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七星神迹 / 楔子

楔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盖闻鸿蒙新辟,太极初分,经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分两仪,则视以圣洁元气升腾之上而为天,污秽浊气沉降之下而为地,遂诞衍日为阳、月为阴、星为尊、辰为时之四象。然日月星辰配与天地为六合,阴阳交相,万物滋生,天则尽现矣!
  话说太阴,太阳是阴阳二气饱经元气精华自然诞生的奇星,孰知阴阳二气之中,元精之下竟暗孕虚星——月孛。
  “月孛,水之余也,在天无象,九天行一度,主晦暗不明,遇凶则助凶,遇吉则吉。主降灾难,掌气运,别称‘黯月’,其因时而生,因时而逝,不受天则约束。”逢迎月孛乍显之际,辰韑普照,其势盛,堪比日月光华,传闻伴随灾难降临。每当妖孽诞世,彼必现,时却短,短而隐,隐而逝,亦谓之“妖星”,其不属三光之列,不入四象之内,不在五行之中,不被六爻预断,而现于黄道十二宫,消于任意,常神出鬼没,难以捉摸。
  历经千年变故,凡尘之中芸芸众生依旧受尽“三才无量劫”的痛苦,遭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之定数而不得解脱,遂萌生窥破无量劫的妄念,以为能提前预知旦夕祸福,便能随意逆改天则,殊不知此乃徒劳无功之举。千年岁月瞬息即逝,受历史尘沙的推动,伴随衍生的《河图》、《洛书》、《六爻》、《周易》、《奇门遁甲》、《堪舆论》、《灵棋经》等经典悄然问世,彼籍亦能知天命,明得失,然而却难以撼慑天威,唯有顺应天命矣。
  天则运行,六道轮回往复如潮,星辰诞殒介于气运,冥冥之中皆为自然。
  数度春秋,神州面貌焕然如新,山川河泽亦多生气,虫鸣鸟啼、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是已落英缤纷。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清风拂面,送来百花芳香,带来春草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穿梭空际,衔泥筑巢,呢喃生趣。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俏可爱。
  遥望东海之上,碧海连天为一线,呈现有奇观,时逢一位名唤阎立本的画师漫步海滩,望及蜃景异象,不禁欣喜若狂,遂细致入微地洞察得知:七彩霓虹渲染之下,水帘如丝过青岩,白鹤翱翔玉境间,奇花异株争暖意,石殿八方露珠炎。雀开屏、鹿回眸,一处幽景,几缕云烟……
  随着时间的擦肩而过,彼亦冉冉消失,至始至终却感觉似梦如幻。顷刻的目睹,却是美丽的瞬间……
  阎立本,隋末唐初著名画师兼工艺大师,擅长绘画以及建筑,出身贵族之列,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阎立本自幼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后表“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中言右相者,乃阎立本也。
  次年春,时值隋末大业九年,一幅以东海蜃景为线索,经无名氏之手,反复斟酌修以点缀,堪称惊世佳作的《易镜乾坤图》应运而生。佚名妙作诞世之日,慕名而来品鉴的画师以及红颜才俊络绎不绝,坊间有一画师,睹画略惊,稍后暗赞道:“吾曾凭记忆绘画蜃景数次,始终不尽神韵,亦难合吾意,无奈吾之丹青拙劣,对比之下却是相形失色。论画,瑰丽韵雅而不失点睛之笔,如身临其境,万象意蕴其中;论功,精致娴熟而不失浩然之气,实乃绝珍也!”
