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带刀穿越大宋 / 第十七章,再婚

第十七章,再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十七章
  种师中愣了一下。
  他其实不算是文人,而是武人,只不过种家不像狄青家、折家是天生武人,地位低下,还是坚持了文人传家。
  那王帅的做法有什么错吗?
  他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除非像西夏朝廷上争论的,难道不可以半天给穷人,半天给富人吗?不就杜绝买命一样的交易了吗?能浪费多少时间呢?或许那也会有穷人死去,但交易之后的穷人也会死啊?
  但死去的穷人家会因为交易得到钱,可以维持家人生存。
  种师中不能答。
  王帅已经躬身施礼离开了。
  话说纺织这种东西王帅怎么会懂呢?其实他不懂。虚空中不是有个房间嘛,除了一屋子刀类,一些医疗用品,一些书籍,多半是医疗厨艺冷兵器一类,有些是医药代表送的礼物,其中居然有敷料供应商送一本精美的纺织历史,本意是回顾医疗纱布怎么起源的,你不得不佩服海外医疗敷料商的心思,人家做到世界第一步是没有理由的,弄一本学术书给你装逼,有腔调吧?还有一本医疗器械发展大全,关于手术器具、橡胶手套、避孕套起源制工艺都有。
  王帅回来先找铁英,关起门来和铁英、铁蛋父子俩谈了半天。棉籽轧机工艺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很多发明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但在发明前没有人想到,所以发明创造是极其困难的,那是无中生有的创意。古代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只有秘方。然而轧棉籽机这玩艺极其简单,其他铁匠一看就会,王帅曾到某个边远山村旅游,看到了还在使用的原始轧机,以及老式的纺车和织布机,那山村封闭的够呛,却因此有了旅游资源,绝世美景,当地少数民族就靠这个生存。
  如果小种经略府能够命令所属地方种棉花,轧棉籽机可以推行,在匠营接手或其他官商替代供应前,就可以赚第一桶金。
  然后在重庆地方可以推广,那么就可以赚第二桶金,王帅打算用这个理由说服铁英把铁蛋放过去,这样就顺利成章的跟自己过去落户。
  至于李大郎那里,自然是生产脚踏三纺锤纺机,这玩艺也是没有知识产权的,被其它木匠一学就会。除了卖第一桶金,还有一种作法就是组织纺纱织布作坊,就可以借助于经略府的采购来供应棉布,甚至棉被棉衣等装备。
  纺机和织布机自古就有,用于纺麻葛,此时转变为棉花纺织并不难,主要就是效率问题。
  以及种植棉花面积问题。
  明清时江南江北以金陵和杭州为中心,就成为了纺织中心,当时黄道婆的推广三纺锤技术功不可没。
  一直到英国开始使用珍妮纺纱机之前,英国的棉布成本还抵不过印度,不过英国人可以使用关税干掉印度纺织业。珍妮纺纱机可以带动八个纺锤,不过在最初十几年里被暴民连续摧毁,因为单纺锤的家庭作坊无法抗衡珍妮纺纱机,大量家庭妇女会失业,后来几十个纺锤的水利纺纱机启动后,英国工业革命就一发不可收拾。
  灵光一现,王帅抓住了些东西,他苦苦想了想,似乎是可以通过纺织业来控制某些东西,这无关于金钱,但他不是商人出身,在专业上足够聪明,在商业上少了些一触即发的经验,就放到后面去了。
  然后去找李大郎谈纺纱机的事情。
  李大郎听完后大喜,对王帅说:“帅哥儿,这绝对是发财的手艺,不仅仅白叠子纺纱可以用,纺麻葛也可以用。我们现在就可以生产。”
  王帅一拍脑袋,对阿,我怎么这么笨呢?
  李大郎毕竟是在外面做生意,想了一下,叫木头去找王屠、铁英、郑屠过来,做什么呢?商量生意。
  他的意思就是三锭纺锤机一旦出来,效率就比外面高二倍,意味着可以做纺织生意,这主意是帅哥儿出的,不如四家联合凑一笔钱来做纺织工坊。他眼光看得比较远,说这机器传出去很快就会被人模仿,不如自己来做纺织。
  几个大人都是生意人,都觉得不错,合计了一下,决定由郑大娘子来负责,就把郑大娘子又叫来了。这婆娘泼辣心狠手腕强,能管住人,可以从各自族里招一批亲戚的小姑娘来做工,严守秘密。
  这把王帅要忽悠他们迁往重庆的思路给打乱了,只好先由他们商量。
  棉花,新疆是主产地之一,山东、河南、西北都能种,从纯生意角度来说,纺织工坊放在渭州比放在重庆要好的多。
  王帅算计半天,阴差阳错,头疼的叹口气。
  这一叹气,让几个人统统注意着他,郑屠咳嗽一声,对王屠说:“亲家,俩孩子的亲事开春办了吧。”
  王屠嗯嗯答应着。
  王帅张了张嘴,没说什么,一屋子人开始谈论筹备婚事。
  回到家,他跟王屠坐在房里喝茶,王帅起了个头,掂量着组词把梁氏的事情说了。王屠一下站起来,急得在屋子里打转,手指着王帅:“你你你……”
  “爹啊,那是没办法的阿。“
  “那就不提这事,当没这回事。”
  “有孩子了。”
  王屠傻了眼,想了一会儿,出门去了,王帅猜测他去找郑屠说话,就把麻烦一丢,看他们怎么处理。
  没他想的那么麻烦!
