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约是学校最东边,有一家包包饭,帮同学买过几次的缘故,对它印象深刻。
某次和丛丛一起饭。她就是买的包包饭,还请店主多放麻油和沙拉酱,拌好后她执意让我尝几口,果然好吃的不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丛丛也是一个美食家。
米饭一类里,我买的最多的是荷叶饭,尤其喜欢它里面放的五仁榨菜,口感很好,只是量对于我来说还是少了(或者说哪一家的量对我来说都少)。
这家主打的貌似是“麦多馅饼”,某段时间经常在周天下午帮小鲍买两个,他多半要鸡腿,第一次买时,摊主大声问,谁的两个照烧,谁的两个照烧?
我没应声。
摊主问我,你不是要两个照烧?
我很诧异,我要的是鸡腿啊!
鸡腿就是照烧。摊主解释一句把饭递给了我,我一看招牌,照烧鸡腿......
我当时也觉得小鲍吃的挺多,后来父亲给我送东西,我让他买点零食带来,他很淡定的买了三个麦多馅饼......
然后我全吃了......吃了......了......
我后来问父亲,他先问我吃饱没,然后才告诉我他当时和摊主有怎样一段“诡异”的对话——
这火烧还热吗?
热啊,刚出来的,学生都喜欢买。
给我来两个,父亲掏出钱包,两个火烧是不是吃不饱?
肯定吃不饱啊,孩子这时候正长身体呢,多买个吧。
那来三个。
荷叶饭隔壁是“土耳其烤肉拌饭”,一个很高大上的名字,每天都能看到不少人在买,但因为价格原因以及听到有同学吐槽它难吃,我从未买过。
与烤冷面一样比邻而居的是两家鸡肉馍店,我经常买东边的那家,总感觉加的肉多些,后来偶然发现摊主与我同为德州人,多少也有亲近感作祟,有时吃牛肉板面会在她那里买白吉馍。
某次攒钱,让班长帮我买两个白吉馍回来,班长很震惊的看着我,却买了两个鸡肉馍回来,唉唉唉,班长大人也是个隐藏的暖男啊。
话说某次班里女同学(忘记是李跳瑞还是谁)生病,班长买了药回来,同学纷纷起哄,班长,我也要,班长,我也要。
班长摸了摸口袋,一脸诚恳的对那个同学说,你快看看里面有没有写“再来一盒”。
西边那家的面酱尝起来更好,学苏更喜欢这一家,理由也是夹的肉多,后来丛丛对我说,她吃肉会有呕吐感,但吃鸡肉馍没有,所以,鸡肉馍里加的肉不是真的肉。
与西边那家距离不远的,是一个卖炸肠的小摊,与西边那家摊主是夫妻,小摊前经常围满了买肠的学生,有的甚至买上四五支,我也不例外,最爱他家肠上刷的酱。
现在在外地上大学,食堂里虽也有炸肠,甚至价格更为便宜,却没有那么好吃的酱,颇为怀念。
卖粥的小摊也有两家,我更喜欢西边那家,第一次在那里买粥是因为宋那段时间嗓子不好,有同学给她买粥,我想了想也买了粥,还看了各种粥的功效。
我当时觉得这种行为太过矫情,于是对宋说,是一个男的放这的。
啊?他会不会放错了?
不会,他还问我来着“宋是坐在这吗?”。
他长什么样,你还记得么?
我面盲,就感觉长挺高的。
宋很纠结,然后跑去问叶子有没有看到有人给她送粥,当然,一无所获。
我当时还若无其事的和离心率八卦,会不会是某个男的爱上宋了?
离心率一本正经,连着两天送粥就是宋了?那是爱上卖粥的大妈了好么!
这杯来历不明的粥,放了二十多分钟宋也没有喝,就快凉了,我也终于忍不住了,传纸条告诉了她真相。
现在想来,真是好尴尬啊......
