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698年。初夏。神都洛阳。
早上起床,女皇武则天心情十分舒畅。昨天,丞相张柬之奏到,又有一个契丹族的酋长归降。今天,她就要在金銮殿上接见这个酋长。
她站起身,缓缓走到镜前,仔细端详着镜子里的她。丰腴的身体,白皙的皮肤。别看是七十四岁的老人,脸上依然润泽光滑,精神饱满。她身体微微前倾,脸凑近镜子,眼角不期然已有了多道皱褶,许多白色的发丝已悄然爬上了头顶。唉,这几十年,可真是不容易!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以后,恐怕也很难再有第二个女皇帝了。人们都看到当皇帝威严光鲜的一面,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为了当上皇帝和当好这个皇帝,要做出多大的牺牲,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啊。
她十四岁入宫,受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宠幸,被封为才人,赐“媚娘”美称。后与高宗李治结合,生有四子。但由于高宗身患重疴,疾病缠体,在公元655年,她被尊为皇后后,就与高宗一起听政,合称“二圣”。权力,这个魔障,无数的人为了得到它,折戟沉沙,铤而走险,不怕身败名裂;无数的人为了保住它,绞尽脑汁,颠倒阴阳,不惜丧德背祖。她,武则天,也是人,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有着思维、能力、欲望的女人。所以,对权力,也有着超级的钟爱和渴望。当她第一次真的坐在凤椅上,面对黑乎乎一片俯首称臣的王爷、宰相,达官显贵们,她感到自己竟如此地高大而自信,她激动之情简直无法言表。她蓦然地发现,她简直无法抗拒权力的诱惑,她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地方了。于是,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准确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逐渐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在高宗走后,她又换到了高宗的位置,稳稳地坐在了龙椅上。她甚至觉得,凤在上,龙在下,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她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薄赋敛,劝农桑,开商埠。打击保守的门阀世族,加强地方吏治和对官吏的监督管理,褒廉惩腐,重罚以权谋私。重用狄仁杰、张柬之、姚崇、敬晖、宋璟等正直有德有才之士担任要职,吏正风清,人称满朝君子。选拔人才,改革科举,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并举行殿试。稳定边疆,无数次地打退异族的进攻,在边地设立军镇,屯田开垦。大力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应运而生。执政四十多年来,全国人口增长近四百万户。国力强盛,黎庶安泰,可谓是政通人和。
为了夺取和巩固这个权力,她心狠手辣,对所有有仇恨之心和反叛行为的人,毫不手软,无所不用其极,残酷打击和剪除了多种敌对力量。尤其对李唐宗室,稍有不满言行便斩草除根,就连自己的儿女也毫不心慈地“赐死”了。公元690年10月16日,终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她稍稍后撤几步,闪动双眼,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还是那样曲线分明,凸凹有致,风度犹存。因为,民族事务无小事呀!她更不敢忽视,处理不好,政权容易更迭,天下容易倾覆。可有的官员,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就说这契丹族吧,在唐朝初年,营州的契丹八部组成了部落联盟。为了稳住营州形势,唐太宗曾赐契丹大贺氏大荣祚酷歌为联盟长,赐“李”姓。以后,历任盟长都在大贺氏贵族中产生。大贺氏联盟的“君长”和各部部长,既是契丹人的最高首领和各部落酋长,同时,又分别担任唐朝都督府与州的都督、刺史。三年前,营州都督赵文翙,在大灾之年,不仅不体恤百姓,安抚地方,反而激化矛盾,无端欺辱契丹部首领,侵占他们的利益,终至酿成大祸。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松漠都督,酷歌之孙李尽忠,与归州刺史孙万荣恼羞成怒,联合库莫奚族造了反。攻破营州城,杀死赵文翙,马踏河北,剑指中原。朝廷虽然迅速地派出数十员大将,几十万大军平反,但均一一败亡。无奈之下,只得与突厥联手,才平灭了这场“营州之乱”。
令人气恼的是,本来想借助平乱之机,顺理成章地解决立嗣问题,立武氏后人为太子。特遣武三思、武攸宜、武懿宗带重兵平乱。这三个不争气的混蛋,丝毫不明白朕的良苦用心。畏敌如虎,作战无能,在敌人面前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可在臧害忠良,祸乱百姓时却是威风八面,坏招迭出。本朝有一才学之士,名叫陈子昂。任武攸宜的行军参谋,给武攸宜出了许多平叛方略。可不通军事的武攸宜,独断专行,概不采纳也就罢了,还嫌陈子昂在眼前碍事,把陈子昂降了三级,不得入帐议事。陈子昂深感报国无门,心情郁闷,在幽州时游览散心,写了一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意悲凄而苍凉,表达了陈子昂的无奈和苦闷,读来令人唏嘘不已,感触至深,因而被人广为传诵,获得很多人的同情。后来,武攸宜大败,险些丧命。事实证明,陈子昂的一系列建议是正确的,暴露出武攸宜飞扬跋扈,厌才弃才的狭隘心胸,致使武攸宜声名狼藉,也让武氏一族蒙羞。本来,几年前,朕清除了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平复了一些怨恨,威望有很大提高。可这次,三个不争气的武家子孙,又给我丢了脸。不仅立嗣再也无望,就是女皇的声誉,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契丹酋长,降的好,降的真是时候。朕太需要他了,他这是雪中送炭呀。
“营州之乱”时,就有个契丹酋长,武艺高强,异常勇猛。他擅长游击之术,忽而东忽而西,飘忽不定,让平叛的将领们狼狈至极,吃尽了苦头。在平了李尽忠、孙万荣后,这个酋长乞降,将领们纷纷上书,请求不准其降,应杀之以泄愤。还是正直宰辅狄仁杰,站在国家大局的高度,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方略,竭力主张准降,并应予以重用。狄仁杰说:“此人有骁将之才,若恕之无罪,必能感恩孝节”。思忖再三,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赦其无罪,加封“大将军”,赐“李”姓,名“楷固”。李楷固果然不负朕望,在多次征讨异族的战争中,发挥熟知少数民族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山川地理、思维规律、战术布局的优势,屡建奇功,被册封为燕国公。
今天这个酋长,也同样非同小可。“营州之乱”后,他仍旧与我大周为敌,攻城掠地,杀人掳畜。朕曾多次派人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如今,终于臣服。
真是好事成双。月前,工部奏到;原本生长在长安的牡丹花,朕把它移植到洛阳后,沐风栉雨,很服水土,愈益葱茏,格外繁荣茂盛。现在,洛阳牡丹已是富甲天下,有了七八个大色系,近千个品种。今年开得尤为热闹,真是个:姹紫嫣红,分外妖娆,竟还出现了许多新奇异种和重瓣的吉祥现象。百官齐賀,万民雀跃。两喜重迭,不充分证明我武周已赢得天意民心?三年内,有两个契丹化外酋长甘愿降服,不足以彰显我大周朝国祚昌盛,四海钦服,万民景仰了吗?
