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穿越明末之我是崇祯胞弟朱由思 / 第四章 你好,袁崇焕

第四章 你好,袁崇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御书房,崇祯与朱由思望着大明地图,若有所思。这是一崇祯靠着前世的记忆绘制的大明地图,虽然用水墨画的中国地图有些新奇,但肯定要比传教士画的准确。
  崇祯看着地图说道:“相佑啊,家民哥到这也有六七年了,当初魏忠贤专权,国家一片黑暗,我本想置身事外。但是先帝却待我这般好,他英年早逝,又没有孩子,便传位给我,让我当尧舜。”崇祯说着,大笑起来。
  朱由思看着崇祯他鬓角的白发,知道他这些为这个国家付出了太多。“家民哥,你我既来了这个时代,可能都有各自的天命,你是一国之君,肩上扛着太多责任,我理解你的辛苦。”听完朱由思的安慰,崇祯拍了拍现在这个弟弟的肩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本想做个置身事外的富贵王爷,这个时代却由不得我自己,我既然成了崇祯这个亡国之君,总得做些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但我不懂历史,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干掉了魏忠贤,但是国家的情况反而更差了,国库一年比一年空虚,内忧外患一年比一年严重,治国难啊。”
  崇祯抚摸着地图,叹气道“不过现在好了,你来了,我想应该可以避免一些以前崇祯犯的错误了,我的内心的孤独也能减轻一点,毕竟我们是同一个是时代的。”
  朱由思拍了拍了眼前这个男人的肩旁,笑了起来:“说起来,按照以前我可应该叫你叔叔,2020年你38,我20岁。”崇祯被朱由思的话逗笑了,回答道:“哈哈,好的,我的大侄子!”
  朱由思双手趴在地图上,看着被圈起的辽东,他明白已经崛起的女真是大明版图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国家的发展与安全。
  “皇兄,我一定会把我知道全部告诉你,让我们携手同行,一起中兴大明,复兴中华吧。”朱由思坚定地看着崇祯。崇祯心中也是激动不已,猛拍了一下书桌,说到:“好,你我兄弟今日就在此许下诺言,一起努力中兴大明。”
  想起朱由思说的让祖大寿诈降的话,本就疑惑的他,现在正好有机会问一下。“相佑,你说让祖大寿可行么”崇祯问道。
  “皇兄,我实话告诉你,即使我不提,历史上的祖大寿还是会诈降的,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给他机会,这样他一定会感激朝堂对他的体谅,如今他打不出去,援军进不来,所以诈降也是现在不是办法的办法了。”朱由思慢慢说着自己的思路。
  崇祯一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时,王承恩慢慢走到了崇祯旁边,对崇祯说道:“皇上,袁崇焕到了,正在外面候着,现在是否让他进来?”听到王承恩的话,崇祯迅速转换了一副威严的表情,对王承恩吩咐,让袁崇焕进来。这一点也让朱由思不得不佩服崇祯掩藏心情的功力,这或许就是多年浮沉朝堂所练就的。这些帝王心术,他还是懂的。
  殿外在接到旨意后,随着小太监一声“宣袁崇焕进殿觐见”,我们的袁督师就这么登场了。
  崇祯正襟危坐在楠木椅上,王承恩半身弓着身子在崇祯的右边,脸上充满着对崇祯的崇敬。坐在崇祯左边的朱由思把着一切看在眼里,怪不得王承恩会跟着历史上的崇祯上吊,真是忠心耿耿啊。
  门口走进来一人,还没等朱由思看清楚便跪在崇祯面前。随后雄浑却干净的声音响起,“罪臣袁崇焕叩见皇上!”
  “袁爱卿请起,一晃四年未见,爱卿可好?”崇祯喝了口茶,应声问道。
  袁崇焕感谢一番,便起了身。这时朱由思才能好好观察一番。从头到脚打量了袁崇焕一番,朱由思暗自赞叹:“不愧是袁崇焕,好一表人才。”
  此时的袁崇焕虽然穿着一身布衣,眉清目秀,但举手投足之间处处散发着武将的豪气与爽朗。他面对崇祯的目光没有丝毫躲闪,沉着平静。一阵微风吹过下巴上恰到好处的胡须与白净的面庞,乍一看竟有仙人之感。
  崇祯面露微笑,略带打趣问袁崇焕:“几年之前,朕让你回家反省,可这一来一去,朕倒是把你忘了,几年下来爱卿可要怨朕吧,是朕的错。”
  袁崇焕一听皇上向他认错,但他是断不能顺水推舟,连忙弯下身子施礼,说道:“陛下如此说实在折煞罪臣,几年下来,罪臣对自己在家好好反省过,阅读了许多古籍,也着实让自己有所提高。”袁崇焕虽然嘴上说着在家反省,其实他也没闲着,走遍了大江南北,对大明的问题有了许多见解。
  崇祯听了,眼睛泛着好奇的目光,笑着摸了摸他下额少的可怜的胡须,说道:“那好,朕就再问问你,几年可平辽?”
