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玉瓯 / 第十八章 同途说国朝中兴

第十八章 同途说国朝中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出了马塘镇,道路并没有变得多好走,只是宽阔了许多。仍是出于益州边缘地区,山高林多,也是实属难得了。路上也偶尔能见到一两个行人了皆是行色匆匆,紧紧的捂着包裹走的飞快,哪有像白约这般晃晃悠悠的。这些人不曾结队而行,如此急促也不是害怕有拦路劫道的,更多的是怕山林中的猛兽。
  马塘镇这块虽说也属益州的一部分,但实在是偏僻,就连蜀都都曾听闻夜半虎啸,就更遑论如此偏僻的马塘镇周边了。行人未曾结队而行实属不智,有时候也不是办法,马塘镇往来的路人实在是少,凑个几天都未必能够。也就抱着侥幸的心理匆匆赶路了,也未必真能撞上饥肠辘辘的野兽。
  白约没空过去看周围的景致,心里正在计算手中的盘缠。方才一顿饭便花去二十八个铜板,钱袋里白落只准备了三两碎银子和五十来枚铜板,还是发黑的那种,上了年头了。本朝通用货币有金银铜三种,基础货币便是铜钱了,一文便是一个铜板;百文用绳串起,称一吊,大约九两重;十吊为一缗,或称一贯,重约九斤,通常一贯钱便能兑一两银锭。往上说涉及金银了,便属于大宗的货易了,百姓通常都是使用铜钱的,只有商贾才较多使用金银。若是要远行,百姓也会带几两碎银子在身上,方便到地方了兑换成铜钱使用。因而银锭有半两和一两的供民间使用,此外有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一百两和两百两重量的制式银锭。金锭自然是最贵重的了,涉及的货物交易更加大型,标准情况是十两银锭能兑换一两金锭,而制式金锭有标准的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五十两和一百两。
  以上所说的,当然都是标准情况下的兑换,便是说铜钱,银锭和金锭的成色质地都是优良的情况。实际兑换情况除了要根据各地官府的标准,和货币的优劣情况。铜钱的购买力标准,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受众量大,一般都是加铸了铅在里边,因此也不会太过追求铜铅比例。寻常百姓都不会将银两留在手里,都是马上换成铜钱的,除非特殊情况,例如需要出远门几十斤的东西带在身上着实不方便,毕竟银子兑换量时时变化,平头百姓可承受不了突然就没了几百文的打击。不说那些平头百姓,一些豪商大老爷,都喜欢用铜钱把钱库塞得满满的。
  像白约手中的三两碎银子,都霉黑了,成色差了,肯定不能兑出三千文。一两能兑个七八百文,都是老天保佑了。刚下山的雏儿白约当然还不知道这些门道,到时候知道了真相怕是眼泪都要掉下来。心里还想着自己至少还有三千文呢,可是这三千文也花不了多久,对于一个从现在开始漂泊的游子来说,就这点钱还游个屁啊!
  “兄台!兄台!这位兄台,稍等,稍等我一会儿!”
  白约正想着事情,听到动静,扭过头看去,一个青年正往他这边赶来。左右看了看,也没别人了,应是在叫自己。等那青年赶近前来,已是满头细汗,看来走的挺急的,有些气喘吁吁,白约等他喘顺气了些,才问道:“何事?”
  青年擦了擦额头的细汗,笑道:“我看兄台一个人,便打算与兄台搭个伙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说话的人,不知道兄台方便否?”
  白约也笑道:“都走在一条路上,哪有什么方便不方便的。”
  “在下江祈岁,兄台怎么称呼?”
  “白约,字竭淮。”
  “噢!失礼了!”江祈岁突然施礼,弄的白约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欸?”失礼?怎么突然就失礼了?白约没摸明白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说起名字,在一个人出生时,父母会根据自身对孩子的寄予的厚望或是美好的愿景,起一个相应的字,结合名,姓加单字名成为普遍的姓名的组合。等到孩子长大了,参与加冠成人礼,或是族中的长辈,族长,或是寻找同村的德高望重者,或是祈求恩师赐予双字,方便同龄人之间相互称呼,这两个字可能是希望这个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或是祝愿他将来达到怎样的高度,保持怎样的德操。总之,意义是繁杂多样的,如仲德,便是排名老二,做个有道德的人。
  先取名,后取字,在前朝是比较普遍的,上至豪门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尽皆沿用。只是士族阶级牢牢把握着文化命脉,普通百姓难以在加冠礼的时候有一个好的字,而直呼人的姓名又显得不敬,因而,双字名便逐渐普遍。到了本朝初期,士族阶级以下几乎沿用双字名。到中兴武帝时,因中兴帝起于帝族微末,用的便是双字名,后只起帝号,未再起字。因此带动了双字名潮流,士族阶级也开始逐渐使用。如今,只有顽固派仍旧沿用加冠取字的风格,而这些顽固派大都是掌握了国朝大部分资源的顶尖族群,符合这个要求的,一是豪族,二是传承悠远。因而,如今双字名与加冠取字反倒成了区别顶尖人群与普通人群的一个标准,当然,更多的还是按照个人意愿去取名字,至于非豪门如果照古礼取字会不会被人笑话,那就看脸皮厚度了。
  因此,江祈岁将白约误认为是某个大豪族的子嗣,才作出这种低姿态,白约自然是不明白这些的,因此感到奇怪。
  江祈年话锋一转,好一番搜肠刮肚,眼珠子都快翻上天了,才说道:“益州似乎没有白姓大族,竭淮兄是外州人士吧?”
