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七十年代之长姐 / 第 8 章

第 8 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娘,这怎么可能?这就是缓兵之计。”赵建设还等着拿赵晓宇和赵晓宙去换好处,怎么可能会让到手的鸭子飞走。
  
  “今天下午收到消息,人家打听到晓宙早产,怕养不活,让我们满月了再送过去。”接着又补充道,“晓宇这丫头也再等等,到时候一起送走。”再等等好处说不定更多。
  
  “晓东这丫头现在主意越发大了,爹娘你们得管管。”赵建设还是有些头脑的,他担心这件事会被赵晓东破坏,所以一方面想让赵世安和李来弟用祖孙情钳制住赵晓东,另一方面松口答应让他们自己单过,只是想让他们知难而退,等他们知道生活的艰难后,到时候只怕会求着他们送走两个小的。
  
  “是要管,一天不管都要上房揭瓦了。”赵世安最讨厌的就是小辈不听话,尤其还是他孙女,孙女有什么用,早晚都要嫁出去,都是给别人家养的。
  
  李来弟也附和道,“这段时间谁都不许去帮他们,让他们好好吃吃苦头,吃够苦头了才知道谁是真心为他们好。”
  
  陈大妮满心不甘也只能点头,对陈大妮来说,赵晓东他们不过来是最好的,家里人本来就多,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养闲人?就算他们可以挣工分,工分又有多少?最后还不是要他们倒贴。
  
  赵建华一般是爹娘说什么就做什么,虽然觉得侄女侄子可怜,但也不敢违背爹娘的意思。
  
  赵建设和郭素英夫妻两个则是相视一笑,不管过程如何,结果总是对他们有利就可以了。
  
  “老三他们那里我去说。”李来弟见老大和老四都点头了,就差老三没表态了。老三在赵晓东他们走后也紧跟着走了。
  
  老屋这边的纷纷扰扰赵晓东他们是一概不知。他们回到家后,赵晓东安慰了弟弟妹妹们,也把她的打算告诉了他们。
  
  家里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晓西和晓南继续读书,空闲了挣挣工分,照顾照顾弟弟妹妹,晓北在家里学着照顾晓宙,等满了六岁就去上学,晓宇就帮忙跑跑腿。一家人会永远在一起,不会有人把他们送走的,她不会也不允许别人这样做。
  
  看弟弟妹妹们眼中的不安散去几分后,就安排大家洗洗去休息了。而赵晓东则在空间里面把土豆、玉米还有蔬菜种上了。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她总觉得她把土豆、玉米和蔬菜种上的时候,周围的浓雾散去了几分。
  
  摇了摇头,赵晓东觉得可能是她眼花了,也就没太在意。转身走进了小别墅,小别墅里面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干净明亮,赵晓东在沙发上端坐着,开始思考事情。
  
  赵建国和刘美丽去世后,他们现在还没有可以撑起门户的人,赵世安和李来弟是长辈,在农村忤逆长辈是不孝。现在是一九七三年春天,离恢复高考或者改革开放还有四五年,在这四五年里,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去那儿都要票据和介绍信。如果和老屋的人闹翻,若舆论对他们不利,他们就只能乖乖被老屋的人安排。今天看似是她带走了弟弟妹妹们,老屋的人也松口让他们回来单过了,但是老屋的人对他们还是有一定潜在威胁性的。
  
  四叔为什么松口让他们单过?其中有什么目的?爷爷奶奶所说的安排好的人家又是哪里?说是送去享福,这又是从何说起?大伯都是听爷爷奶奶的,大伯娘有自己的小心思。三叔和三婶还需观察,四叔和四婶看似为他们考虑,但是赵晓东也没错过临走时四叔和爷爷之间的小动作。
  
  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自己当家做主呢?她今天安慰弟弟妹妹们的话,不是空话,她从现代过来,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因为十年文化断层,等改革开放后,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她说什么都不会耽误弟弟妹妹们的学业的。
  
  现在她有空间,怎么也不会饿着弟弟妹妹们的,现在就先解决当家做主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赵晓东猛然间想起了她堂婶刘燕。有了头绪后,赵晓东就出来空间安心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晓东是被赵晓宙吵醒的,赵晓宙饿了。把赵晓宙哄好后,又在赵晓西的帮助下把饭做好了,一家五口吃过早饭后,赵晓西和赵晓南就去上学了。
  
  赵晓东也打算去生产队了,把照顾赵晓宙的注意事项叮嘱好几遍后,赵晓东才依依不舍地出发了。
  
  “晓北,大姐去生产队了,照顾好弟弟,有什么事情让晓宇过来喊我。”赵晓东还是放心不下。
  
  “大姐,我们知道了。”两姐妹满眼笑意地回答道,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昨晚哭得撕心裂肺的。
  
  “大姐,我都记得了。晓宙要是哭了,就先看是不是尿了,要是没有尿,就给他泡粉粉,用温温的水,不能带他出门吹风……”赵晓北扳着指头一一数道。
  
  “好,真乖,都记住了。大姐中午就回来。”赵晓东挥挥手走了。
  
  刚出门就看见秦婶也出门了,“婶,你也去生产队?一起走吧?”
  
