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最后的铁骑 / 第一回 徒骇河小阎王遁行 雉河集十八路聚义

第一回 徒骇河小阎王遁行 雉河集十八路聚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徒骇河水冰冷刺骨,童子师跌落马下,藏身荒草中。搜寻的官兵无功而返,夜色褪去。瘸了腿的童子师,匍匐着沿河潜行,来到一处密林之后的荒村。从此一住三十年,隐姓埋名以算命为生。每逢月圆之夜,必大醉。向南跪拜,口中念念有词,村人不敢近身。又十年,冬夜,童子师叫邻居近前,交待后事。嘱咐埋在村口西南,头朝东北,墓碑上书:南直隶童子师,捻军张宗禹。
  闭眼之前,他想起五十年前一个冬夜,在涡河边,他和兄弟们打马向北,摔碎酒碗之后,乘着夜色远去。纵横中原十余省,最远打到天津卫。至死,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如今,一样的雪夜,却只有芦苇荡的风声,再不见十八骑的马蹄。童子师睡着了,梦里是大漠连天,有桃花满地,黑压压城头,扑簌簌旌旗。不过这次,梦比较长,怎么叫也叫不醒。
  雉河集旌旗招摇,十八路捻子齐聚。张乐行摔杯为号,正式起事反清。涡河水浩浩汤汤,朝夕向东。龙山洞蜿蜒曲折,通往十里外。围堵的官兵如虎狼师,源源不断涌来。山上的滚石赶不走,脚下的荆棘拦不住。夜晚来临,山脚下三三两两点亮了篝火。谁的笛声悠远,响彻山谷里。张宗禹单骑突围,向西北遁去。
  十余年后,捻军覆灭,张宗禹不知所踪。徒骇河的夜色,如雉河集一样,默默不语,继续东流去。张乐行被叛徒出卖殒命,僧格林沁被围剿身死,当时当地,是否也有夜色如许,薄霭轻萦。藏身沧州荒野苇子地的童子师,想起十年前的往事,不免悲从中来,向南浮了一大白。
  却说这捻军从何而起,那就要白一白这雉河集的往事。
  雉河集在三县交界,亳州、蒙城和宿州划河而治,因为三不管,就成了江洋大盗相聚的地界。满清末年,连年灾荒,雉河集这块的老百姓民不聊生,吃不上饭的穷户们,就跟着私盐贩子一块,相聚成捻,逐渐拉旗反清。
  当时有民谚唱道:
  六班衙役如虎狼
  锁链提牌手中扬
  国课银两差分毫
  定要叫你见阎王
  孩他娘
  不反咱还等死吗
  按理说雉河集附近,本也是人富年丰的地方,但是备不住这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从咸丰到同治年间,先是黄河三次决口,浩浩汤汤夺淮入海;然后又连续三年的蝗灾旱灾;这还不够,还有交不完的苛捐杂税,数得上来的就有土地税、人头税、练丁税、牲畜税、树木税,其他不管是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样样都有税。这样的日子,你说可不是“官逼民反”吗?于是,雉河集就成了捻子的天下。
  捻子本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撮、一缕、一绺,后来引申为一小撮人。雉河集区域的百姓们,聚则为捻,散则为民。所以,官府想剿灭,一直没那么容易。
  话说雉河集往北走十里,有一处村落,人称张老家,住着张姓的本家。远近闻名的是一个红脸汉子,外号叫“仁义汉”的张乐行,当地人会亲昵的叫他一声“张老乐”;一是因为张老家的地名,一是他为人和善,经常面挂笑容,人称“老乐”。
  这张老乐可不是个平常角色,他继承的祖产也有上千倾农田,按理说日子过得还不错。怎么就领头干起了捻子呢?要说都怪这世道,逢上“穷人饿的打晃,财主撑得白胖”;还有戏文唱道:“咸丰坐了殿,不淹就是旱;肥了窜庄狗,苦了庄稼汉;穷人没有糊眼的面,财主老鼠喂成圈;穷人没有噙口钱,财主元宝躺着看”。你说这吃人的世道,还能有太平日子过吗?
  再说这“仁义汉”的外号,也不是白来的。张乐行从小就是个打抱不平的脾气,见不得别人受气,喜欢替人出头,有时候跟自己无关的事,也要管上一管,时间长了,远近都知道,张老家有个张老乐,是个信得过的人物!
  张老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们家二哥张老敏——张敏行在家行二,但却是个当家的;张家老三张乐行,平生就怕二哥生气。独眼龙张老敏一只眼,发起脾气来三头牛都拦不住。他的孩子张五孩性子随他,小小年纪就是个刺头。
  张家数得着的人物,还有一个张宗禹,人送外号“小阎王”,听这浑名就知道不是好惹的善茬。这一票张老家的捻军,统一挂着黄旗,是捻军的核心力量。
  跟张乐行走的最近的,是扯着镶白旗的龚得树,人称“赛诸葛”龚瞎子。龚瞎子不是真瞎,只是眼睛小,看人看物喜欢眯缝眼,远远一看,以为是个瞎子。这龚得树可称得上是捻军的大军师,屡献奇计,为人机警,胆大心细,是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人物。
  挨着白旗的是红旗旗主侯世伟,侯家庄离张老家不远,侯世伟也是张乐行的老相识。他们旗下的小旗主王万全,人送外号胡椒大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曾经在龙山上几板斧砍死恶虎,还用迷魂阵击退苗霈霖的几万大军。
  红旗旁边是韩老万领头的蓝旗,蓝旗里的饿狼刘永敬,后来跟张宗禹齐名的鲁王任化邦,都是名声在外的捻军头目。
  余下就是领黑旗的苏天福,他旗里的二老渊刘玉渊兄弟、李大喜,都是不好惹的狠角色。其他一些小旗主,有领花旗的雷彦,八卦旗的杨兴太等人。
  这十八路旗主,合力推举张乐行为捻军盟主,号称“大汉永王”。大家平时居家为农,战时按旗编队,出外“打捎”(攻城打寨)。后来捻军跟太平军会师,张乐行获封“沃王”,听封不听调;龚得树获封“勇王”,张宗禹获封“梁王”,任化邦获封“鲁王”,又是后话了。
  捻子们闰八月聚义起事,前后历时十余年,纵横中国几千里;中间不知有多少英雄故事,且听我一一道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