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大明玩魔法 / 第二十七章 杀回上牛屯

第二十七章 杀回上牛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苏晓也赶紧将上牛屯子的情况详尽描述了一番。
  如此看来,神婆子带来的不是单纯来打秋风的流寇,很可能是大举入侵的鞑子先头部队。
  苏晓就觉得不对劲,从那伙蒙古兵的装备和战术素养来看,绝不是散兵游勇之辈,妥妥的正规军。
  听了鞑子的动向,刘光反倒来了精神,他们这次的任务就是侦查蒙古人的行动部署,苏晓带来的情报正撞在枪口上。
  一个短暂的军事会议结束后,刘光决定明天就去上牛屯子,摸一摸这伙蒙古人的动向,好让屯军早做准备。
  酒暖身子,肉饱胃,苏晓总算是满血复活了,摸了摸怀中的老三,还是冰凉僵硬,这家伙想必是累的不轻,一时半刻怕是缓不过来,为了救自己,老三可是耗尽了气力,苏晓的心里倒是有些内疚心疼。
  不过眼下还有更要紧的事,就是小阿土的下落,李福和李禄兄弟帮忙,跟着苏晓往下游找,但却毫无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呀,这可让苏晓心急火燎,若是阿土有意外,该如何对得起方婆呀。
  三个人不敢找到太远,只能无功而返,回了营地。
  篝火不能彻夜不灭,灯火管制,这是最近本的军事常识。
  刘光将马匹聚拢在一起,拴在灌木上,检查牢靠,然后便安排大伙值班放哨,韩大同守第一岗,李福,李禄和刘光分别接替,直到天亮。
  苏晓本也想参与,却被刘光制止,一来他没受过军事训练,刘光不放心。二来他也算是死里逃生,还是好好睡上一觉,快些恢复身子吧。
  这一觉睡的踏实,一夜无梦,这大明朝也来了不少的时日了,这么实在的一觉,真是舒坦呀。
  苏晓睁开眼睛,已经是黎明破晓,和煦的霞光照在小山坡上,将韩大同的山字纹甲照的流光溢彩,深秋的露水结在铁衣之上,湿漉漉得晶莹剔透。
  韩大同吐着哈气,半跪在草丛之中,健硕的肌肉将山字纹甲撑得结结实实,双手横刀上的握痕是苦练刀法时留下的痕迹,箭在弦上,弓拉半满,大同警惕得盯着四周的敌情,准备随时满弓搭箭,将来犯的鞑子一箭穿心。
  朔气传金铎,寒光照铁衣,这诗词中的一幕,竟然活生生得出现在眼前,苏晓不觉为之一震,若我大明朝能多些这等勇士,定能让那些窥窃中原的胡马灰飞烟灭。
  刘光在一边生火做饭,边屯军的行军干粮根本是难以下咽的,而夜不收的则要好上一些,一把炒面,还有剩下的一些腊肉干,再添上一些采来的野蘑菇,胡乱一煮,若是肚子饿的咕咕叫,也能吃的有滋有味。
  李福和李禄二人催马远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刘光便派二人去寻找小阿土,可二人却是空手而归,沿着河道寻了十几里,却是不见阿土的人影,也没有尸体漂上岸。
  “这般倒也不是坏事,也许那阿土福大命大,自己上了岸,去寻人家了”,刘光安慰道。
  也只能自己给自己解宽心了,但愿方大人和周夫人在天有灵,能保佑阿土平安无事,等到安顿下来,多寻来些帮手,再把那东拉河两岸好好翻一翻。
  一顿早餐过后,刘光安排众人分兵行动,李福和李禄二位兄弟去寻其他的夜不收小队,通报上牛屯子的军情,而刘光和韩大同则打算摸回屯子,把鞑子的部署和人数搞清楚。
  刘光本是想打发苏晓自寻出路的,跟着李福和李禄行动不便,这二人要马不停蹄得去接应其他夜不收,兵贵神速,带个累赘总是不方便。
  而刘光和韩大同则要只身犯险,去前线侦查鞑子的敌情,这等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上牛屯子的鞑子不在少数,都是精兵悍将,若是短兵相接动起手来,可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事了,苏晓一个老百姓,没必要跟着涉险玩命。
  苏晓寻思了一番,眼下自己也没个地方可去,而且上牛屯子的情况他也真的挂念不下,何长久和里长,还有一众百姓们到底有没有安全撤离,会不会再被鞑子给擒了去,他着实放心不下呀。
