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悲风吹泪过扬州 / 第二十五章 桓温北伐 二

第二十五章 桓温北伐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桓温第一次的北伐在长安城下饮恨而归,又没得到奇才王猛的效忠,所以回到荆州后非常的生气,于是又筹谋进行第二次北伐。
  当初殷浩的失败是因为没能跟平北将军羌族首领姚襄处理好关系,几乎将姚襄逼反,所以最后被废为庶人。姚襄当时屯兵七万驻扎在离建康城不远的盱眙,殷浩被废后没多久他就投降了前燕皇帝慕容儁,同时盘踞在今巢湖地区的流民首领郭敞也率众投降姚襄,一时间姚襄兵威大盛。但是姚襄的部队大多数都是北方人,所以纷纷向姚襄建议回兵北方,于是姚襄率军北归,并占领许昌。同年(354年)已经投降东晋的原冉魏徐州刺史周成复叛,并且占领洛阳。此时的桓温正在长安城下与前秦对峙,所以没来的顾得上洛阳区域,等他回到荆州后便向朝廷上书,请求还都洛阳。
  洛阳此时已经在叛军手里,还都肯定是不行的,之所以喊出这个口号其实就是为了向北方那些少数民族展示决心,但是此时的晋王朝已经对北方毫无眷恋之心,但是对大权臣桓温的奏疏呢也没人敢反驳,于是只能对他进行安抚,找各种理由拒绝了请求。
  公元356年桓温再次上书还都,晋王朝见他如此的执着,于是便任命他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让他去讨伐姚襄、周成。不管还不还都,你先把洛阳打回来再说。
  公元356年七月桓温派遣督护高武进驻鲁阳(河南鲁山),辅国将军戴施屯兵黄河,自己亲自领兵从江陵坐船出征北伐。桓温坐在大船上北望中原感慨道: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衍(永嘉年间的太尉)这批人要负历史责任的!
  对于桓温这样的感慨作者肃然起敬,即便桓温北伐根本上讲是为了自己谋取更高的威望,但是这乱世之中又有几个是真的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桓温能将永嘉之乱归类到汉人自己的当政者身上,而不是说什么蛮夷作乱,至少他认识到了问题的根本,如若他能一直保持着这份赤诚之心,即便他成了曹孟德又如何?历史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于桓温这句话,他身边就有个深得“魏晋风骨”真传的人跑过来反驳道:将军,这些事都是命运兴废,怎么能怪哪个人呢。桓温彻底失望了,狠狠的瞪着他说:“当初刘表有一头一千斤的牛,草料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干活却不如一头老母牛,曹操到了荆州之后就立即把这牛杀了慰劳军士!桓温以牛作比这些魏晋以来这些只会空谈浪费资源的士人。
  此时的姚襄正在进攻周成的洛阳,当得知桓温来了之后立即撤兵,并且他想跟桓温耍个小计谋。他先是在岸边的树林里做好了伏兵,然后派遣使者对桓温说:想不到将军您亲自来了,我这就投降,您让大军稍稍后撤一点,我在岸边向您下跪请罪。桓温也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知道姚襄这肯定是在耍计谋,于是很平静的对使者说:我奉命北定中原,到洛阳给皇家宗庙扫墓的,这事跟你没关系。你来不来是你的事,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别再派使者来了。姚襄恼羞成怒,立即在岸边集结军队准备迎战,桓温也不含糊,身披铠甲亲自督战,把姚襄打得丢盔弃甲,一直逃到了邙山。
  姚襄这人有点像当年的刘备,对百姓和部下军卒都还不错,所以自从他老爹姚弋仲死了之后的这几年,虽然没打过几回像样的胜仗,但是百姓却都还愿意跟着他。所以他这次战败之后,桓温军队放出谣言说姚襄已经战死,许昌、洛阳一带的百姓都痛哭流涕为他悲哀。姚襄败逃之后他的手下杨亮投靠了桓温,桓温问杨亮姚襄是个怎样的人,杨亮告诉桓温:姚襄的胸襟和才干就如同当年的孙策,而英明神武却更胜孙策。
