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侠骨敬人间 / 第五章 桃源书生

第五章 桃源书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远天处一缕曦光将黑暗切开,天地相接处微微露出鱼肚白,早间的桃花源起了一层晨雾,张生穿戴整齐背着平日间惯用的书匣子走出竹屋,老书生已在他门口等候。
  张生认真的向老书生行了一个弟子礼,随即跟在老书生身后向着山谷外走了出去,微微有些困意的他悄然打了一个哈欠,却还是没有逃出老书生的眼睛,此时距他昨夜睡下时分不足两个时辰。
  二人走到谷口处,站在早些年前就修好的蓄水井前,顺着竹槽流出水的反向,弯下腰各掬了一捧清泉扑在脸上。
  早春的山泉在夜间还带有些寒意,扑在脸上能瞬间将人从被窝温暖舒适的惫懒中唤醒,今日张生足足洗了五六把,猛的甩了甩头,然后又侧着头顺着竹槽水流处饮了几口才停下。
  “初春的山泉最养少年,你可以多喝一些。”不同于张生的反复,老书生仅是象征性的将脸打湿,轻擦完一遍就站在一侧等候。
  张生有些歉意的咧嘴一笑,本来今日就稍稍起晚了一些,现在又让七太公多等了一会,心中实在有些不安,不过听到老书生的话,还是再度侧过头又饮了几口。
  这是爷孙二人十数年间留下的习惯,不论是盛夏还是寒冬。
  张生满三岁那年,老书生就在他熟睡中将他唤醒,而后放在那书匣子中,每日天微亮带着他出发,去往七八里外的乡村教那些山里的野娃读书认字。
  刚开始张生年幼,只是抱着,过了两年,少年能走了,就换成走一段背一段过完那段往返十几里的山间小道,张生六岁那年,已经可以独自走完每天的这些路,然后七岁那年老书生背后的书匣子就挂在了他的后背。
  十数年间,日日如此,风霜雨雪不可阻,因为在这谷外的山村中,同样有好些同样放弃了大好春眠,早已起床等候的人。
  老书生也姓张,是这堆老头中唯一姓张的人,排行第七,平日间张生张弥就喊做七太公。
  说起来跟张生还是本家,或者当初给张生张弥二人取名的时候就是跟着张老头姓的,不过没人问,也没人刻意提过。
  老书生算是个性情古怪的人,常年是一副有些不正经的轻浮模样,每天总是带着他那本从张生记事起就没换过的书,大多数的时间除了读书都有很多话说不尽,也有很多道理讲不完,只有在每天清晨去往那说是学孰实则是简易搭起来的草堂时,才难得的正经,话不多,偶尔说出一两句,却总让张生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
  然后又在给村童授业解惑时,难得的正经,一板一眼,严肃至极。
  张生用袖口擦掉脸上的泉水,抢先跑到渡口处撑出一条竹筏,待老书生站上船头,插在水中的竹竿猛一用力,就向着那在水一侧的龙洞驶去。
  这个山谷东西北三面被青山环绕,唯有南面,有一条丈宽的小溪,溪流在山谷入口处汇成一方不足半里的小湖,在小湖的一侧,依然是一座矮山,在那山腹中,有一个丈宽的出水洞,那是山谷连接外面的唯一通道,称做龙洞。
  这山谷还有一个略显诗意的名字,唤作桃花源。
  张生一直都不明白,明明这谷中桃树不过数十株,不及梨树的十分之一,为何偏偏叫做桃花源,而不叫梨园。而且就算除了这梨树,谷中的桂花树也该有桃树的两倍以上,叫桂花源也要比这桃花源更贴切一些。
  张生记得幼年时问起过老书生一次是不是特别喜欢这桃花,只记得老书生当时说的是,其实不管是桂花桃花还是梨花都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在他的家乡,也有一个桃花源。想着自己已经离乡很多年,怕有一天忘记了故乡的样子,所以安了新家还是沿用了桃花源这个名字。
  竹舟没入龙洞,短暂的黑暗后就顺着水流到了谷外,张生将船停靠在岸边,扯起船头的麻绳缠上了岸边的木桩,船身还在飘荡就匆匆跳了下去,一只脚因为船身不稳落入了水中,老书生仍旧不急不慢的下了船,看着张生毛毛躁躁的样子,平静问道。
  “为何今日这般急躁?连走路也走不好?”
