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西阳沟纪事 / 第七十六章设计变更

第七十六章设计变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中秋节过后几天,整个工地上事慢慢的多了起来,几个小的墩台基坑已经挖了出来,但是在设计标高的位置,却并未挖到设计要求的岩石,也就是说地质情况跟设计所描述有些不一致,这就需要设计代表现在勘查,以确定明挖基础的最终做法。
  
      吃过中午饭,涂安宜就已通知汪剑涵等下午一起去九号墩基坑,请了设计代表来现场确定方案,这是西阳沟大桥的第一次,所以新来的四人都没接触过,林工要求一起去参加,一来可以现场记录设计代表的指导意见,二来大家也可以学习变更设计中的一些程序性要求,以后就能循章办事了。
  
      汪剑涵特意又把铁路工程书藉拿出,把相关的知识再学习了一遍。
  
      九号墩在西阳沟西侧半山坡上,此处地势陡峭,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工人施工都是自行攀爬,每天走的可能都不是同一条路,汪剑涵爬过很多次,放中心桩位,测量基坑底标高,都需要从下面往上引点,工作起来异常艰辛,纵然是空手去到基坑都很困难。
  
      林工带着汪剑涵、涂安宜、向妮、葛小娟、小朱五人在工地现场等着,设计代表由指挥部技术圆带着下来。
  
      “林工,如果这挖不到岩石,那是采取措施回固呢,还是继续往下挖,直到挖到基岩?”
  
      汪剑涵看过书上的技术要求,但却还是拿不准应该怎么做,所以在工地上对着林工问道。
  
      林工看了看,远处还没有车辆过来,于是说道:“这要看基坑底的地质情况,如果与岩石差不了多少,只要再往下挖,挖到基岩就可以了。”
  
      汪剑涵若有所思的又问道:“那加深了,桥墩高度也增高了,是不是相应的承台、墩柱都要调整?”
  
      汪剑涵想的是,这加深了承台必也需随着调整,而桥墩也会变化,那整个变更就性质不一样了,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确定。
  
      林工想了想说道:“小汪,变更的目的也是保持着最简单,最适合的方案,所以我们变更力求上面墩柱不变,只是加深加大承台,而承台面标高保持不变,这样只需承台变更,涉及的越少越好。”
  
      林工这样一说,汪剑涵才清楚,不论基坑如何,只需要在承台上做变更,就不会涉及到上部结构,这样变更也不会用太长时间,程序是也简化不少,要不然那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来认可。
  
      这时远处一辆吉普车向工地开来,林工一看,脸上缓合下来,心里踏实许多。
  
      整个公司所管的地段,只有一个设计代表,每天都会有很多突发的情况需要设计代表确认,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涉及到桥梁结构、工程数量增减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设计代表来确认,所以远处那辆行进中的北京吉普就是设计代表的专车,每天都会奔望在各个施工点。
  
      车子一摇一摇一来到工地,林工带着几人迎了上去。
  
      车里连司机一共三人,只见车上下来一个中年男子,一个发须半白的老人。
  
      “林工,让你们久等了!”那个白发老人一见林工就笑着说道,一副很客气的样子。
  
      林工见状也笑着迎上去,双手紧握老人的手说道:“没有没有,我们也刚来,让马高工辛苦了。”
  
      说完又与另外一个中年男子握手,汪剑涵几人站在后面。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个是马高工,中铁某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专门负责我们这一段的设计工作,这位是指挥部总工候高工,都是铁路专家。”
  
      林工边说边为汪剑涵几个介绍道。
  
      汪剑涵看那白发老人马高工,看样子应该至少六十多岁了,一脸的风霜,但精气神却很好,身材不高,戴一顶白色安全帽,身着指灰色工作服,工作服上镶着某设计院的标志,脚下穿一双解放鞋,乍一看跟普通的铁路老工人一般无二,只是脸和手都比较白净些。
  
      而另一个较胖些的中年男人候工,则脸上风尘仆仆,皱纹密布,戴一副老式眼镜,那镜片很厚,一副知识分子的标准模样。
  
      涂安宜赶紧递过两瓶水过去,两人也不客气,揭盖就喝了几口,他们也知道马上就要爬山,先喝点水,聚集点力气。
  
      林工见状赶紧掏出烟,给三人递了过去,那马高工不抽烟,只候工接了点燃问道:“林工,那九号墩应该在半山坡上,路况怎么样?”
  
      林工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说道:“实在不好意思,那九号墩位置实在有些陡峭,要爬上去需要费些劲。”
  
      马高工一看,脸上嘿嘿一笑道:“有多陡,工人都能挖出基坑来,我们就上得去,候工你不用担心我,我一辈子都在这铁路线上跑没事的,走吧!”
  