  袁崇焕一听又是当年的问题,有了前车之鉴,他不敢再大言不惭说“五年可平辽”,他瞟了一眼桌上的地图,慢慢答道:“陛下,罪臣这些年在家反复研究,认为平辽之事,要彻底消灭满人是一件任重道远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同时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辽东海师予以辅助,控制辽东河流,投送我军,就好像束缚在满人身上的一条锁链,关锦与东江互为犄角,前后夹击,当然还要加强军备……”
  袁崇焕侃侃而谈,崇祯倒也饶有兴趣,但朱由思发现袁崇焕说的还是以辽东防备为主,忘了加强其他地方,尤其是宣大山西一线。历史上,皇太极恰恰就是绕道北京,正因为此事也要了他的命。
  朱由思听了,发问道:“袁大人,关锦防线固若金汤,这一点众人皆知,皇太极更是清楚。攻城不是满人所长,如果他绕道蒙古从宣大出兵,像‘己巳之变‘那样怎么办?”
  这时各位读者可能要问,袁崇焕不是在京师么,他不应该知道么,这场发生在崇祯二年到崇祯三年的大偷袭。但是由于崇祯的身躯内已经是另外一个灵魂——张家民,这一场本来惨烈的后金攻明京畿之战在这个崇祯的组织一下,虽然也受到了损失,但相比真实的历史好了太多。袁崇焕本来会因这场战争身死,但如今时空悄然发生了变化。
  袁崇焕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少年是谁,但他听了没有慌乱,反而从容不迫地说道:“在加强边关军备基础上,来个关门打狗,以直隶、辽东、宣大三地之君合围,即使不能消灭主力,也能使满人伤筋动骨。”
  朱由思又问:“可我军畏满人如虎,野战更是败少胜多,靠什么去跟满人的骑兵野战?”
  袁崇焕见眼前少年穿着一身亲王常服,猜想可能是某个亲王的世子发问,自然也不好回绝,但见这少年说话咄咄逼人,才开始觉得来者不怀好意。可袁崇焕也是有本事的人,这怎么会难道他。
  “故臣以为要操练新军,比如在辽东’以辽人守辽土‘,辽人大多与满人有杀亲之恨,所以选为士兵最佳。”袁崇焕从容答到。
  朱由思听了也只好心服口服,找不出毛病,就不再发问。崇祯见袁崇焕应对自如,心中也多了几分赞赏,对袁崇焕说道:“今日辽东战事吃紧,总兵祖大寿筑大凌河城被围,几个月也解不了围,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对于大凌河被围的事情,袁崇焕早已经听说了,他认为这样下去祖大寿早晚也会玩蛋,还不如让他诈降。祖大寿什么性格,他最了解,不可能为金人效命。所以,袁崇焕也提出诈降的方案,只是比朱由思更加详细完备。崇祯一听,更加赞赏,他的想法与朱由思的想法与历史完全一致,当即命令袁崇焕去辽东官复原职,帮助孙承宗实施这个方案。袁崇焕一听大喜,这下他又有舞台施展他的抱负与才干。
  袁崇焕在出宫路上,也向太监打听那个少年是谁。当太监告诉他是皇上胞弟——英王朱由思时,他也震惊了。虽然前些日子,满城都在找英王,但这么快就找到了,而且这英王看上去气宇轩昂、见识非凡,一点都不像是流落民间的样子。
  一个月后,辽东传来战报,皇太极中了祖大寿诈降之计,在祖大寿所部和辽东袁崇焕等部里外呼应下,皇太极中了埋伏,明军斩敌近千级。虽然祖大寿本部损失严重,但这也是几年以来少有的战果。皇太极撤离了围兵,祖大寿也被解救了出来。英王朱由思因为出了这一计名声大震。坊间也有了关于朱由思的传说。。
  关于祖大寿,从假扮满人士兵突围进城的传命人带来的消息更是如释重负,后来得知是英王的计策更是感恩戴德。别忽悠的皇太极雷霆大怒,可怜了大凌河周围几个村庄,成了皇太极泄愤的刀下冤魂。崇祯借此机会,提出英王参与上朝,虽说官员都以亲王不得干政上奏,但是崇祯认为英王年纪尚小,且才智出众,如今国家内外交困,更加得任人为贤。
  皇上都拍板了,其他大臣又能怎么办?朱由思上朝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