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耿恭看了看落在马前的箭,说道:“大汉士卒,立功得爵,就在今日一战!”说着催马到了箭簇掉落的地方,说道:“右队戈向前,左队前五步。”士卒犹豫的看了一下耿恭,见耿恭在马上手持弩箭,毫无惧色,两个伍长互望一眼,相互点点头,几乎同时,耿恭左侧的五人队里一声轻喝,说道:“前五!”右侧的五人队里一声轻喝,说道:“正前向。”
右侧的五人队持戈向前,做好了向前冲锋的准备;左队五人迅速向前方迈出五步,然后半蹲向前的姿势,左手持圆盾护住胸前,右手单环刀拖在身后。
耿恭继续说道:“右队前冲五步。”右侧的五人队,迅速的斜向冲到左队身后,手持长戈向前;对面的人这时候有些迟疑,耿恭听见有人发出号令:准备攻击,但这伙人看上去似乎有些忙乱。
忽然,对方有人说道:“小娃娃哦。”
耿恭在马上喊道:“你们是什么人?”
对方一个头领模样的人说道:“打家劫舍,图财害命,何必问我名字!”
耿恭说道:“我怕是你们有命赚没命花,劫持朝廷重臣的家眷,汉家天下还有你们容身的地方么?”
对方狂笑道:“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汉朝!”
耿恭说道:“西域小国,那个敢收留你们,到时候恐怕会杀了你们,抢了你们的财物,再用你们的人头,到我大汉来讨赏赐!”见那伙人听了,一阵哄笑,前面一个为首的说道:“我们先听听这个小娃娃说完话再抢他,小娃娃你说吧,我们都听着呢!”这些人听了,渐渐的声音平息,耿恭接着说道:“你们想劫掠本公子北投匈奴么?”耿恭说道:“你们杀了我,难出大汉疆土,即使侥幸到了匈奴,你们也不过是杀人越货的盗贼,到时候让你们做攻打汉朝的前锋,还不是送死!我如果被你们带到匈奴,我要求匈奴杀了你们,你们觉得匈奴是满足是我的条件,还是袒护你们这些没用的盗匪!匈奴苦寒之地,民风彪悍,到那时,你们怕是牧马放羊的没有机会了!前日你们打劫西域商旅,就该远走高飞,隐姓埋名,或许侥幸有一场富贵,今日到此自投罗网,还想走么!”耿恭说罢,向盗匪的后方一指,说道:“你们看!”众盗向后看去,见后面山冈上,几面旌旗摇动,有见几十官军呐喊着,杀了出来,盗匪正慌乱间,耿恭低喝一声“冲”,边说边急急的催马向前,手中弩箭几乎顶在那头领的头上,扣动弩机,“啊”的一声,那头领仰面倒地,盗匪一阵大乱,后面的士卒已经冲了上来,首领被杀,慌乱的盗匪虽然人多,但是无心交战,边打边退,忽然车队后面传来喊杀声,路旁的山坡上几十人有正冲向车队,双方正在交战,有些家丁们也加入战斗,耿恭在马上,持弩观战。
盗匪中有人喊道:“兄弟们,跑是死,不跑也是死,抢了这个小娃娃或许还能活命,先抓住他!”
