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安史之乱 / 第二十三章:任人公正能服于人

第二十三章:任人公正能服于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开元十三年,张说提议封禅泰山,玄宗同意了,从此开始了封禅的各项准备。
  大明宫含元殿廷议上,张说出班奏到:
  “今封禅泰山,盛及之事。臣肯请四方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司门郎中裴光庭马上出班反对:“臣以为,封禅一事,在宣扬教化。天子皇建有极,建中绥猷(就是天子在中国,教化四方,教化四夷)。今四方仰德我开元天子,有此盛德之事,当招四夷观礼,扬天朝之德育。”
  玄宗思虑道:“如果能就比宣扬国威,那是再好不过了。但一切稳妥为上,切不可为宣威而实漏丑。当年隋炀帝夸富于四夷,四夷反问:‘贵国亦有穷人,为何有丝帛不济贫而缠树?’”
  
  于是玄宗道:“卿之言,朕受教了。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再好不过。太仆王毛仲。”
  “臣在。”
  “今我大唐还有备用战马多少?”
  “回圣上。今太仆寺名下有战马四十万匹。”
  “好,很好。朕继位初年,牧监有马不足二十万。王太仆劳苦功高,很好。这次封禅,望你多多出力。”
  “臣必定挑选良马,以资封禅。”
  “很好,朕在东都洛阳等着看你的好马。”
  ……
  
  开元十三年冬,十月十一日。玄宗率领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少数民族首领,包括新罗日本在内各国使节,浩浩荡荡
  从东都洛阳紫薇宫出发,东行泰山行封禅大典。
  銮仪、服饰全部焕然一新。
  马匹以颜色分队,如同云锦一般壮观华丽。四夷见到大唐战马优良且繁盛,就连居住草原,以游牧为业的突厥等部落也相形见绌。
  随行军人的身着明光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论铠甲精良,吐蕃人也自视甚高,然而造价之高也只能供少数人使用。看到大唐不仅仅是边军铠甲率很高,就连礼仪性质的封禅大典,也能提供几万人的全铠甲部队。
  一句话,大唐实在太有钱了。
  记得有人问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打仗经常赢。李世民回答道:“无他,兵精甲利尔。”
  大唐,能打仗,不缺战马铠甲兵器。故天下仰德之始。有文教,有诗歌,虽手提利刃武艺高强仍待人以礼。故天下归心,四方以为大唐编户齐人为荣。
  
  李林甫此事就在封禅队伍,作为一个国子监祭酒,他只有一个谦虚不立碑的名声。却因为时间长了,把他学业不扎实的弱点暴露了出来,一些才貌双全的青年才子免不得会在背后取笑他“宗室祭酒”。而他也和国子监的那些先生们聊不到一块儿,因为他没有拿的出手的文章和诗句。然而,不和他们在一起,又和谁在一起?自己作为国子监掌门人,还得负起约束国子监人员的责任。
  虽然看不上李林甫学问一般。不过这次国子监能随行的师生人选,李林甫还是很公正地以成绩说话,以人品说话。所以不论是来参加的师生,还是留在长安的师生,都不得不佩服李林甫知人善任,安排得公平公正。
  在这种背景下,国子监的师生们很是压抑――如果谈论诗赋,那就把祭酒李林甫给边缘化了。如果不谈论诗赋,就像现在一样,人人哑口无言,只是偶尔说几句不得不说的话。
  “已经三天了,各位怎么都放不开?”李林甫没有骑驴,而是骑着一匹新买的骏马,回头对身后的师生们说道,“国子监虽比不上丽正书院的学士们,可也是书香之地,圣贤书所在。林甫自幼家贫,不能安心读书,现在想来,常常感到遗憾。你们不同,长在盛世,也有条件安心读书。现在对着这一路的景色,对着连绵不绝的长队,就没有人有什么句子吗?”
  见到没人答话,他只好继续放宽众人心态:“看来林甫冒昧了,想来诗句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才有的。也罢,许是我这不学无术的祭酒教不了诸位。这次封禅礼毕,林甫就向朝廷递书。”
  话刚说出口,几个博士连忙解释:“祭酒切莫如此。”
  “祭酒办事公道,处事干练,我等无人不服啊。”
  “那是自然。汉高祖成就大汉天下,实赖知人善任,有三杰各司其职,自然垂拱。”
  “祭酒在,我等方能安心治学啊。”
  
  听到前面如此,后面学子们也纷纷拥向前来,挽留祭酒。
  “祭酒不可如此。是学生们年幼无知,不能体谅祭酒。”这才子平日里多次吐槽李林甫没文化。然而他也知道自从李林甫来了以后,学生们不再被官员们蛊惑,去参与什么党争。座师们不再缺课和敷衍,对学生不懂的地方都耐心教导。而学子们也不再以家世的显赫与否争地位,抢名次。
  “祭酒原谅。不是学生不用功才没有诗句,这次封禅礼毕,我等一定将文章做出来。”
  ……
  既然都这么说了,李林甫就坡下驴:“好吧。每人诗两篇,赋一篇。回去以后贴在国子监供人点评,被人称赞最多的,刻碑留念,传于后世。好了,你们不要乱了队形,我去拜访拜访。”
  “谨遵祭酒教诲。”
  
  李林甫这才往前,到门下省队伍里拜访侍中源乾曜。
  “哥奴来了,上车吧。”
  
  “这两年你在国子监做得很不错。学子就是学子,安心读书就是。每天跟着官员屁股后面拜码头,成何体统?”
  “侍中谬奖了。”
  “好了。不怕你笑话,登泰山的名单,我也做不了主。”
  “侍中,怎么?”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天经地义的事,怎么门下省侍中竟一点说不上话?
  “好了,哥奴。这次能上泰山的,最大好处无非是低于五品的,这次破格升到五品。你已经是四品太子谕德,从三品国子监祭酒。登不登泰山,对你来说无关紧要。要知道,五品以下归吏部,天子一般不会过问。五品以上,虽然要经过吏部铨选,不过圣上也会过问的。你已经是五品以上了,已经进入了陛下的视线,升不升官就看你自己的政绩了。你觉得在泰山顶上参加一个祭祀典礼,真的那么重要吗?国之大事,在祭在戎。不过没有戎,哪里有祭?”
  “侍中言之有理。没有百万雄狮,几十万铁骑,四夷哪里会乖乖做唐臣?还不是一个个想着做拓跋焘第二?没有平定四夷之功,张令公(张说中书令、燕国公。故称令公可以。)如何取代张令君(张嘉祯只做中书令,无公爵,且不位列三公,故只能称令君)?”
  “慎言,慎言。”
  “那……”
  “哥奴有话直说。”
  “能驾驭众将者何人?”
  “那就得问你自己了。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找到了,才能是真正的知道了。”
  “那学生受教了。卑职告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