  得知姚襄跟桓温一照面就被打败了之后,盘踞在洛阳的周成心惊胆战,赶忙跑过来向桓温献城投降,桓温进驻洛阳。桓温在西晋的皇宫太极殿前升起中军大旗,昭告天下晋室又有人回归故都了,随后大军移驻金镛城。然后去给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等扫了扫墓,并奏请朝廷派镇西将军谢尚来镇守洛阳,留下辅国将军戴施率三千人在洛阳等谢尚的到来。谢尚后来因病不能来洛阳,朝廷又改派王氏家族的王胡之前来。至于姚襄,他后来一路向西跑到了前秦的地界,在前秦的势力范围内招揽羌族、匈奴各部落,声势又逐渐壮大了。但是后来前秦派遣广平王苻黄眉、东海王苻坚、建节将军邓羌等人领兵来攻,姚襄被邓羌生擒,后来被斩首,他的弟弟姚苌率众投降前秦。
  处理完洛阳的善后事宜之后,桓温便押着周成,带上收降的三千余户人口班师回到荆州。这次北伐桓温收复故都洛阳,加上他之前平蜀的功劳,桓温立下了司马睿南迁之后两项最大的拓土之功。可惜桓温率军撤回荆州没多久,他所收复的中原故土又相继被前燕、前秦等占领,而此时的桓温因为蜀地有叛乱兴起而未能及时前去营救,第二次北伐的成果就此沦丧。
  也许前燕南下的时候桓温还有余力去援助中原,但是我们说桓温的北伐之所以与祖逖不同,就是因为当他捞足了威望之后他可以不在乎得而复失的国土。在平蜀之前或者说在第二次北伐成功之前,也许桓温还存有恢复中原帮助晋室定鼎天下的宏愿,但是当他立下了东晋开国以来最大的战功之后,如潮般的赞誉涌来,获得了即便当年扶元帝登基的王导也未能企及的声望之后,他无限的膨胀了,他想从曹孟德变成曹子桓了。于是桓温坚定信心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这信心可以使他完全忽视自己之前的成果,完全忽视中原的百姓,完全忘记了他曾经的赤诚之心。
  获得了无比声望之后的桓温开始将目光关注在了东晋朝廷权力的核心——建康,他不想再待在江陵(荆州的首府)这个小城了,他要去建康,要去尝尝手握天下大权的感觉。
  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东晋朝廷加封桓温为南郡公,将其原来的临贺郡公的爵位降为县公授予他的次子桓济(长子需要继承父亲爵位的)。两年后的晋哀帝隆和元年,前燕大将吕护进攻洛阳,之前桓温留守在洛阳的戴施弃城而逃,冠军将军陈佑遣使求援,桓温派庾亮的侄子庾希和竟陵(湖北天门)太守邓遐率军三千前去支援洛阳,并且再次上书朝廷还都洛阳,还要将永嘉年间南渡的士族百姓全部迁回以充实中原河北地区。结果呢和之前一样,朝廷不敢反驳,也予以批准。但是有个叫孙绰的,据说在历史上还以文学家、书法家留了名,他很“勇敢”的斩了出来,上书驳斥了桓温的请求,他是这样说的:元帝南迁是符合天意的,长江也确实是上天赐予的防线,永嘉之乱至今已经六十年了,中原地区早就荒芜了,咱们在这儿扎根好几代了都,最早的那批人坟头草都好几丈高了,咱们要是再回去就又把这些祖坟又丢在江南了。贸然迁都也不一定能平稳的,我知道桓温将军的话是为了国家大局考虑,但是现在北边一团乱麻,过去就是送死啊。
  孙绰的话也许有道理,但是我们从中很清晰的看到了当时的东晋朝廷以及南迁的士族们,早就失去了当年魏武挥鞭的豪情,更没有了大汉时期燕然勒石的血性,而所谓的“魏晋风骨”不过是一帮蛀虫们得过且过的一种鸵鸟生存法则而已!!
  好吧,我们再来说桓温,他自然不高兴孙绰胆敢反驳他,于是派人对孙绰说:滚回去研究你的《遂初赋》(孙绰大作),别学着人家谈论政治!随后桓温又跟朝廷争取了几次,朝廷都没有答应,他方才作罢。
  桓温的强硬使得建康城内的哪些官老爷们自然也不高兴,所以想办法削去了他管理的交、广州两州的权力,增加了并州、司州、冀州三州都督的职务,这三州完全不在东晋朝廷的掌控之内,所以拿了也是白拿,桓温索性推辞不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