  画由何人落笔?由何处所作?印宝落款为何全然不留?似此等谜团皆未可知。观赏诸客对此疑问倒是议论纷纷,适逢众人疑惑之机,阎立本乃上前一步,面对临场红颜才俊作揖礼对,笑道:“诸位,小弟不才,愿凭弹丸之智,倾解碧波之惑,且听吾言。”茶坊顿时鸦雀无声,店小二趁势端茶倒水,并无轻视之心,遂以礼招待。
  阎立本轻点《易镜乾坤图》,从中游移指尖,洒脱道:“此画题名《易镜乾坤图》,看字体乃楷书行文,除此五字再无其他字迹。画中山水苍茫深秀,颇具清明之气,且活灵活现;仙鹤、孔雀、小鹿落笔精微,虽芝麻寸物,亦须眉毕现,栩栩如生;画中霓虹缭瀑,石殿绕云,光彩纷呈乃令人唏嘘,览虹体淡而不薄,祥云疏而有致,画中似藏乾坤,源于海市蜃景,韵味隽永难以揣摩真意。”略作停顿,显思索状,顷刻续说道:“当世能绘如此玄妙佳作的除他以外,再无二人。”
  品鉴至精彩处,众人异口同声地追问是谁啊?阎立本闻声,不慌不忙地喝口清茶润润喉咙,解道:“如若没猜错,应乃袁天罡相师所作!”
  欲待详细诉说佳作中景致始源,忽逢一位翩翩公子踱步上前,严肃道:“吾闻画中之地,乃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昔日东海呈现奇观,目睹者不下百人,曾于晋阳流传着一首童谣,言明仙境所在四海以外,寻访者因慕名仙踪,欲求仙道而有去无回,观今之势,享仙缘者前所未闻,《易镜乾坤图》亦顺势而生,恐怕其中匿藏玄机,待吾李世民借昔日海市蜃楼中景,倾尽鄙陋之才,囊解妙作真意。”
  语闭,李世民忽而跨踏绛桌,正气浩然道:“纵观天下之势,已伊始涤荡难阻,仁道衰微,隋末炀帝杨广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征伐挥兵,致使异族与中原兵将伤亡不计其数,暴尸蛮荒,雨血汇聚成河,仇恨日益增添,矛盾日益加剧;对内徭役兵役繁重,广建行宫,肆拆大小神庙数以百计,民夫转输不息。寡妇孤儿时无所依,良田荒芜,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不堪,冻馁交加致以衣不蔽体,十室九空,民不聊生,积怨久矣。然而天数使然,诞生祥瑞之兆於东海,日新而月异,瞬息而万变。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侍,自古已然!如今隋朝已是时过境迁,其历三十余年,民心皆失,气数将尽,天下乃有德者之天下,乱世之中群雄争逐,皇图霸业不知鹿死谁手,祈望再现开皇盛世,民愿足矣!”一番气势磅礴的肺腑之言,受感者无不化悲痛为力量,一支反隋起义军正悄无声息地崛起。
  诸赏客之中,有一位名唤高俭,字士廉的治礼郎,期间静静地观摩着阎立本独特的见解,颇许好感,却对李世民的恢宏谈吐刮目相看,极为器重。时高士廉和唐国公李渊同朝为官,私底交往甚密,对李渊之子女皆了如指掌,唯独对李世民情有独钟,内心已酝酿撮合鸾凤之念,恨之时机未到,如今闻君肺腑衷言,忖觉时机已至,决意辅佐之,并于同年和胞妹高氏商议,将外甥女长孙无念许配给李世民,遣留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身边建功立业。
  高士廉如今心知肚明,天下时局即将随之异变,非人力能为,然平息滔天怨气,非仁道之力而不能为,平定乱世格局之人呼之欲出,待三才归位,事趋成矣。
  话分两头,隋末大业之年烽火连天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于隋版图之外,东有突厥汗国、高句丽、新罗、鲜卑、乌丸、沃沮、百济,南盘蛮夷,西卧赤戎、处月、柔然、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北居鬼方、敕勒、滑国等等异族,炀帝欲一统天下,不惜兵连祸结,暴行迭出,由此种下隋朝灭亡的恶因,现暴君征敛天下,必生仁君以安天下。诸侯之间,尔虞我诈,少有推心置腹的王侯将相真助,历朝历代皆伴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势伊始循环往复……
