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唱彻盛唐 / 第二十章 修建洛阳宫

第二十章 修建洛阳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自东突厥内迁,李世民被加授天可汗的称号。突厥除颉利授官之外,还有阿史那苏尼失赐为怀德郡王,突利为顺州都督,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五品官以上为一百多人,突厥进入长安者多至万家。李世民也做到了北魏孝文帝所做到的,解决了民族隔阂的安邦之大事,甚至比孝文帝更有历史意义。
  李世民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他想要巡游洛阳。自隋炀帝营建洛阳东都后,洛阳受战乱影响,有些损坏,于是李世民发卒再修洛阳宫。
  这时有个默然无名的人叫张玄素,此时是给事中的官职。张玄素可是爱民敬职之人,初为窦建德所擒,百姓自发连绵数千人为其求情,遂赦其罪。
  李世民要发卒修洛阳宫已是朝野尽知。张玄素此时正在家中,不巧正是与友人相聚。这个友人喜欢谈论天下大势,颇好合纵连横之法,而张玄素是个务实之人,喜欢一些的民生疾苦的问题。
  友人说:“张大人早年是窦建德之手下,官至黄门侍郎。窦建德待你如何?”
  张玄素说:“旧主待我不薄,但是我只对泱泱民众负责,行使权力,为民造福,不论谁是我主。”
  客人惊到,张玄素拂袖而起,客人说:“不要激动,我知晓你的治世才能,但是我也想对你说,做人要顺势而为,切勿被定势桎梏。”
  张玄素又笑道:“顺势而为就是披荆斩棘,澄清事实真相,为民请命,这才是大道之行。”
  客人见状,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这个话题,就说:“张大人有此话,堪比西汉廷尉张释之。”
  张玄素说:“张释之有胆识,我不能比,只有尽忠尽职。”
  张玄素的话语里没有低首之意,而是一脸的正义。
  张玄素这时又听到一个消息,说皇上要修洛阳宫,不日即出巡洛阳。张玄素想到,这么大的事竟然没人劝阻,我可要劝说,得快入宫觐见。
  正想时,他又很好奇,想到为什么那么多谏臣什么没人说呢?这是堪比前朝隋炀帝的行为啊。想当初,隋炀帝营建洛阳宫,导致天下民怨沸腾,这是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的行为。
  张玄素没有多想,就匆匆进了宫,在宫外正遇见魏征,他对魏征说道:“魏大人这步履匆匆,是要去哪儿?”
  魏征说道:“秘书监的事多,陛下让我去监修《隋书》,我是主编纂者,朝堂上的事,暂时还没有机会去了解。”
  张玄素说:“那魏大人是真的不理世事,不顾世间风雨了。”
  魏征说:“朝廷是有大事?”
  张玄素说:“何止是大事,系于千钧一发之间。”
  魏征还在想着,张玄素说:“皇上要修洛阳宫,征发民夫得几十万。”
  魏征说:“皇上这样做是有什么用意吧。”
  张玄素说:“既然魏大人没有想法,那就此别过。”
  张玄素来到了两仪殿,现在殿外候着,李世民正在阅读奏折,忽听到太监说:“张玄素大人想要觐见陛下。”
  李世民说:“张玄素是……”
  那个太监说:“皇上您忘了吧!张玄素官至给事中,是您任命的。”
  李世民又一阵回想,说:“让他进来吧。”
  张玄素进来,连忙行礼,李世民说:“张大人是有什么事谏言吧,朕洗耳恭听。”
  张玄素说:“陛下登基不过四年,为何又要大兴土木,侵扰民生。”
  李世民看到张玄素是此意,厉声说道:“你是来教训我的吗?”
  “你个小小的给事中,就感忤逆朕意,那以后是不是要有更多的人来忤逆我呢?”李世民大怒,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给事中,都有此念头,很是震惊。震惊之余,又有些气愤。
  张玄素看到李世民不理解自己的一番好意,继续说道:“皇上这样做和隋炀帝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说:“杨广修建洛阳宫是耗费民力超支,他当时不仅修建了洛阳宫,还有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巡游扬州,还昏庸无道。”
  “朕是和他一样吗?”
  张玄素说:“陛下莫怪,我朝初建,应蓄养民力,岂能因私废公。”
  李世民顿时制止了愤怒,张玄素又说道:“陛下虽然没有过度贪图享受,但是应知西汉休憩六十年,才在汉武帝时有盛世之说。隋朝初立,经济刚恢复,却又有炀帝之贪念,导致王朝溃亡。这是前车之鉴啊。”
  李世民听到此处,连忙说:“是我错怪爱卿了,爱卿请坐。”
  张玄素刚坐下,李世民说:“既然殷鉴不远,那我得效仿明君。”
  于是李世民下令不巡游洛阳,也不修建洛阳宫。听了张玄素的话,内心久久不平。
  张玄素也开始吓得满头的汗,幸好他的临机措词,不然他可能不会那么体面地走出大殿。
  张玄素以历史上的事件为依托,屡次谏言献策,深得李世民的心思,在贞观之治中的谏言中,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一笔。
  第二天的早朝上,张玄素被擢为太子右庶子,辅佐教导太子李承乾。下朝后,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陛下英明善断,连这样一个官衔不高的人都如此重用,是为大唐开国以来之少见。”
  李世民笑着说道:“张玄素是一语点醒我,没有三思不可果断而行。”
  “长孙无忌快回来了吗?”李世民说。
  长孙皇后说:“兄长奉圣命,前去扬州寻访尚未归来。”
  此时的迢递千里之外的长孙无忌与令另一大臣高士廉在扬州微服出访,一路所见所闻皆记载在随行笔录中。扬州这个城市,在唐朝时已然是大都市,运河也连接了城外与城内,一片繁华乍然在这座城市中愈来愈盛。
  长孙无忌他们在扬州一店铺里,居二楼赏景。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处开始聊正事。高士廉说:“我们是来探听扬州的发展,如今已毕,可以回长安了吧。”
  长孙无忌说:“现在还未到时候,扬州地处淮南道,是个宝地,其中很多的东西我们还未拿到。”
  长孙无忌说完,高士廉思虑道:“是不是要细查此地官府的政绩,收支,……”
  长孙无忌说道:“政绩一定要查清,虽然扬州繁华不说,但是政绩在繁华的身后是遮掩住的。”
  “那我们直接去官府?”。
  “不需要。”长孙无忌秘密地说着。
  话还未过几句,两人便启程去看望一位故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