  “是晓东啊,好几天没看见你了。”吴兰芝听见有人喊她,一看居然是好几天没看到的赵晓东。
  
  “发烧好了吧?”吴兰芝关心地问道。
  
  “好多了,已经退烧了。”
  
  “今天去上工?”
  
  “对,今天去生产队看看。”
  
  “早点儿走出来也好,你们家还得靠你撑着。”又看了眼赵晓东,觉得赵晓东成长了。“婶说句你不爱听的话,你爷爷奶奶那边是靠不住的,你得自己撑起来,不然……”
  
  秦婶没说完的话,赵晓东都懂。“婶,你说的我都明白。谢谢婶。”赵晓东是真心道谢,这世上远亲不如近邻,亲爷爷亲奶奶都不如一个靠谱的邻居贴心。
  
  “你明白就好,你爹娘是没福气,早去了也不用再遭罪,这世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天天累死累活也就半饱。你这才刚好,今天让生产队长给你安排个轻省的活儿。”吴兰芝和赵晓东并排走着,边走边说着话,一路上还能遇见其他去上工的人。
  
  “婶,今天怎么没见秦叔他们?”赵晓东有些好奇,家家户户都是一起出门的,今天怎么只有秦婶一个人?秦婶家里人可不少。
  
  “你秦叔他们早就过去了,我是回来拿背篓的,等会儿上完工,再去捡点儿柴火背回来。”
  
  两个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到生产队了。现在都是统一安排农活,生产队长赵世伟负责。
  
  “三爷爷。”赵晓东乖巧地喊道。生产队长赵世伟和赵晓东的爷爷赵世安是堂兄弟,按照他们那一辈的排行,排在第三,所以赵晓东才喊三爷爷。
  
  “晓东?今天来上工?好点儿了没?”赵世伟看着赵晓东精神头还不错,也不知道他们家的事情解决的如何呢?想问又怕触痛了赵晓东的伤疤,还是等空闲了再走一趟大哥家吧。
  
  “三爷爷,我好多了,想着最近农忙,就早点儿来上工了。”
  
  “那今天就去丢种子吧,这个活轻巧。”赵世伟大手一挥就决定了。
  
  “谢谢三爷爷。”赵晓东道谢后就去领农具了,她领了一个小背篓,斜挎在身上,一会儿前面的人挖坑她就丢种子,后面有人追肥,还有人掩埋。四个人配合,不一会儿就把他们这一片做完了。
  
  丢种子这事儿基本都是半大姑娘小子在做,灵活又不用耗费太多体力。赵晓东小的时候也是做过的,加上原主的记忆,赵晓东做的得心应手。
  
  敲锣声一响起,他们就去还了农具,然后把工分一记就可以回去吃饭休息了,下午等锣声响起再过来上工。
  
  上工半天赵晓东得了四个工分,因为秦婶去捡柴了,所以她就一个人回去了。赵晓东一离开,他们就闹哄哄地交谈了起来,还都是关于赵晓东他们家的事。
  
  “昨天赵家老头他们屋里闹哄哄的,可热闹了,那哭声……”扑哧一声笑出来,“李来弟在那撒泼,你是不知道……她呀年轻的时候就爱撒泼……”这是和赵世安他们一辈的张招娣,嫁得也是赵家人,平常就爱东家长西家短,住在赵世安他们旁边不远。
  
  “张奶奶,他们闹什么?”有人好奇。
  
  “还不是赵家老二他们家的事,六个孩子跟谁过呗。”有人一边翻白眼一边说道,太不关心村里的八卦了,这几天赵世安家不就这点儿破事。他们还都等着看好戏。
  
  “要我说呀,让他们自己过得了,本来也是分了家的。”有人建议道。
  
  “你以为赵家没想过,他们要是真的这么做,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他们。”现在大家普遍注重名声,生产队也不会允许他们这样做,这要是传到其他生产队,以后谁还敢再嫁或者再娶他们生产队的人。这个事现在不仅是赵家的事,也是生产队的事,大多数人都没看明白。
  
  “我听说他们要送走几个小的……”
  
  “可不是,听说是送去外省……”
  
  “去享福……享福好……”就算去享福,谁又愿意骨肉分离呢?
  
  “我姑奶奶嫁的人家里面有个远房侄女儿嫁去了隔壁县,听说是要把晓宇给人当童养媳,男方还是个聋子……就住他们隔壁……”有人丢出了一记重锤。
  
  “真的,老赵家这是缺德,我记得那女娃才三岁?”
  
  “可不是只有三岁……”又好奇问道:”那聋子多大?”
  
  “好像八九岁……”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