  因知上天有好生之德,故不忍生灵涂炭,特派太乙天尊携《阴符经》三卷,化身拄杖耄耋,行道山涧,借问路之机,与靖攀谈,使言语诱其心术,擅论天下,知李靖拥王佐之才、扶危之心,性善多能,遂将《阴符经》尽数授予马邑郡丞——李靖,并委以重任。靖得之,尽习书中要略,演化出御敌之兵、心、阵三法,佐览王诩的撰著《鬼谷子》,领悟机变之兵诀,作书《六军镜》。
  同年,隋炀帝再征高丽,遣宇文述与上大将军杨义臣进军平壤,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馀道。王仁恭进军至新城,高丽兵数万拒战,仁恭帅精骑一千击破,高丽兵大败而归,高丽婴城固守。炀帝命诸将攻辽东,飞楼、云梯、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而高丽应变拒之,二十余日不拔,双方死亡惨重。炀帝见久攻不下,又令造布囊百余万口,满贮土,欲积为鱼梁大道,阔三十步,高与城齐,使战士登而攻之;又作八轮楼车,高出于城,夹鱼梁道,欲俯射城内。指期将攻,炀帝闻杨玄感起兵,大惊,立即班师,军资、器械堆积如山,皆弃而不顾。后军数万人被高丽追随抄击,羸弱数千人被杀。
  白瑜婆、孟海公、孟让、郭方预、郝孝德、格谦、孙宣雅、杨玄感、刘元进、韩相国、杜伏威、辅公袥等谋兵反隋。因豪义仁德之士风起云涌,八方呼应汇聚成义军,共取隋业。时神州狼藉倾覆,怨声载道,王薄、孙宣雅聚集逃亡农民高举义旗,定策反叛,炀帝杨广闻讯,降旨并州总管张须陀讨伐义军,于潍水一带,张须陀帐下的部将——罗士信单枪匹马,勇陷义军鱼鳞阵,斩杀数名士卒,敌方恐惧罗士信之武勇,皆不敢近。
  张须陀则趁机率兵由左侧杀入,唤罗士信于右侧欲成夹击之势。厮杀之余,义军败溃奔逃,伤亡千余人,此役被称为“潍水之战”,则以张须陀军至获全胜,罗士信的威勇亦经此一战誉溢其间,却令各地的百姓恨得咬牙切齿,有道是“为虎作伥遗骂名,身殒武勇垂竹唁”。
  入夜,星辉月明,时任马邑郡丞的李靖,栖身郡丞府衙焚香勤读《阴符经》之际,仆从忽报唐国公之密使来访。闻讯,李靖色改,藏书怀囊,亲迎密使约至书房议事,候以清茶,不敢怠慢。
  密使处于书房,望及房中典籍琳琅满目,曰:“公深明义理,如今时势,以为如何?”
  李靖愁眉深锁,面露异色而曰:“百废待兴,百业待盛。”
  密使曰:“然也!而时至今朝,隋治无为,行亡策,惹是非,乃使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反叛。民之所向,安居乐业与温饱足矣。值日战火席卷,无数家园毁于一旦,百姓流离失所,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皆炀帝之罪也!公既晓仁治昌隆之根本,何故助隋乎?”
  李靖慢步临牖而望苍宇,叹曰:“昔日靖之舅戚——韩擒虎,曾令吾笃守遗教,靖怎忍背弃也!卿岂不闻忠臣不事二主耶?所谓忠君之事,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李靖身为隋将,秉承舅、父遗志,理应匡扶社稷,以报吾主。”
  密使感言怜惜,缓挽李靖之手,投以诚挚目光,曰:“古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公之志久存尚远,岂是炀帝等燕雀之辈堪知?以公之才干,绝非雷池中物,若投贤君明主,如潜龙升渊,则社稷复燃享望也!烦公务必三思,切莫错失良机。”
  一番动情言词,触及李靖肺腑五脏,顾盼周遭,忽定睛凝眸于屏风上的佩剑,不觉滚滚忆潮接踵而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隋大业末年,李靖随唐国公李渊讨伐突厥,顺手修书《阴符机》一卷,助其巧使书中机要,一年来连败突厥于西域。其中李靖广汇作战时胜败经验,撰善《六军镜》三卷。
  回观晋阳古城,外围草木林立,山岩嶙峋,佛禅石壁中,前座落龙山风貌,后拥享湖水风光,内里古韵浓厚,风俗礼节独特,房舍各异,瑰丽华彩,大道小道曲迂交错,追溯尘史可达九百余年。
  然李密谋反事泄,晋阳古城内纷纷细语。李靖闲暇之余,离府游街察看民生,忽逢街市中心拥堵难行,人马停步,俱争相浏览张贴告示。靖视物不清,乃为人多之故,遂而请教身旁少年,复知告示内容乃征兵讨伐李密等叛乱。
  靖观如今时势,甚觉此举无异于抱薪救火,深知隋之统治已然千疮百孔,再不复开皇盛世矣!纵观古今,各朝各代,岂有长盛不衰之理,能布施隆恩加以百姓者,乃帝王策也!