  白约也眼珠子往上翻了翻,仔细想了想,如果按照前朝的说法,便是马塘镇都不属于益州范围,就更遑论延绵山了。自己以前也没出过山,也不知道本朝益州范围到了哪儿,便问道:“不知当朝益州延伸到了何处?马塘镇也是益州范围吗?”
  江祈年见白约转移了话题,心想他可能不喜自己打听他的家世,便摇了摇头,道:“益州山高水险,兼林深兽多。在靖武中兴之前,益州领土其实与前朝差不多。竭淮兄可知,靖武中兴三大仗,平南,北伐与西征?”
  也不知是长路漫漫,江祈年便有些热情,跟白约讲起了古。靖武中兴转战四方可谓家喻户晓,本朝能存活至今,靖武皇帝功不可没。靖武力挽国祚于危难之际,改帝族倾颓之态,可谓是皇族的偶像!在位期间,将分崩离析的国家态势重新扭成一体,乃是中兴之主,因此,靖武皇帝也被称作中兴帝。而这三大仗非常关键,帝国经过十世之乱,到靖武时,帝族仅能掌控中州之地。其余各州主官皆是阴奉阳违,且大半幽州和小部冀州都被鬼狄占了,那时正是鬼狄鼎盛时期,号称幽燕之主。凉州形式也不大好,犬戎时常侵掠,虽说不像北地鬼狄强占土地,但是光是抢人抢东西,造成的影响一点也不比鬼狄要小。
  内忧外患之际,倒有一个可笑的情况,这皇位太烫手了。搞不好亡国皇帝的帽子就扣上了,因而成为一个富贵皇族反倒是个好事,因此,本是皇族微末的靖武帝先是披荆斩棘地意外上位了!靖安武帝先是低调做人,三年内励精图治稳定中州,秘密联络各州小姓。是年,南方遭旱,徐扬二州镇压不利,靖武帝借此出兵亲征平南,收拢徐扬二州军权。野史称,靖安武帝大军驱叛军北上青州,大军紧随其上,借机重夺青州行政。荆州高官听闻,畏靖武帝旧计重施驱叛军南下,便欲整合荆州势力抵御靖安武帝大军,被荆州小姓泄漏,荆州小姓擒缚大姓之首共投靖武,荆州不战而定。因此,靖安武帝花了五年时间,平定了东南方局势。
  靖武平南之后,整合东南青徐扬荆四州资源,举兵北伐,并遣心腹上将军冯翊西进。两路并举,只是军事目的不一样罢了。靖安武帝北伐,是为了重夺幽州,冯翊西进,则是协助凉并二州驻防抵御西犬戎,渗透二州军权。幽冀二州早被鼎盛的燕地鬼狄打颓了,冀州还好些,幽州险些难形成有效抵抗,靖武帝恢复了东南统治提兵北伐,对二州来说是好事,没任何抵抗,幽冀归服,而被鬼狄夺占地百姓拥附,八年,靖武帝重夺幽冀全境,打到鬼狄的燕地老家。最终,因士卒不服高山寒土气候,造成严重的非战斗减员,才就此作罢。
  靖安武帝北伐尽获全功,鬼狄从此不敢正眼再看南方一眼,全国获得短暂数年的休养生息。经过两次大战,靖武皇帝根基已经牢固,皇族内部呼声极高,便是最优秀的皇室,都甘愿为靖武马前一卒。民间声望也是极高的,毕竟靖安武帝平定叛乱,收复失地,且结束了之前各州各自为政的状态,重厘商贸,重定农税,全国又重新焕发活力。数年后,西犬戎大举入侵,靖安武帝诏令冯翊协防驻守三月,令凉并百姓尽赴州府郡城避难。靖武确实是有大魄力之人,下令凉并二州全境坚壁清野,二州粮草皆靠余州供给。密令冯翊退兵,没了阻拦,犬戎长驱直入,无法在野外掠夺补给,便分兵围攻各州郡。靖武便起禁军五万,又招募十万壮勇,自中州直扑凉州,逐个击破。冯翊复守雁门,围堵犬戎,逼迫犬戎合兵一处,于武威东五十里处沙平展开决战。
  沙平决战西犬戎共计大军六十万,皆是控马善射之士,靖武帝十五万精锐步卒正面对抗,冯翊率凉并守军与益州援兵共计二十万,围拢包抄,与武帝两面夹击,大破犬戎。靖安武帝本纪中载沙平大捷,武帝发三万陇西飞骑,两万卫武军,十万中州精锐步卒,合冯翊八万西凉铁骑,五万并州狼骑,七万益州勇士,共计三十五万。
