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闲看生活散文集 / 第四十四章 生活的情趣 21 说竹笋之类

第四十四章 生活的情趣 21 说竹笋之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竹笋之类
  
  暮春时节,山野之味渐多,其中竹笋,更是常见。前几日,还听人说,家有竹山,盛产竹笋,可以采购。
  
  自古以来,竹笋很受欢迎,从文人墨客的诗文可见。
  
  如白居易《食笋》云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又如陆游《苦笋》云
  
  藜藿盘中忽眼明,姘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我是吃货,对这种天然食物,甚是喜欢,但这使我于举箸之时,油然想起故乡。
  
  故乡多竹山,盛产竹笋。我在故乡生活十多年,就吃了十多年竹笋。故乡人种竹,一为图口舌,二能给村民带来利润。
  
  故乡的竹山,有小竹和大竹。
  
  小竹竹竿纤细,节间长二十至二十五厘米,竿壁厚,近实心,每节丛生多枝。
  
  小竹在古代很宝贵,可以做箭,用于战斗。因此,这种小竹笋,古代的老百姓很难吃到。现今已通行枪炮,以竹为箭,成了小孩的玩艺。
  
  地位的下降,小竹仿佛无用武之地,只能作为观赏竹,移栽至园林或景区。在我的故乡,还有一个用途,可以做成篱笆,防止鸡鸭类入地里吃菜。
  
  从食用上讲,又是百姓福分,但小竹在故乡的量不大,只有一座山上有。小竹山离我家约十里,只有一条弯曲泥路上去。
  
  小时候,母亲一年只去一次小竹山。她不愿带我去小竹山。每到这时,她会约个好友,早晨六点,带着麻袋前往小竹山。我只能默默地望着母亲的背影。
  
  我唯一可做的,待在家里,等她回来,帮忙剥去长满细细绒毛的皮壳。这是有趣的事。先将笋尖揉碎,分成两份,一份缠在食指上旋转,笋壳去了一半,再把另一份缠在食指上旋转,清香的笋肉出来了,有的青绿,有的黄白。
  
  小竹笋是很好吃的,无论炒食、凉拌、熬汤,都是清香袅袅,味甘鲜嫩。素炒的小笋,满盘翡翠,鲜嫩爽脆。
  
  我更喜欢小笋炒瘦肉。肉去皮剁成肉末,其间只用加盐,无需其他调料。肉味浸透小笋,竹香肉香相偎相融,香气四溢,清醇鲜美。
  
  小干笋拌鸭肉也美味。先爆香蒜子、生姜,放切成小块的鸭肉,把鸭肉炒香出油,再把泡发的小干笋倒入锅内,放酱油、黄酒、盐,下适量水烧,至鸭肉酥烂。在炎炎夏日,香气诱人,口感鲜美,令人大快朵颐。
  
  清代画家吴昌硕曰客家虽有八珍宝,哪及山家野笋香。
  
  读初中时,母亲同意我去小竹山。真可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现在理解了,母亲以前不愿带我的原因,“僧”多“粥”少,在山里讲究速度,稍不留意,小竹笋就被捷足先登了。
  
  母亲说,小竹笋刚出土,如同纤纤玉指,两三天后就长成亭亭玉立的幼竹。我们不要幼竹,只要刚出土的小竹笋。我们开始在竹林里寻找小竹笋,每见一根,就弯腰采摘。
  
  有些小竹笋躲在荆棘丛里,我们得小心翼翼地拂过荆棘,不然容易弄伤皮肤。采小竹笋时,还须把全身包裹,竹林太密,常与竹叶接触,竹叶有毒,一不小心,全身长坨。
  
  我在采小竹笋时,还发现另一种小竹笋,平时在家没见过,是实心的。母亲说,这种小竹笋是苦笋,味道苦涩,不好吃,选那种空心的小竹笋,甘甜。我舔了实心的小竹笋,果然很苦。我就扔掉手中的苦笋,钻进竹林,专找那种尖尖顶儿的小竹笋。
  