  思及至此,李靖心灰意冷,欲打道回府,却闻少年呼唤留步,俩人互通姓名,顿晓少年乃秦琼,字叔宝。相谈之余,得知秦琼最初乃效力隋将来护儿部帐,因寡母逝世,特回齐州历城办理琐事,如今欲投齐郡郡丞张须陀,恰逢晋阳招募兵丁,独往相投。
  秦琼事诉种种,使李靖露相惜之色,察觉琼志向高远,侍母至孝,颇得靖意,乃修荐书一封,助其成功投奔张须陀部帐。从此跟随张须陀征讨左孝友、卢明月、李密等叛军,与罗士信武勇之争,继此揭开帷幕,更为百姓所津津乐道。
  大业十三年,唐国公李渊借口讨伐刘武周,暗中招兵买马,却使获炀帝密诏的晋阳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猜疑,遂谴密使托血书跪求李靖速回江都报知炀帝,防患于未然。殊不知一切尽在李渊父子掌握之中,渊意欲谋诛李靖、王威、高君雅等人,唯独对李靖未及动手,是以仰赖李世民劝诫之故,实乃李世民施行天下一统之策略,涉及转折性的一步。
  靖随李渊期间,李世民素晓其雄才伟略,著作多篇兵法,猎及攻城器械,深谙兵道,用兵犹如神助,可比春秋之孙膑、战国之吴起、楚汉之韩信。若靖伏诛,于己不利。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如此,兵神李靖,安能驾鹤西游乎?
  七月,唐国公李渊发布征讨炀帝檄文告示天下,檄文曰:“臣闻仁道贤君,必以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勤政、爱民、纳谏、赏罚分明,诸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以徭役、赋税并重,必以恩威惠泽施以黎庶;不以骄奢淫逸为乐,必以虚怀勉励为荣。然炀帝色及弱龄美貌,淫乐宫廷,矫情饰行,肆厥奸回。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社稷颠陨,本枝殄绝。宇宙崩离,生灵涂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渊谨以大义布告,拯救黎民。”檄文出,朝野震惊。然而群雄割据,十八路反王未除殆尽,六十四路烟尘渊薮瓦岗,伺机而动。
  话分两头,献天下一统之策者,乃晋阳县令——刘文静,其仪表壮伟,才干卓异而多谋略,生性随和重义,虽受辱而不记恨,却是功、劳、名、爵系之一线,未能释怀。然盐官令袁天罡曾为之论相,断言刘文静“平生难得志,命中藏三灾。功名利禄险中求,遗屈衣木与非子。智冠天下称一绝,吊锁虬螭卧寂渊”。
  话说李靖为受托密事,心余舅父遗教,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欲密告炀帝。行道京都,关中已然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贼盗劫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城封而鸟未敢飞越、鼠莫能挖穴。靖不得已,复往城南四十里处,秦岭北麓的翠华山暂避。