  张生挠挠后脑,有些心虚的答道:“今日起的有些迟,怕耽误了正事。”
  “如果你因为一件事而耽误了另一件事,就不要想着匆忙的去补救,明知不可为刻意为之,何不静下心,先将第一件事做好?就像今日,就算我与你跑上几步,最终还是要比往日迟到半刻,何不用这些跑的时间,仔细回想下你方才饮下的春泉是何滋味不是更好?”
  老书生一路上还说了一些云里雾里的奇怪话语,张生只是静静的听着,二人脚下却不停,在天彻底放明时便赶到了学孰。
  十余名青年早已静静的等候在屋中,见二人进入郑重其事的行了一个弟子礼。张生并未在此处停留,他已经过了同这些青年听课的时段,径直穿过学堂,到了草屋的另一边,约摸二三十个少年少女在嬉笑打闹,有的五至六岁,有的还在牙牙学语。
  张生走到课桌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一众少年随即散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见张生拿出书本,仍是有模有样的对着他们的小先生行了一个弟子礼。
  村子里的大人们多送孩子到了学孰后就在屋外等候,看着夫子入了学堂,才安心的回了屋。随后便陆陆续续出了门,吆喝着黄牛等牲口走在村道上,牲口颈间的铃铛配着吆喝声此起彼伏,但要说这村中最洪亮的,还当属那草屋中传出的阵阵读书声。
  青年一侧,今日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而少年一侧,今日正温习前几日念会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路上去往田间地头的大人们,听见读书声脸上总会浮起几分笑意再远远的看上那寒酸的学堂一眼,不时有那老实本分的农妇对着一边同行的庄稼汉转头骄傲说道。
  “你听,咱家娃儿,在那学堂跟着先生读书识字哩。”
  朝阳持续升起,未到正空,田地中的晨露已经干去了七八分,张生和老书生同时扭头看了一眼天色,随即便结束了今天的课业。
  春耕时节,这些此刻身处学堂的青少年都是每一家重要的劳力,早早起来读过书,便要急赶着去那田地里帮忙。
  张生背起书匣子与老书生一起出了门,老者有些怅然感概到。
  “想起老夫当年第一次来到这枯村,挨家挨户询问有没有要读书认字的孩童。这村里的山民老实,都把老夫当作那拐卖孩童的人贩子,一圈走下来,挨了不少的扁担,更是被那看家护院的田园犬不知追了多少回。后来啊,我也不怕,依旧日日都来,哪家有适龄的孩子就去敲哪家的门,虽然说还是挨打,但随着来的次数多了,挨的打慢慢的也就少了,老夫用了十数年,才赢得了这一个小山村的信任,现在都愿意把孩子送过来。只是可惜啊,那十数年间仍然有想不通的父母不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学堂中来,误了年纪。”
  “可是即便这般,这些孩子一天能有的读书时间也不过三两个时辰。虽说已经比很多同龄的少年幸运很多了,但小张生,你可想过这天南甸有多大?这天下又有多大?有多少人匆忙过完一生没有读书的机会?要等到几时天下才能人人有书读?读了书还能安安心心的读书?”
  “所以啊,我从不教他们读了书去换取功名利禄,读了书去改变人生命运,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能学多少领悟几分那是个人的造化,我唯一要求他们的是有书读时对得起为他们读书而辛苦负重的父母,对得起自己,将来如果学有所成就去教会更多没有书读的人。”
  “以后这担子,就要落在你身上了。”
  张生依旧静静的听着,对老书生他是打心眼的敬重,老者从不在意他人对他的恶意揣测,数十年风雨无阻也从不求取过任何回报,只图一个为天下人人有书读的宏愿。
  此刻他有些理解老书生老实说的那些话了。
  我来这人间,一生走这一回,累了就寻一处山清水秀的福地安家,倦了就酣睡,渴了饮清泉,如果还有空,就去寻些山野孩子教他们读书。如果不能同时做好现在和以后的事,就先停一停,做好正在做的部分。
  “你虽比他们多识得一些字,懂得一些道理,但天下之大大道之远永无尽头。这世间万千风情,数千年风流,千百代先贤的智慧大多写于书中,往后你也不可骄傲自满,要继续用心读书。”
  “七太公,是不是我只要读完这天下所有的书,就能看清这个世界,懂得所有的道理?”
  “傻孩子,这世间书籍,如那山林中的树叶一样多,哪里读得完?再说多读书只能让你对着个天下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至于天下到底是什么样,需要你自己去看。求中的道理对不对,也要你亲自去印证才有结论。”。
  “傻孩子,你要记着,世界在外面,不在你的书里。”
  回了桃花源,张生将老书生渡进谷中,随即又独自撑着竹筏出了龙洞往军营赶去。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