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京城悲情 / 第二章:文化气息

第二章:文化气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这场大战之前,作者认为很有必要讲一个作者小时候就听说过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初真实发生的故事。这故事的主角,据说姓王,家住在我区西边那个王家场。我市在40年代自然是伪满的势力范围,那时候帝京被称为北平城。国人的地位普遍低下,日本人才是一等公民。但是当年盘踞在我市的日侨居民数量并不很多,为数不多的日本侨民多是军人或者军属,虽然平时并不怎么太爱耀武扬威,但是中国人一见到日本人都赶紧低着头走,没办法,谁让那时候咱们“二等”呢?
  据说几十年前我市最繁华的一条街在现在的市一中后面的那条马路,那时候隔三差五的就有集市,卖啥的都有,甚是热闹。有的老百姓甚至从百十里外赶过来就为赶这个集。但是吧,有那么一段时间,这街上多了个日本人,基本上有集市他就会到。这日本人也就不到30岁的年纪,手持文明杖,一身西装,留着八字胡,走路一步晃三下,甚是有派头。哪儿人多他去哪儿,走路时眼睛看着那京城特有的湛蓝湛蓝的蓝天,还看那特有的雪白雪白的云彩,或许他还看天空上欢快的飞翔着的小麻雀,但他就是从来不看人。那时候咱国人谁敢得罪日本人啊,见着普通日本人都绕着走,更何况见到这样派头的日本人了,咱们百姓一见到他都纷纷躲,胆子小的妇女还按住孩子的嘴,怕孩子的声音大吵到这日本人,惹上麻烦。
  这日本人足足在这条街上嚣张了三、四个月,他不抢东西,也不怎么扰民,就是闲逛,慢悠悠的闲逛,煞是威风。大家也都纳闷这日本人成天穿成这个样子来这闹市上晃悠啥,但是谁敢问啊,都只能看着、躲着。但是正所谓花无百日红,这日本人在这条街上跋扈了大概100天后,终于出事儿了。
  那天,这日本人还新戴了个眼镜,又是一脸严肃的走在了街上。由于他只看天空和云彩,对于脚下的一些东西不是太在意,所以走着走着就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卖耗子药的摊子上,顺势一脚就踢翻了摆在摊子上的几袋耗子药。
  “……哼。”蹲在地上卖耗子药的小伙子有点不满但也不敢造次,顺口哼了一声。
  “八噶!”这日本人显然是不高兴了,斜着眼睛骂了一句。
  “……走路也不看着点!”等这日本人走出了几步,这卖耗子药的小伙子又嘟囔了一句。
  “八噶牙路!”这小日本耳朵还真好使,居然还听到了这小伙子的嘟囔。
  这小伙子年轻气盛,蹲在地上横着眼睛看这日本人,显然很不服。
  只见这日本人勃然大怒,回头几步就走到这小伙子身边,抡起文明杖就朝这小伙子的背上重重的抽了一记。
  “八噶牙路!”这日本人又来了一嗓子。
  卖耗子药的小伙子悻悻的摸了摸背,不敢再言语了。
  通常日本人在中国骂完“八噶牙路”以后怕中国人听不懂都再补骂一句“混蛋”。可是这日本人补骂的这句话给他自己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据说,他在骂完了“八噶牙路”之后,停顿了大概有两秒钟,然后,咬着牙恶狠狠的骂了一句“臭狗!”。
  这日本人把“臭狗”这句话说出去以后,整条街看热闹的人都楞了,为啥楞了呢?因为,混球子这句话是上世纪中期典型的北平话,绝对的市井语言,日本人肯定不会说。而且,这日本人这北平话说得也太字正腔圆了,太北平了,太正宗了。不但语音腔调正宗,连表情手势都那么正宗。
  这哪是日本人啊!这显然就是北平人!这卖耗子药的小伙子一愣神就想明白了:“屠宰子儿!装日本人?!”
  “我……八噶……”
  任何的解释都是徒劳的,都是苍白的,都那么无力……再“八噶”也没用了,因为他“臭狗”了。据说此人被整条街的商贩一通暴打,眼镜打飞了,文明杖打丢了,滚得跟个土驴似的,那八字胡上沾的是鼻血和土的混合物。
  “你是哪儿人?!”
  “我……西边儿的,过了潮白河就是我家。”
  “你姓啥?”
  “王……”
  “为啥装日本人?”
  “在奉天的时候,见过几个日本人,觉得……”
  看来,最瞧不起中国人的,正是中国人自己。
  从此以后几十年,虽然江湖中依然偶尔有这位王哥的传说,但这王哥,显然已不在江湖,已经不敢再上街,没有人再见过他。
  直到1982年元旦,又一位来自王家场的王哥来到了市区,这才开启了王哥在我市顺意区的新篇章。否则,70多年前那位曾经在街上叱诧风云100天的“臭狗”王哥恐怕早已被市民所遗忘。作为“臭狗”王哥的亲孙子,新一代黄哥准确的诠释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的真谛。
  他姓王,叫王子璇,他小学肄业,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憧憬着浪漫的爱情。
  他经常看到草木枯荣就怨叹生命,还经常看到点悲欢离合就感慨人性。生命和人性,是他穷其一生拷问的两大主题,尽管,拷问到今天他也没拷问明白。
  且说他大冷天儿的骑摩托车从西郊来到区中心是因为他听他在顺意区城里的表哥说这天下午有一群和他一样喜欢诗歌的人在ABM大厦六层交流,这可能是我区第一次组织诗会。这样的大场面,作为一直以文人騷客自居的王子璇怎么可能不参加?