  至秋冬气候,翠华山落叶萧萧,溪泉湖泊伊始结冰化凌,李靖伏匿岩洞之中,身着残衣破裳,苦无取暖之物,食粮尽、草根殁,肚腹饥饿难忍,云津回灌,事知命不久矣,欲将《阴符经》、《六军镜》两本典籍共六卷,裹绕衣布,坑埋黄土,祈愿享缘者得之物尽其用,盖踵其事以增华,己亦瞑目。
  却说李靖行将晕厥,寒朔侵扰,睹物朦胧。霜鬓角、容枯槁,状有归色。命运波折难预料,莫知岁月催人老。尤忆良宵,举觞舞剑论兵术,张氏慧眼识英雄。心系王佐義侠志,韬负兵道踔绝能。沙场之上攻伐无敌手,史籍之中古今所未有。前尘如梦,眨眼殒逝,一朝一夕点滴于心。
  一声亲切温柔的呼唤,一个娇娆婀娜的倩影,颠乱艰险之中,李靖生命里甚为重要之人,已然临至眼前。
  且说李靖并蒂佳妻——张初尘,杯酒送君十里长亭,相思愁苦独守空闺,期历三月有余,未尝一见,朝夕企盼侍君侧、谑耳语、共枕眠,小小心愿却不得实现。然张初尘不甘终日无所事事,一方面重金探寻夫君李靖讯息,另一方面暗渡陈仓,遵承李靖嘱托,广聚忠勇侠义之士,开创无双门庭——英雄殿,此与江湖各派截然不同,乃统率兵家之道,授防身布阵之法,文韬武略系之一脉,时机尚未成熟,权且勿表,容末昭示。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初尘的殷切期盼,终於有所回应。事隔一季,密探报知李靖现处翠华山太乙洞。闻讯,她慧眼微闭,凭据线索凝思,复晓其中缘由,有道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遂昼夜马不停蹄,独往翠华山寻觅,一路大小州县贪财猎色之徒多行不义,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然作恶者无不伤残、殁殡其手,时行侠仗义之举与世流芳,奉为美谈。
  张初尘路途鞍马劳顿,又逢气候变化无常,虽微染风寒,却无大碍。思君心切引之所在,倍感焦急,顾不得己疲乏伤神,乃步行上翠华山太乙洞。望及此幕,她竟不由自主地捂嘴凝噎,娇容上泪珠滑落如串坠,轻咬薄唇血溢如泉涌。两相对望,千言万语道不尽情衷,亦无需多言……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尔末,唐国公李渊纳取刘文静步步为营、徐图西都的计策,兼裴寂与李世民的良言撺掇,夺西河郡、占霍邑、临汾,克绛郡,攻河东,登兵关中,直取隋朝帝都——大兴。
  渊欲招降守城将帅卫文升,孰知佯疾不降,日托一日,不晓政事。时大兴宫城陆续有士卒出城投降,破城之后,李渊沿途安抚黎庶,严令休扰掳掠,受士民夹道欢迎。再安定宫阙,拥隋代王杨侑为君,改元义宁,尊置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渊晋爵丞相,册封唐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赐以武德殿为丞相府。
  不日,殷峤入武德殿,告知唐王,统军刘弘基已俘虏李靖,协同妻眷一并押往牢狱,等候发落。渊令峤次日午门处斩李靖,其家小先行放回。翌日清晨,阳光明媚,云聚千里,如轻纱笼罩苍宇,大兴城内百姓耳鬓交接,嘤嘤细语。须知李靖将被问斩,其妻安能无动于衷?午时三刻即至,监斩官殷峤宣读判决文书,告示群民,以正视听。宣闭,手执斩首令签,却未抛弃,似作迟疑之态。众皆不明其意,唯独一道君知晓。
