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从基建狂魔开始称霸大明 / 第十一章 下饵

第十一章 下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很多东西都是明朝传入的,比如玉米红薯辣椒烟叶什么的。
  吃的没普及呢,烟叶这不能果腹的东西反是规模种植,救命的粮食比不上消遣之物,让王宁相当无语,哪怕他也抽烟。
  烦躁之下,王宁面不改色耐心的倾听。
  包打听都没这么详细,王宁还适时的接话,没一会工夫,就对这一州的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见这人开始重复絮叨了,扯个由头,告辞离开。
  穿越前王宁的老家和这地级市交界,无论是亲戚还是后来打工遇到的同事,相处下来都还不错,王宁对这个地级市印象不错,哪想过几百年前的士绅竟如此不堪。
  利益驱使是吧?反正自己的目标是微山四湖,离这里倒也不远,算是紧邻,既然追名逐利之地,有机会倒是可以狠狠的打击一下,顺便捞上一笔增强实力。
  心中定计,不妨此时先下饵。
  赶路半晌又休息一夜,顺便教授了下刘宝儿,次日快到中午,终于赶到了州城。
  对这州城,王宁听说过的也就是太白楼,其他的倒没怎么关注,前世没来过,此时闲暇,倒是可以看看,再说了,下饵么,找个标志性的地方,一旦传为佳话,更好流传不是。
  王宁准备的饵,正是镜子,在小说里那么多靠镜子起家的穿越客,自己带着工业园要是都不用,实在有点可惜啊。
  打听了几次,直至午后才到了太白楼下。
  本来么,这州城就是王宁穿越后见过的,最是城高池深的大城,城墙都有十多米高,这太白楼又建在城墙上,看着还着实壮观。
  王宁还听到几声路人的惊叹,看来是慕名而来的。
  见有别人摆摊卖些吃喝或纪念用的小物件,王宁也是随意,在地上铺了一方破布,镜子往上面一摆,这就练上摊了。
  寻常路边小摊,也只一分钟左右无人在意而已。
  “咦!这是何物?”
  一声惊叹,这人忍不住近前细看。
  “西洋镜。”王宁笑道。
  “老天爷!!!照人这般清楚!汗毛可鉴啊!”
  失态的一声喊,顿时吸引了几人围了上来。
  手手相传,惊叹一声高过一声。
  “这就是琉璃镜?端是神物!比之铜镜可光鉴多了。”
  “汗毛可鉴!果真神奇!”
  “今日方知自个模样!张兄你也看看自家长相,好玩着哩!”
  人越聚越多,不少人都看过了,王宁含笑将镜子收回,在手中晃了晃笑道:“这物件诸位也过了眼了,在下有意出手,价高者得!”
  “小生出银二十两!”
  “张兄莫急!”结伴而来的另一位慌忙拉住正色道:“这物件稀罕,别是宫中贡品....还是问好了,来路清白才好入手。”
  “贤弟说的是,一时心急,倒是疏忽了!”出价者谨慎道:“小哥,我贤弟说的,你看....”
  “谨慎些也是应该的。”王宁将镜子对准这书生,悠悠叹道:“宫中有没有这西洋镜在下不知道,但我这西洋镜,唉!实不相瞒,这可是在下一家父兄,连带十余位同伴葬身大海才换来的。”
  “一船的宝物在滔天巨浪中沉入汪洋大海,也只这西洋镜最是贵重贴身放着,这才侥幸保存,是在下孤身一人扒着一块木板,在茫茫大海上漂流月余,数次险些葬身鱼腹,绝望之际才在登州府上了岸,如此还不算清白,在下也无话可说。”
  如果是住在海边或出过海的人,一般都知道,海上阳光毒辣,常年出海的人面色泛红,哪像王宁这般白净?
  漂流月余,别说木板了,就是小木船,若是没有淡水,也能活活渴死,不是人人都像《太平洋幽灵》里的战士那般坚强。
  又是死了十几人,又是唯一幸存者险死还生的,对这些没有航海常识的古人来说,那可信度可就太高了。
  尤其是宝物动人心,贪婪作祟之下,更不会多想。
  “小哥这一说,其中艰辛实在令人扼腕。”
  王宁叹道:“若非流落至此没了盘缠,在下实在不舍得出手这等宝物。”
  人早已围的里三层外三层,怕是有上百了,有人叫道:“这位小哥这般遭遇,在下感同身受,这样吧,我出三十两银子,聊表心意!”
  有人不屑道:“三十两?添置个上好铜镜都不止三十两!我出五十两!”
  “这不是咱出门没带银子么...若是小哥愿意,我愿出一百两!先给三十七两算作定金,我家就十几里路,跟我回家再取余下的银子。”
  不等王宁回话呢,又有人高声道:“一百二十两!”
  表心意的那位一听,心中盘算一下,最终泄气,看来是财力难以为继。
  “我出一百五十两。”
  “一百七十两!张兄勿怪,实在这宝镜稀罕!小弟也有意购置。”
  “无妨,这位小哥也说了,价高者得,贤弟有银子,自然也可出价!我这块玉当初是一百三十两买来的,作价一百两如何?我出二百两!”
  这位张兄虽然说的客气,却解下随身玉佩,接着叫价。
  王宁皱眉苦道:“在下这镜子只卖金银,对别的东西,一来不识,二来也用不着,这以物易物就算了。”
  王宁这话一说,两位书生同时气苦。
  哥俩结伴游济宁,彼此知根知底,知道刚才的出价是对方的极限。
  张兄还好,反正没银子加价了,没什么心事,另一位可就忐忑了,一百七十两银子,在宝物面前,还真不多。
  这忐忑还没多久就被打破。
  “二百两!”
  “二百零一两!”
  “二百一十两!”
  哪怕那俩书生商量过,将银子凑一块叫价两次,最后也只能徒呼奈何,叫价很快上了四百两。
  四百两银子之后,一两二两三两的加,最终以四百三十四两的天价,被一个带着随从的胖子购得。。
  又添了十五两的金元宝,外加几锭银子,虽然这个价在王宁眼中不咋地,好在只是下饵,也不以为意。
  王宁很快出城,不久就觉有人跟着,扭头一看,正是那所谓的表心意的汉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