  他们家族就有看热闹的血统,他爷爷就是爱赶集么。
  王子璇去得有些晚了,等他进到的时候发现在里面已经密密麻麻挤满了人。王子璇有些兴奋,他就喜欢人多。
  等王子璇靠近人群时忽然发现有点苗头不对:表哥不是说是诗歌比赛吗?这不是一场文学青年的盛会吗?
  这是干啥呢这是?!王子璇大惑不解,赶紧走进了人群,这时,王子璇又发现,很多人手里都攥着一本书,王子璇看了看身边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模样的大眼睛姑娘手里拿的书,那书上面好几个英文字母:CLEARLOVE,这英文是啥意思?王子璇当然看不懂,但是他看懂了这旁边俩竖着写的汉字:《迷茫的爱》。
  妹妹,这是啥意思?”王子璇指了指那刊物的名字。
  “……一本文学刊物。”小姑娘有点儿带答不理。
  “啥?能给我看看吗?”
  “……”小姑娘不说话了,目视前方,显然是不愿意借。
  这时,有一个小伙子走进了人群的中间。这小伙儿虽然剑眉星目很是英俊,但是却有些不修边幅,不但头发凌乱,而且脸上还有胡渣子。
  此人一出场,人群中便掌声雷动。但此人神情凝重,不苟言笑,一副五四青年的架势。虽然周围人对他的登场如此欢迎,但他根本不为所动。
  “他是谁呀?”王子璇问旁边那小姑娘。
  “他姓冯,和我们一样,都是写朦胧诗的。他参加过青春诗会,听说《诗刊》都要刊登他的诗了。”
  “你们是写啥诗的?”
  “朦胧诗!”
  “啥?!”
  “……”小伙子不愿意再搭理王子璇了,向凉亭中间望去。
  这个姓冯的朦胧诗人发话了:“今天,我要朗诵一首自己写的诗。这首诗,是我昨天晚上写的,诗的名字叫《那天我,一直哭》。”他说这话的表情有点像解放前地下党集会时的誓词,语速极慢,声音低沉。
  下面掌声停止了,坐在椅子上的这50多个青年男女又恢复了庄重的表情,凝神倾听这位姓冯的朦胧诗人的朗诵。
  “金黄的谷子洒进了我的眼睛,所以我,开始哭,金黄色的泪水洒在了妈妈那干裂的手上。”
  “灰色的报纸映入了我的眼帘,所以我,继续哭,灰黑色的泪水滴在了这片沧桑的土地里。”
  “洁白的雪花飘过了我的视线,所以我,还在哭,洁白的泪水和雪花一起散在古老的风中。”
  读到此处,这位姓冯的诗人声音有些哽咽,听众也都有些悲怆。就王子璇一个人憋不住想笑,他琢磨:这哥们儿有事儿没事儿总哭啥?挺大个老爷们儿动不动就哭,丢人不丢人啊!再说这哪是诗啊?什么玩意儿么这是。王子璇转身看了看身边的姑娘,发现她也很动容。王子璇更加纳闷儿了:这些人都怎么了?
  “那天我,一直哭。我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爱他们的五千年的善良,我爱他们永恒的憧憬和希望。”
  “所以我,一直哭。因为我看到了黑暗中的光芒。我喜极成泣想为他们歌唱。那天我,一直哭,一直哭。”
  “哈哈哈哈哈哈哈。”王子璇再也忍不住了,大笑了起来。这笑声在这庄重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的刺耳,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盯在了王子璇那张有些傲娇的脸上。
  “你笑啥?!”正朗诵到悲愤关头的冯姓诗人勃然大怒。
  “我笑了吗?我没笑啊!”王子璇虽然拒不承认,但是脸上还挂着贱笑。
  “我问你,你笑啥!”冯姓诗人满眼都是怒火。
  “咳,咳……”王子璇还真气人,变贱笑为微笑,就是不正面回答。
  “你到底啥意思?!听不懂,滚!”冯姓诗人不依不饶。
  “滚!对!滚!”群众纷纷表示王子璇应该滚。对我市的民风的确彪悍,连诗人也是如此凶悍。
  这些人显然对王子璇为了装逼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不了解,以为几句滚就能骂走王子璇。他们都太低估他了。
  “呵呵,你刚才读的那也叫诗?!”王子璇继续微笑。他小时候学习不怎么好,属于基本不学的那种。哪知道现代诗啊!更不懂什么“朦胧诗”了。
  “那你说啥叫诗?”
  “反正你这不叫诗,你说哪个诗人像你这么写诗了?”