      马高工说完甩开膀子就朝九号墩那边走去,大家也都赶紧跟在后面。
  
      穿过八号墩的承台,马高工边走边看着这新式的爬模道:“林工,你们四十二队还是善于创造的,利用高架索道做成这爬模,是省了很多事,看来这进度也还不错。”
  
      林工紧赶两步,与马高工并排着说道:“这个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因地制宜的土办法。”
  
      林工对这个肯定,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毕竟这马高工算是辗转全工,一直在铁路建设线上奔劳大半生的老专家了,能得这样的人肯定,对于搞技术的人来说,也算一种不小的荣耀。
  
      过了八号墩的承台,就要开始爬山了。
  
      这八号墩与九号墩梁上三十米“t”梁,也就是说墩与墩平面距离是三十米,而八号墩高七十多米,而九号墩只有三十米,承台之间的高差竟是四十多米,所以整个山坡的陡峭是可以用数字算出来的。
  
      林工走在那马高工后面,时刻准备扶一把,但那马高工虽看似六十多岁,但走起路\爬起山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比之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得上健步如飞。
  
      马高工躬着腰,手上不时拉着边上的灌木枝边拉边向上攀爬。
  
      汪剑涵走在最后面,汪剑涵背着工具,而向妮与葛小娟则处在中间,两人脸上已是汗流满面,虽然这已是深秋,天气不再炎热,但爬山特别耗体力,纵然是汪剑涵现在也已是气喘不已,但却都咬着牙坚持着,前面六十多岁的老专家尚且在爬着,年轻人们又怎么能喊累叫苦呢!
  
      已经爬了二十多米的高度,马高工拾了一根木棍支着,站在一块石头旁,看着下面,略做休息。
  
      “马高工,喝点水。”
  
      涂安宜气喘息息的爬到跟着,把水递了过去。
  
      涂安宜负责背着水,所以也走在前面。
  
      马高工喝了一口水,伸手从兜里掏出一块方巾,把眼镜脱下来擦了擦,笑着说道:“年纪大了,体力下降的也快,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林工这几个就是你们队今年分来的新生吗?”
  
      “是呀,现在要人也难,各个学校凑了四个来!”
  
      林工感觉招个人老难一般,却不知道现在已今有很大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难与找到工作了,并且大量下岗工人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力市场相对来说是比较充沛的。
  
      “兵不在多,在精呀!”
  
      后面的候工很有感叹的说道。
  
      马高工看了看后面向妮现葛小娟,一头汗水,又看看汪剑涵背着两个工具包,很满意的说道:“我看这五个年轻人还不错,至少还能跟得上我这个老头子,有些单位的年轻人现在一是怕吃苦,二是不好学,三是嫌弃这环境差\工资低,都不愿来一线工作的。”
  
      汪剑涵五人一听,马高工竟也表扬起五人来了,个个都是面带微笑,斗志昂扬。
  
      林工也看着五人说道:“还不错,能吃苦,也好学,好用!”
  
      林工的话中有肯定,也有无奈,就如同汪剑涵一般,虽然测量工作没什么问题,但修桥这活,还需要懂更多的工程知识,所以算起来还不算一个称职的技术员。
  
      马高工仰头看着前面的几块突出的石块,无比感叹的说道:“修铁路的一线工作,确实是苦,能吃苦呆得下去的,已经很不错啰!”
  
      边说着边向上再爬。
  
      上面这一段可不比下面的这一段,下面的只要费点力气,而上面这段却是需要手脚并用了,坡陡,并且有些地方无路可走,只能顺着山石攀爬,林工在马高工后面也是边爬边撑着马高工,防他摔倒。
  
      这上面基本上已经不能叫坡了,民经几乎算是垂直向上的,人也不仅是躬着身子,有几个地方人需要帖着山石,脚手并用,像攀岩一样,特别是有两处,几块巨石突出,把整个向上的路挡住,人需要从石头缝中攀爬过去。
  
      几个人站在石头下面,一个一个的送了过去,后面的人也只能帮上一点小忙,主要还得靠自己,幸得这马高工常在这一线工作,虽然看起来已是专家一级的领导,但爬起山来比年轻人经验更丰富,更有技巧。
  
      爬过了这几块石头,上面就要好很多了,石与石之间皆有可通过的泥夹层,这样人可以从石头中间走过,四十多米的垂直高度,竟爬了有一个小时,才安全的到达那九号墩基坑。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西阳沟纪事》,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手机站: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