  故乡的大竹,非常普遍。
  
  先从冬笋说起。过年前夕,冬笋必裂地而出,据说是人间春意,先发于地。竹根得春气之先,便茁新芽,即为笋。乡人就开始挖掘。
  
  但要发现冬笋,并不容易,非专家不可。从竹的年龄与枝叶的方位,知道它的盘根所在,寻根发掘,才能挖到冬笋。这种喜悦,难以用语言描述,吃笋固然快乐,掘笋更是趣味无穷。
  
  第一次挖冬笋,大概十岁。那年去小姨家拜年,当时她还住在老屋,后山有一大片竹林。当年的冬笋很畅销,且卖的贵,要十多块钱一斤。普通人家舍不得吃,只在亲戚来家拜年时,才拿出来炒食。
  
  离午餐还有一段时间,在家实在无聊,我就和表弟表妹来到竹林。竹林已一片狼藉,到处坑坑洼洼,可想而知,冬笋已被人捷足先登。我们还不死心,继续寻找。我的掘笋方法,专看地上裂缝。因冬笋尚未出地面,但它特别顽强,不论土地如何结实,甚至有巨石高压,它必欲“挺身而出”,故初则裂地为缝,终则夺缝怒长。
  
  结果还真被我找到三个冬笋,但只有小孩拳头大。
  
  外祖父的山也有片竹林,在栗树林下面。这种竹笋难吃,苦涩,俗称“猫笋”。进山要经过一道悬崖,只有一条陡坡上去,很危险,所以很少有人去扯笋。但外祖父常带小舅去山上砍竹。小舅每天可以在家织簸箕,到赶集时,外祖父就拿到市场上卖。
  
  我家曾经有块地,长了四五个竹笋。那块地离家不远,在河岸边。那块地的上方有户人家,在上面的空地种了竹,经过几年生长,竹根伸到我家地里。那年,母亲挖了竹笋,还把地重新翻一遍,刨出许多竹根。
  
  我说可惜。母亲说,可惜什么,如任其生长,地不能种菜,得不偿失。竹根没啥用,扔了。我见过它的用处,是在故乡的花鼓戏上,常有演员拿它做马鞭。
  
  母亲的安息地附近,也有片竹林。那年清明,我和哥回去扫墓,特意挖了一根大竹笋,带回怀化。因好些年未吃,觉得特别美味。那次哥做了一道竹笋炒腊肉。
  
  竹笋炒腊肉是很好吃的。先腊肉切片,在热水中煮到腊肉的肥肉呈半透明状;竹笋切片,红椒斜切成片,青蒜斜切成段;锅内热油,炒姜蒜,放腊肉同炒,出油,加红椒;放竹笋同炒。其间无需放盐,因腊肉是咸的,笋也不吃盐,最多加生抽,即可。
  
  这是一道极好的下饭菜,有腊肉的香味,有竹笋的清脆,还有辣椒的微辣,是佐餐佳品。但乡人喜欢把竹笋入开水过滤晒干,到秋冬季吃。
  
  水库附近,才是竹林的产地。成片的竹林,一山盖过一山,青翠欲滴,随风起舞。因离家稍远,我去过一回,还捡了只大灰兔,可惜已经死了,且有点发臭,我又扔了。
  
  这里的竹笋不是年年能吃的,每隔几年,需要培竹,村里就出通知,今年封山,禁止采竹。为什么要封山?因竹子还是附近村民的经济来源。
  
  故乡有家竹厂,每年要承包几座竹山。竹厂富了几个人。母亲曾经在这里上了几年班,这里便不再重复。
  
  这种竹子在故乡是很受欢迎的。可用的地方很多,如凉席、簸箕、箩筐、鸡笼、竹椅等,都是竹子做成的。
  
  村大队解散后几年,父亲在家时,常去竹山砍竹。村民去竹山砍竹,如数量不多,不用花钱。父亲扛回,在下雨天,就织竹笼、簸箕、竹椅、凉席等。常有人来家收购。这种手艺,能带来部分收入。村里好些人,就是靠这些来维持家里经济。
  
  我离开故乡生活,已有十多年了,故乡山色,是否一仍旧观,亦无法想象。
  
  吃笋之余,有感而发。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