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历史很好看 / 第八章 迭相吞噬

第八章 迭相吞噬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唐昭宗木然坐在宫中,呆呆地望着空空的大殿。刚刚就在这里,他把自己的两位宰相赶了出去。
  韦昭度和张浚两个无能之辈,败光了自己辛苦积攒的一点家业。他愤怒地革去了两个人的宰相之职。
  但是很快昭宗发现,愤怒又有什么用呢?十万禁军再也不可能回到长安山呼万岁了。
  事实上,昭宗原本还有一股力量可以利用,那就是大太监杨复恭的部队。
  宦官虽然弄权,但是一切政治合法性都要建立在皇权的基础上,杨复恭愿意且必须掏出自己的家底保护长安。
  但是随着杨复恭的死去,他在各地的干儿子们树倒猢狲散,这股力量也不复存在。
  铲除杨复恭是昭宗必须做的,但是昭宗做得太急了些。
  失去了最后的武装,此时的长安仿佛一只失去外壳的河蚌,搁浅在滩涂。无数饥饿的鹳鸟在四周盘旋,盯着这块嫩肉。他们暂时还不敢冲下来,但这一天不会很远。
  【朱温的邻居】
  对于长安的空虚,朱温是知道的,但他没有对长安采取行动。这当然不是因为他忠君爱国,更不是因为他清心寡欲。虽然此时最大的威胁秦宗权已经被灭,朱温的邻居还是不少,四战之地的问题不解决,舍近求远就没意义,也不符合朱温实用主义者的风格。
  接下来朱温要做的,就是解决他的邻居们。
  朱温的东北,住的是天平节度使朱瑄和朱瑄的弟弟泰宁节度使朱瑾。两兄弟组成联盟,占据郓(yùn)州、曹州、濮州、兖州等地,覆盖了今天的山东西部。
  朱温的正北,住的是魏博军节度使罗宏信,占据魏州、博州等地,位于今天的河北大名一带。河东之战之后,魏博已经在事实上归顺了朱温,成为朱温面对北方的屏障。
  朱温的南面是淮南杨行密,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他后来成为除了李克用之外,朱温最大的敌人。
  朱温的东面,是在消灭黄巢过程中与他并肩作战的武宁节度使时溥,占据着天下重镇、号称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
  他们中幸运地成为朱温第一个目标的,是时溥。
  【幸运的时溥】
  时溥同学确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他是徐州人,割据的地盘也在徐州,所以时溥拥有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幸福——工作离家近。黄巢死在狼虎谷之后,时溥幸运地得到了他的人头,并送到成都献给唐僖宗。于是,他被唐朝官方评为平定黄巢之乱的第一功臣。
  时溥另一大幸运就是占据了徐州这块宝地。作为如今全国唯一一个既包邮又供暖的地方,徐州的地理特殊性无与伦比。它通南达北,扼守要冲,同时是北京、南京、开封乃至洛阳等各大古代政治中心的门户,很容易成为各大势力的地理战略中点。此外,由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这里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战争中,后勤的地位举足轻重,掌握徐州就掌握着运输优势,也就意味着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但正是这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徐州兵家必争之地的地位。有人对中国史料可见的战争做过统计,其中发生在徐州的战役在400次以上,远超中国其他任何军事重镇。中华上下不过五千年,这意味着徐州每十年就会发生一场战役。如果除去史料散失的远古时期以及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这个频率还将更高。
  时溥的命运和他脚下的徐州一样,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因福得祸。
  平定黄巢之乱,时溥同学虽然确实出过力,但比起李克用、朱温、王重荣等人,实在不够看。他被评为剿灭黄巢第一功,自然有很多人不服。
  朱温同学就是其中最不服的一个。
  在朱温蚕食恐怖皇帝秦宗权的时候,时溥也没法消停。朱温打着天子诏书,奉诏讨伐秦宗权,借机也在找时溥麻烦。
  光启三年(887年),秦宗权部将孙儒攻打杨行密的扬州。朱温得到消息顿时义愤填膺,马上表示要支援杨行密。去扬州要经过徐州,朱温就向时溥借道,毫无意外地遭到了拒绝。
  朱温沉痛地表达了自己的惊讶和遗憾,然后下令攻打徐州。