  “北岛、顾城。”
  “他们是谁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李白,李白的诗肯定比你说的这些好多了。”
  “你滚远点儿,这不是你来的地方!”群情激奋了。
  一群文学青年在这个冷艳的雪天的下午的聚会被王子璇这样一个傲娇男给打扰了,这些文青能不激愤吗?
  手里拿着本《今天》的那个小姑娘说话了:“你能听懂他刚才说的是啥吗?”这姑娘显然非常激动。
  “呵呵,哭呗,就是哭呗,谁听不懂啊。”
  “呸!人家那叫朦胧诗,我一猜你就听不懂。刚才那诗的意思是说帝京给予的政策多么光明,小冯看到这些,很兴奋,很激动,所以想哭。他全诗表现的是博爱,你明白吗你?”
  “我咋不明白!”其实王子璇是真不明白。
  “那你笑什么?”
  “我要写一个,肯定比他写的好!”王子璇脸上洋溢着永恒的自信的微笑。
  没人敢说话了:敢情这位是高手啊!难怪笑出了声。
  朦胧派冯诗人开口了:“要么你也写一个吧,让大家评评。”
  “写一个就写一个,不就是说帝京的新政策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光明么,我这个肯定比你这个好!”
  “好!你来!”
  王子璇踱起了小方步,走到了人群中间。据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说:当时这傲娇男这几步一走,众人就都平静了,因为这几步走得实在太有魏晋文人风骨了!王子璇的形象骤然在大家心目中高大了起来。大家甚至都不好意思催他快点写诗了。
  只见在人群中间的王子璇沉吟了片刻,抬头45度角看了一眼窗外的鹅毛大雪,信手拈来了一句:十八大会真是好
  众皆愕然,这是什么流派的朦胧诗?
  还没等大家想明白,王子璇的第二句已经脱口而出:人民群众干劲足
  大家好像明白了,这厮不是写朦胧诗的,是写“七律”的。
  “若是国家富足时!”王子璇迫不及待的吟出了第三句。
  群众们开始騷动了:我们在这搞朦胧诗朗诵会,你来个主旋律的七律?你脑子刚被门挤了?
  王子璇也发现群众开始騷动了,他有点儿不太自信了,平日里那自信的眼神多少有了些慌乱,小方步的步伐也有点错乱了。王子璇其实一般不露怯,可是他对于新的政策只有从收音机上听到的这么多,已经全写在前三句里了,第四句该咋结尾啊?!大家都等着呢!
  了,第四句难产了。大冷的天儿,王子璇冒冷汗了。
  “……编啊!继续编啊!”有人起哄了。
  王子璇转头一看,冯诗人和那小姑娘都在看着他冷笑呢。
  满头是汗的王子璇情急之中忽然灵光乍现,可着嗓门儿来了一句:“家家都养大熊猫!”
  “哄”的一声,人群笑炸了。
  王子璇不知道大家笑啥,也笑着看着冯诗人。王子璇挺自信的,他这次七步成诗已经是他16年来的巅峰之作了,他有信心得到大家的赏识。
  “你写这玩意儿叫诗吗?”
  “什么玩意儿!”
  “家家都养大熊猫?熊猫那是国宝,你想养就养?!”
  人民群众显然都不怎么太认可王子璇的这首七律。
  “到时候我们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富裕了,就是每家养一个大熊猫,怎么了?”王子璇狡辩。
  “你当那是养猪呢?!”
  “养猪那又怎么了,你说我这诗哪儿不好?!”
  “滚远点儿!滚!”
  “我凭什么滚?刚才你们朗诵的那个也叫诗?”
  “咋不叫诗?”
  “那叫什么几吧诗!?那个叫什么北什么城的,都写啥诗了?!你们别在这扯淡了!”
  “你说话干净点儿!”
  “你们写的那叫什么玩意儿!瞎扯!……哎呀,谁打我,偶操!”
  有人动手打王子璇了,王子璇反手就还了一巴掌。
  王子璇还的这一巴掌的效果跟当年他爷爷的那句“臭狗”的效果是一样一样的。据说那天在场的男青年基本全上了,起码有30、40个人,每个人至少踹了一脚。把王子璇从凉亭一直打到了红旗公园门口。王子璇虽然被打得连滚带爬,但是口头还是很硬,边挨打边说:“还是李白牛X,你们别扯淡了。”
  我区第一个被30、40人围殴的可能就是王子璇了。王子璇被打到大厦门口以后在雪地上躺了大概5分钟,被那手拿一份《迷茫的爱》的系着俩辫子的姑娘扶了起来。
  “你不会死吧!”
  “不会!”满脸是血的王子璇依然想微笑,但是再也笑不出来了。
  “我送你去医院吧!”
  “不用!”
  王子璇颤巍巍的自己走了,还回头看了一眼那写朦胧诗的姑娘。
  四个小时后,左胳膊已经打好了石膏的王子璇站在了医院门口。看着那白茫茫的大地和陰森森的天空,王子璇两行热泪流下。
  他流泪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被打了。因为他虽然被打了,但是只要回去纠结起王家场附近的同乡们,一定可以把这些朦胧诗人归拢。。
  他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他没有找到艺术上的共鸣,没有找到诗歌方面的知音。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胳膊断了也没人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