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醒掌美人权 / 第十三章 瓦岗英雄

第十三章 瓦岗英雄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熟知隋唐历史的人,大多知道,唐朝建国前期许多知名文士、著名将领,大多是瓦岗寨出身。
  仅在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中,瓦岗寨农民起义将领就占了不少。
  像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这四个在民间传说中很有分量的人物,就出自于瓦岗寨。
  而主动率众来迎接淳于常一行的徐世勣就是后来的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
  这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因功被赐姓李,故更名为李世勣;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为避李世民讳,乃去掉世字,再更名为李勣。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这个李勣,也就是现在的徐世勣,不仅精通兵法谋略,更难得的是他还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唐本草》(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并自撰《脉经》一卷,可惜现今已佚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牛气轰轰的人物啊,所以,淳于常有着别人没有的先天识人优势,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结交的好机会的。
  所以借故结交徐世勣,同时也为了消除些自己在他眼中的轻视,淳于常自然是使多万千手段一路拖延时间,并给自己的队伍招募和训练的机会。
  所以当淳于常口中所说的那些派出去追击的队伍被钱铁柱他们驱赶着前来之后,还有一丝侥幸心理企盼着追击的部队比留下的青壮好些的徐世勣,也就是后来李唐王朝的名将李绩,看到的是一支有着一千青壮,三千妇孺老弱的流民队伍时,那眼中藏不住的失望和被欺骗的有苦难言可想而知。
  所幸,淳于常一路上用自己高出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知识多少也挽回了自己在徐世勣眼中的不堪。而淳于常也在一边通过交谈塑造自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博学形象,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人形象,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的儒将形象,一边抽空教导钱铁柱等人不断新招收的流民青壮行走站立的队列。
  好在通过简单的八色军旗区分法和一些简单的队伍训练,才让徐世勣看到淳于常这支队伍多少有些军旅气息,也许也真不能把他们当做乌合之众对待。同时,也通过淳于常的交谈和练兵成效,也基本认可了淳于常并非表面上的这么不堪。
  “若是照这般下去,等到了瓦岗,把他们引荐给了山寨的翟大头领好歹也能拿得出手些。”看到淳于常练兵成效和言谈举止颇有章法,徐世勣对把他们引荐给翟让也有了些底气。
  果不其然,等到淳于常带着钱铁柱他们来到瓦岗寨门时,淳于常的兵马一下子从数量上跃身到了三千五百人,当然,能战的青壮也就一千三百来人。虽然实力不知怎样,但是翟让却不好冒然削掉淳于常的兵数,当然淳于常也无法私自扩充人数了。所以淳于常还是很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一下子把自己的队伍规模控制在了三千五百人的编制,和翟让手下的元老们一样多了。像徐世勣手下也才一千多人,当然这一千多可随便拿个一百来人,就能打得淳于常这三千五百人抱头鼠窜。
  当淳于常一行人晓行夜宿,施施然来到瓦岗寨。
  而就在他们刚到大门这时,淳于常看到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像是头领一般的人物正从寨门里出来,看到徐世勣便主动上前打起了招呼。
  徐世勣一一向众人介绍道:这是韦城周文举、这是雍丘李公逸、李善行、这是外黄王当、这是济阳王伯当,他们都是不久前率部刚投入瓦岗的。各位,这是新来投奔我们瓦岗的淳于常大当家,今后,我们大家就是一个锅里的兄弟了。
  “幸会,幸会!”众人很快便打起了招呼来。
  之后,因为有了徐世勣的一路引荐,很快便来到大寨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瓦岗大头领翟让。虽然翟让文化不多,也如徐世勣刚开始看到自己的队伍一样,眼睛藏不住流露出明显失望的表情,但他却是个豁达大度的人,禀承着来者是客、义气相聚的宗旨,还是很豪爽的吩咐小喽啰们摆酒设宴,款待淳于常一行来投。
  这日,正值风和日暖。
  来自瓦岗寨的众多上得了台面的人物齐聚一堂,宽大的聚义厅内一时人声鼎沸起来。
  只见正中一把浑银交椅上,翟让威风凛凛的豪迈四方。
  大厅两边则摆着一排排整齐划一、没有靠背的方凳。
  淳于常初来乍到,自然是要留心观看堂上的众人。
  因为淳于常来得最晚,所以和前几天新来投奔的韦城人周文举、长得斯斯文文、风度翩翩的雍丘(今杞县)人李公逸、以及他身材魁梧的族弟李善行、济阴郡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人王当仁、济阳人王伯当坐在最靠边的角落里。
  这里不得不说下这几个新来投靠的义军小头领。
  济阴郡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人王当仁,作为隋朝末年起义军领袖之一。先后辗转投靠在农民起义领袖张金称、高士达、孙宜雅、卢明月等起义军领袖的麾下。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王当仁回到河南,独自另起山头,有了自己的起义军。同年,和王伯当、李公逸、周文举等人一起投靠李密的瓦岗军。
  王伯当,名王勇,字伯当,山西河津义唐人,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最拿手的一出绝技便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更重要的是,他是后来成为瓦岗寨领袖的李密学生。
  而坐在淳于常旁边,和族弟李善行以义气和勇武被人们推崇归附的义军领袖李公逸表面上一幅斯斯文文、风度翩翩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但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道淳于常和自己前些天刚来时一样,有着生怕叫错人、弄混事的陌生感,于是便主动给淳于常介绍给起在坐的众人。
  正所谓,羽翼渐满瓦岗寨,独霸一方卷风云。却不知如今的瓦岗寨有着哪些英雄好汉,请看下文分解:都是牛气冲天的人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