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天启帝 / 第二十一章 徐光启

第二十一章 徐光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本章导语————“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
  万历四十四年。
  过完年,在朱由校的督促下,李进忠开始频繁的进出宫门,为朱由校的“卖官粥爵”大业,奔走呼号,联络中外的投机份子,在宫里,李进忠许诺各个小太监、小宫女,等皇太孙登基以后,把他们调到更容易受宠的岗位上去,这便能从太监、宫女手里敲诈一笔银子、首饰。在宫外,李进忠频繁的出入各大“会馆”,这些个会馆,都是地方士绅集资在京师筹办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繁盛,在京都设殿试,士子进京之举动呈现繁盛鼎盛之势。为了让士子在京有按时安顿的场地,会馆便应运而生。而且地缘观念使得在京的来自不同地域的官员非常渴望乡井的子弟科举及第,壮大同盟势力,所以他们开始把会馆正式作为安顿来京应试者的首先理想场所。会馆之为学子之设蔚然成风。据记载,有的会馆还资助考生盘缠,对于家庭贫困和落地举子予以特别关照。
  会馆幕后的老板如此好心,当然不是做慈善。无非就是一种“投资”罢了。卖士子们一个好,日后若是该士子中试,一跃枝头,变作了凤凰,那便可以成为会馆幕后老板的人脉乃至是靠山不是?
  京师的会馆多的很,差不多有一千来家,多是山西、安徽、福建以及江南诸省份的州县设下的,也只有这些省份的士绅商贾有这个财力了。会馆倒是方便了李进忠,开春的几个月,李进忠跑断腿,磨破嘴,将一千来家会馆走了一遍,鞋子都磨坏了三双啊,终于是联络了不少心术不正的投机份子。差不多有数百人吧,每人按照购买的官职大小,官差的肥瘦程度,价钱在一千两跟五万两之间来回波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便给朱由校搜刮了七八十万两银钱,这可是一本万利啊。
  当然,有这么斐然的成绩,并非是李进忠一个人的功劳,朱由校好知会了骆养性跟张世泽,让他俩“入了股”。朱由校有心借助锦衣卫跟勋贵的影响力,来打响自己的招牌。骆养性、张世泽原本是不敢这么做的,毕竟是杀头的大罪。但是在朱由校的威逼利诱下,这两人也只好上了朱由校的贼船。
  朱由校在获得了七八十万两银钱后,各拿出十万两,送给了骆养性跟张世泽,也算是给他俩有了交代。至于,在这件事中,奔走最为烦劳,出力最大的李进忠,朱由校却是懒得拿正眼瞧一下。李进忠是什么?是阉宦,是奴才,打心里朱由校就看不起他。
  这件事闹得动静可不小,但是有骆养性在锦衣卫那边照应着,这件事倒是没有上达圣听,只要老皇帝不知道这件事,朱由校才不在乎嘞。无非就是一些清流、众臣们的非议罢了,至于他们上折子?哼,得了吧,之前“罪己诏”的事儿在老皇帝哪儿还没过去嘞。老皇帝现在是啥折子也不看。看见折子就想到“罪己诏”,想到“罪己诏”就脑壳疼,一脑壳疼,就只想往郑贵妃的怀里钻,求安慰,那里还会在理会这些非议?
  朱由校握着手里五六十万两的银票,心里是踌躇满志啊。上辈子作为一个富二代,朱由校可不仅仅只会花天酒地,跟女明星约炮,在家族中,他多多少少,耳濡目染了些商业知识,甚至还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嘞。所以,朱由校同志甚至,这“黄白之物”握在手里,只会变臭,腐烂,贬值!只有流动出去,不断地投资,让钱生钱,才是王道!
  干什么正经生意最赚钱呢?
  朱由校的眼珠子溜溜的转,要不——————
  我也来养瘦马?
  娘嘞,那我岂不是跟那帮龌龊的小人一样了吗?