  话说张初尘欲劫法场,誓与夫君共存亡。昔日执手之言,媒妁之约还记忆犹新。其与夫君情深意重,凤殒而凰岂能独生乎?除非山无棱,天地合,否则绝不相负。
  李渊乔装改扮混入人群,窥视殷峤故作拖延,轻抚须发,亦不予追究,反而哂然微笑。时苍宇之上,黝点朦胧,似藏乾坤。待殷峤一声喝令,斩首令签弃之欲落,若令签碰地,如箭搭弓弦,不得不发,意乃非斩不可。刽子手望令受命,举刀势斩李靖,靖疾呼道:“且慢!请听我一言。唐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恶、绝纷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靖恨阔志未酬,天下之乱未定,百姓处居水深火热之中,社稷危如累卵,异族虎视中原。如今性命顷休,吾之躯壳虽归故土,彼朝君体尽相同。”闻言,百姓皆扼腕兴嗟。
  刽子手知语,亦愧视李靖,然而君命难违,难免项上一刀。此刻,一龙驹咆哮驰至,旦觅跨骑之人:红纱素袍玉龙冠,英俊潇洒气质显。其手握免死金牌,登足刑场之上,官吏士卒无不行礼鞠躬,并无跪拜。
  李渊观察良久,对李靖谈吐之言亦不嗔不怒,反而愈加赏识,眼望好戏欲将落幕,却哂然一笑,与裴寂从人群之中默默隐遁而去。独遗刑台之上:英雄相惜语觉渺,摒弃前嫌襄盛举。金鳞意安九州无名怒,兵神戟指天下除倾覆……
  与此同时,四方界域起始惊现怪异之气。时喻四方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是以五行相配,乃东主青,配于木、西主白,配于金、南主赤,配于火、北主黑,配于水。四色又指代四灵兽,却以图腾昭露尘世,仅由四支古族代代守护。传闻四古族各拥神兵利器,可夺天地之变化,至今却无人目睹神器风采。
  提及四支古族,长孙无念撰善的《轶闻奇录》中寥寥几笔地描述,四支古族乃九黎、僵苗、隐月,欠缺一族未能明示,皆因收录模糊之故,实为憾事。
  大业十四年春,炀帝亡故江都,黎庶闻讯,皆喜笑颜开。唐王李渊窥破时机降临,称帝之心日趋渐显。不日,恭帝杨侑沐浴斋戒,备好花果、金帛,乘享七彩龙辇前往金山寺祈福问卜。
  言限九日为期,十日不詹。无奈旅途之中悲情映眼,惨况暇接,幽野狼藉零乱,白布冥幡随处可现。圣驾游於名寺山脚,香风扑鼻,忆之往昔战乱频频,亵渎净土苍生而感概万千。时汾水与鬲津两河交汇,水涨势急,切不可渡。恭帝杨侑忖觉几日无雨,何以诚心祈福却步履维艰。如今圣花凋而珍果腐,梵香飘而汾鬲阻。隋运将尽,天不助隋,夫复何言!遂瞻望山道阶梯,其曲折蜿蜒犹如盘龙酣卧,视野清晰可辨,共计二百一十九级。
  事已至此,随行官谏言择居安歇,待明日复临,望水消退。恭帝纳言,吩咐群臣驻宿汾水镇休憩。时唐王李渊朝中势力日益壮盛,拥护者不计其数,独揽专权,恭帝每每寻思,终日愁眉不展,亦束手无策。
  翌日清晨,霞光万丈,汾鬲之水消退如初,金山寺佛门大开,梵钟声声嘹亮,雾景幽幽。帝登金山寺正殿,摘皇冠,除龙袍,三叩九拜诸般神佛,祈求天佑大隋,稳保江山,国富民丰,长享太平。词真意切,佛音云云。究竟祈福能否灵验?尔后待言!