  时溥的力量完全无法对抗朱温,被夺走大量城池。与此同时,朱温对徐州采取怀柔政策,引诱时溥的下属投降,又吸纳了大量徐州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叫刘知俊。这也是一位有故事的老同学,我们留到以后再讲。
  此刻的时溥,只剩下徐州一座孤城,被朱温的势力包围,败亡似乎已成定局。
  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朱温的另一位邻居朱瑄,派弟弟朱瑾对朱温的侧方发动了进攻。
  【朱家兄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话,作为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也道出了古今中外政治关系的根本原则。
  朱瑄、朱瑾两兄弟,曾经是与朱温一起对抗秦宗权的盟友。在击败秦宗权的过程中,朱家兄弟出钱出粮出军队,帮了朱温很大的忙。为此朱温感激涕零,认了朱瑄、朱瑾作干哥哥,并且郑重声明:一笔写不出仨朱字,朱家人不打朱家人!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男人的话在两个时候不能信,一是谈恋爱的时候,二是搞政治的时候。
  亲善的面具没过几个月就被撕破了。光启三年(887年),朱温写信斥责朱瑄在双方边界用财物引诱自己的士兵。朱瑄马上回信,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史料记载是“来词不逊”。于是,朱温派大将朱珍、葛从周攻打朱瑄,势如破竹般占领了曹州(今山东菏泽),紧接着又在濮州(今山东甄诚)击败郓州兵,歼灭万余人。
  朱瑄挖墙脚的事情,疑云重重。需要先说明的是,这件事从朱瑄的动机上分析,还是有可能的。因为汴军经过朱温这些年的打理,个个骁勇善战、视死如归,借用《亮剑》里李云龙的话,“是一群嗷嗷叫的狼”。这样的兵,谁不想要?
  可是李云龙还说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要知道,汴兵之所以强悍,可不是因为这些士兵的个体多么强壮或者勇敢,而是因为朱温在背后配套的科学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朱瑄挖再多的人,如果无法在体制上跟进,也免不了“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结局。
  更大的疑点在于朱瑄说了什么。如果没有挖墙脚,朱瑄就应该解释,不然图啥呢;如果挖了墙脚,朱瑄更应该抚慰朱温受伤的心灵,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行为最容易招致愤怒和仇恨。更何况,人家还是你弟弟嘛!
  更何况当时朱温的实力已经明显强于朱氏兄弟,无论怎么看朱瑄的信也不应该是“来词不逊”。
  不管怎样,朱温已经找到了打你的借口。这封信究竟是否存在,信中到底说了什么,真相到底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片地盘已经被朱温夺走。
  重要的是实力。
  朱瑄和朱瑾已经明白,要么朱温灭亡,要么自己灭亡,否则战争不会停止。看到时溥已经被朱温打得满地找牙,唇亡齿寒的危机感终于战胜了对朱温的恐惧。
  大顺二年(891年),朱瑾率军攻打单父(今山东单县)。继时溥之后,朱氏兄弟与朱温的全面战争,也正式展开。
  【朱瑄的反击】
  朱瑾计划趁朱温攻打时溥的时候,在朱温背后捅刀子。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朱温早就对朱瑄朱瑾的进攻做好了准备,留大将丁会扼守险要。这场遭遇战以朱瑾的大败告终,朱瑾只能退去。
  这场阻击战,迫使朱温改变了战略方向。他判断时溥困守孤城,兵少将寡,已经无法形成实质的威胁,而朱瑄朱瑾相对力量更强,并且依附了自己的死对头李克用,是更棘手、更需要解决的敌人。
  朱温决定:大将庞师古带部分兵力,保持对徐州的压力。自己率领汴军主力,转头攻打朱瑄。景福元年(892年),由朱温亲自率领的大军抵达卫南(今河南滑县东)。
  此时的朱温,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弱小的诸侯了。经过多年内政外交的苦心经营,朱温已经有了傲视群雄的底气。曾经,面对黄巢的威胁,他不敢对抗;面对秦宗权的压迫,他不敢决战。现在,那种需要乞求别人帮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时溥、朱瑄、朱瑾,你们三个一起上,我朱某何惧!
