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梁山特战队 / 第十六章 沂蒙小调

第十六章 沂蒙小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去往沂蒙山的人员已经出发了。除了两组特战队员,还有三名种植辣椒的农夫,给这三名种植能手也配备了护卫。带去了一半的辣椒种子。也给元文写了一封长信,和一包辣椒面。
  同行的还有二百多人,押运着大批的武器。
  元文和刘唐当时带领二百人来到沂蒙山区,没有轻举妄动。先是找了个荒山驻扎下来,派人先把周围百里方圆的情况调查了清楚。
  北宋时间,农民赋税繁重。北宋的田赋制度沿袭了唐代的两税法,面相全部由常产的税户征收土地税,分夏秋两次,一般每亩征收一斗,但部分地区每亩每年征收三斗。看着好像不多,只是十税一到十五税一,但这只是正税。
  除了正税,还有丁口税和各种杂税。丁口税,又名人头税,不管有没有土地,只要是大宋人,就必须缴纳。
  杂税更是名目繁多,曲钱,也就是酒税,每亩五文钱。还有牛皮税、农器税、进际税、和买税、头子钱、义仓税、蚕盐钱、醋息钱、市利钱、道里脚费等等。
  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地,忙时吃干,闲时喝稀。到头来也就是把肚子混个半饱,这还是一天两顿饭。这就是当时所有种地农民的普遍情况。
  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种的都是比较贫瘠的土地。很小的天灾人祸都能让农民破产,沦为佃户。
  元文打听清楚这些情况后,没有骚扰当地百姓,够买所有粮食肉菜等用品都是公平买卖。山中也有几股占山为王的草寇,都是当地村民,实在活不下去了,啸聚山林。最大的一股有一百多人,其余都是些几十人的、十几个人的。
  元文、刘唐带着人把周围的草寇全都梳理的一遍,都没用打架,一听说投降后每月都有银子领,还有大笔的安家费,全都急不可耐的主动找上门了。一个月的人间,人员就增加到五百多人。
  元文又重新找了处交通方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中还有泉水的地方搬了家,就算站住了脚。又派人暗中四处宣传,渐渐的就有周围百姓上山入伙。越传越远,就连沂水县和沂州县的知县都知道了。元文驻扎的山寨位于两县之间,两位知县都不想揽在自己身上,而且看这些强盗从不抢劫扰民,还把山中原有的强盗给剿灭了,也无人报官,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乐的清净。
  半年多的时间,沂蒙山人马已经发展到五千多人。山寨中和附近的村民也能和睦相处,也是一个奇迹。现在已经占据了五六个山峰,中间有两座山本来都是有主的,元文为了连成一片,找到那两座山的主人,商量着高价买了下来。
  山大王花钱买地盘,这可是自古以来都没有的事情。这事传开以后,所有人都是啧啧称奇。就连知县大人都怀疑了,这些人是强盗吗?
  这天元文、刘唐听到山下来报,梁山来人了,赶紧迎接上来。元文看完方真的书信,递给刘唐。对两个特战队组长说:“人员、地方,你们挑选,不限人数,多多益善。训练用的东西,自有人去做。”并找来两个小头领直接调入特战队,主管后勤。
  安排完,招待众人吃饭。
  饭后,元文对刘唐说:“刘哥,大首领安排咱们这种植辣椒,这些辣椒对咱们梁山以后的发展可是很重要。你觉得种在哪里合适?”
  刘唐想了好一会,才说:“咱山上还真没有合适的地方。荒地虽然多,但新开的荒地肥力不足,怕是长不好。不要再去山下买一块地?”
  元文摇头说:“买荒山容易,买熟地可就难了。熟地对农户来说,可都是命根子,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不会卖的。”
  “说的也是。还真不好办啊!”
  元文突然眼睛一亮:“咱们要是租赁几年的话,不知农户是否愿意?”
  “租赁?哎,这还真行。地还是他们的,咱们只是先种几年。”刘唐欢喜的说道。
  元文让人找来那三个辣椒种植能手,亲自带着下山,去寻找合适的地方。山南三四里就有一个村子,名叫岗子村,元文到着人到了地方,问道:“你们看这片地方怎么样?”