  隋末燃眉之际,唐王李渊逼宫甚威,胁迫恭帝杨侑禅让,并颁禅诏告示天下,禅文曰:“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期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明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知朕意。”
  渊称帝初,国号唐,改大兴为长安,定都於此,年号武德,朝昔令改,废奢弥简,励精图治。国色渐腴,各家兴起,犹如雨后春笋。话说寻仙修道之奇门——自然宫,位於抚州南城西麻姑山,建派始祖乃虚寂冲应真人,由东汉至唐初,尊享香火五百余年,传二十八代掌门,碧霞元君曾云:“春临阡陌舒绿意,雪落江湖冷红香。清颜出尘皆妧媚,异术百变尽仙姿。”指的正是自然宫卓尔不群的道派特色。
  论述自然宫,世代皆女辈,收徒讲究一字念之曰:缘!有缘则千里相会,无缘则万事皆难。其主旨心气神三修归一,炼气化神,凝神聚灵,视诛邪破魔为己任,行善积德为志愿。宫花——物宝天华,则奉为圣物,长年散发七彩祥光,花无常态,无根无叶,其被始祖幽闭禁地之中,百年难得一见。
  话说六界有天地之隔,正邪之别,仙魔分庭抗礼。凡尘之中,芸芸众生行善作恶举止不一,杀戮过多,怨念漫天,心魔肆虐,良善泯灭,致使太极失衡,阴阳交错,诱发天劫降临。
  冥界乃九幽阴魂之归处,三途河旁,彼岸花异常妖艳。时天下尚未太平,凡间诸事,亦无仙魔干涉,全凭自然造化!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
  麻姑山素有人间仙境之称,据《洞天福地》记载,其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中的“第二十八洞天”,名曰“丹霞洞天”,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十福地”。山势秀丽,草木葱茏,地灵人杰,自然宫座落其中,受云雾笼罩,沐浴阳光。遥望群山,五峰隆起,烟霞袅袅,其中丹霞峰为主峰,峰间有一洞,洞深无底,洞顶透天,洞外溪水涓涓。在朝阳映辉之下,远望洞外红霞万朵,探视洞内金光闪烁,观者疑是洞外有洞,洞内有天,故名“丹霞洞天”。
  如此凡尘仙境,曾引无数骚客吟诗作赋,题词标碑,亦引欲求仙道之人造访。方今自然宫接纳弟子五十三,主修五行之术,辅修清心真经,尊道弃武,学礼规、参悟道、修身养性,研习自然之理,故而观中弟子皆心如止水,道法出奇,非同凡响。
  某日,自然宫明净殿外弟子罗列争齐,静候法旨。殿内掌门苏婧,号清灵道人,恰与五峰长老商议超度亡魂要事,言道凡尘秩序混乱不堪,轮回失常,需遣诸位弟子下山普度众生,行善积德……
  听此一说,自然宫丹霞峰长老花月瑶、璇玑峰长老云雪燕、仙灵峰长老凤彩忆、巫女峰长老甄香寒、绝音峰长老计千琴等等皆称愿与相随,如此自然宫是五峰长老下山,余下掌门独处正殿,望着麻姑画像出神,谁也不知她的想法。
  一月之后,群英回归,笑谈间却寻不到清灵道人,一干人等皆心急如焚,到底掌门苏婧何去何从?失望之余,花月瑶瞥视一锦缎飘於明净殿上梁,遂全神贯注其中文字,缎文写道:
  为师尘缘将尽,掌位十载,功微德鄙,幸尔奉尊。徒乖灵聪,善行普济。奈何天命所归,寿终自然,无欲无求。为师仙逝之后,月瑶师妹当秉承掌位,治理宫务,悉心教导,弘扬我自然宫五行道法,广纳良言,广集良智,先师先祖定之宫规,万不可废,权且勿忘!
  夏夜,凝望月缺重圆,阴云渐散,月之光华重耀九州,漫漫长夜中,尤显凄冷宁静。
  少时,阴风四起,卷起阵阵狂沙,使视野逐渐模糊不清,持续约一盏茶时间,风消沙散,只见正东方突现一微星隐隐闪耀,其光芒时小时大,令人捉摸不透,夜空中尤为明显。
  山谷中似乎有意外之客吹奏着一声声清脆优美的笛声,仔细听来却有丝丝莫名伤感,不觉使人萌生悠怜惋惜的情愫。
  似乎是想托物言志,道出心中对倾慕之人的相思,恨无人知晓其内心的盼望,一曲未完,余音于山谷里回荡,久久不息。
  凭借朦胧凄美的月光,隐隐中看到有一位婀娜多姿的红衣少女跪坐于小溪边,凝视着小溪中月亮的微恙倒影默泪不语。。
  仔细瞧她,凤冠霞帔,正有楚楚动人之态,娇喘微微之容,令人无限遐想。夜色沾染之下,她手中的玉笛显得莹莹透光。
  半响,寒风萧瑟,叶子纷飞,溪水荡漾,待这一切过后,小溪边早已不见她的踪影,只见一片花瓣浸在水中央,从此这个地方就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影影绰绰,阴云又重新布满天际,遮月之光华直到其消逝于夜幕之中……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