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长歌盛世 / 第一章 十里长安

第一章 十里长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腊月霜雪,棠城外,十二轻骑踏雪而去,消失在茫茫雪景中。
  常林小心翼翼抖了下衣袖,将肩上的落雪抖落,下意识地看向身侧。
  年轻的帝王有些畏冷,暖裘加身,坐在送客亭内,目光悠远,仿佛透过天际,能看到绝尘而去的十二轻骑。
  尚未完全张开的五官,还留有一分青嫩之意,和五年前的模样,虽有变化,但却相差不多。
  那年,数年的夺嫡之争落下帷幕,原太子萧长京自绝于宗人府,二皇子贬为庶人。三皇子四皇子,一个外放到了荆州,一个外放到了冀州。
  那年,生性多疑的枂帝,在处置了数位皇子后,想起宫内还有个最小的儿子,唤常林带着五皇子萧长歌去了书房。
  常林还记得那一天,也是今日这般,下着大雪。看到五皇子的时候,他正卧在暖榻上,看着宫内的下人聚在屋内吃‘火锅’。
  不过,那次书房的见面,也只是匆匆一面。只是在那之后,枂帝对五皇子多了一些在意,也仅仅只是一丝而已。
  其后,枂帝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宫内纷争愈发严重,二皇子母妃瑜妃投毒欲害枂帝被查,诛九族,三皇子四皇子母妃,尽皆遣送到荆州及冀州。
  新锦一十八载,枂帝病重,唤玥太后入殿,下旨传位五皇子萧长歌,在其成年前,玥太后垂帘听政,又起任首辅徐致晟为百官之首。
  玥太后出身定国侯府,掌天下十万兵马,徐致晟文名传天下,有治国之才。至此,尽管三皇子四皇子心有不甘,也只能受了封王旨意。
  五皇子萧长歌,在所有人意料不及中,成了萧元帝。
  萧元帝守孝三年,玥太后垂帘听政,诸事过问首辅徐致晟,再及玥太后,王权一分为二。
  三载光阴而过,朝堂上,玥太后逐渐势微,首辅徐致晟把持朝政,民间渐有首辅独揽朝政,破坏朝纲言论。
  或有人言,徐致晟欲夺权,挟天子而号天下。
  这三年里,年轻的帝王却好似置身事外,就如当年从书房走出时一般。常林总觉得,这位年轻的帝王,和他人有所不同。
  在这之前,常林以为,这位年轻的萧元帝,许是平庸,又许是无能为力。可今日,当看到那十二轻骑的时候,常林又觉得自己想错了。
  这位年轻的帝王,也许早有谋算?
  可斜眼一看,常林又以为只是自己的错觉。
  五年时间,这位年轻的帝王只是张开了一些,尽管有太傅在授课,却也看不到一丝帝王该有的王者之气。
  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脸色冻的有些微红,看上去好似一名俊俏的少年郎一般。
  看他如此模样,当真有很深心机?
  亭外白雪飘落,萧长歌将手中的暖炉握紧了些许,收回目光轻颜一笑,“常林,在想什么?”
  只因至今都捉摸不透这位年轻帝王的性子,常林还是有所畏惧的,慌忙拱手做辑,“回陛下,老奴想着这天愈发冷了,怕冻着您呢。”
  “这天确实愈发冷了,想必傅杰此刻正头疼呢。”
  萧长歌一笑,接而道:“听人说,他现在就守着那几里地,连家都不回了。”
  常林没敢接着萧长歌的话语,傅杰是前不久上任的工部侍郎,也是元帝为数不多直接起任的官员。刚才那话,从元帝长歌口中说出来是打趣,从他口中说出来,便是不敬了。
  说来也怪,这位年轻的帝王,对吏部官员干涉极少,却对工部很是关心,这几年,关注最多的,竟是民生之计。
  “常林。”
  心思飘远之际,被萧长歌这么一唤,常林吓了一跳,小心看去,“老奴在。”
  萧长歌倒也没注意到常林的走神,只是眺望远方,“这一片原野,叫什么?”
  常林捉摸不透帝王的心思,只能据实回答,“回陛下,民间通常称其‘新野’。”
  “新野吗?火烧新野?”
  萧长歌忍不住一笑,“是因为先帝在位的年号吧。”
  常林没有回答,萧长歌似乎也没等他回答,自顾接口说着,“常林,我记得秋末的时候,新野会有一片枯黄的野草吧。”
  “是的陛下。”
  “那你说,秋末之际,在新野放一把火会怎么样?”
  常林吓了一跳,犹豫着说道:“枯草最是引火,或是秋末之际...”
  “呵。”
  萧长歌一笑,对常林的吞吞吐吐没有怪罪,“会烧的很旺吧,毕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起身,挥了挥身上披的暖裘,看向远方,仿佛还能看到远去的十二轻骑,“却不知,这星星之火,未来会是什么样。”
  尽管是深冬,常林背后却突然出了一些细汗,细想后忍不住看去。
  这位年轻的帝王背影并不高大,甚至还显得稚嫩,但常林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接触到了一些什么。
  他想起之前元帝对那十二个少年人所说的话。
  “朕希望你们,都能在未来,成为一代名将。”
  那十二名鲜衣怒马的少年,小的甚至不及十六,大的也不过弱冠之年,却似乎承载了一些什么。
  “常林?”
  回过神,常林才发现,自己似乎对帝王的话语没反应,不由得脸色一白,“老奴在。”
  “天色不早了,去唤莫邪过来吧。”
  莫邪的马车停在不远处,隔得老远,常林都能感受到莫邪身上比雪还冷的气息。
  他在宫里数十载,对皇家的一些隐秘之事也有所耳闻,不远处那个冷面的青年,极有可能就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
  他的出现,似乎也是五年前,元帝走出先皇书房的时候。
  或许那个时候,先皇就有了传位的心思,但其中原因,却是耐人寻味。
  饶是过去数年了,还是有人在寻思,为何当初先皇选择了如今的萧元帝。但这个不是他应该想的,做为一个下人,在宫中唯一要做的,就是少听少说。
  “莫护卫,陛下有召。”
  “嗯。”
  在宫中,那些宫女太监对他无一不是从从诺诺,但莫邪不一样。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人,都有些冷,听得他的话语,也只是应了一声,便缓慢驾驶马车向着亭子而去。
  常林坐在辕座另一侧,其实心里还是蛮好受的。
  要知道,一开始莫邪对他的态度,是非常冷的,哪里会应。
  其实,跟着那位年轻的帝王,很多下人,都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改变,这点常林有些了解,又有些不了解。
  那位年轻的帝王,和别人,有些不同。
  就像五年前,他会在暖榻上,笑看下人吃那‘火锅’一般。这个,在其他主子那边,是不可能看到的。
  亭子渐行渐近,那一袭披着暖裘的身影,迈开步伐走来,常林突然有种感觉。
  这个世界,在缓缓迈向自己。
  很奇怪的感觉。
  侧眼看去的时候,他在莫邪那张冷毅的脸上,似乎看到一丝暖意。
  马车内置暖炉,萧长歌踏进去后,不免舒了一口气,轻笑,“这天气,还是守着暖炉来的实在。”
  常林不敢笑,喏了一声。元帝惧冷,倒也并非身体弱,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寒冷而已。
  官道上的白雪被踏平,马车驶的很稳,莫邪是个闷葫芦,常林一个人也只能发着呆。
  忽而,马车内传来萧长歌的话语,“常林,回去后,将新野的名字改了吧...就叫,长安。”
  其后,元帝下旨,棠城十里,名唤长安。至此,长安街广传天下。
  谓之,十里长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