盗匪看见耿恭,听见那个盗匪的喊声,想要冲过来,但是旁边有士卒护卫,又惧怕耿恭的弩箭,正在僵持,一队衙役和官军,约有几百人,转过山岗,冲了过来,为首的正是咸阳令,盗匪们刚刚还有些侥幸心,此刻早已消失,开始四处奔逃。
战斗中一旦想跑,单兵作战,战斗力瞬间化为乌有,不到半个时辰战斗结束,咸阳令当即审问,原来,这伙盗匪本在边境上劫掠,但是边境上的过往商旅大多雇佣护卫结队而行,少的一队也有二三百人,于是冒险进入内地,前次打劫西域商旅,见朝廷派出官军,本想要回去,可是探听到耿家车队,想要再抢一次,如果能劫持耿家的子孙投奔匈奴,匈奴或许能收留他们,没想到弄得全军覆没。
这一战生擒三十九,斩杀四十二,虽然有几个侥幸逃脱,但官军毫无损伤,耿恭见战斗结束,告诉老管家,让家人在高岗上就地驻扎,担心母亲在城中着急,也不和咸阳令告辞,带了几名家人,飞马赶奔咸阳城,进城拜见母亲。
咸阳令虽然不在府里,咸阳令夫人少不得一番款待,耿母担心的问了经过,叹息一声,旁边范家婆媳过来安慰,然后一番礼节过后,范家婆媳陪耿家二人用餐,次日启程,官府里的老夫人和太太相送,咸阳令虽然还未回府,但是,派了五十名衙役护送,到了云霞谷口,见只有张武和几名家丁等候,听张武回报,知道昨天赶来的大队官军,是一位姓石的军侯率领,战斗结束后,派马簪枭带一百军兵连夜护送车队,现在恐怕是已经赶到茂陵了,耿恭心里有些疑惑,也没多问,母子二人继续赶路向茂陵,这次没有车队,走的也就快,将近午后到茂陵家中,管家在外面相迎,耿恭问道:“马簪枭现在何处?”
管家回道:“马队率今天早上已经带人马离开了,也没说去何处。”
耿恭正想继续问管家,咸阳的衙役头过来告辞,耿恭留不住,咸阳的衙役赶回咸阳去了。
耿恭葬了父亲,每日在家中读书练武,过了半年有余,春暖花开多时,山峦间一片葱郁。
这天正在书房读书,张武慌慌忙忙的跑了进来,说道:“不好了少爷!”
耿恭吓了一跳,说道:“什么事?”
张武说道:“有圣旨到了!”
耿恭心里也有些奇怪,难道是云霞谷一事,毕竟是东汉初年,天下盗匪也不在少数,官府褒奖是肯定会有,但是皇帝派人来传旨确是没想到的,也来不及细想,急忙出来到了前面庭院,却见母亲已经到了,耿恭急忙过来,见为首的一个太监看向耿恭,说道:“你就是耿恭?”
耿恭拱手一揖,说道:“在下耿恭,给公公见礼。”又见咸阳令在旁边,上前见了礼,忙的往里面相让,那太监说道:“还是先接圣旨吧。”
耿府上下跪倒在地,太监展开圣旨,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恭将门之后,少年有勇略,朕心甚喜,赐恭:五大夫爵,后当勤勉。”耿恭接过圣旨叩谢完毕。
旁边的咸阳令过来说道:“果然将门之后,少年俊杰!”说罢哈哈大笑。
传旨的公公也笑道:“范大人,您还没给耿大夫介绍我呢,你可是失礼啦!”
咸阳令笑着说道:“失礼,失礼。”然后对耿恭说道:“这位传旨的高公公,就是曾经给你们家传话的小高公公,只是那时你还在襁褓中。”
耿恭虽然胆气不输,但毕竟小小少年,见两位长者笑的放松,而且看自己的眼神满是喜欢,竟然有些不知所错,这时耿母说道:“恭儿,先请两位大人客厅待茶!”然后又对咸阳令和高公公说道:“两位大人,我一介女流,多有不便,先告退了。”说罢告辞转回内院。
耿恭虽然有些尴尬,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告退,更不懂这两位大人的笑里是什么含义,于是把高范两人让进客厅。
高公公和咸阳令在客厅落坐,刚刚坐下,高公公说道:“小公子年纪虽小,可也是皇家有爵位的人了,公子的胆气让人佩服啊!”
耿恭说道:“我虽然不怕什么盗匪,但是这次确实不是我做的,如果没有范大人和石军侯,恐怕我就不能和高公公说话了。”
高公公说道:“小公子过谦了,圣上都说你是少年英雄啊!”
耿恭说道:“我如何能让圣上如此夸奖,请公公不要取笑我。”
高公公正想说话,咸阳令接口说道:“当今圣上说,授你五大夫爵位,是你按军功应得的,高公公亲自过来传旨,是圣上想问你要些什么,譬如好马,或者是想回洛阳居住,圣上说了,你少年英武,要奖励你一下!”
耿恭说道:“大人,我不想要好马府邸,只求陛下能赏我几头牛。”说完看着高公公和咸阳令,两个人也是愣了,相互看看,耿恭起身跪倒,说道;“我见家母操劳垦荒,故此冒昧一说,还望两位大人见谅!”