  “刘光哥哥若不嫌弃,我便为你们引路,上牛屯子的地形我熟悉,那边鞑子的情况我也知道些,总算是知己知彼了”。
  刘光看苏晓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惧色,盯着他上下打量一通,又挥着铁砂大掌拍在苏晓的肩膀上,豪气道:“我就知道大拐兄弟是条血性汉子,之前你只身一人就敢跟鞑子斗狠,我便看出你绝非常人,既然如此,便就劳烦兄弟了,我们三人行动,更是如虎添翼”。
  李福将三眼火铳留给了苏晓,又将一柄单手唐刀给了他,这火铳之前就玩耍过,到是不陌生。
  夜不收多是骑兵,与鞑子战法类似,常备有两匹战马,但屯军的战马却是奇缺,这次刘光等人只带了六匹马,苏晓正好占上一匹,李福和李禄便带走了另一匹。
  众人行礼作别,道了珍重,便分走两端,各自行动。
  刘光领着苏晓和韩大同,沿着东拉河的河滩一路狂奔,幸好苏晓有些马术的底子,不然还真跟不上这两个夜不收的行军速度。
  距离上牛屯子几里地的时候,刘光减速下马,离开了相对开阔的河滩地,钻进了枝叶遮盖的灌木丛里。
  后凤山的轮廓渐渐清晰,按照苏晓的建议,三人取道后凤山上的小路,一直摸到方婆家的后院,然后再依情况决定是否要进村子。
  马很难上山,三人将马匹藏在草垛之中,拴系安稳,苏晓便带着刘光和韩大同,走隐秘的羊肠小路,爬上了山顶。从山顶俯瞰整个村庄,依然是一片死寂,被鞑子抢夺糟蹋的痕迹还历历在目,村中看不到一个人影,既没有乡亲,也没有鞑子,整个上牛屯子似乎已经空空如也了。
  “照老规矩,我和大拐兄弟进村里摸哨,大同兄弟去村子的周边查看,注意山谷,平地,能安营寨扎的地方,都要小心行事”。
  韩大同点头领命,俯身朝着山坡的另一面往下走,刘光则在苏晓的指引下,沿着山间小径,一路摸到了方婆家的后院。
  扒开草丛,篱笆小院冒了出来。
  院中已是面目全非,之前战斗过的痕迹还在,黄土沙地上还有烧焦浊黑的痕迹,被火焰烧坏的盔甲,水囊,马具,乱七八糟得散落在院子的角角落落里,空气中甚至还弥漫着一股子烧焦的味道。
  已经被烧成碳化的蒙古马还在,而鞑子的尸体不见了,篱笆栅栏外有动土的痕迹,看来蒙古人挖坑埋了自己的战友。
  只是那神婆子就没有了这等待遇,死尸身首异处,被抛尸在野草垛子里,只等着豺狼野狗过来享用这顿加餐,完成生物链的自然循环。
  这便是奴才的下场。
  让苏晓不忍直视的是方婆和刘郎中,两个人的遗体已经被抛弃在野沟子里,血腥味招来了乌鸦,围在半空中打转,想要随时享用这道天降大餐。
  苏晓看得浑身发抖,欲要冲上去,好好安葬二人,给死者最后的尊严。
  却被刘光按了下来,即便久经阵仗,见惯了生死一线的夜不收也不禁皱紧了眉头,喃喃说道:“真他娘的,怎么死的这般惨烈”。
  村子里没人了。
  刘光却摇了摇头,院中的篝火似乎是刚刚熄灭,还飘着一股淡淡的青烟,他又指了指烟囱,土坯子擂成的烟道口被熏得油黑锃亮,有人刚刚生火做过饭。
  二人埋伏在草丛中,静候不动。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村道上便有了动静,一行人马渐行渐近,手里提着蔬菜和粮食,正朝着方婆家的方向走来。
  走近后便看了个明白,正是那两个神童,外加有三个鞑子。
  一伙人咋咋呼呼,手舞足蹈得往院子里拥,手里提着各种吃食,像是刚刚打劫完村子,满载而归,闯进厨房就开始起火做饭。
  两个神童前呼后拥,伺候着三个蒙古兵,很快就有酒有菜得吃了起来。
  “是蒙古人留下的哨子”。
  哨子便是蒙古军队的侦察兵,与屯军的夜不收是异曲同工,留下哨子在此驻守,还有带路的白莲教。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来,附近没有蒙古人的大部队。二来,蒙古鞑子肯定有进一步的大动作,不然不会留下哨子,还勾连了白莲教来当地陪。
  “走,进村”。
  刘光一声令下,便和苏晓隐身潜行,摸进了村子,二人小心查探,果然不出刘光的分析,村子中没有鞑子的驻军,整个上牛屯子,就只有那三个哨子和两个带路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