  “这地不错,平整,下雨也不容易积水,旁边还有条溪流,浇水也方便。”
  “那好,咱们去找这里的保正,看能不能把这片地给弄过来。”
  元文带人刚来这里时,曾经和岗子村的张保正见过一面。来到村里,打听张保正的家。村里人看见强盗下山了,也都不害怕,还纷纷打招呼。有小孩听说找张保正,还嚷着带路。
  张保正有五十来岁,是岗子村有名的富户。村里将近三分之一的田地都是他家的。一见强盗头子来了,虽说不害怕,心里也有点紧张,忙迎到客厅。
  “张保正,我这次来,是有事相求。”元文开门见山的说。
  张保正心中“咯噔”一下,心想坏了,这是来求粮啊?还是求钱啊?
  “大寨主客气了,谁不知大寨主所部都是仁义之师,有事请讲。”张保正强作镇静的说。
  “山寨想把你们村的所有田地全都租赁了,每亩地每年给你们一两银子,不知保正觉得怎么样?”
  “田地?租赁?大寨主这是要买地?”张保正迟疑的问道。
  “不是买地,我只租赁十年。也就是说,这十年,每亩地给你们十两银子,十年后,田地还是你们的。我不要你们的地契,咱们另外写个契约就行。”元文慢慢解释道。
  “一亩地一年一两银子,哎呀,这是好事呀!”
  张保正一合计,挺高兴,可是突然又想到什么:“大头领,这一亩地一年可是产不出一两银的。”
  元文微笑着说:“保正请放心,就是产不出,我们也不会反悔。而且我们会一次就把十年的地租钱先给你们。”
  张保正大喜,心想:“人都说这个寨主有点缺心眼,看来真是如此。一亩地一年也就产出六七百文钱,他给我一两银子,一千亩地我一年可就净赚了最少三百两,十年可就是三千两。还省了种子,还不用佃户。哎呀,我怎么忘了佃户了。”
  张保正连忙说:“大头领,这事倒是好事,可是,佃户没有田地种,可就没有收成了。”
  元文听保正还能为佃户着想,不由的对他有了几分好感:“保正请放心,岗子村的所有人,不管是佃户还是农户,只要想干活的,都还可以继续种地。不过,以后都算是我雇佣的人,每个月一两银子。”
  张保正一听,大喜,连忙起身给元文躬身施了一礼:“元义士能为这些村民着想,工钱还给的这么高,你可真是活菩萨呀。我现在就召集村民,看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张保正说完,出去吩咐家人,去把所有的户主都召集来。
  一顿饭的功夫后,陆陆续续有人进来。人越来越多,等都到齐后,已经把张保正的院子站的满满当当,也亏了院子比较大。
  张保正看着人都到齐了,就把元文的意思都大家说了一遍。有地的农户自然高兴,谁都会算这笔账,不用费种子,不用费力气,还比自己种地时落的多。粮税怎么交?有银子可以买粮食交呀,而且也可以直接交银子呀。自己去给山寨种地,一年还能挣十多两银子,就不知冬天天冷了还给不给钱。
  没有田地的佃户更是高兴了,以后不用交租子了,以后种地挣了钱可都是自己的。
  元文看着张保正给大家伙都说明白了,就走到门口,大声问道:“大家伙都听明白了吗?有不愿意的吗?”
  院子里鸦雀无声。
  “大家伙也都考虑好,一会回家也和家人商量下。明天一早,我们就带着写好的契约过来。愿意把田地租赁给我们的,咱们当场就签订,当时就给钱。有想来做工的,明天也一起登记。工钱一个月一结,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发放工钱。”
  第二天一早,元文带着十几个认识字的人,拿着连夜抄写好的契约,来到岗子村。满村人都在村口等着了。簇拥着元文来到张保正家,让手下军士引导着村民排成几队,有签订租赁田地契约的,有签订做工契约的,倒也是井然有序。
  元文看见排队的人里面竟然还有七八岁的孩子,赶紧给村民说明,做工的人必须是十五岁以上。
  有的村民可不愿意了,找到元文求情:“大头领呀,俺家的孩子别看小,可能干着呢,种地可是一把好手。”
  元文灵机一动,招手把张保正叫过来:“我们准备给你们村办一所学堂,你看能不能准备一两间房子?”
  “这可是好事啊,房子有现成的,村子东头我家有三间房子,一直闲着的,我这就找人就收拾收拾。”
  “那太好了,你给村民说清楚,凡是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入学堂。任何费用都不用交,中午还管一顿饭。另外,家里有孩子,大人却不让去学堂的,我们就不会让他家人来做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