高公公看了耿恭一会,忽然又大笑起来,从座位上站起,过去扶起耿恭,又叹息一声,说道:“唉,陛下是一番美意,可你这一番心思,陛下知道,一定会高兴的,起来吧。”转头看向咸阳令,说道:“告诉他官家的赏赐吧。”
咸阳令急忙起身,说道:“耿恭,皇帝赐你马一匹,圣上说武将不能没有好马,是让好畤侯爷亲自挑选给你的。”
耿恭急忙跪倒,说道:“耿恭不敢!”
高公公说道:“侯爷都替你选了,你就不要推辞了!”
耿恭听了没说话,咸阳令说道:“贤侄,是不是心中还有事?”
耿恭立刻说道:“是!”
咸阳令问道:“但说无妨。”
耿恭说道:“还望大人告知始末缘由。”
高公公笑道:“果然良将之后,圣上没看错侯爷啊!”顿了一下,又说道:“咸阳令,你对他说吧!”
原来,耿家遇到的流寇,在两个月前官府已经得到通报,但是这伙人冒充西域商旅,官府也密切注视着他们,可是后来忽然消失了,接着西域商旅被劫,朝廷已经探知这伙流寇到了咸阳城外,派来的石军侯正想要设法引流寇出来,没想到耿恭恰好找到咸阳令,那日耿恭离开咸阳府衙,咸阳令立刻飞马到了北城外军营,这里驻扎着西京派来的官军,因为在东汉初年,地方上只保留了少量维持治安的郡县兵,由太守令长兼领,咸阳并没有军队驻扎,这些兵马是从长安过来的,领军的军侯听到咸阳令说完,想了片刻,说道:“此计可行。”然后和咸阳令商议后,连夜安排五十名士兵往云霞谷埋伏,另外自己带了三百人,先行开拔到云霞谷外三十里的一个山坳中隐蔽。
耿恭的车队遇见劫匪时候,官军已经和咸阳衙役在谷口外五里的地方,这伙流寇本来派出人出去哨探,但是劫匪抢劫,都会在抢劫过程中捞取好处,所以出去不多远就跑了回来,听见耿恭放出的响箭,前后夹击,不多时就将盗匪剪灭,咸阳令和石军侯立刻审讯,随后连夜派人搜捕各处内应,又派人将耿恭的车队送到茂陵,耿恭从咸阳出来的时候,咸阳令和石军侯正在搜捕各处的内应,所以咸阳令没有出现,等到事情处理完,各自写表奏报朝廷,谁想到,中间出了差头。
石军侯将事情经过,如实报到光禄勋,光禄勋看了报文,登时大怒,说道:“一个军侯,剿灭区区流寇,还是靠的咸阳府衙,靠一个十三岁小孩子的计谋,而且让已故中郎将的独子犯险,倘若不幸被劫匪所伤,朝廷颜面何在!”于是奏报朝廷议罪。
高公公接过咸阳令的话,说道:“那日恰好是我伺候圣上临朝,朝廷上可是热闹啊。”
原来,当日光禄勋奏报皇帝,说道:“石军侯有辱大汉军威,当议处降罪。”
皇帝拿起一本奏折,说道:“这是咸阳令的奏折。”然后递给旁边的小太监,小太监接过,读到:“军侯治兵严谨,驻扎咸阳月余,军卒无事不出营地,今剪灭流匪,阵斩三十九,生俘五十一,多为力,且有故中郎将广子恭,少年有勇略,定计谋,涉险地,首斩虏,宜当褒奖,臣使贵家子涉险入阵,戴罪咸阳请有司议处。”
小太监读完节略,刘秀问道:“光禄勋看这咸阳令当如何议处?”
光禄勋道:“启奏圣上,领五百兵卒不能剿灭流寇,按律当降为士卒。”
刘秀说道:“交太尉议处吧。”光禄勋心下明白,这是皇帝要放过那位军侯,也不好说什么,说了一声:“遵旨。”退到一旁。
刘秀又说道:“咸阳令当如何议处?”
