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天启帝 / 第三十六章 熊廷弼

第三十六章 熊廷弼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本章导语————————“命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
  萨尔浒明军溃败以后,老皇帝当即擒拿了经略杨镐,并且将战败的一切责任都归咎到杨镐头上,因为皇帝的任命是不会错的,之所以会事与愿违,都是因为你杨镐不肯用命的缘故。在将杨镐押运回诏狱的途中,老皇帝启用了一个名叫熊廷弼的楚党官员,接替了杨镐的位子。熊廷弼这个人曾经在杨镐任职辽东巡抚的时候给杨镐打下手,做辽东巡按,亦是个深谙辽事的人才。
  岂是早在杨镐未兵败之前,他就向皇帝举荐过熊廷弼,老皇帝也颇为意动,但是由于群臣的激烈反对,这才作罢。群臣为何反对熊廷弼呢?因为熊廷弼这个人跟东林党的大部分成员一个德行,有才干是有才干的,可惜是个喷子!
  十多年前,当熊廷弼任职辽东巡按的时候,几乎是每旬上一回折子,上至内阁阁老下至辽东巡抚,挨个上疏骂了一遍,弄得多少人丢了官?
  也许正是因为熊廷弼的喷子属性,让东林君子们高看一眼吧,以至于熊廷弼虽然是楚党,但也能同少数东林党的开明人士,打破门户之见,建立不错的私交。譬如东林党的干将杨涟等人,就曾为熊廷弼上书,讲过不少好话。
  熊廷弼走马上任以后,还是老样子,一副老喷子的架势,在赶往辽东前线的路上,便一口气写下了数道奏疏,除了痛骂一遍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以外,还顺带“心怀善意”地询问皇帝:“皇上此时即不下罪己之诏,悔制御之失策,痛自苛责…亦何惜此半通之纶、方寸之符,不早属臣而以慰此一方之人耶?”
  这话是何意?
  就是熊喷子指着老皇帝的鼻头怒骂道:“陛下,战事糜烂至此,你不下达罪己诏,向天下臣民解释一番也就算了,为啥还抠抠搜搜的?一点儿都不圆润?为啥直到这会儿才将辽东的军事大权,辽东的兵符交给我老熊?”
  此奏疏一经呈上,群臣都替老皇帝臊得慌。本以为老皇帝会龙颜大怒,颁旨降罪,将熊廷弼也下了诏狱,给杨镐作伴。不料,老皇帝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当群臣上折子弹劾熊廷弼,不敬君上,应当治罪,借此试探老皇帝口风的时候,没想到老皇帝咧嘴一笑,道:“就这点儿唾沫星子算个啥?朕御极四十多年啥样的喷子没见过?多难听的谩骂没受过?若是连着点儿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早被那帮下辈子没卵,生个孩子没屁*眼的狗带言官们给喷死了。”
  话虽如此,但任谁都瞧得出来老皇帝已经动了真火,之所以还留着熊廷弼,多是看在辽东的烂摊子非这个老喷子收拾不可的份上,否则,熊廷弼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老皇帝砍的。
  得知了老皇帝真实的心思以后,群臣放下心来,壮着胆子弹劾起熊廷弼来,反正这小子烦人的很,见人就喷,早已是天怒人怨。朝野上下仇人一抓一大把。没过几天,弹劾熊廷弼的折子就已经堆满了内阁。而老皇帝对此给“独相”方从哲的意见就是————拿去御膳房烧了。
  即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群臣弹劾熊廷弼的热情,因为在群臣眼里,虽然现在参不倒熊廷弼,但知道熊廷弼到底惹恼的皇帝,所以总有一天,熊廷弼会倒台的。现在先上个折子骂上两句,等日后熊廷弼倒台了,因今日所上的折子,没个功劳也有苦劳吧,即便连苦劳皇帝也吝啬给,那至少因为有道弹劾熊廷弼的折子在,等日后熊廷弼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朝廷衮衮诸公,不会将自己斥为熊廷弼的同党,也算多了道保命符。
  不过,熊廷弼似乎压根不在乎朝野上下正卷起的这股歪风邪气,他自打上完奏疏,抵达辽东以后,便甩开了对他嫉恨忌惮的君臣,笔直地像柄青锋,带着生人勿近的寒气,向着建州,刺向了祸福难知的未来。
  熊喷子虽然“嘴巴毒毒”,但手里也的确有两把刷子。进入辽地后,便发掘了一员虎将,名唤贺世贤!此人骁勇善战,即便是在明军主力萨尔浒战败后,这个贺世贤仍然打的很有章法,前前后后斩首二三百级。升了贺世贤后,熊廷弼还免了不堪一用的将门犬子李如桢。李如桢也就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的弟弟,按理说有这么猛的爹爹、兄长珠玉在前,他李如桢再不济也不会逊色贺世贤那个野路子吧?可偏偏李如桢是个大草包!
