心实意的给自己办事,贪了也就贪了。
  但是王安不一样。虽然他给自己顺利登基做了不少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和外廷的东林党结合太紧密了,俨然也成了大半个东林党;甚至他还相信东林党那些人都是像他们标榜的那样,都是“治世之能臣”,因此,他也为东林党们提拔党羽大开方便之门,这就可悲了——一个内官,却操着外臣的心,他到底是像内官多一些,还是像外臣多一些?
  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了东林党在自己内宫中的一个眼线,而不是自己居于深宫用以收集外廷信息的触手,那么他就不应该继续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要在这个时代过得更好,首先就要先把大明这个大环境整治好,那么自己和东林党的矛盾,就是不可调和的。
  因此,王安必须消失。他是个好人,但是走错了路。但自己也不会让他像原来历史中那样悲惨的死去,毕竟,他是个好人。
  ...
  猜到皇帝意图的魏忠贤做事很麻利。没过几天,给事中霍维华便上书论司礼监掌印王安贪污,勾结外廷等十三条大罪,朝中大哗。可是这本折子很快便被朱由校打了回来,上面批着一行鲜红的大字:“王安罪不及此,着人再查”
  这一下子让负责查办的官员们也犯了难。好嘛,您这都把调子订好了,还怎么查?往“罪不至此”上查呗。不到半旬,效率高超的大明官员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司礼监首席秉笔王安,涉嫌贪污白银五百两,理应撤职查办。
  宫中很快传下了皇帝的口谕:“大善。”
  随即,红极一时的秉笔太监王安因贪污获罪,被发配为景泰帝守陵的一个普通太监,在他被贬出宫之前,还和皇帝在他的静室中密谈了良久,没有人知道这次谈话的内容。不过有心的官员们很快发现,虽然王安获罪被贬,但是他的干儿子——林礼却成了新的秉笔,在三个秉笔之中排名最末。
  而原来的次席秉笔也递补成了首席。他是...魏忠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