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兴蜀 / 第六章 蔡府

第六章 蔡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行人日夜奔波,终于在年关前赶回了圉县。
  圉县隶属于陈留国,规模不大的一个小县城。据传蔡邕祖上乃是春秋时蔡国公族,后蔡国衰弱,蔡国公族不得不分迁各地,其中一脉便来到了圉地。可以说在这圉县一带,蔡家绝对是名门望族。
  蔡家在圉县外有着自己的庄园,东汉末年的庄园制度其实也就是地主阶级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同样占有大量的土地,同样的拥有大量的佃户以及庄客,只不过是以族群集聚为主,一个宗族都住在一个庄园中,例如许褚所在的许家庄,这是汉末才出现的一种制度。
  蔡家的庄园就显得颇大了,上千亩的田地,还有无数的房屋环绕其间,刘彦再一次被震撼了,蔡家在此经营日久,收购了大多的土地,才有了如此的规模。一直都在说汉末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而他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真正的土地兼并。
  蔡邕的主宅位于庄园中央,被庄客的房屋包围起来,显示了他族长的地位。
  田间少有佃户在忙碌,汉末的农田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熟,是故接近年关时,大多地主家都在忙着祭祖以及拜访交际,等来年开春才会重新耕种。
  车队从庄园的大路上走过,时不时有庄客跑出来对蔡邕的车驾行礼,他们依附在族长名下,自然对蔡邕很是尊敬。
  蔡邕的主宅规模倒是不大,比洛阳城中的蔡府稍大些,只不过宅子周围种了大量的柳树,随风轻扬,点点柳枝垂入人工开凿的河流,从宅子周围环绕而过,显得意境十足。
  车队停在大门口,管家立刻指挥府中的仆役开始搬运车中书籍,送往蔡邕的书房中,那里有专门存放书籍的地方。
  刘彦与蔡琰掺着蔡邕下了车,立在蔡府门口看着仆役们搬运书籍,每次蔡邕都会亲自监督,不允许有一点的损坏。
  不一会儿,从蔡府中出来一位美妇,手中怀抱着一名婴儿,在侍女的陪伴下脚步急切的向蔡邕走去。
  “夫君!昭姬!”美妇走到蔡邕面前,眼眸含泪,轻声唤道。
  蔡琰走到美妇身边,扯住美妇的衣袖,笑着喊道:“母亲。”
  这是蔡琰的母亲?
  刘彦不知道的是,蔡邕的原配过世多年了,为了延续香火,蔡邕便又续了一妻,亦是名门望族家的千金。
  蔡邕文采冠绝天下,这些千金小姐们自然早有耳闻,夫妻婚后自是恩爱,接连为蔡邕诞下两位千金。
  蔡邕抚住美妇的手低头看着美妇怀中的婴儿,大约刚过周岁的模样,有些婴儿肥的脸庞,正闭着眼,呼呼大睡。
  “茹君,先带着昭姬进屋吧,待老夫将书籍处理完毕再去寻你。”蔡邕看上去心情比路上好多了,说话也带着轻松的语气。
  美妇看了一眼蔡邕身旁的刘彦,低头微微一笑示意,便带着蔡琰进门了。
  刘彦自然要跟着蔡邕一起忙碌,跟着蔡邕核对书籍的名目,确保书籍能全部入库,而且大部分都是竹简,搬运管理十分麻烦。
  “先生,有没有兵家书籍?”刘彦看着看着发现,蔡邕的书库真的是什么书都有,诸子百家,却是没有看见兵家的书籍。
  蔡邕回过头来,惊讶的问:“哦?子文欲学兵家乎?”
  “学生窃以为大学问者当遍考百家,取之精华,去其糟粕,方得始终。”刘彦纯属迫于这个时代的压力,他日后还是要回到刘备身边的,没有诸葛亮之前,刘彦还是想给刘备出点力的。
  “哈哈哈,好一个遍考百家,子文志向若鸿鹄,若是做得成就,来日定可名留青史!”蔡邕闻言心中宽慰,出声称赞。
  汉末的儒生对于其他百家学问并不排斥,并且多有借鉴与扩展,百家虽然式微,但是在乱世中发展依旧没有中断,甚至后面的魏晋时期,道家思想一度取代了儒家,成了士子中传播最广的思想。
  “老夫这里可是没有兵家书籍。”蔡邕不待刘彦失望,继而说道:“不过老夫记得颖阴荀家有大量的兵家书籍,刚好老夫明日要前往颖阴拜访荀慈明,你且随老夫一同前往吧。”
  “诺,先生。”刘彦应道,不免心中激动,颖阴荀家,那不就可以见到鼎鼎大名的荀彧荀文若了么?
  两人一直到所有书籍入库后,蔡邕才带着刘彦前往后院,准备给刘彦安排一下住所。
  “老爷,夫人已命人准备好了饭食,不知老爷是否要先进晚宴?”一旁的管家适时上前问道。
  “也好,忙碌了许久,腹中却是饥饿,子文与老夫一同吧!”蔡邕被管家提醒后才发觉已是许久未吃饭,欣然同意。
  室内并无茹君母女,想了想这个时代不允许男女同室吃饭,心中释然。
  哪怕是蔡邕这般家境,那饭菜的口味也是不敢恭维,刘彦吃了近一年的汉代饮食,早就习惯了这种清汤寡水的味道。
  汉代没有炒菜,这是刘彦觉得最难受的地方,还在有腌制的肉脯,不然连汤水都是清淡无比,吃了那么久,口中怕是都泛苦了。
  刘彦心中盘算着哪天溜出去烤些肉吃,这些贵族居然提倡不食肉,吃素菜,这可是要了刘彦的小命。
  “子文明日换身干净衣裳,明日一早就出发!”饭后蔡邕将他带到早已准备好的房间,叮嘱道。
  “明白了先生!”
  且不说刘彦在想什么,蔡府后院却依旧是灯火通明,蔡邕离家许久,一家人自然要叙叙旧。
  蔡琰在房中带着年纪尚小的蔡贞姬,而茹君则是在一旁做些针线,想要为自己的夫君再添件衣裳。
  当初初识蔡邕时,她还是个二八年纪的少女,蔡邕文章才气天下闻,她这个深闺少女自然也是心生向往。
  后来家中为她安排了亲事,她未来的夫君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蔡邕,少女心中欣喜,直至大婚那日都有些恍惚。
  婚后二人相敬如宾,少女刺绣,蔡邕弹琴,其乐融融。可惜好景不长,蔡邕得罪权贵,被发配边疆,她整日以泪洗面,与年纪尚小的蔡琰在家中苦等,后经灵帝大赦,蔡邕才得以归来。
  两人相聚甚短,卢植相邀前往洛阳,蔡邕不顾离家多年,带着蔡琰便匆匆赴京,完成他那念念不忘的熹平石经。
  她怀有身孕,无法一同前往,只好守着这家中,哪怕是蔡贞姬出生那日,蔡邕也没有归来,直到如今才得以归来。
  起起伏伏或许才能说明茹君这些年的经历,自然也是个受尽了离别之苦的女人,几经大病,身体也是大不如前。
  蔡邕心中愧念,此次着急归来,这可谓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是他不曾向他人提起。
  “茹君,这些年苦了你了。”蔡邕神色疲倦,毕竟已经不再年轻,又是舟车劳顿。
  茹君正在刺绣的手忽的一抖,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一滴一滴汇聚起来,又一滴滴分散,滴落在精致的衣裳上。
  蔡琰望及此处,沉默不语,抱起还在酣睡的小妹,悄悄的往偏房中走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