  萨尔浒之战,明军四路大军出击,杜、刘二帅战死,马林单骑脱出,三路尽墨,只有李如柏部未交一兵,跑回了明境。随后努尔哈赤进攻开原,城陷,马林战死。而李如柏因为一仗未打就仓皇撤退,在漫天的谣言和谩骂声中选择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萨尔浒之战的四路统帅,最终没有一个逃过死劫。
  这个以死明志,保全了明军一路兵马的李如柏也是李如桢的哥哥,李如柏虽然也不是什么大才,但终其一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而这个李如桢呢?压根连跟后金军队亮剑的勇气都没有,数次在与后金军队的战斗中,抛下友军,撒丫子就跑。
  一擢一罢,熊经略算是树立了威信,至此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
  也就是在熊经略收拢残兵,重整军威,收拾残局的时候,老皇帝也摆出了一副“朕挺你”的架势,从国内源源不断的抽调兵丁,援助辽东,充实熊经略的武备:万历四十七年先后调来各地援军九万余人出关,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之前陆续调来十三万两千九百余人出关。熊廷弼得以坚守辽东,据坚城而守,使努尔哈赤无从下嘴,每每无功而返。
  至此,辽东崩坏的乱局,才稍稍好转。毕竟,萨尔浒之战以及接踵而至的夷平叶赫部落战争,同蒙古喀尔喀部落的战争,致使努尔哈赤的八旗军也损失不小,至少也算得上是伤筋动骨。既然努尔哈赤需要调整步伐,而辽东的熊廷弼又已经站稳脚跟,一时间辽东的局势自然平稳下来。
  群臣见辽东局势逐渐缓和,便纷纷兴奋地跳出来,他们到不是为了庆祝明军再一次站稳脚跟,又有了同建奴掰腕子的底气。他们之所以不加掩饰面上的喜色,该因为战事趋缓,那便是他们文臣在朝堂上舞文弄墨的时候了,譬如清算一下杨镐这个致使明军大溃败的罪魁祸首,再譬如整治一下熊喷子。毕竟,他刚到辽东便稳住了阵脚,很让人觉得建奴其实就那么回事,这个曾经看起来无比烫手的辽东经略也没那么难当嘛。
  于是乎,群臣激愤,成吨的弹劾的奏折雪花般呈上内阁,稍微有点儿节操,有点儿良知的只是骂骂杨镐丧师辱国,没有节操的便敞开了骂,将杨镐的祖宗八代从墓里头抛出来,骂了个痛快。最没节操的一批文官、言官,则是打起了声望日隆的熊廷弼的主意,打算骂骂这个前辈喷子,刷刷声望,提高业绩。
  不过这些折子已经流入宫门,便都没了音讯,倒不是说老皇帝故技重施,又在搞什么留中不发的伎俩。
  之所以老皇帝沉默了。
  是因为他病倒了!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老皇帝已经病倒半个多月了,吃不下东西,眼看就要不行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