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之逐鹿天下 / 第一百一十章 在见孙坚

第一百一十章 在见孙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帅,小心!”
  城门口终有那眼尖之人,看到那如跗骨之蛆的凌厉箭镞,惊呼大喊提醒张曼成。
  张曼成受这声音一喊,人在马上扭身往后一望,却看到一支锋利的白色羽箭在五米开外向他飞过来,顿时吓得亡魂皆冒,肝胆俱裂。
  城楼之上,那一箭透胸而出,可是令他心有余悸,更不要说这一箭向他飞来。
  在如此短的距离,以容不得张曼成思考,更不要说跳马躲闪了。
  眼望着就要穿胸而过,张曼成在这生死危亡之间,眼中露出一抹狠色,黄牙一咬,伸出蒲扇般的大手迎向飞来的箭镞,身子微微向左倾斜。
  噗!
  羽箭穿入血肉的优美声,嫣红的血液飞溅而起。
  马上的张曼成闷哼一声,只是身子晃了晃,凄厉的惨叫终究没从他嘴里了喊出来,豆大的汗珠从他那紧蹙的前额上滴滴往下落,脸色瞬间苍白如金箔。
  白色羽箭跨越虚空,飞临而来,力道终究是小了不少,没能穿过张曼成那厚实的蒲扇大手。
  冰冷的箭镞,沾满温热的血液,滴答滴答落在了马鬃上,顺着鬃毛落在了地上。
  “走!”
  张曼成强忍着手掌上传来的剧痛,厉吼一声,抓起马缰掉头就往城里跑去。
  “弟兄们,咱们撤退!”
  眼望着张曼成穿过城门,跑进了城里,姜易挥舞着长枪,格挡着如蝗虫般飞过来的箭矢,果断的下命令让将士们后撤。
  今夜立威,效果已经达到了,甚至比想象中还要好。
  若是在继续下去,就得不偿失了。
  见好就收,是姜易的准则。
  随着姜易这一声令下,官军如同潮水般有条不紊的往后撤离。
  而姜易独自留下来,直到战场上自己这一方士卒安全离开了,才驱马往后撤。
  宛城的这一战,姜易和张曼成初次交锋,以姜易棋高一着,迎来了短暂的胜利。
  这场胜利虽说不是很大,但却间接性的鼓舞了官军的士气,粉碎了黄巾军嚣张的气氛。
  处理好了这些事情,姜易就带着关羽,张飞找黄忠,魏和美其名曰商量军机大事,其实就是过去套近乎,联络感情。
  既然选择要有一番作为,那么人才这块肯定要招揽的。
  特别是像黄忠这种只要读过演义的人都能家喻户晓的勇猛老卒,又怎么能放过呢?
  何况,还有那尚未长大的魏延魏文长。
  军营里,姜易坐在大帐中,举着瓷碗向黄忠敬酒,道:“汉升兄之勇,世所罕见,今夜让我姜兴平大开眼见,来,请君满饮此杯!”
  军营里,本无饮酒的规矩,但姜易自幽州征战,自有一套治军的法子。
  宜少不宜多,况且在这东汉末年,可非后世,没有饮茶的习惯。
  重生了这么多年,这饮酒的习惯或多或少的沾了点,只是姜易自己心里有个度。
  而且今夜一场小胜,又怎能少了饮酒之乐呢?
  “姜讨逆客气了,若说勇猛,三将军可不比在下差,一杆蛇矛使得出神入化,等闲之辈实难是对手!”
  黄忠见姜易夸他武艺了得,脸上也有喜色,端起酒碗将碗里的酒水饮了干净,又添加了一碗,向对面坐着饮酒的张飞敬去。
  张飞本事好爽之人,见到黄忠敬酒那是来者不拒,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他可是见到黄忠大发神威,死在他那杆大刀下的人数可不比他少。
  “黄司马,这天底下,俺张飞服气的人不多,俺家大哥,二哥算一个,如今看来,这又要添一个了……来,咱们干此碗!”
  关羽坐在张飞的旁边听到自家兄弟夸赞黄忠武艺了得,凤眼微微睁开,眸子里蹦出一缕精光。
  “黄司马,他日有隙,定好好好领教一番!”
  关羽端起案几上的酒碗微微抬起,向黄忠敬酒,道。
  自家兄弟的身手,关羽可是领教过,不说天下无双,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那是如探囊取物,能得他称赞之人,想必亦不会差太多。
  作为一名武将,黄忠亦有自己的骄傲。
  好战亦是武将的天命,从关羽身上弥漫的浓浓战意,他又岂会置之不理?
  姜易看着两人之间流露的浓浓战意,俊秀的脸上闪过一抹古怪的神色。
  在演义中,这两位可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只是那时候一个是正值巅峰,一个是暮年老矣,血气方退。
  这之间的比斗或多或少,不能令人尽兴。
  只是没想到,现在这两人才见面没多久,就想大战一场。
  如今,两人,一个是正值巅峰,一个是朝气勃勃,如初升的太阳,不知到时候撞在一起又会蹦出什么样的火花?