  无论是实力还是能力,朱瑄和朱瑾都远远不如这位同宗,被消灭似乎是他们的宿命。但是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绝境往往也是一个人爆发惊人力量的时候。
  朱瑄面对绝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不龟缩防御,而是主动出击。他率领郓州兵,绕开朱温主力所在的卫南,攻打相对薄弱的斗门(今河南濮阳东南)。
  驻守斗门的是朱温长子朱友裕,他对突然到来的敌人没有准备,慌忙逃走。
  朱温得知消息,大吃一惊。斗门营寨被占,意味着如果大军继续前进,就会把整个侧翼暴露给朱瑄,这是朱温绝不想看到的。他赶紧下令大军转向,救援斗门。
  看似无能的朱瑄竟会来这一手,令朱温始料未及。但是,他更没有想到,朱瑄的神来之笔还远没有写完。
  朱温的先头部队刚抵达斗门,就在山野之中遭遇朱瑄的埋伏,血战之后几乎全军覆没。狼狈不堪的朱温逃往瓠(hù)河镇(山东甄城东南)。朱瑄集结主力,乘胜追击,又连续击败朱温。
  朱温这才意识到小瞧了对手。
  敌军还在追击,境况无比凶险。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朱温在郓州兵的眼中变成了一个香饽饽,所有人都想抓住他向朱瑄邀功请赏。
  就在朱温心惊胆寒之时,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主公快走!”
  一支十几人的小队从乱军中冲出,带头的名叫张归厚,是黄巢的旧部,自从黄巢战败就一直跟随朱温。他让所有部下保护朱温撤退,自己纵马横槊、往来冲杀。朱温靠着张归厚死命保护,赶紧趁机逃走。
  郓州兵不敢靠近,只好远远地射箭。张归厚马被射死、摔倒在地,又站起来徒步死战。周围的敌军越聚越多,像蚂蚁一样把他围在了中间。
  朱温惊魂未定,纵马狂奔。等回到军中,马上派部将张筠带兵去救张归厚。
  其实,所有人对张归厚的生还都已经不抱希望,朱温自己也是如此。但当张筠率军赶到战场,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张归厚身中十余箭,但是仍然挥槊作战。红色浸透了战袍,血流满地。周围的郓州兵心惊胆战,仍在外围用箭射击。
  张筠赶紧率军冲杀过去,救出张归厚,回到大营。
  看到浑身血污的张归厚,朱温又一次流下了真挚的泪水——这次应该是真的。他动情地对张归厚说:“只要你还活着,别的损失再大又算什么呢?”——这句话应该是假的。
  在这之后,张归厚一直受到朱温重用,而他也一直没有让朱温失望。直到乾化元年(912年),张归厚在节度使的任上因病去世,得到善终。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一战,朱瑄出奇制胜,给朱温上了一堂生动的围点打援教学课。而朱温本人狼狈不堪、几乎丧命。
  带着羞愤与不甘,他召开军事会议,制订了下一次作战计划。
  当年冬天,朱友裕率领十万大军,闪电般攻陷濮州(今山东甄城),随后大军折转东南,围攻徐州。
  经过几年的围城,徐州的时溥早已只剩苟延残喘,防御更是捉襟见肘,听说朱温入侵,赶紧向朱瑄、朱瑾求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徐州一旦落入朱温手中,对朱瑄朱瑾来说不仅意味着盟友的灭亡,更意味着战略纵深的丧失——他们的地盘将被朱温的势力合围,朱温可以从多个方向同时入侵,被他吞并只是时间问题。朱瑾当即率军两万,火速南下救援。
  急切的朱瑾在徐州西面的石佛山,一头撞进朱友裕和大将霍存准备好的埋伏圈,大败亏输、损失惨重。朱瑾拼死才得以逃回兖州。
  朱温用的也是围点打援——最扬眉吐气的复仇,就是用你击败过我的方式击败你。
  但是对于朱温来说,这次复仇得不偿失。他的重要将领霍存在指挥时中箭身亡。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霍存的死对朱温集团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而对于时溥来说,朱瑾的两万人是他此生得到的最后一次支援。
  在过去几年中,徐州战火不断、生产几乎崩溃。与此同时,徐州又遭遇严重的水灾。天灾人祸之下,当地百姓大量死亡或者迁移,人口缩减了六七成。
  面对朱温的攻势,时溥的坚守已经到达了极限。
  景福二年(893年),徐州被朱温大将庞师古攻陷。城破当天,时溥带着全家妻儿,登上当地的名楼燕子楼,自焚而死。
  徐州陷落之后,郓州兖州地区就像一块柔软的海绵,被握在朱温巨大的手心里。在令人窒息的压迫下,朱瑄兄弟做了一个决定。从当时的形势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某种意义上讲,它也加剧了北方政治格局的震荡,进而加速了历史前进的进程。
  乾宁元年(894年),河东的李克用收到了一封求救信:天平节度使朱瑄、泰宁节度使朱瑾表示愿意依附河东,请求河东出兵,攻打朱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