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极日将至 / 第四章 喙壳

第四章 喙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喙壳,一种类似外骨骼,又兼具动力装甲特性的单兵武装。
  因其最初的头部造型形似鸟喙而被冠以“喙壳”的外号,最后干脆当作名字使用。抗高温,耐严寒,这东西最初的设计理念其实就是个防护服,只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喙壳”的功能才逐渐向作战方面靠拢。真要说起来,这玩意的研发时间甚至和仲夏至脚下的这座庇护所不分伯仲,几乎是在“幼蝉计划”确立的同时,这件武器的蓝图也设计完成了。
  事实上,在撤入地底的这段时间里,人类并未完全断绝与地表的联系。就在“幼蝉计划”开始后的第三年,一只特战小队便被派往地表执行了一次秘密任务,靠的就是第一代的“喙壳”的支持。
  如今,随着技术的成熟,“喙壳”不再是单单供给特种部队使用的特殊武装。根据不同的需求,“喙壳”发展出了不少的分支,例如“城建用喙壳”就是一个“喙壳”民用量产化的最好例子。
  只不过,绝大多数时间里,“喙壳”还都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武器而存在着的。
  至于为什么要将原本属于防护服的“喙壳”逐渐朝着武器方向发展修改,这里暂且卖个关子。
  “第一次?”训练场的大门外,守门的老头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仲夏至,像是屠夫在审视一头过秤的猪。
  虽然听起来有些怪怪的,但仲夏至还是点了点头。
  “证件。”
  仲夏至拿出男人给的吊牌。“这个行么?”
  老人看了眼吊牌,又瞥了眼仲夏至,眼睛里更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
  就好像那头过完磅即将被拉去痛宰的肥猪,不知道从哪里突然掏出一盒软中华递给屠夫,一边还跟屠夫说老哥行个方便呗。
  “跟我来。”
  仲夏至看了眼鸽子,见她没什么反应,便跟了上去。
  喙壳的训练场是一个椭圆形的巨大场地,形似古罗马的角斗场。足够容纳万人的看台建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墙垒上,墙壁的中间被挖出几十个方形空洞,空洞中摆放着在对战中损毁的喙壳和即将进行实战测试的样板机。
  这些喙壳大多是第一代的型号,少许参杂着一些二代机。
  钢铁野兽。这是仲夏至第一次接触“喙壳”的印象。第一代的喙壳继承了它作为防护服时的厚重和坚韧,因为当时的设计理念还侧重于“保护”,因此第一代的喙壳除了添加了外骨骼和承压脊柱以外,并没有什么其他改动。
  可惜的是,第一代的喙壳的寿命很短,从投入使用到被淘汰,只经过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没错,正是在那只特殊部队执行了那次秘密行动之后,第一代喙壳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沦为训练场里的消耗品。
  仲夏至一次接触喙壳是在统战学院的实操课上,当时用作试验样本的是一架报废的HM型喙壳,属于第二代喙壳的改良版。因为有第一代喙壳的设计基础,第二代喙壳的研发时间减少了很多,在淘汰第一代后的第五年年初宣布完工。
  虽然第二代喙壳早早便可以投入使用了,但是联合政府这次却显得十分谨慎,设计了相当多的模拟试验来测试其性能。甚至有传闻说,某些政府曾动用死刑犯作为试验对象与第二代喙壳一起投入地表进行抗压极限测试。总之,第二代喙壳在完善性能方面消耗的时间精力是要超过其研发本身的。
  完全采用ACM(复合材料)制造的第二代喙壳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在气凝胶技术代替了之前的材料(隔热防寒)技术后,喙壳的重量减轻了百分之六十八。质量减轻后的喙壳同样减去了不必要的承压柱和外骨骼,原本用来供能的三个锂亚硫酰氯电池也减至一个。喙壳的机动性因此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更加贴合单兵灵活作战的理念。
  “到了。”穿过训练场,老人领着仲夏至来到一个封闭的房间。
  老人在墙壁上验证完指纹锁,拉着仲夏至往后退了两步。一阵齿轮咬合的声音从脚底下传来,六个椭圆形的储物仓从地面上分开的裂口中升了上来。
  老人把吊牌插进了其中一个仓的插槽。
  仓门弹开。
  “这是……”仲夏至上前两步。
  第三代喙壳。
  第三代喙壳的雏形出现在两年前——当智能材料的制作成为可能时。
  关于智能材料的设想已经在人类的心里盘旋很久了,只是技术赶不上想法,一直未能实现。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项技术终于在第三代喙壳身上得到了施展。
  智能材料的特性在于能量吸收与自我修复,这两个特性对于延长地表活动时间至关重要。因为地面上不存在补给点,喙壳的电池储量有限,而恶劣的环境会加快能量的消耗。一旦喙壳的能量不足以维持喙壳的运行,就只有被困死在地表这一种可能。
  如果喙壳被损坏后不能即使得到修复,那么哪怕是一道头发丝粗细的裂口,也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体温失衡。
  第二代喙壳改良了无数次,也没能做到妥善解决这两个问题,但在第三代喙壳面前,这都不是问题。
  第三代喙壳的能量吸收不仅限于日光,还有从宇宙中投射来的各种粒子,甚至于可以将外界给予的动能都可以转化为能量。在设计第二代喙壳时,科研人员考虑到可能会存在能量短缺的问题,于是在喙壳表面铺设了许多微型的太阳能电池板,效果并不理想。太阳能电池容易损坏,而且对阳光的转化效率并不足以维持喙壳的功耗,只能当作一个辅助能源。但智能材料不同,它坚固不易损坏,吸收能量的面积和效率远超太阳能电池板,以至于第三代喙壳的电池倒显得可有可无起来。
  至于修复,喙壳内部的纳米级机器人可以在三秒内修复任何损毁程度不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受损部位。
  它甚至还可以治疗肉体创伤。
  这是喙壳中最完美的一代,至少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不会有新的型号能够超过它!一位参与研发第三代喙壳的世科所成员这样说道。
  确实,第三代喙壳的性能优异地有些让人出乎意料,甚至让人类看到了重返陆地的希望。如果非要说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产量太少了。
  第三代喙壳只生产了六架。
  每一架都有自己的专属代号。
  喙壳“夜枭”
  喙壳“腐鸦”
  喙壳“角雕”
  喙壳“寒鹫”
  喙壳“猎鹰”
  以及面前这架“游隼”。
  “还不错吧?”老人在仲夏至身后问道。
  仲夏至手指在那架有如艺术品般的机械上轻轻触碰,无声地点头。
  “那么,它是你的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