  想想都让人激动人心!
  姜易目光在两人身上流转,想到了一件事。
  在原来的历史上,黄忠暮年老矣,为刘备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可最后战死沙场的时候,连个送终的亲人都没有。
  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姜易这心里就生出无限的感慨。
  古人常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而老黄忠,年龄这般大了,不可能没有子嗣。
  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却没有记载。
  虽然前世的时候,他查过些资料,里面或多或少有说他曾经有个儿子,只是那孩子自小患了重病,最后也是寥寥几语,棱凌两可。
  想到这里,姜易忍不住将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
  “汉升兄,这宛城沦陷,不知兄之家人是否安排妥善?”
  姜易这话问得巧妙,他并没有直接询问你家孩子怎么样了,而是从朋友的角度来关心,这样让人看起来不是那般无礼。
  “忠安排妥善了!”
  黄忠点点头,只是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慢慢暗淡了下来。
  黄忠的变化姜易看在眼里,虽然他表面上看着平静,可那眸子里的光彩却与正常人拥有子嗣的神采不同。
  “哦,既安排妥善了,可为何汉升兄……”
  姜易话没有说完,但那话里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唉……自老妻年前撒手人寰,就留下犬子和某相依为命,只是犬子自幼病魇缠身,体弱气虚,恐怕……恐怕这时日无多矣!”
  黄忠说着说着,泪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自知病魇缠身,为何不寻医求治呢?”
  “非是不寻医求治,而是医匠孰能无力!”
  话说到这里,黄忠脸上的落寞是越来越甚了。
  姜易为此也是感到悲哀,非是医匠无能为力,而是没有遇到那名医高人。
  若是遇到了,又岂会有治不好之说?
  他可是知道这个时代,有两大名医,一位是那外科鼻祖有再世扁鹊之称的华佗,一位是那编出伤寒论的医家圣人张仲景。
  只能说黄忠没那缘分!
  “汉升兄,我在洛阳的时候,听说涅阳有一神医唤作张仲景,为何不带令公子前往涅阳求治呢?”
  姜易将自己知道的信息说了出来,他担心黄忠不知道这个人,没有前去寻找。
  “我为南阳人,涅阳张公又岂会不知呢?”黄忠摇了摇头,脸上苦涩更甚,叹了口气,说:“去年我就带着我儿去过涅阳,可听当地的父老乡亲说,涅阳张公为求医问理,远赴襄阳深山拜访一位王神医,无缘之下,就又折返了回来,本以为年后再去拜访,却没想黄巾来袭,这耽搁之下……”
  听黄忠说知道涅阳张仲景,姜易放心了,既然知道那就有办法了。
  “汉升兄,宛城战事,尚不知多久,今夜一战,我想那张曼成定不敢出城应战,而令公子生死攸关,实乃大事,切不可拖之过久,我这就分五百士卒给你,即刻出发,前往涅阳寻找张公,而宛城战事,我自和魏都伯领之!”姜易劝解,道。
  魏和这时候也站出来劝谏,道:“是啊,黄司马,这里有我和姜讨逆,自不用担心!”
  “这……”
  黄忠脸色顿时犹豫了。
  “黄司马,功名富贵,在我等眼里如浮云淡水,若要要时,随时可取,可人若死了就不能复生了,切不可因一时犹豫,而痛失至亲!”姜易叹息,道。
  “姜讨逆,此恩我黄汉升铭记在心,他日回来,你我自当畅饮!”
  这个时候,黄忠也不矫情了。
  事关自家儿子身死大事,也容不得他大意。
  而且在军中现在姜易官职最大,既然上官都发了命令,那他不去可就算不遵军令!
  事情谈到这里了,也没什么要说得了。
  姜易立刻让亲卫从军中挑选了五百精锐悍卒都是每人双马,然后交付给了黄忠,让他即刻启程,前往涅阳。
  等到黄忠率领着这五百人消失在黑夜里,前往涅阳的时候,这天已经微微亮了。
  就在姜易准备转身回到营寨里去的时候,突然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响了起来。
  姜易停下了脚步,立在营寨大门前,寻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彪人马疾如闪电般快速向他跑了过来。
  在这支队伍的最前方,一将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着花鬃马,纵马疾驰,在他的身后隐隐有三道身影紧紧相随,不离不弃。
  姜易微眯着眼睛,觉得这人有点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
  就在姜易暗想这人是谁的时候,一道嘹亮的声音飞了过来。
  “前方可是辽东姜兴平?”
  耳边响起这熟悉的声音,在看清楚那近在百米之外人影,姜易心里咯噔一声,终于想起这人是谁了。
热门推荐