高三时我也迷恋上了这家的粥,每天至少喝一碗大份的、碗装的红豆粥,班里不少同学都怀疑我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胃病,竟然放弃了最爱的辣条喝粥。
另一家粥铺没有买过,丛丛倒是买过几次,它的品种与西边那家略有不同,算是互补吧,生意不错。
最西边麻辣串旁边有一个馄饨摊,除了卖馄饨,还煮方便面,摊主是个清瘦的老头,看着仙风道骨的,颇有几分林清玄《木鱼馄饨》之感。
怀辅曾在上学路上遇到过一道士,对我说,那个道士穿着一身特别高级的道袍,他当时一挥手里的拂尘,我以为他需要帮助,就停下了,他张口就是一句“无量天尊”。
听到这里我爆笑出声,得到老丁眼刀一把。
怀辅接着说,然后他就拽了一段话,又是“入世”又是什么的,意思是我遇到麻烦了。我就说,我最大的麻烦就是要迟到了!然后骑着电动车就来了。
我当时趴在桌子上笑得不行。
班里男生也曾相约一同去吃馄饨,但是坚持要吃火车站附近的,理由是那里的馄饨正宗——反正火车站就隔了不到一公里,又不会迟到。
学校东边有两家早餐店,一家主要卖包子,另一家挨得很近,卖“博山火烧”、馄饨和豆腐脑,也是互补的。
小琰有段时间极喜欢这两家的早餐,早上起得很早去买包子、豆腐脑或馄饨。馄饨和豆腐脑我从未喝过,包子倒是买过几次,确实很好吃。
最受欢迎的包子摊是“鸡公煲泡馍”旁的那家,每天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卖的很快,有时我还在买着麻辣烫,摊主已经卖完所有包子,收了摊,骑着车走远。
除去这个摊位,学校正门前也有一个摊位的摊主是个仙风道骨的老头,卖煮玉米、木瓜和菠萝,玉米很粘,去了皮,木瓜和菠萝是切好块插在签子上包在保鲜膜里的,原本是两元一份,我吃过几次木瓜,后来涨到三元,我也就偶尔买个玉米了。
曾经学校正门前是一家酱香饼店,我最爱他店里的鸡蛋饼,上面撒了不少葱花和洋葱,似乎还有芝麻,特别好吃。有时也会与钝钝买油饼,然后往上面加蒜蓉辣酱和甜酱。
后来店主貌似结婚了,有时去买饭会看到有个年轻女人替他收钱。再后来,这家店就没了,也许,就像武侠书里那些大侠的结局一样,摊主与贤惠的妻子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了。
只是可惜了我们的胃。
之后不久,也可能是很久,正门口又开了家“晴家手作”,出售各种小甜品、手工牛轧糖,咖喱饭等,还有饺子,是一个与最东边那家兼卖多肉的饮品店一样的文艺风,招揽了不少顾客。
学校附近的街上还有一家华莱士,班里男生最爱光顾的地方,且不是一个人去,九班出了名的团结,每次必是三人以上,有时是七八个甚至更多,勾肩搭背的往校门口走,走路带风,看着就像是和谁在校门口约架。
那条街上还有一家快餐店,价格算是低廉,味道却不敢恭维,早上的油酥火烧很好吃,曾经与班长交换带饭,他给我买油酥火烧,我在食堂给他带饭。
某天早上泡了泡面,吃完后,班长还没来,我以为他忘记了。但是还很饿,所以喝完了一整饭盒的泡面汤,去刷饭盒时遇到了他,他手里拿着我的饭。
最后我怕浪费,又吃了两个油酥火烧,几乎撑死。
这个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信任。
以上大约是五中门前所有的店了,或有遗漏,寒假会仔细看下,然后补上。
这些店也算是见证了我们在五中的成长吧,买饭买的次数多了,与许多店主都有些熟,就像那家麻辣烫,我每次去,摊主都会在汤里多放辣椒,多放麻酱。
我很喜欢这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