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春秋闲王 / 第四章 定居下河

第四章 定居下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魏王给卫央的这些待遇一般,充其量也不到鸿胪寺一个月百分之一的钱财,他还生怕卫央反悔,真就住在鸿胪寺花他的钱。
  大梁易县下河村,隶属魏国周边中下等村落。
  这就是卫央定居的地方了,魏王大度的赏赐了五十亩地,以及五头耕牛,在卫央看来,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至于身边有没有人监视,那就不得而知了,卫央想肯定是有的,毕竟他是卫国发配来的人质,也是一国公子。
  魏王对待卫央的不上心,所以也就叫下面人,嘱咐下河村的里典(村长)盯着卫央,毕竟卫央孤身一人,外加一个年纪又那么大的老太监,真可谓是老弱病残,完全没有关心的必要。
  ....
  对于下河村这个新村民,这个落后的村庄对此是茫然不知情,卫央只知道,自己带着年叔一头扎到下河村的那一刻,全村男女老少都在村口观望。
  卫央身穿华贵衣服,这在所有村民都是破衣烂衫中间,有着不小的威慑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位达官贵人的公子驾临,纷纷磕头。
  卫央对此毫不在意,只是解释自己不是什么魏国的达官贵人,就是来下河村定居的。
  当然卫央的这个解释,并没有取的下河村村民的认同,在他们看来,这个时代能穿好衣服的人屈指可数,都是有一定地位的贵人,所以并没有相信。
  卫央也不想过多的解释,解释多了,这些人反而不信,只能用时间的流逝,来证明自己此言非虚。
  在里典那里做了所谓的户口登记后,卫央总算是下河村大家庭的一份子了。
  ....
  卫央重生后,想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只希望在这个年代好好的活下来,有了上一世因为送外卖闯红灯被撞死的惨剧外,他对生命就变的更外珍惜,他的理念就是活着才是王道。
  卫央因为卫昭王给的生活费,以及魏王给的安家费,俨然成为下河村的土豪,毕竟这个年代有五万钱傍身,对于贫穷的村民来说,那是一笔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身为土豪,卫央也没有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面,他还是想通过学习知识,来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比如说读书。
  读书这种事,下河村是没有才学过人的文人教学,而且读书也是被当时的贵族垄断,在这个时代,只有贵族才享有权利读书,毕竟读过书的人才能成为官,有了官,才会有地位。
  卫央不是文盲,但是他所熟知的简体字跟现在的中原各国文字都有着很大差异,理所当然对这个时代的文字是一窍不通。
  没办法,卫央只好在下河村安家后,打算去大梁求学,目的很明了,只需要学会文字即可。
  .....
  安家之后的卫央又去礼部找到主官荀醴,希望学习魏国以及一些强大国家的文字。
  荀醴当时还以为卫央后悔,知道卫央只是希望求学后,心里就不那么忐忑了。
  作为一个打算来魏国定居的公子,也相当于有身份地位的人,荀醴没有多想,也就答应了卫央的请求。
  于是荀醴很大度的给卫央推荐了大梁城内有名的私塾,并给了他介绍信,让他去求学,至于能学到多少,就要看卫央自己的本事了。
  因为荀醴在魏国的身份高贵,他的介绍信也是有一定含金量的,介绍去的那位私塾馆在接到荀醴的信后,很大度的收了卫央当学生,只不过要收卫央每个月三百钱的学费,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啊。
  ...
  下河村,卫央花钱在村上盖了一座还算不错的府邸,年叔作为管家,他还在下河村招收那些家里养不起孩子的穷苦人家当仆人,缓解一下这个村子粮食不足的窘境。
  那个时候村民知道卫央要招收奴仆,场面那是格外热烈啊,粮食吃不饱是中原各国都存在的问题,在村民看来,卫央就是一个人傻钱多的善财童子,孩子这种不值钱的玩意,最好是给别人养最好。
  尤其是女孩子,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丝毫地位可言,而且大部分想送到卫央这里来的,都是女孩子,男孩子毕竟还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任务,除非是真的家破人亡,否则不会轻易的送来给别人当奴仆。
  卫央知道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就点到为止,只收了五男五女,年龄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也就十一二岁,跟卫央差不多大的孩子,平时就叫他们做一点不重不轻的活。
  至于那五十亩的地,自然下河村很多没有田地的村民,会愿意帮卫央种,卫央承诺,刨去给官府交的税粮,剩余的粮可以跟他们按照比例分..
  通常主角穿越,都带着金手指,什么系统啊,懂什么造纸啊,造火药啊,造玻璃啊,再不济都是过目不忘,走马观碑,而且还知道后世发展历程,以及各种多多少少的外挂,但是卫央是个例外,前世的他除了喜欢看电视,就是喜欢看小说。
  对于一个几近于常人的穿越者,可谓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何况还是个质子。
  但卫央没事可做的时候,还是会给自己院内的杂役讲讲故事,比如说什么卫王宫里没说完的西游记。
  只不过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原,卫央就改变了思路,让悟空跟随一个道行短浅的道士取的是道教的真经。
  时间不多不少,足足过了两年,这两年来,通过私塾馆,卫央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现代诸国文字,也不算是个文盲了,至少街上什么告示,以及店面的名字他都知道,不至于把酒楼当作风月场所进。
  卫央在魏国的种种迹象表明,他貌似真的是来定居的,完全看不出来有什么阴谋,魏王看了卫央一年内的作息报告后,终于对一旁的侍者道:“以后卫公子央报告就不用呈于寡人看了。”。
  之前魏王还抱有对卫央迟疑的态度,但是现在看来,卫央的生活,真的是三点一线,可谓是枯燥至极,除了下河村宅子,就是大梁城内的私塾馆,要么就是去他给卫央的五十亩农田收稻谷,好像从来都是这样。
  对于这么一个奇葩的卫国公子,魏王都不想把多余的精力放在他的身上,比肥皂剧还无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