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安史之乱 / 第二十四章:生化武器杜参军

第二十四章:生化武器杜参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封禅大典是开元十三年最大的盛事,封禅队伍经过的州县都要为封禅队伍做服务。有负责过往人员用餐的,有负责过往人员住宿的,有负责提供马匹等牲畜饲料的,有负责清理垃圾的……
  兖州参军杜钟接到的任务是给过往的马匹提供饲料。
  和我们一般人印象中的不太一样:战马不仅仅要吃草,还要有粮食饲料。最迟从汉武帝时代,战马要以粟米和豆子做饲料。确实够奢侈的――当时人的主食也是粟米和豆子。到了唐朝,依然是这样。
  杜钟接到任务以后,寻思到:“封禅大典可是百年一遇的盛典。如果能标新立异,把差事办得更好,岂不是显才干于御前?”
  “诏曰:兖州参军杜钟,办差得利,特加封散朝大夫(从五品散官)。随驾封禅……”
  翻了个身子,继续到:“散朝大夫杜钟,勤勉有加,特加封中大夫(从四品),随驾登泰山……”
  “中大夫杜钟,办事干练,深得朕意,特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最高散官),入阁拜相……”
  
  “杜参军,不不不是杜大夫。唉呀,不曾想杜大夫能在我这小小兖州一带崛起,成了散朝大夫,进入了通贵行列。老夫有眼不识泰山金镶玉,还望杜大夫海涵啊。老朽年迈昏溃,以后我这一双女儿,就托付给大夫了……”
  “哪里哪里,刺史过誉了。杜某不才,怜香惜玉还是有的。虽然我三十多岁的人了(唐朝二十岁单身就是剩男。),可还是年富力强嘛,两位千金都是二八年华(十六岁)一朵花,我会好好照顾的……”
  
  “中大夫,快走,要上山了!多少年不遇的封禅大典啊。在列国君主和使节年前露脸的机会啊。你可不能耽搁了……”
  杜钟飘飘然往泰山脚下走去。还东张西望看看两边投来羡慕眼神的文武百官和蛮夷君主。咦……那是?
  那不是早年间在长安开酒肆的胡姬吗?她怎么在那里?身边还跟着个胡人酋长?
  走上前去,不等自己打招呼,那胡姬就先开口了:“奴家是黄粱国公主,仰慕大唐盛世,所以到长安开了一间小小酒肆,为的是学汉家文化……”
  “其实,当年奴家就仰慕公子了。只是怕公子看轻了,这才一把相思不敢于人说……”
  “公子,老朽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愿以黄粱国为嫁妆,招公子为婿,百年之后公子王黄粱……”
  这么说我杜钟有机会做黄粱国储君了?那可不行,我堂堂汉家男儿,怎么可以入夷狄呢?
  正说话的时候,首相张令公过来了:“你愿意去,就去吧。”
  “哪里话?令公误会杜钟了。我杜某好好的汉家男儿,怎么能为了胡酋之位自甘堕落?”
  ……
  
  “杜钟好男儿啊,果然仪表堂堂。朕有一小女,不说国色天香,也是知书达礼。朕寻思着,招杜卿为驸马……”
  “回陛下,臣已有糟糠之妻。”妈的,谁愿意娶你李家公主?且不说你姑姑太平公主、堂妹安乐公主养一堆男宠。那房遗爱身为宰相房玄龄的公子又咋了?公主和玄奘大师的弟子私通,还得房驸马给把门儿。最后她公主谋反了,还得连累驸马跟着砍头。
  所以杜钟一个劲儿地摇头:“使不得!使不得!使不得……”
  
  “杜参军快醒醒!”
  “唉呀!使不得!使不得,脑袋怎么能这么摇晃?”
  
  杜钟揉揉眼:“怎么了?”
  “宫里来了位内相,说是边公公。来要饲料给天子喂马。”
  “真的是位宫里来的公公?”杜钟一听是宫里来的大太监,心里那个美啊,这不是时来运转,翻身的时候到了吗?
  
  “杜参军,咱家奉命来取饲料。不知参军准备的怎么样了?”
  “公公且随下官来。都在地窖里备好了,拿回去就可以直接喂马了。”
  “哦?直接喂?参军早就准备好了?”
  “那是自然。下官早就知道,圣驾在兖州只是路过,不作停留。是以吩咐人早就煮好了,省得到了还得临时去煮……”
  “什么?早就煮好了?”边令诚似乎感觉到了不对劲,“还放在了地窖里?”
  “那是自然。”
  
  边令诚似乎察觉到了一样,拉了一把身边的小太监:“去,跟杜参军看看去。咱家去方便方便。”
  倒霉的小太监跟着杜钟到了地窖口。
  “咦?边公公呢?”
  “公公方便去了,让小的随杜参军来一趟。”
  
  打开地窖口,二人直接晕倒。
  周围的人忙捂着鼻子,不敢上前。
  原来,前些日子下大雪,天气冷。等圣驾到了以后,已经大晴了好几天……
  边令诚哪里是方便?是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对兖州的官差吩咐到:“还不赶快把杜参军和小多子抬回去?”
  兖州差人这才麻溜把杜参军抬走。至于小太监小多子,交给了宫里的禁军将士。
  “唉,我们走吧。”边令诚带着禁军将士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兖州的地方官和官差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很快,兖州刺史、别驾、司马等官员连忙跑到行在谢罪求情。纷纷躲责任――
  “负责饲料的事真不赖我们啊。”
  “就是啊,边公公您可得分清楚了,我们分内的差事可都给办好了啊。”
  ……
  边令诚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哭的差不多了,才把二郎腿放下,抖了抖袍子上不存在的尘土:“我也没办法啊。总不能让陛下走着去泰山啊?这一路来,各州县都能准时把饲料备好了。再说陛下和朝廷也不亏待你们,都给了你们赏钱。各项费用都给你们报销了,你们自己把几千石的饲料搞臭了,怪谁啊?”说完起身就要走。
  吓得兖州刺史忙跪着挪过去,抱着边令诚的大腿:“边公公啊。您老可不能见死不救啊?这几千石的饲料我们再去找,一定在天黑之前给送上来。您老且宽限几个时辰……”
  “别介,话说清了再定不迟。朝廷要你们备五千石的饲料,你们真的能保证天黑之前供上来?”
  “天黑之前先供上两千石,明天天黑之前一定供完。”说话间,刺史大人已经把一包金叶子塞进了边令诚袖子里。
  “也罢,谁让我体谅别人难处呢?天黑之前供足了两千石。剩下的按时供应就行,也别四处扰人了。陛下就在兖州境内,逼得老百姓揭竿而起,把陛下当成了隋炀帝……”边令诚说到这里,又加了一句,“行了,刚才咱家的话是大逆不道了点,可诸位跑到老百姓家里的模样……”
  “下官这就去约束底下,绝对不能扰人!谁敢扰人就是跟陛下过不去!”
  “对。当今圣上爱人如子,开元盛世之下,绝对不允许有欺压百姓之举……”
  
  等这帮官员说完大话以后,已经没有了边令诚的身影。
  
  而杜钟醒过来以后,深知大难临头,找了半升的“半夏(一种过量有毒的药品)”,混了些羊肉煮了,打算当个饱死鬼。看来杜参军对“煮”情有独钟。
  然而不知道是半夏有假,还是方式不对,总之吃完没事。这几日他哪里都不去,就是呆在家里煮“半夏”兑羊肉,可总是没药效。
  过了几天,封禅的队伍从兖州过完,还是“老朋友”边令诚过来宣布罢官流放的命令。
  “哟?几日不见,杜参军胖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