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莽是从基层上位的,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令他对民间百姓的疾苦以及官僚机构的腐朽有着深刻的体会。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作为新皇帝,他自然要为了他心中的理想国而玉碎瓦全。
果不其然,王莽的动作很快。
继登基大典上封完四辅、三公、四将总共十一公后,王莽又下了道有关官员的任命诏书,这份诏书的名单更长,涉及卿大夫、侍中、尚书等官员,几乎把在京在朝的主要职位都封了一遍。
新皇登基,改朝换代,封赏官员,大赦天下都是常用的手段,倒也无可厚非。
王莽的思路很清晰,追随他的人要升,威胁他的人自然就得降。这样有升有降,天下才能平衡。
当今天下,谁能威胁他?
王莽心里清楚的很,那些刘家人,一直都耿耿于怀,只不过自武帝实施推恩令以后,刘姓诸侯彻底失去了做大的可能性,才让他们这些外戚有了机会。
所以,王莽对刘氏皇族采取了无情的打压。他还清楚地记得居摄那两年,首先举起反他的大旗的便是刘氏宗亲安众侯刘崇,而紧随其后造反的东郡太守翟义也是拥立刘氏宗亲刘信为皇帝的。
这两次地方反叛还只是他做假皇帝的时候发生的,如今他做了真皇帝,掌握了天下权柄,必须防患于未然。
王莽的第一刀砍在了刘氏皇族的实权派头上,他下令所有在外担任郡守的刘氏皇族改任谏议大夫。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既扎紧了刘氏在地方做大的口袋子,又保留了他们说话的权利。
“有什么问题,上上奏折嘛,动刀动枪多不好!”这是王莽的心里话。
王莽的第二刀瞄准了他名义上的外孙,也就是退位的皇太子孺子婴身上,他的这个外孙虽然只有三岁,也没真正的当上皇帝,但毕竟是汉朝江山的一面旗帜,万一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他的新朝也是个巨大的隐患。
王莽下令改明光宫为安定馆,把他的女儿安定太后王嬿迁至安定馆。原大鸿胪府为安定公府第,安定公刘婴在安定公府抚养,安排门卫,使者监管,而且严令刘婴身边的奶娘和抚养人员不准与刘婴说话,这么一来,刘婴完全与世隔绝,后来刘婴长大后真的连牛羊等六畜都不认识,俨然一个傻子。
而王莽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不过即便如此,王莽也没有完全放心,王莽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把自己的孙女,也就是被他逼杀的长子王宇的女儿嫁给了刘婴。他的孙女,面对一个被圈养的前朝傻子,日子可想而知。当然王莽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他得堵朝野上下的悠悠之口啊。
“你们不是都说我王莽阴狠么?连小孩都囚禁。你看我不是把孙女都嫁给他了。”
王莽的狠厉,令年幼的王嫣对父亲心生恐惧和隔阂,经常以生病为由不去朝见王莽。
王莽也不是完全绝情之人,他也心疼他这个女儿,王嫣八岁就嫁给了平帝刘衎,成了皇后,第二年刘衎被毒死,王嫣小小年纪成了寡妇,王莽弄来不到一岁的刘婴给她作伴,说实话,王嫣也挺喜欢这个孩子的,没想到刚刚有了感情,王莽又硬生生地把刘婴带走,让她在偌大的宫廷,失去了玩伴,少了太多的乐趣。她对刘婴的挂碍,还有对家人的思念,令她从小就体弱多病,王莽看在眼里,也是疼在心里。
但作为皇帝的王莽,他能干什么呢?他只能任由这样的现实继续残害他的女儿,因为他的宝座尚未稳固,而他的改革还未推行。
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见女儿王嫣实在孤苦,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将其改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改封王嫣称黄皇室主,为王嫣改嫁扫清名义上的障碍,然后又在朝中物色长相较好,家世不错的,立国将军成新公的儿子孙襐扮成医生以看病名义接触王嫣,而且王莽交待了下去,名为看病,实为调情,如果能成可重重有赏。不过估计孙襐不是王嫣喜欢的类型,相亲没成功,反倒被王嫣骂的狗血淋头,而王嫣还被气的一病不起。
王莽面对这么倔强的女儿,也是无计可施,索性再也不提,由她去了。
王莽的第三刀还在继续,他认为汉朝的诸侯称王,引起了四方蛮夷效仿,违反了古制,应该把诸侯王统一称公,四方蛮夷及冒用帝王尊号的人都该称侯。于是,一道诏令下去,汉朝三十二个诸侯王无一幸免,去掉了王的称号,只能称公。而多达一百八十一人称侯的则降为子。而且这也不算完,王莽只要抓到他们的把柄,就毫不留情地褫夺他们的爵位,任凭你哭爹喊娘把祖宗搬出来都没用。其实王莽的用意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就是打压刘氏宗亲,削弱他们的力量。
事实上,削弱地方豪强的力量也是顺应民心之举,王爷的位置传了数代,很多诸侯早已蜕化成敲骨吸髓的国家蛀虫,除了谋私利,已经不会干别的,所以地方上和老百姓的怨恨是很大的,所以他们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无条件的支持,平时这帮大爷在地方上哪个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子,对于老百姓来说,能有人为他们打打土豪,就等于给了他们美好生活的希望,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呢?对于非刘氏系的官员来说,这也是天大的好事啊,打压一派,自然就能有很多官位空出来,这样自己人也就能去接管权利,顺便踩一脚,博取点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王莽的这些措施虽说用意很明显,引起了拥刘一系的不满,却得到了老百姓和忠于他的人的拥护,并未造成社会动荡和严厉的反弹。
抑刘的策略有了实际效果,让王莽喜上眉梢。
他志得意满,意气风发。
他在推进理想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按他的计划,他要跨出更大的步子,做万世的圣君。
至于步子太大会不会扯到哪里,已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