  靖武在位的一生,可以用穷兵黩武四个字来概括。有人曾言,靖武皇帝骑在马背上的时间,比双脚站在地上的时间还长。每一次巩固自己的地位,都伴随着血雨腥风,每一次的战争,都是一场豪赌,从平南之战起便是如此。用中州赌青徐扬荆四州归附,十世之乱早已耗尽了各州的忠诚,靖武平南是用皇族的余威,或者说仅仅依靠天然的大义名分弹压东南四州。若是战局稍有失利,那面临的就是群雄并起的局面。所以说,平南之战在三次大战中,看起来是难度最低的,其实不然,流民叛乱确实不足为惧,最为可怕的是靖武孤军深入面对心怀各异的各州诸侯。别看靖武即位起便联络各州小姓,那些小姓都是在观望,便如荆州小姓,也只是靖武收复青徐扬三州氏族民心之后,才旗帜鲜明地归附。
  收复东南之后,北伐与西征都是举国之力,西征更狠一些,直接门户大开引狼入室再关门打狗。与北伐相比,西征若是失利,则有覆国之难。鬼狄虽占了幽冀大部,终究民心不附。举中州,青徐扬荆,幽冀的抵抗力量,收复失地一城一地打回来,虽说时间长了些,凭鬼狄燕地的人力物力,终究是挡不住靖武皇帝的。而之后的西征,经过平南与八年北伐,各州早已不堪重负。只能依靠中州禁军与凉并守军,其中还充斥着大量非正规军,所幸又是一次大捷,若是结局相反,靖武大军被犬戎击破,难以形成有效军事,凉并二州势必荼毒,而北方鬼狄也势必会再次南下一雪前耻,因而沙平大捷非常关键。
  但凡帝王牵扯上穷兵黩武,结局都是不大好的,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当兵,然后死在战场上。靖武皇帝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换一个时间都会有相反的结局。正巧赶上了十世之乱的结束,急需一个能够整合全国力量的帝王。十世之乱,中州对地方各州的掌控力逐渐降低,乃至消失,各州之间斗争严重,国朝内耗巨大,外族逐渐欺压中土百姓。各州之间矛盾不断,通商力度也逐渐减小,大小姓土地兼并日益加重,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加艰难。最终爆发农民起义,靖武恰到好处插手,农民起义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大小姓,还有未参与起义的平民。徐扬大族死了一部分,靖武带兵赶到,一边抵御农民暴动,一边对二州大小姓划分拉拢,扶持一部分小姓,打压一部分大族,待到时机成熟,审判作恶多端的大族,安抚民心,招抚暴民。收复二州后,用围三阙一打法,将暴民驱赶至青州,故技重施,收复青州,后荆州归附,便不再赘叙。
  收复东南各州之后,士农工商阶级矛盾早已经暴露出来,靖武皇帝终究要站在某个阶级上,则必然会损害其他阶级,如此暴乱只会越来越多。聪明的靖武皇帝便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打出收复失地的口号,用各种手段刺激全国的民族情怀,使全国仇视鬼狄,集结各州资源,开始对外战争。打完八年北伐战争,土地矛盾已经得到缓解,各行各业也需要重新发展,各方势力也重新洗牌,帝国各个阶级回到一片和睦的状态。至于最后的西征,则完全是被逼的,西方要发展,自然是要稳定的,有西犬戎这个恶客时不时来串个门,肯定要狠狠教训一下的。十世之乱西犬戎日益壮大,反正凉并早就烂得不像话了,干脆来个狠的。。
  有靖武皇帝雄才大略,名臣猛将汇聚一堂,中兴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一个靠战争打出来的中兴之主。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