款扭腰肢,左侧,右侧,摆动两臀,健实而富有弹性的体态,充盈着朝气。武则天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腰不弯,背不驼,腿不变形,止不住的思绪还在脑海上空漂浮。人,是要有点儿精神,可毕竟,岁月催人老,怎么说,也是往八十岁奔的人了。唉,老了,真的是老了。说不定哪一天,一下子就会倒下。倒下,就再也不会起来,就会走到墓穴里,与高宗长相厮守。到那个时候,对于我,世人怎么看?无从知道;历史怎么看?也无从知道;自己的儿孙万代怎么看?更无从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皇帝也会死,也会永远地离开这座巍峨的宫殿,离开让人永不厌烦的龙椅。有的皇帝死了,还要后代皇子皇孙再给个“谥号”、“庙号”,什么“孝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虚名!没趣!我和他们不一样,活着,我自己封尊号,还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曌”字。死前,我会立个遗诏:朕百年之后,给我立一块无字碑。我的一生,是非功过,是褒是贬,任凭后人去说吧。可现在,我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想到此,她仿佛觉得,一股热流从脚下直冲头顶,浑身顿时充满了力量。这个江山不能没有我!只有我,才能使这个江山稳固。一代女皇甩开宫娥搀扶的手,膳后,自信满满地健步走向金銮大殿。以夷制夷的方略还要继续坚持,我要重赏这个契丹酋长。武则天一边走,一边想。
“启禀圣上,今有契丹酋长真心归降,正在殿外候旨。”武则天在龙椅上甫一坐定,当朝宰相张柬之出班奏曰。
“宣!”武则天朱唇轻启,杏眼含威。
“契丹酋长进殿见驾!”随着值殿官的一声高呼,一个人拜服于阶下,“臣契丹酋长见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汝于营州之乱附逆,后又累犯天朝,今日归周,是否发自肺腑?”武则天道。
“罪臣该死,请陛下恕罪。”那人连连叩头,“罪臣自幼生在塞外,少习王化,头脑愚钝,顽劣少教。营州平后,陛下谴人多次找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臣茅塞顿开,得悟大道。今见天下宁静,四海康平,陛下天威之盛也。臣诚心归降。口心不一,天打雷轰。”
那人的话,让武则天听后很受用。遂柔声道:“站起来说话”。
“多谢陛下”那人身躯站直,虎背熊腰,豹头环眼,身高八尺,魁伟健壮。好一条胡儿莽汉!武则天不禁暗夸。心不禁一动,“汝婚否?”
“臣胡人放荡,四处游牧,至今孤身。”那人回答。
“好。朕赐你‘李’姓,名楷洛,授左钤卫将军。英雄当配才女。前者,你族李楷固降服,今为左羽林大将军、燕国公。他有一女,甚是贤良,朕赐与你为妻,何如?”武则天也不禁为自己的创意击节赞赏。
“多谢陛下,臣感恩戴德。”听到女皇赐李楷固女儿为妻,李楷固喜出望外。他曾与李楷固同为营州都督府治下的部落酋长,对李楷固之女早有耳闻,今尝所愿,岂能不乐?殿上两旁文臣武将均面面相觑,低头侧颈哂笑。李楷洛只当没有看见,“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武则天大喜:“汝与楷固,两代胡人,真心保周,忠心可嘉,朕心甚慰。朕赏黄金二千两,白银五千两,锦缎千匹,择日完婚。”
武则天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的一个兴之所至,造就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大英雄,成就了一个千载难遇的军事奇才;武则天更是无法想到,曾几何时,她曾处心积虑,不遗余力地摧残李唐,成就武周。不仅穷几十年之力未能做到,而她身后四十多年,她的孙子李隆基执政后期,由于不理朝政,醉生梦死,致使奸佞当道,正义缺失,造成天下大乱。在唐王朝濒临崩溃,摇摇欲坠的关键时刻,正是她点的鸳鸯的嫡子,受命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强力擎天,平乱治暴,撑大厦之将倾,保住了赫赫大唐的基业,并使之又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成就了大唐王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
这真是:
君王即兴点鸳鸯,无意插柳成栋梁;
一代豪杰显本色,擎天玉柱挽颓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