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道运天下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谈

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司马君实司职西京御史台,鸣泽你去拜访他恐怕不太好?”王元犹疑着。
  
  毕竟司马令的身份不一样。
  
  姜桓笑得平和,对王元,王彪解释道,“司马君实司掌西京御史台,侄儿身为监司,上门拜会本来是有些不妥当。不过……他毕竟是司马君实,侄儿既然身为相公弟子,前去拜会,当不虞被人误会。”
  
  他需要去见刘宗周,他也必须去拜会傅弼,还有范镇等一干身在洛阳的开国致仕老臣。这些元老,不论姜桓想见或不想见,依礼数他都该去拜会。
  
  先来见二王,只是因为王舂对他有半祖之亲,放在第一位,不会让一干致仕老臣认为姜桓失礼。可是若是他始终不去拜见那些老臣,京城里面的皇帝,看好姜桓的杨嗣源,都要以为姜桓崖岸自高、不会做人了。
  
  唯独司马令,却是姜桓不需要见,且因其司掌西京御史台,也不该特意去拜见,但他却想见上一面的。
  
  倒不是因为来自于后世的记忆。那些记忆之中,有关司马令的,除了是燕王一朝名臣,就是《齐书》了,这位司马君实靠着这本史书成就“史公”的称呼。
  
  而是这些年来,姜桓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对司马令有所了解后,因此而产生的兴趣。他想登门去瞧一瞧,看看司马令到底是何样的人物。
  
  自家的师长对韩琦、傅弼、刘宗周都不是很看得上眼,唯独对司马令,却是看得极重。
  
  张太虚的那封《答司马谏议》,可谓是变法的宣言和号角。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难壬人,不为拒谏。’
  
  几个排比句如同床子弩射出的一枪三剑箭,一记一记的扎向旧党的心窝。
  
  这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张太虚将他绝于世的文采挥洒得淋漓尽致,姜桓至今都能背下全篇。看看在正文中的最后一段‘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安石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安石之所敢知。’慈煌煌雄辩之言,尤其让姜桓激赏不已。后来他受到监安上门的郑侠弹劾,上殿自辩时,也顺便借鉴了一下。
  
  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张太虚能写出这一篇佳作,全是靠了司马令几封信的刺激,韩琦、傅弼和刘宗周可都没有一个能做到。
  
  而且张太虚还司马令是反变法派的赤帜,当时刘宗周可就在枢密院中,担任着枢密使。对新法反对最为激烈的刘宗周,都已经喊出了‘为与士大夫治下,非与百姓治下’,但在张太虚眼中,依然不是赤帜。可当子要任司马令为枢密副使时,便就是为异论立赤帜。张太虚对司马令的看重,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姜桓觉得,司马令应该不喜欢张太虚的看重。
  
  他是想要有所作为的官员,距离宰执曾经只有一步之遥,世人也都视其为宰相之才。
  
  正常来,五十到六十岁,应该是一名官员站在一生最高点的时候,章惇便是如此。李国辅、严伯豪、杨嗣源也无不是如此。可司马令却因为政见相异的关系,却硬是被张太虚逼得在洛阳写近五年。
  
  看见曾经的好友执掌一国大政,成为能在下郡国呼风唤雨的人物,司马令在家里挖个地洞进去写的心情,姜桓也能体会得一二。
  
  当初傅弼初回洛阳,曾问邵雍近日洛阳城中有何新奇之事,邵雍回答,有一巢居者,有一穴处者。前任执政王拱辰在自家中修了三层高的中堂,而司马令则是在独乐园挖了个地窖去写,所以一个叫巢居,一个叫穴处。傅弼在大笑之余,心里还不知怎么翻腾了。
  
  换作是他姜桓,要么就是将恨意积蓄在心底,或者就是心灰意冷,从此以山野为念。但从姜桓听的司马令的近况中,可是半点也不像是心灰意冷的样子——虽然司马令应该是君子,而姜桓不认为自己是君子,但人性应该是共通的,姜桓并不觉得司马令的想法会与自己太大的差别。
  
  所以姜桓对司马令很有些兴趣,想面对面的了解一下司马家的这一位史学大家。
  
  姜桓对司马令的态度让王元、王彪有点纳闷,怎么也不可能想得到姜桓他仅仅是好奇的缘故。
  
  不过以姜桓为人、心性和才智,两人也不觉得他会做出什么样蠢事来。独乐园也不是龙潭虎穴,姜桓拜访一下司马令当也不会有什么大事。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