  郑大娘子听了俩大男人说半天,一槌定音:“先来后到,梁氏做小!”
  王帅听了啧啧两声,觉得这太猥琐了,古代人!
  他也没当一回事,因为他对郑家女儿和梁氏都没有爱情可言,但与梁氏有夫妻感情是真的。随便吧,梁氏也不可能回来渭州做小,既然去重庆的事情暂时不定,就先这么安排着。王帅对这种麻烦从来都是一刀切,就像他在前一世对待感情债的做法一样。
  九龄后婚姻观不靠谱阿。
  经略府没来继续找麻烦,隔不久有当地县学教授派人来找王帅,要他去上学。王帅和王屠面面相觑,王屠对来人说:“小儿不日便去肉铺帮工,不必费心了吧。”
  那人乃学长,本来就瞧不上屠夫家,傲慢的说:“如果不是种相公吩咐,县学也不会收,但吩咐了,汝子不来也不行。”
  王屠担心再有事端,只好同意,王帅唉声叹气,居然还要上学?
  不得已跑去一看,居然是小学,和十岁童子一起学习。原来教授听说是屠夫子,没有读过书,就安排进小学启蒙教育。
  王帅这气,医学毕业生学霸居多,诗词歌赋或许没那么牛,但小学就不至于了。但他耐得住性子,就来小学先和一帮半大小子一起做课堂里,授课者并非教授,而是县学派来的学生,常嘴角讽刺的看着王帅,挑一些诗词题目来为难王帅。
  实际上小孩子在自己家族里如果要读书,常有蒙学,这小学没有几个学生。王帅运气好,还没来得及发飙,小学被撤销了,合并到大学。这才正正经经学习。
  诗词歌赋这类东西从小学学到中学,王帅这种学霸烂熟于胸,无非是文言方式、断文、韵脚、广泛阅读等反而是他不会涉猎的地方,只有中文系的人才会深度研究。王帅需要一个过程来掩饰自己知识的来源,并不介意在这里读书,一边锻炼毛笔笔法,一边学习古文的运用。
  同学间有学长二名,年纪颇大,是历年科考尚未中举的老生,又有些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学生,家境大多数不错,在西北地区能够继续读书的,多有些经济来源,否则西北恶劣的生存环境里,普通家庭忙于生存就不错了。
  王帅的年龄和小屁孩是聊不到一块的,二十几岁青年儒生又瞧不上他,只觉得他靠经略府关系入学,猜测一番,均不知所以然,好在有些讽刺只是口头上调侃,倒也不会真的得罪他。
  王帅安与读书,闲暇里把采购的药材做成成药,梁氏派人送来几次信,一是腹部显怀,问他何时来兴庆府,二是药馆继续开了,看一些小毛小病,青蒿素尚没有来得及使用,大黄倒是治了些孩童。梁氏幼年受过完整的教育,文笔比自己好得多。王帅写信回去,详细写了如何在怀孕期间保养身体,注意卫生,如何自我检查等等细节。
  不过是应该回兴庆府。
  四家人的纺织工坊悄然兴起,买了个大院落,李大郎制作了几十部纺机和织布机,郑大娘子挑选四家人亲族里的少女过来开始先用麻葛纺纱织布。铁英试制了几台轧机,但不能太多,否则积压资金,只等经略府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种师中唤王帅去府里两次,看了看轧机样品,醒悟到这玩艺可以提高轧棉花速度。就命令手下安排厢军在渭州地区的荒地开始种植数千亩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王帅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没有试验就一次上这样规模的种植面积。
  过后不久,王帅奉两家人安排,与郑屠女举办婚礼,各种繁复的礼仪搞得王帅疲惫不堪,令城里大吃一惊的是小种经略府送来了贺礼,风闻此事的官场各级官吏不得不迅速跟进,虽然搞不清楚王帅和经略府什么关系,但紧跟上官总是没错的。
  这给了郑屠家很大面子,郑大娘子神色飞舞,郑屠也挺胸腆肚,觉得这个女婿找得好。
  挑开红盖头,喝交杯酒。郑屠女非常满意夫婿,脸色绯红的和王帅喝了交杯酒,在床上找了半天东西,把枣阿栗子等等找出来,又吃了俩生饺子,被外面婆子问了两句:“生不生?”
  “生。”
  王帅知道外面一堆听墙根的,把蜡烛一吹,抱着新娘子就倒在床上,悄悄的说:“你忍着点,外面有听墙根的。”
  郑屠女还没弄明白忍什么,王帅用手一掐她大腿,她猝不及防的叫了一声。
  王帅挪动身子duangduang的撞墙,过了一会儿,外面脚步声响,悄悄地走了。
  王帅嘿嘿嘿的笑笑,郑屠女红着脸躲在被窝里。
  此女名为郑妍,十六岁刚过,但在宋时属于结婚并不早的,一年多以前俩家谈婚论嫁,如果不是经略府出了那档子事,就应该结婚,那时候少女只有十四五岁而已。
  王帅在前世不算是老司机,但也有过些女人,经验并不缺乏,骗走了挺墙根的人之后,就和少女在被窝里藏猫猫,一时春光无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