  朱由校又想起了那天在刘子墨府邸,瞧见的那个孙宝珠,多好的一个姑娘,却是硬生生被人给“折骨缠”,掰断了脚骨,人为的造出猪蹄子一样的“三寸金莲”。
  “玛德,等老子登基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废缠足!”朱由校怒道。
  就在这时,李进忠走上来,禀报道:“小爷,南堂的庞迪我神父说,徐光启徐大人进京了,他问小爷您还要不要见他,若是还相见,庞神父可以帮忙替小爷您将徐大人约出来。”
  “嗯!什么,徐光启进京了?妙极妙极。约,约,约!对于这位徐大人我可是仰慕已久啊。”朱由校喜道。
  见主子一副喜不自胜的模样,李进忠默不作声,却是在心里死死的记住这个名叫徐光启的,如此深得帝心,自己日后可要多多巴结,万万不能得罪了这个徐大人啊。
  两日后,朱由校出宫,带着李进忠直奔南堂,南堂里,庞迪我神父已经备好酒菜,徐光启也已是一身便服,坐好了,只待朱由校赶来。徐光启相貌堂堂,一张国字脸,须长半尺,颇为威严。徐光启道:“顺阳(庞迪我的字),你在信里说的可都是真的?”
  庞迪我道:“都火烧眉毛了,我有怎会诳你。”
  徐光启道:“倘若是真的,此次教难,我便又多了一成把握,能够平息下来。”
  正说着,朱由校来了。
  三个人客套寒暄一番后,朱由校盯着徐光启嚷道:“先生就是那个写出《农政全书》的大科学家吗?”
  闻言,徐光启大惊失色,大科学家是个什么东西他不清楚,但是这个《农政全书》他此时正在写,而且只写了一点点,没有流传出去呐还!“黄公子果然神通广大,实不相瞒,这《农政全书》我正在写,还没有成书。”面子上徐光启虽然恭敬,心里却是害怕的要死。
  “如此看来,这位黄公子定是龙子龙孙无疑了,能够知晓我在写《农政全书》的人,本就少的可怜,他远在京师又怎会知道?唯一的解释就是无孔不入,打探情报的锦衣卫!而能够指挥锦衣卫的只有皇上了。”徐光启腹诽道。
  朱由校喜道:“那你也会造飞机大炮了?”
  徐光启道:“在下的确师从利玛窦神父,学习过造枪造炮的本事,但是飞机是个什么东西,请恕在下见识浅薄。”
  闻言,朱由校高兴的手舞足蹈,心想,看来没错,自己要找的就是这家伙了。
  “老徐啊,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以后就跟着我混吧,保你吃香的喝辣的。”朱由校笑道。
  徐光启汗颜,觉得自己有点儿跟不上“黄公子”的思路,这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的龙子龙孙的脑回路还真是奇特。
  徐光启忙道:“黄公子厚爱了,在下现如今还是朝廷命官,却是不好给黄公子当幕僚。”
  见他推辞,朱由校急的抓耳挠腮,别介啊,你怎么还没有被我的王霸之气折服?你要是不跟着我干,我一个人怎么攀登科技树?不攀登科技树,大明朝很快就嗝屁了,那我这个未来皇帝还怎么荒淫无道?还怎么逍遥快活?
  就在朱由校思考着怎么将徐光启说服的时候,徐光启自己送上门来。
  他面有难色的朝朱由校道:“让若黄公子当真不弃,在下也不是不可追随公子左右,但希望公子能够帮我完成一个心愿。”
  朱由校大喜:“说说说,有什么要求,我都答应你。”
  见状,徐光启连忙讲出了一件事:
  “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上折子要求朝廷‘禁教’!现在朝野上下,不少人人云亦云,都在攻击我耶稣教会,大有树倒众人推的架势。在下虽然多次上折子替教会辩解,但都泥牛入海,没了音讯。还请神通广大的黄公子能够将这个折子上达天听!”话音未落,徐光启便拿出一个折子。“阁老方从哲迫于沈榷等人的压力,怕是将在下之前递上去的折子都给留在了内阁,我希望黄公子能够将这个折子直接呈给圣上!”
  朱由校笑道:“小事一桩,小事一桩。”将折子拿过来,随手扔个李进忠后,他忙问道:“老徐,听说你热衷农事,在天津种起了水稻,可有此事?”
  徐光启忙道:“北地种水稻之事,已经成功!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已得良田百余亩数千石粮米,若是将在下这个法子推广出去,每岁中国可多产粮米数百万石,养民养军数以十万计啊。”
  朱由校笑道:“把你从天津弄来的稻米给我一些。”
  “这是....”
  徐光启不解。
  朱由校笑道:“山人自有妙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