众大臣没人说话,刘秀看没人说话,道:“咸阳令由三公曹和吏部议处吧。”
三公曹和吏部两位尚书出班领旨。(刘秀即位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副手称之为“尚书仆射”,尚书台下设六曹。六曹长官称为“尚书”,分别掌管各种政事;三公曹主管对地方官的考察;吏部曹主管官员的任用;民曹管理修缮营建;客曹掌管少数民族事务;二千石曹主刑法;中都官曹主管治安。)
刘秀又说道:“耿恭该如何褒奖?”
好畤侯耿弇出班奏道:“耿恭年少无知,今属侥幸,按军功,斩首一人,当受公士爵。”
刘秀说道:“还有人有话说么?”
众大臣默然无语,太尉赵熹出班奏道:“臣以为好畤侯不妥,汉家天下,有功的人就该给爵位褒奖,十三岁的少年立功一样该奖励,臣以为当受五大夫爵。”
刘秀说道:“少年俊杰,立下功劳,不该额外有些奖励么?”
太尉赵熹道:“按耿恭的功劳,封爵五大夫已经是高的,陛下想赏赐,是陛下的恩典。”这话言外之意是说:反正按规定就是五大夫的爵位了,你皇帝要是想赏赐,你自己出钱,刘秀听了,顿了一下,说道:“那么军队的事情你有什么说法?”
太尉赵熹,说道:“臣以为,降两级爵位,回乡务农。”
刘秀说道:“准了,咸阳令的事情呢?”
三公曹尚书出班说道:“咸阳令治理地方一直很好,这次按功当受公乘爵位。”
刘秀说道:“准了。”
刘秀想要回宫,刚起身,太尉赵熹说道:“臣参奏好畤侯:朝议不公,应当罚俸禄一个月。”
刘秀想了想,说道:“朕准了,退朝吧!”
退朝后,大臣们陆续离开,有个小太监赶过来,对耿弇说道:“侯爷,圣上口谕:宣您到御马苑。”
耿弇跟了小太监到了御马苑,过了不一会,皇帝到了,对耿恭说道:“当初打天下你是我的北道主人,现在天下安定,我就当一你的京师主人吧。”
耿弇急忙施礼说道:“臣不敢。”
刘秀说道:“你对自己家的子弟太过严苛了,久了,难免有懈怠或者怨望,耿家不可如此。”
耿弇说道:“耿家两代受皇恩,现在不能再无功受禄,我怕后代子孙因为利禄在身,忘了该自己努力。到时候,不仅对不住我耿家历代祖先,更辜负了陛下。”
刘秀说道:“我不会让你像淮阴侯的样子,今日你不用谨慎,当初军权在握朕放心,今日朝堂上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今天找你来,是让你给你家的少年俊杰选一匹马,就在我这御马苑中,任意选。”
耿弇道:“臣谢陛下隆恩。”
就看耿弇在御马苑中走了好一阵子,选了一匹小马驹,刘秀看了笑道:“耿大侯爷,不选好马,选了一匹马驹,讲讲你这是什么缘故,朕不懂。”
耿弇道:“战将沙场驰骋,依靠的是马,战将没有马如同没有双腿,马通人性,匈奴所以强悍,多少是因为年少时候就有了坐骑,战场上人马相知,心意相通,这也是匈奴强悍的一个原因,陛下的马都是良种,如果恭儿和这匹马从小时候一起长大,到恭儿能驰骋沙场的时候,这匹马对恭儿有莫大的益处。”
刘秀笑道:“朕虽然是个没有钱的皇帝,但也是皇帝啊,只赐一匹小马驹不太好吧。”
耿弇道:“陛下所赐,耿家已感恩不尽,不敢多求。”
刘秀听了说道:“朕这个皇帝还没自己做过主呢,这回朕还是自己做主吧,好畤侯回府安歇吧。”
耿弇告退,出了御马苑回府,刘秀待有司议定,当日的领兵军侯降爵为官大夫,解甲归田,咸阳令授爵公乘,另罚奉三个月,封耿恭五大夫,然后让高公公到茂陵传旨。
耿恭听了始末缘由,心下明白了大致的缘由,但毕竟少年,高兴的问道:“陛下赐给我的马呢?”
这时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声童音:“乖乖的,跟我走,我领你去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